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70663
1.一本由杨绛先生生前亲自审阅的个人传记
作者罗银胜在阅览了大量杨绛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后,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她是才的女、贤的妻、坚韧的母亲、豁达的老人,四个“”伴其美丽一生。书稿呈杨绛先生生前亲自审阅。
2. 完整记录杨绛先生的人生,涵盖各个阶段。
真实展现杨绛先生105年的传奇人生和处世智慧,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这本书值得所有女性读一读。
3. 披露了杨绛先生一些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抓人眼球,催人泪下。
4.被誉为“天下有才情和风骨的女子”,百年再无第二。
《甄嬛传》《芈月传》编剧王小平说:她是我敬重的人,是天下有才情和风骨的女子。她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她是一位德高、学厚、情真的知识分子,是这个时代惦记的隐士。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5. 知名作家夏衍、柯灵,知名学者周国平,杨绛的丈夫钱锺书都给予杨绛先生极高的评价。
6. 精装定本典藏版,精美大气、上档次,便于读者收藏。
7.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钱锺书夫人。她是我国知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作等身,成就卓著。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集《倒影集》,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
杨绛是丈夫口中“贤的妻,才的女”,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锺书背后的“灶下婢 ”。她为人处世平和、善良、低调,做学问勤奋不懈,终生淡泊名利。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所及包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她面对战火、疾病、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正能量;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
作者罗银胜阅览了杨绛先生口述的大量一手资料,四易其稿,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显其博学、睿智、宽容、坚强的才女贤妻风范。
杨绛先生身上的坚韧和智慧,透过文字的叙写,给后来者前行的指引和力量。
章 故里家世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四章 孤岛岁月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六章 艰难时刻
第七章 定居京华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十章 著译尖峰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第十三章 抵抗不幸
第十四章 文化担当
第十五章 百岁年纪
第十六章 拍卖风波
第十七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八章 生命之火
第十九章 哀思绵绵
附录一
附录二
后 记
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
—— 夏衍
贤的妻,才的女! 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钱锺书
杨绛对那些蓬门小户的男女老小,是带着深厚的同情,指出他们盲目的营营扰扰,可笑可悯,怜惜地抚摸他们的伤痛。解剖的锋芒含而不露,婉而多讽。这是作者深入生活、体察人生的结果,出发点是对人生的热爱,所以精神上站得高,看得透彻。
—— 柯灵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杨绛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中,发生了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事情,这就是与钱锺书的相识与相恋。对此,她母亲唐须常取笑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初到清华,天生丽质的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相形之下,自己不免显得朴素。但没过多久,女同学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当时清华大学里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无人追求。据说,当时杨绛与比她大四岁的“大姐”袁震(后成为吴晗夫人)同屋,两人结下很深的友谊。有一次,袁震因病在校医院住院,杨绛去看她,恰好赶上袁震原来的男朋友吴之椿也在。吴之椿给袁震带来了当时非常昂贵的水果—橙子,让她一个人吃。袁震正要与吴之椿断绝来往,见杨绛进来,便切开一个橙子给她吃。杨绛知道那是袁震男朋友特意给她买的,便不想吃,但又不好一味谢绝,便勉强吃了一点,袁震却要她全部吃完。杨绛觉得很窘迫,因为吴之椿就在一边看着她。可她不想使袁震不高兴,只好把橙子都吃了。吴之椿走后,袁震便对杨绛说,她要让吴之椿明白,他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
与杨绛同寝室的同学,还有幼年时的苏州好友蒋恩钿。杨绛曾作旧体诗《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送给好友蒋恩钿和未婚夫钱锺书。杨绛入学前,蒋与袁已经是好朋友。而现在,她们三人成为“密友”,而同屋另一位女同学却被排斥在外。后来,袁震与吴之椿断绝了关系,梁方仲把吴晗介绍给袁震。三位密友在一起议论吴晗,说吴晗有股“酱豆腐”般的迂腐
劲。杨绛大概也没少向密友们谈论钱锺书。钱锺书、杨绛夫妇与吴晗、袁震夫妇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钱锺书当时已名满清华。1929年,二十岁的钱锺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只是数学考了十五分。校长罗家伦爱才,破格录取他。入学后学业甚好,读书很多,在校园内名气很大,写起文章纵横捭阖,臧否人物口没遮拦。他在《清华周刊》发表了不少文章,是清华有名的才子。杨绛与他相识在1932年春天的清华校园。
这天春意盎然,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
杨绛去看望老同学孙令衔,她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孙令衔也要去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锺书。
孙令衔带钱锺书来到古月堂门外。清华校规,男生不许进女生宿舍。杨绛回忆说:“我刚从古月堂钻出来,便见到了他。”
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追述了她对钱锺书的印象:初次见到他,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两人在学校里开始恋爱了,并且第二年便订了婚。钱锺书中年时在诗歌里追忆他们恋爱的面:
颉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他依然记得当年的杨绛脸面的白洁红润,脸如春花,清雅脱俗,犹如蔷薇新瓣浸醍醐,还带着一丝腼腆。杨绛对这首诗解释说:“锺书的诗好用典故,诗中第四句红花和雪的典故来自北齐崔氏的洗儿歌,说的是春天用白雪、红花给婴儿洗脸,希望孩子长大后脸色好看。这是多么诗情画意的回忆!令人赞叹不已。杨绛还记得,后来他俩在典雅的工字厅会客室
谈过几次。钱锺书鼓励她报考清华外文系研究生,并指点她要看哪些书。
杨绛自学一年,果然于1933年夏考上清华外文系研究生,她的同班同学有季羡林等。这年夏天,她和钱锺书在苏州订婚。这期间,钱锺书创作了不少富有李商隐风韵的爱情诗,著名的是刊登在《国风》半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1933年12月1日)里面的《壬申(1932年)年秋杪杂诗》:
缠绵悱恻好文章,
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
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
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
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
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
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
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
百虫声里怯孤眠。
在给恋人杨绛的一首七言律诗中,钱锺书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入诗:“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钱锺书曾自负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他与杨绛的婚姻,常被世人誉为珠联璧合。这一点,在钱锺书的诗作中即有印证。《玉泉山同绛》诗云:
欲息人天籁,
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
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
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
惜取此时心。
他的诗虽做得好,她回信却不多,他有些抱怨她,“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不免使人想起钱锺书《围城》中的唐晓芙不爱写信;而杨绛给他的一封信,偏偏被钱锺书父亲钱基博接到后拆开看了,只见上面写着:“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读到此处,老先生“得意非凡”,直说:“此真聪明人语!”后来,钱锺元嫁给许景渊,钱老夫子便拿出这封信来教育侄女。
原来在1933年初秋,钱锺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无锡老家,还没有将自己与杨绛恋爱的事告诉父亲钱基博,只是与杨绛频繁地通过书信谈情说爱。不料有一天杨绛的来信恰巧给钱基博看到了,他看过信后,大加赞赏。他认为杨绛既懂事又大方,能体贴父母,顾及家庭,乃如意媳妇也。
钱基博高兴之余,也不征求儿子钱锺书的意见,便直接给杨绛写了一封信,郑重其事地将儿子托付给了杨绛。对此,杨绛以为,钱基博的做法,颇似《围城》中方豚翁的作风。
杨绛同时也把已与钱锺书恋爱的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杨绛说过:“锺书初见我父亲也有点怕,后来他对我说,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杨荫杭对钱锺书的印象极佳,视如“乘龙快婿”。钱、杨两人的结合,在杨荫杭看来,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同年,杨绛便与钱锺书举行了订婚仪式。杨绛回忆说:“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或许不知‘订婚’为何事。他们‘谈恋爱’或‘搞对象’到双方同心同意,就是‘肯定了’。我们那时候,结婚之前还多一道‘订婚’礼。而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
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默存由他父亲带来见我爸爸,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后,(因我爸爸生病,诸事从简)在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男女分席。我茫然全不记得‘订’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那晚,钱穆先生也在座,参与了这个订婚礼。”
订过婚,钱锺书移居上海,在私立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兼任国文系教员。杨绛则仍回北京,到清华念完研究生。恰巧钱锺书的族人钱穆在燕京大学任职,不日也将北上。
杨绛未来的公公钱基博在订婚礼席散后,把她介绍给钱穆先生,约定同车北去,相互间好有个照应。
钱穆自学成才,阅历丰富,被清华等多所大学聘为教授。他在火车上一路与杨绛谈做学问以及如何为人处世。闲聊之中,他突然对杨绛说道:
“我看你是个有决断的人。”
杨绛忙问:“何以见得?”
钱穆回答很干脆:“只看你行李简单,可见你能抉择。”
其实,杨绛头一次到北平时已带了一个大箱子和大铺盖呢,这次有了经验,决计抛下“无用之物”,这对一个女生来说,也许是够“决断”的了。不过,杨绛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谦逊几句,只是笑了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