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39725
透视韩国银行重振内幕,再现私市股权投资传奇。
一个完整的投资故事,揭秘私市股权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提供企业投资并购的思路与方法。
常振明、董平、海闻、和广北、胡祖六、姜建清、李小加、刘明康、刘遵义、钱颖一、沈南鹏、张化桥、张磊、竺稼、朱民 联袂推荐
♦企业并购重组典范
私市股权投资之所以笼罩在神秘之中,是因为从收购、改造到成功售出投资对象,过程曲折复杂、充满悬念,一个从收购到管理、出售的全过程的故事将揭开私市股权投资的厚重帷幕。
书中详尽记录了单伟建博士带领新桥团队收购韩国银行的交易过程,回顾了从起意、谈判、成交、管理、出售的细节,为我们还原了一场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颇具变革性的并购交易。
♦中国私募领军人物亲述
本书作者是单伟建,太盟投资集团(PAG)执行董事。这本书是单伟建博士重振韩国银行的并购笔记,在书中,他为我们高度还原了这次交易的台前幕后。作为这个项目的操盘手,单伟建博士全面、生动地描述了这次影响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交易,书中所呈现的投资理念、人生智慧、人格魅力都将令人受益匪浅。。
♦展现私市股权投资的魅力
通过《金钱博弈》,了解这个对于当今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行业,看懂资本市场变化莫测的投资规则,领会私市股权投资的内涵和奥义,为资本决策、运作提供参考。
♦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全书以人称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投资故事,故事本身充满悬念、曲折,内容涉及资本运作、政商关系、商业竞争、民族情绪、舆论导向、谈判技巧等。
对于想要窥视大国博弈下的金融运作的读者,对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想要借鉴成功经验用于并购实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值得再三阅读。
近年来,私市股权投资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但很少有私市股权投资收购的交易被清晰、详细和深刻地描写过。
这本书旨在填补这个空白。这本书讲述的是一起影响深远的重大收购交易:单伟建博士率领新桥的团队收购韩国银行。
当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韩国经济陷入风雨飘摇,韩国银行更是面临生死存亡,在这一背景下,由一家美国投资机构收购韩国的这家大型银行,此事对韩国政府及金融体制的影响、对韩国民众的刺激、交易过程的艰难险阻等可想而知。
作为实际操盘者,单伟建博士在这本书中高度还原这次交易的台前幕后。他回顾了从起意、谈判、成交、管理、出售的全过程,其中涉及的政商关系、商业竞争、民族情绪、舆论导向等之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都被娓娓道来。历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加入、政治气氛对跨国收购的影响、谈判人员的数次更换、民族情绪的不断膨胀等不利因素,单伟建及其团队终和韩国政府共同投资约9亿美元,成功收购韩国银行。
在随后的5年内,新桥帮助韩国银行扭亏为盈,实现总资产翻倍至400亿美元以上,终成功以33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渣打银行。渣打银行接手后,表示“韩国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比渣打银行自己的还要好”。可以说,这次并购是资本并购史上的奇迹。书中所呈现的人生智慧、投资理念、权力平衡,都将令人受益匪浅。
对于想要借鉴成功经验以用于并购实战的读者,想要知道私市股权投资机构是如何达成交易并创造巨大价值的读者,想要窥视大国博弈下的金融运作的读者,以及对金融领域跌宕起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值得再三阅读。
序曲 一掷万金 -001
第 1 章 钱能通神 -009
第 2 章 火中取栗 -029
第 3 章 白衣骑士 -053
第 4 章 物是人非 -083
第 5 章 流水无情 -111
第 6 章 双重身份 -141
第 7 章 峰峰相连 -159
第 8 章 主帅上阵 -189
第 9 章 波澜再起 -205
第 10 章 阴云密布 -221
第 11 章 后通牒 -239
第 12 章 峰回路转 -261
第 13 章 一鼓作气 -289
第 14 章 前程险阻 -313
第 15 章 破旧立新 -333
第 16 章 狮子开口 -353
第 17 章 鹬蚌相争 -373
第 18 章 鹿死谁手 -389
尾 声 -405
附 录 商业银行入门 -407
致 谢 -413
《金钱博弈》记录了并购过程中精彩的博弈、充满智慧的决策和翔实的细节,既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投资理念,也展示了如何平衡政府、企业的利益,妥善应对公众和舆论导向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的民族主义、排外心理等的预案处理,这些对于当下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常振明 中信集团前董事长
这起收购案的胶着激烈程度不亚于一部电影,是另一个角度的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更像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电影《十二怒汉》。
——董平 资深电影人、欢喜传媒集团主席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亚洲,波及全球,韩国的金融体系也深受影响,陷入风雨飘摇之中,韩国银行濒临倒闭。这一大型银行的生存问题,不仅关系其本身利益,更与韩国金融体制能否摆脱危机息息相关。危难之际,单伟建领导的新桥团队成功收购了韩国银行,并使其起死回生。一家美国投资机构收购韩国大型银行并获得完全的控制权,其中的艰难曲折可想而知。这本书中,单伟建翔实地记录了谈判全过程中的关键细节,既体现了金融家的专业知识,也展示了促成合作成功的谈判艺术,相信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海闻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经济学讲席教授
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收购能够善始善终的并不多见。单伟建领衔的新桥团队对韩国银行的收购、改造直至终的出售堪称国际金融收购史上的典范之一。《金钱博弈》以朴实的语言详细讲述了这一跌
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过程,其间所展现的,不仅是谋略和技巧的博弈、能力和水准的比拼,更是人性和智慧的碰撞,而后者是助力这场交易成功的核心因素。希望你能从此书中了解这场资本博弈的真谛,并有所获益。
——和广北 中国银行(香港)前总裁
在 1997—1998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总统金大中决心改革重组韩国千疮百孔的银行体系,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经济学家出身的投资大师单伟建敏锐地捕捉了这一历史性机会,排除重重障碍收购了韩国银行,创造了国际金融界的一个重大成功案例。这本书生动地记录和描绘了这桩大手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伟建的高超写作水平与他的一流投资能力相得益彰,使得一项高度技术性的复杂金融交易就像武侠故事一样引人入胜。我强力推荐所有经济与金融学科的师生、银行监管官员、金融专业人士及对金融和投资有兴趣的朋友阅读此书。
——胡祖六 春华资本集团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金融与资本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金融的诞生、发展和振兴与金融家是分不开的。《金钱博弈》是难得的作品,鲜少有金融家愿意将自己的成功案例如此坦诚地展现给读者。在之前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金融家率领一个美国投资机构收购一家韩国银行的成功故事,但成功道路上的艰辛和波折只能通过这本书得以窥见。这是金融业收购的典范,感谢单伟建博士愿意将它分享出来。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前董事长
我认识不少文学造诣深厚、博学广识的朋友,他们讲出的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如迷如痴;我也有不少功成名就的投资家朋友,他们是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在与伟建二十几年的友谊中,我总可以一举双得、一箭双雕。伟建几年前写的《走出戈壁》道出了他血色浪漫的早期人生,而在今天出版的《金钱博弈》中,伟建则以拯救韩国银行为主线,将他精彩激动的投资传奇娓娓道来。伟建让我再一次折服。我与伟建都在茫茫戈壁上度过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又一起在数十年间闯荡于华尔街东西。感谢伟建《走出戈壁》和《金钱博弈》这两本书,它们让我故地重游,重品一路上的酸甜苦辣,重睹征途中的千姿百景。
——李小加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前总裁
新桥在韩国银行的投资,成为海内外投资界的一个经典案例。其实这并非易事。《金钱博弈》详细记录了这一收购的始末,单伟建的投资逻辑、处事方法、应变能力在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明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
单伟建的书引人入胜,讲述了他与团队如何在 5 年内拯救韩国一家陷入危机的银行。外国投资者在韩国极难赚到钱,这天下皆知。但单伟建团队于 2000 年与韩国政府共同投资约 9 亿美元买入,2004年以约 33 亿美元售出,获利巨大,成为私市股权投资运作的经典案例。在韩国取得成功后,单伟建将投资方向转向中国,这本书的续集也同样令人期待。
——刘遵义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经济学讲座教授
单伟建的《金钱博弈》讲述了他领导完成的一桩并购案,故事曲折,细节专业,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亚洲金融危机当头,美国投资机构新桥何以入主韩国银行,5 年之后又成功卖给渣打银行?跨国并购中与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打交道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在并购的多方谈判中实现多赢?我相信每个金融从业者都能从阅读这本书中获得答案并受益。
——钱颖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前院长
单伟建这本书生动地再现了一次重要的海外并购案例,更是展现了他与团队如何运用金融和商业的力量实现价值共创。相信我们许多投资领域的从业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收获宝贵经验。
——沈南鹏 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单伟建和团队在收购韩国银行时,我作为分析师,是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当时的并购谈判九曲十八弯;后来让这家银行起死回生,也费尽了周折。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这才发现,过程竟然如此激动人心。
——张化桥 香港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
这本书不仅仅是单伟建先生对重大交易的复盘,也是更好理解私市股权投资的技术指南。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位成熟投资人的洞察与远见!
——张磊 高瓴创始人
新桥收购韩国银行是亚洲投资业的一个里程碑。作为项目操盘手,单伟建先生全面、生动地描绘了这个项目历时数年的错综复杂、跌宕起伏的过程。他的观察细致,材料翔实,叙述生动,为投资从
业人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研究,也为对金融有兴趣的一般读者提供了引人入胜的精彩画卷。
——竺稼 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兼亚洲联席主管
这是一个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故事, 这是一个专业敬业的职业精神记录。背景波澜壮阔,交易跌宕起伏,故事娓娓叙来,人物栩栩如生,阅之有趣,感之获益。感谢伟建给我们呈现了一段精彩的历史。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前院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
简体版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时空背景是世纪之交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韩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悬念,终皆大欢喜,颇具戏剧性。是否对金融有兴趣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乐趣。笔者认为,这个故事还能折射出另外一层意义,这就是一个国家对于外资和外国人才开放,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从来争议不断,至今未了。
韩国对于外资的开放,真正始于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是迫不得已,挽救国运之举。而此时,中国对于外资逐渐开放已有20年的历史。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市场都是有争议的,有的步伐快一些,有的步履蹒跚;有的自愿,有的则是无可奈何。但一个国家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则除了有关国家安全等特殊领域,基本上对外资是开放的。我国也是如此,时至今日,除了商务部公布的“负面清单”上的领域,我国市场对于外资基本上全面开放。
正因为此,中国跃升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主国。2020年,中国引入外国直投金额位居世界,达到1630亿美元。2021年,中国屈居第二,但总额增长了20%,达到1790亿美元。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外国直接投资”指投资方直接拥有或控制被投企业10%或以上股权或投票权。直投有别于流入公开证券市场——股票或债券市场——的被动金融投资。前者通常是长期投资,后者可以随时买卖。外国直投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直投往往伴随着技术、产品、品牌、知识产权、管理方法和人才的利用或转移,所以带来的价值和无形资产远大于金钱本身,所以对东道国的贡献比被动金融投资更大。
中国早已是世界的贸易大国,又成为引入外国直投的翘楚,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巨大潜力日益得到外国投资者的认可,而且市场开放的程度可与发达国家比肩了。当然可喜可贺。其实中国从40几年前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尤其成为全球大贸易国,与外商是密不可分的。在2020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9%,不可不谓举足轻重。
韩国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银行体制几乎崩溃的情况下引入外资,改造其银行系统。危机之中,国内资金几近枯竭,国库见底,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因此走上这条路,实在是被逼无奈。而在本世纪之初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大量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则不是因为缺钱——当时府库充盈,而是为了引入国际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以彻底改造中国的银行体制,使之长治久安。这个主动和被动的不同,就凸显了对待外资和外国人才的态度迥异。而中国循序渐进开放,基于对其带来的好处不断加深的体会和认识,基于与国际市场的逐渐接轨。
民族主义是一个伟大的情怀。但是在每一个国家当中,都难免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其特征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排外。各国的历史证明,狭隘民族主义不是爱国,而是害国,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发达起来。中国只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才开始崛起。韩国引入外资改造其银行体制虽然不情愿,但食髓知味,后来成了世界上开放的市场之一。
单向的开放,不是真正的开放,双向开放才是真正的开放。中国的市场,不但需要外资走进来,中国的企业还要走出去,捕捉外国市场的机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202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位列全球,为1537亿美元,而存量占全球第三,净额达到25807亿美元。中国2.8万家投资者在境外共设立境外企业4.5万家,分布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有的中国企业变成了跨国公司,创立了全球品牌,国人应该引以为傲。
笔者曾经在美国的沃顿商学院当过教授,在拙作《走出戈壁》中描述过收到沃顿、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聘书之后难以抉择而踌躇不前,但也深刻体会到美国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在于兼收并蓄,延揽全球人才的包容性。同样,美国的大企业中,外国人当首席执行官者不可胜数。真是英雄不问出处,唯贤才是举。如果一个中国企业的高管是洋人,对于企业,对于国家,是利还是弊?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社会上仍然不无争议。
笔者主导的另一项重大投资——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控制权,就是聘请了一名外籍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其人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改造了深发展,转亏为盈,给银行和所有股东——深发展是上市公司,有几十万股东——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这位洋人是当时的人选,尽管他有“瑕疵”——不说中文,但瑕不掩瑜,我们看重他是个修理银行的专家,所以还是启用了他,收到奇效。这个故事也很精彩,留待以后再讲。
当中国市场不但使外资趋之若鹜,而且中国企业能够不拘一格,不问出身,大批吸引世界上的人才为之服务,甚至当高管,乃至把手,那将真正标志着:厉害了,我的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