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5202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是现代院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亦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长期以来,本书始终保持观点鲜明、论之有据的风格特点,重在对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予以客观公正的剖析,是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第一篇世界总体形势
第一章世界政治进入新时空
第二章世界经济病中行
第三章国际安全险乱环生
第二篇大国战略与对华关系
第四章美国内外发力护霸权
第五章俄罗斯谋求转变发展道路
第六章欧洲遭遇“时代转折”
第七章日本后安倍时代前途多舛
第八章莫迪“新印度”轮廓渐显
第三篇地区格局与战略走势
第九章东北亚安全态势趋紧
第十章东南亚冷静应对地区变局
第十一章南亚稳定发展多向承压
第十二章中亚在动荡中谋变革
第十三章中东地缘格局加速重组
第十四章中东欧成西方反俄前哨
第十五章非洲在变局中求稳自强
第十六章拉美“左转”中艰难调整
第十七章大洋洲地缘战略博弈升温
第四篇领域安全与全球治理
第十八章国际反恐治理陷入困境
第十九章数字时代“要塞”之争硝烟四起
第二十章海洋安全环境进入板块活跃期
第二十一章集团政治回潮加剧全球治理赤字
第二十二章2023全球十大趋势
卷 首 语
2022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走到新的历史节点。站在历史的新十字路口,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世界何去何从,是各国都在普遍探寻的时代之问。
一
战争还是和平,是摆在世界面前的第一道选择题。自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成为2022年度影响世界局势的最大“灰犀牛”。
首当其冲的是俄乌两国。冲突造成数万人伤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导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欧洲政治与安全秩序也经历深刻重塑。德国战后首次向战乱地区提供致命性武器,迅速推出1000亿欧元“特别基金”投资军备;意大利、丹麦等多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历史性突破2%;瑞典、芬兰放弃中立传统,快速加入北约;丹麦改变立场,加入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机制。这些变化都是时代性的,德国总理朔尔茨称之为“时代转折”,恰如其分。更根本的是,全球治理也在冲突中变得更加支离破碎。美西方对俄罗斯出台空前严厉的制裁措施,其他国家也面临美西方“长臂管辖”和次级制裁的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屡受冲击,全球通胀高企成顽疾,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牵动全球神经。核电站遭炮击、能源管线被炸断、一连串战争“禁忌”被打破,人类自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第一次离核战争如此之近。全球治理的集团化、对抗化趋势令人忧心。一些地区矛盾在乌克兰危机刺激和某些大国挑拨下再次升温,科索沃、纳卡地区等再度剑拔弩张。世界不太平,安全风险多,让每一个关心人类前途命运的人深感忧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危机发展至此,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是美西方与俄罗斯30年来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是美国和北约不断向乌克兰“递刀拱火”、持续激化矛盾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安全机制不完整不充分不平衡的重大缺陷。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军火援助火上浇油也是重要原因,多国武器库存见底,美国军火商开足马力生产,赚了个盆满钵溢。多国改变长期以来的低军费开支态势,欧洲军费应声上涨,部分亚太国家亦随风而动。这场正在加速演进的新一轮全球军备竞赛表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和平红利正在逐渐消退,未来的世界局势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以“民主对抗威权”定性乌克兰危机,借机强化北约和亚太军事同盟,拼凑团团伙伙,挑动阵营对抗,大搞霸权霸道霸凌,妄图再打一场“新冷战”。但过去几百年来的历史一再警示人们,阵营对抗只能将世界带进死胡同。一国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也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长久之道,在于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重视彼此合理安全关切,坚持对话协商,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才能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
二
复苏还是衰退,是世界面临的又一重大考验。2021年底以来,新冠病毒加速变异,席卷全球,持续引发经济社会动荡。沉疴不除,复苏基础不稳和动力不足的局面将很难改变。
过去3年来,中国有效应对了全球多轮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多起聚集性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给经济恢复带来重大积极影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经济新动能增多,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市场信心重新聚集,再加上前期的低基数效应,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而美西方国家通胀居高难下、衰退风险再度显露,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滞胀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展望报告认为,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处于“除金融海啸之外21世纪最疲弱的时期”,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将由上一年的24%腰斩至11%;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复苏走势,增速将从32%回升至44%。高盛集团近期认为,消费板块有望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从45%上调至52%。
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经济分化更加突出,政策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成本危机走势分化。就中国而言,由于存在充足供给能力,在经历疫情防控优化短暂过渡期后,2023年将继续保持低通胀环境。但在全球范围,新冠疫情影响犹如一场战争,对粮食、资源、产品供应造成大规模大范围冲击,叠加去全球化势头和保护主义浪潮,高通胀态势仍将维持一段时期。据IMF最新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水平虽从2022年的88%下降,但仍将保持65%高位。
二是政策危机此起彼伏。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未来两年发展中国家进入偿债高峰期,叠加利率提升、美元坚挺、增长放缓等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不降反增,2023年或出现债务违约或重组高峰;美欧之间以及欧洲内部的“团结一致”经不起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的考验,围绕能源价格、产业补贴、技术管控等产生的矛盾不断浮出水面,跨大西洋裂痕不断凸显。当此特殊时期,中美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二十国集团会议期间就推进部分领域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大国财经政策对话协调尤为重要,但也殊为不易。
三是信心危机考验各方。据分析,全球约43%的经济体或于2022—2023年陷入技术性衰退,其经济总量超过全球GDP的1/3。虽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和前景相对有利,2022年较发达经济体增速领先13个百分点,2023年可能扩大到26个百分点,但广大发展中地区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风险仍处高发期,防控过渡期亦可能发生超预期冲击。
三
合作还是对抗,是摆在主要大国面前的另一道必答题。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是责无旁贷的答卷人。
中美两国都深刻认识到,世界正处于深刻巨变之中。无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是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都对此有所论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是中方对当今世界形势的看法。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引用总统拜登的话,也开宗明义指出,当前正处于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全球的危机时刻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机遇。疫后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等,诸多事项事关全人类前途命运,哪一项也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中美已经错失了合作应对新冠疫情的机遇,不应再浪费合作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新机遇。这是全世界的共同期待。
中国的新发展也将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巨大。当前,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广泛的合作机会。同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新发展亦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这显然对中美关系也是重要利好。
然而,未来的中美关系何去何从,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期选举后的美国政治新生态将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挑战。民主党、共和党分别以微弱优势控制参众两院,政治角力必将非常激烈。共和党从民主党手中取得众议院控制权,但优势微弱,“小胜即输”,这种心态可能促使共和党人最大化其微弱优势,对拜登的执政造成严重制约和掣肘。就此而言,拜登政府能否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尚存疑问。就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之后不久,美国国会共和党籍议员便致信拜登,要求其启动制定对华大战略,以对抗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影响。同时,国会共和党人还“磨刀霍霍”,准备在未来几个月推动一系列重要涉华立法,涉及科技、疫情溯源调查等多个方面。有望成为众议院议长的共和党领袖麦卡锡指责拜登政府“对抗中国不力”,声称将成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以“更好地应对中国”。凡此均给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变数。
中美关系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创造的“机会之窗”尤为可贵。双方应积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共同搭建有利于中美战略稳定的“四梁八柱”,采取切实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四
越是在冲突风险升高的关头,就有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和平、安全和发展的价值。美国高举“本国优先”大旗,以邻为壑,把霸凌主义包装成“民主价值”,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虽趋利而往,但也心存不满,不肯“满仓下注”;东南亚加强区域团结,依托东盟平台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成果,积极推动落实《202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中亚在地缘动荡中稳住阵脚,推改革、求稳定、谋发展,加速摆脱大国影响,“抱团取暖”的一体化动力增强;中东阿拉伯世界逐渐偏离传统亲美轨道,开始探索独立发展道路,土耳其、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地区主要力量关系日渐缓和,寻求多边合作实现地区稳定发展;非洲国家在新冠疫情、粮食危机、政局动荡的重重压力之下,求稳自强,不愿成为大国争夺的筹码,主张“非洲人解决非洲问题”;拉美左翼崛起,顺应“脱困求变”的主流民意,聚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政府效率和民生保障。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安全和发展的殷切期盼,是国际格局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在迷雾四起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极,始终坚定支持团结合作,顺应时代潮流,维护绝大多数国家共同利益,全力推动历史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行。在2022年波谲云诡的全球局势中,“中国声音”“中国主张”始终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底色。2月,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疫情时代向世界传递超越分歧、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意愿和能力。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号召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与参会各国商讨深化务实合作、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可行路径,重申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决心。11月,中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倡议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指明了方向;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强调坚定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12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召开,中国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弘扬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为南南合作树立典范。尤其是,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真诚期待与各国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在战争与和平、复苏与衰退、对抗与合作的盘互交错中走过了极不寻常的2022年,正迎来挑战与希望并存、风险与光明同在的2023年。站在历史的新十字路口,世界何去何从,各国民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民众已经亮明了期待,中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内外实践也指明了正确方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有始终坚守和平、奋力谋求发展的人民才是时代的英雄。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迎接又一个虽有风雨但必将开满鲜花的春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