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0103172
◎《卫报》《泰晤士报》力荐的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全新力作,经BBC、卫报、电讯报、邮报在线等多家媒体联合报道。
◎观点新颖,立意深刻。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总有那么多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子女对我们的需求总会产生那么多让我们力不从心的时候,当我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像父母对待我们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时,本书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案例生动丰富,引人入胜。泰格·伍兹是如何成长为一位高尔夫球天才的?他又为何会沦为公众口中的“性瘾者”?英国名媛葆拉·耶茨与皮驰斯·盖尔多夫母女为何会以同一种方式相继死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三位孙子又是如何逐步反目成仇的?
◎契合时下热点问题,写读者想知道的东西:将孩子托付给育儿机构会出哪些问题?有哪些*不能对孩子做的事?“虎妈式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乖孩子”和“天才”身上又存在哪些隐患?开放生育政策的时代,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在抚养多个孩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为什么我们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同时,又常常隐隐地觉得委屈?
为什么我们在性情、处世方面和父母越来越像?
为什么父母非得用一种让双方都难受的方式与我们相处?
先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本书的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就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通过考察、引用前沿研究成果,整理分析个人经历和相关案例,向我们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层面的代际相似性是由后天培养造成的。我们会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爱、虐待及我们与父母的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影响的,幸福和不幸的培养模式像基因一样在家族中世代流淌,想要改变未来,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
前 言……………………………………………………………………1
引 言……………………………………………………………………1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总和父母一样…………………………………… 1
三种行为机制——言传、身教、身份认同 4
虐待是父母子女拥有相似之处的一大成因 13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23
第二章 14 年后,皮驰斯像母亲那样死去………………………… 31
皮驰斯的童年 35
皮驰斯的少年时期与成年时期 41
为何皮驰斯的死因与葆拉如此相似? 43
为何比起两个姐妹,皮驰斯与母亲更为相像? 47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48
第三章 你不是生来如此… …………………………………………… 57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研究发现的共识 59
基因之外 62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68
第四章 “小恶魔”是如何养成的?………………………………… 73
虐待或关爱造成同胞间的差异 78
精神疾病的真正成因 81
出生前经历的影响 84
幼年时期至关重要 86
早期照料对皮质醇调节的影响 88
不同形式的虐待如何将我们塑造为不同的成年人 92
与童年虐待有关的广阔社会环境 99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104
第五章 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113
出生顺序(家中排行) 116
性别 124
偏爱 127
偏爱与同胞竞争 131
蒙上污名 135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142
第六章 当年的父母可能和我们一样…………………………………147
性格特征如何在家族中传递 152
父母养育造成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 160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167
第七章 “天才”必然不快乐吗?…………………………… 173
能力养成 176
成功者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 211
总结 215
到底该如何做?三条建议 216
总 结 傻瓜,都是环境惹的“祸”…………………………… 225
附录1 对遗传性的科学探讨…………………………………… 233
附录2 对双胞胎研究的7 项质疑… ………………………… 259
附录3 明尼苏达双胞胎分开抚养研究的漏洞………………… 267
附录4 相信孩子,才可以改变………………………………… 273
致 谢……………………………………………………………… 283
出版后记…………………………………………………………… 285
“奥利弗·詹姆斯又一次做到了——在思想层面,他再一次对后天培养远胜于先天遗传的事实进行了杰出、英勇、尖锐的辩护。这本书可读性极强,融合了作者担任心理医生时遇到的大量真实案例以及对科学证据尖锐而清晰的分析,进而阐释了人们通常忽视了个体早期受到的虐待是后期心理疾病的根源这一事实。”
——伊恩·罗伯逊(Ian
Robertson)教授 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这本书不仅解开了大量的基因谜题,还让我们重新开始关注一项关键问题:全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下一代,尤其是在他们小的时候?奥利弗·詹姆斯用大量研究证据、逻辑原理、个人实例、热情和诙谐幽默的表达,完美地完成了这两项工作。”
—— 约翰·里德(John
Read) 墨尔本大学 临床心理学教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