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18512
内容简介
创维前 CEO 杨东文先生曾受命于危难之际,接手创维的经营管理,仅用3年,就使创维彩电销售业绩破100亿元,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也保持收入和利润的良性增长,把创维做成了行业领军企业与黑电冠军,书写了一个精彩的商界传奇。
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近30年的实战经验,站在会计学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以高质量经营为主线,财、人双线并发,①将经营管理者惯常所抵触的财务报表简易化、图片化,以可视化模型助力看透降本增效的企业经营逻辑;②建立经营型组织,通过人的提升来强化组织,进而使组织效率和经营质量的飞轮急速转动;③围绕产品、资产、产业等全链条各关键要素,逐渐提升经营维度,由内而外实现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双增长。
通篇兼有简明理论与实用工具,另附有多重丰富案例,在系统总结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同时,给出了提高经营质量的模式和方法,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和把握商业的本质,重塑思维模式,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对想要实现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经营的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有 的指导意义。
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近30年的实战经验,站在会计学与社会学的双重视角,以高质量经营为主线,财、人双线并发,①将经营管理者惯常所抵触的财务报表简易化、图片化,以可视化模型助力看透降本增效的企业经营逻辑;②建立经营型组织,通过人的提升来强化组织,进而使组织效率和经营质量的飞轮急速转动;③围绕产品、资产、产业等全链条各关键要素,逐渐提升经营维度,由内而外实现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双增长。
通篇兼有简明理论与实用工具,另附有多重丰富案例,在系统总结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同时,给出了提高经营质量的模式和方法,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和把握商业的本质,重塑思维模式,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对想要实现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经营的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有 的指导意义。
目 录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第一部分 你认为的经营,大多数都是管理
第1章 重新定义经营与管理2
1.1 经营与管理的概念2
1.2 先有经营,后有管理6
1.3 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是经营17
第2章 从财务的视角看高质量经营24
2.1 高质量经营的本质:盈利24
2.2 给企业做“体检”,判断经营质量41
第二部分 高质量经营的前提、逻辑和组织
第3章 高质量经营的前提:看趋势,想清楚,
坚持干66
3.1 看趋势:从未来看今天哪件事情不做后悔66
3.2 想清楚:做好三年战略规划78
3.3 坚持干:找到路径和方法,干就完了90
第4章 高质量经营的逻辑98
4.1 利润表的深入分析98
4.2 经营逻辑103
4.3 商业模式与经营逻辑109
第5章 高质量经营的组织115
5.1 为经营而组织115
5.2 人和组织126
5.3 人和组织的管理129
5.4 通过人的提升来强化组织135
第三部分 高质量经营的三大维度
第6章 产品经营:高质量经营的基础146
6.1 产品经营的主要内容146
6.2 产品经营的基础:产品148
6.3 产品经营的中心:客户162
第7章 资产经营:提高资产周转速度,
进而提高资产效率170
7.1 从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170
7.2 资产经营的本质:让有限的资产更快地周转175
7.3 期间费用的预算编制和管控186
7.4 股权资产经营195
第8章 产业经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经营203
8.1 从资产经营到产业经营203
8.2 产业经营从塑造利益共同体开始216
8.3 产业经营要善于利用技巧225
后记239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第一部分 你认为的经营,大多数都是管理
第1章 重新定义经营与管理2
1.1 经营与管理的概念2
1.2 先有经营,后有管理6
1.3 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是经营17
第2章 从财务的视角看高质量经营24
2.1 高质量经营的本质:盈利24
2.2 给企业做“体检”,判断经营质量41
第二部分 高质量经营的前提、逻辑和组织
第3章 高质量经营的前提:看趋势,想清楚,
坚持干66
3.1 看趋势:从未来看今天哪件事情不做后悔66
3.2 想清楚:做好三年战略规划78
3.3 坚持干:找到路径和方法,干就完了90
第4章 高质量经营的逻辑98
4.1 利润表的深入分析98
4.2 经营逻辑103
4.3 商业模式与经营逻辑109
第5章 高质量经营的组织115
5.1 为经营而组织115
5.2 人和组织126
5.3 人和组织的管理129
5.4 通过人的提升来强化组织135
第三部分 高质量经营的三大维度
第6章 产品经营:高质量经营的基础146
6.1 产品经营的主要内容146
6.2 产品经营的基础:产品148
6.3 产品经营的中心:客户162
第7章 资产经营:提高资产周转速度,
进而提高资产效率170
7.1 从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170
7.2 资产经营的本质:让有限的资产更快地周转175
7.3 期间费用的预算编制和管控186
7.4 股权资产经营195
第8章 产业经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经营203
8.1 从资产经营到产业经营203
8.2 产业经营从塑造利益共同体开始216
8.3 产业经营要善于利用技巧225
后记239
前 言
2017年4月,我离开了工作奋斗近20年的创维集团。离开之后想散散心,便和朋友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享受了一段难得的清闲时光。在墨尔本优美的自然环境里,跑跑步、逛逛街、旅旅游、钓钓鱼,跟朋友一起喝喝酒、聊聊人生,当时我觉得这就是人生 美好的享受了。然而,因为从小便习惯了操劳忙碌的生活节奏,加之受求学及工作经历的影响,在墨尔本待了一段时间后,我突然之间感觉到空虚和无聊,心里也很不踏实,恰好印证了那句“好山好水好寂寞”。我在想,我才50岁出头,难道后半生就要这样度过吗?这是我想要的新生活吗?想得越多,心里越慌。 后,我毅然回到了车水马龙、朝气蓬勃、奋斗不止的深圳。看着满大街脚步匆忙、奔涌向前的青年人潮,置身其中,心中的奋斗激情油然而生。
机缘巧合,我在好友—惠友资本创始人杨龙忠先生的推荐下加盟了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科技术公司?),与大股东伙伴—维科集团董事长何承命先生一起,开启了我的新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又充满挑战的锂电池产业。进入这个产业之后我才深深体会到,任何企业都会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转眼5年过去了,在新事业的奋斗历程中,有痛苦,有不解,有一个接一个的难题,也有来自历史的一些欠账和包袱,比如设备投资不足,产能规模小,产品缺乏特点和竞争力,管理基础薄弱,还要剥离原来的纺织主业,等等。过程中也有困惑,有迷茫,还曾有过彷徨,然而工作也是充实的,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飞快。面对机遇、战略,面对客户,面对企业内部管理,面对经营质量,我在得到很多教训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经验,还有过很多思考和总结。在飞机上或火车上,我挤出时间断断续续地把这些思考、总结写下来,一转眼累积了十多万字的文稿。
2021年10月11日,为了推动维科技术公司与LG新能源公司的进一步紧密合作,进而推动合资企业—江西维乐电池有限公司顺利发展,我来到了韩国首尔。在那里见到了多年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了解了合作伙伴的战略规划,以及他们对合资企业的看法。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我取得了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诸事匆匆,当月15日我便回到祖国,选择落地海滨城市青岛—按照防疫管控要求,需要在那里隔离14天。隔离期间,感觉时间过得既慢又快。我在那样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散步锻炼、休息思考,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既来之,则安之。在这种心情下,我安心地把前期断断续续累积的文稿重新梳理,并整理成册,便有了《高质量经营》这本书。
我想要说明的是,虽然书名中采用的是“经营”二字,但这本书实际探讨的不仅仅是经营,还包含管理的内容。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说,经营和管理虽然是两件事,但常常是综合在一起进行的。经营和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探讨经营,必然会涉及管理。其实,经营者往往肩负着管理的责任,而管理者则需要兼顾经营的事务。在企业实践中,对于经营者和管理者,我们往往用“经营管理者”这一统称来指代,在后面的内容中,很多场景既涉及经营也涉及管理,为了方便理解,避免混淆,我会用“经营管理者”来指代同时承担两种角色责任的企业中层和高层人员。
另外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是我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的思考与总结,而不是一本探讨理论的书。我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已20多年,在创维集团近20年,其间短暂离开在北京创业,2017年6月加盟维科技术公司,至今也已5年多。在20多年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我在不同的岗位上任职过,无论在大学当教师时创办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在创维集团以及在北京创业,抑或在现今的维科技术公司,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曾经为正确的决策而自得,为开发的好产品而自豪,也曾经为错误的决策与失误而痛心疾首,为不好的产品受到用户的否定与批评而沮丧自责。
多年的实践与思考,让我不断探寻:企业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企业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社会上有关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书籍浩如烟海,有理论专著,也有实践总结。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和总结,这些内容没有对错之分。结合自身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历,我真正深刻体悟到:只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经营和管理理论、工具,才是正确的。
一个企业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关键问题和焦点矛盾。我们要做的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和经验,而应该是面对企业的现实,吸取他们经营和管理的智慧,寻找契合当时情况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措施,这才是使理论研究与经营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这本书是我对多年经营和管理实践及相关思考的总结,但由于阅读理论知识书籍的机会较少,加之采用的是一种随笔式的写法,本书在逻辑上或许不是那么严谨。但不管怎样,终于成书了,真心希望本书对读者有所裨益。
多年来,我一直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心学对我的影响很大。大概在2000年,我从创维集团财务总监职位调任营销总经理,当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诸多问题,有很多困惑,无意中看到王阳明的介绍,了解到心学,此后多年便一直追寻心学的理论和实践,反复研习有关心学的文章、传记以及记载王阳明主要思想的著作《传习录》。对于王阳明的心即理、万物一体、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事上练、四句教等,我不断地一一体验、学习和思考。我觉得王阳明的 伟大之处是提出了“知行合一”。人生如此,做企业亦如此。理学家朱熹把“知”和“行”分开来进行理解,“知”是对万物万事规律的理解和探寻,“行”是行动和实践,所谓先知后行,才会出现知易行难。王阳明把“知”理解为良知,是人类个体自带的本性自觉,是人与生俱来的直觉的道德力和智慧力。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合一的,有知无行不叫真知。致良知,就是行良知,有行自然就有知。
不管怎么说,以我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的深刻体会,要做到“知行合一”非常难。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无论是理论方法、战略、措施,还是管理工具,很多人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为什么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很多东西却得不到真正的运用和贯彻执行呢?或者说,为什么执行起来就会走歪, 终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呢?我思来想去得出了以下结论:“知”和“行”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必须关注的两个重要环节,而且只有真正做到“致良知”,才能实现“知行合一”。
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中所讲的一些经验或总结,仅供读者参考。如果读者能够从“知”和“行”这两个方面去认真思考,做到“知行合一”,相信对企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将更有裨益。
是为序。
杨东文
2022年7月25日
机缘巧合,我在好友—惠友资本创始人杨龙忠先生的推荐下加盟了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科技术公司?),与大股东伙伴—维科集团董事长何承命先生一起,开启了我的新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又充满挑战的锂电池产业。进入这个产业之后我才深深体会到,任何企业都会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转眼5年过去了,在新事业的奋斗历程中,有痛苦,有不解,有一个接一个的难题,也有来自历史的一些欠账和包袱,比如设备投资不足,产能规模小,产品缺乏特点和竞争力,管理基础薄弱,还要剥离原来的纺织主业,等等。过程中也有困惑,有迷茫,还曾有过彷徨,然而工作也是充实的,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飞快。面对机遇、战略,面对客户,面对企业内部管理,面对经营质量,我在得到很多教训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经验,还有过很多思考和总结。在飞机上或火车上,我挤出时间断断续续地把这些思考、总结写下来,一转眼累积了十多万字的文稿。
2021年10月11日,为了推动维科技术公司与LG新能源公司的进一步紧密合作,进而推动合资企业—江西维乐电池有限公司顺利发展,我来到了韩国首尔。在那里见到了多年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了解了合作伙伴的战略规划,以及他们对合资企业的看法。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我取得了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诸事匆匆,当月15日我便回到祖国,选择落地海滨城市青岛—按照防疫管控要求,需要在那里隔离14天。隔离期间,感觉时间过得既慢又快。我在那样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散步锻炼、休息思考,试着让自己静下心来—既来之,则安之。在这种心情下,我安心地把前期断断续续累积的文稿重新梳理,并整理成册,便有了《高质量经营》这本书。
我想要说明的是,虽然书名中采用的是“经营”二字,但这本书实际探讨的不仅仅是经营,还包含管理的内容。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说,经营和管理虽然是两件事,但常常是综合在一起进行的。经营和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探讨经营,必然会涉及管理。其实,经营者往往肩负着管理的责任,而管理者则需要兼顾经营的事务。在企业实践中,对于经营者和管理者,我们往往用“经营管理者”这一统称来指代,在后面的内容中,很多场景既涉及经营也涉及管理,为了方便理解,避免混淆,我会用“经营管理者”来指代同时承担两种角色责任的企业中层和高层人员。
另外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是我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的思考与总结,而不是一本探讨理论的书。我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已20多年,在创维集团近20年,其间短暂离开在北京创业,2017年6月加盟维科技术公司,至今也已5年多。在20多年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我在不同的岗位上任职过,无论在大学当教师时创办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在创维集团以及在北京创业,抑或在现今的维科技术公司,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曾经为正确的决策而自得,为开发的好产品而自豪,也曾经为错误的决策与失误而痛心疾首,为不好的产品受到用户的否定与批评而沮丧自责。
多年的实践与思考,让我不断探寻:企业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企业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社会上有关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书籍浩如烟海,有理论专著,也有实践总结。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和总结,这些内容没有对错之分。结合自身的企业经营和管理经历,我真正深刻体悟到:只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经营和管理理论、工具,才是正确的。
一个企业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关键问题和焦点矛盾。我们要做的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和经验,而应该是面对企业的现实,吸取他们经营和管理的智慧,寻找契合当时情况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措施,这才是使理论研究与经营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这本书是我对多年经营和管理实践及相关思考的总结,但由于阅读理论知识书籍的机会较少,加之采用的是一种随笔式的写法,本书在逻辑上或许不是那么严谨。但不管怎样,终于成书了,真心希望本书对读者有所裨益。
多年来,我一直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心学对我的影响很大。大概在2000年,我从创维集团财务总监职位调任营销总经理,当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诸多问题,有很多困惑,无意中看到王阳明的介绍,了解到心学,此后多年便一直追寻心学的理论和实践,反复研习有关心学的文章、传记以及记载王阳明主要思想的著作《传习录》。对于王阳明的心即理、万物一体、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事上练、四句教等,我不断地一一体验、学习和思考。我觉得王阳明的 伟大之处是提出了“知行合一”。人生如此,做企业亦如此。理学家朱熹把“知”和“行”分开来进行理解,“知”是对万物万事规律的理解和探寻,“行”是行动和实践,所谓先知后行,才会出现知易行难。王阳明把“知”理解为良知,是人类个体自带的本性自觉,是人与生俱来的直觉的道德力和智慧力。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合一的,有知无行不叫真知。致良知,就是行良知,有行自然就有知。
不管怎么说,以我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的深刻体会,要做到“知行合一”非常难。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无论是理论方法、战略、措施,还是管理工具,很多人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是,为什么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很多东西却得不到真正的运用和贯彻执行呢?或者说,为什么执行起来就会走歪, 终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呢?我思来想去得出了以下结论:“知”和“行”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必须关注的两个重要环节,而且只有真正做到“致良知”,才能实现“知行合一”。
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中所讲的一些经验或总结,仅供读者参考。如果读者能够从“知”和“行”这两个方面去认真思考,做到“知行合一”,相信对企业的发展、经营和管理将更有裨益。
是为序。
杨东文
2022年7月25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