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366809
★20世纪具有颠覆性的社会科学著作,启蒙几代人的性学经典
★掀起对“性解放”的反思热潮,引发全世界对性的重新定义
★了解身体的需求,正视内心的渴望,不再羞于谈性
★从生理到心理,告诉你男人和女人为什么生而不同;从爱情到婚姻,探索两性和谐相处的秘密
★男人要学会让自己放松,女人要学会让自己满足
★所有人都想了解却又羞于启齿的事
★豆瓣评论:“当你遇到书上所说的这些问题时,你会觉得找到了倾诉的窗口,懂你的人”“或许我们还没那么快找到两性和谐相处的答案,但是这本颠覆传统的学术研究,绝对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中译本20周年典藏版!全面修订内容,全新版式设计;封面采用高阶细格纸,纹理轻盈细腻,彰显典雅质感;内文采用胶版纸,手感丝滑,呵护你的双眼
《海蒂性学报告》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性科学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著作。
本书是“女人篇”和“男人篇”的延展,海蒂深入揭露了情爱世界的真相,虽然残酷,却真实地道出了两性之间的秘密。海蒂认为,当一种既定的性别歧视文化已告固定,它对处于弱势的女性将会造成巨大的创伤,两性伴侣之间的“感情契约”也会因此扭曲:女性只被要求付出,会造成她们由于已付出太多,而不得不忍受继续被剥削;男性伴侣在被制约下,刻板地吝于在感情上有所付出,似乎这才是“大丈夫”,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会伤害到伴侣。
1.爱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横亘在男女之间的刺
2.男女关系中的吵架与争执|他们是什么意思
3.文化体制背后的意识形态|女性要付出,男性“不需作为”
4.两种文化的冲突|女性将爱情视为不同的文化与价值系统
5.4个单身女郎的故事|女人心事
6.约会|是乐趣,还是非生即死的赌博
7.爱情关系的内幕|女人的感受如何
8.爱上不该爱的男人|女性被虐狂的迷思
9.单身女性是否应该结婚|每个人都可以有更多选择
10.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才叫自己的生活|享受你的生活
附录一情爱问卷
附录二统计资料
出版前言
性的问题,对生物而言就是繁衍后代。人作为动物,最主要的欲望一个是吃,一个是性。《礼记·礼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这只是说到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说到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性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它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有对异性的问题,还有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的问题。性的活动受到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它不但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别人,影响社会。有人认为性的问题不用讲,“无师自通”,这实际上是把社会学上的人降低成生物学上的人了。
今天,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范围非常宽泛,包括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以及性伦理学等。性科学普及的历史其实不长,只是20世纪才开始的事。1906年德国医学家布洛赫开始写书,他被称为性科学普及之父。英国人霭理士(1859—1939)写了七卷本《性心理学研究录》。弗洛伊德1905年出版了《性学三论》。那个时候还处在性禁锢和性压抑的年代。又过了约40年,鼓吹男女平等的妇女运动,使女性在男女关系中的角色由被动转向主动,再加上避孕及人工流产的进步,使性伴侣能更安心地享受性爱。于是同居盛行,性经验的年龄提早,离婚率提高。这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金赛,以大量社会调查为基础,写出了《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
同样著名的《海蒂性学报告》则写于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时西方的性解放运动已经衰落了,人们感到,尽管性行为很普遍,但性行为的乐趣及意义都相对减少了许多。作者是一位女性,她在金赛调查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的性活动和性心理进行了更为生动活泼的描述。这份全面而详细的案例报告给性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可靠的依据,也给一般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性教育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倡导移风易俗,开展性教育,加强了性科学、性保健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成绩。人们打破了性禁锢,不再“谈性色变”,但是人们对性的认识还是存在许多误区,有相当多的人还处于“性盲”阶段。另外,目前对性普遍缺乏道德约束,许多人似乎对性毫不在乎,及时享乐的思想比较严重,矫枉过正,从以往的性禁锢、性神秘又滑入性自由、性放纵了。因此,对性的研究和对性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迫切需要关注的课题。我社获得《海蒂性学报告》的全球中文简体字版的正式授权后在国内出版,就是希望借鉴西方性研究的优秀成果,同时汲取西方的教训,为普及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服务。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性学会第三任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徐天民教授,中国性学会第三任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朱琪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热切的关注和无私的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推荐序丨重新审视“性革命”(节选)
雪儿·海蒂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性社会学家。她从1976 年开始出版大型性学研究报告《海蒂性学报告》 (“男人篇”“女人篇”和“情爱篇”),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反响,赢得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称赞,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迄今为止,这套书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18 种主要文字。
本套书令人感到特别珍贵的是由作者整理提供的由问卷回答者直白坦言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触及男人和女人在性问题上各个领域的比较客观真实的隐私情况,这是一般的研究工作所得不到的。它大大提升了人们认识性乃至人类自身的水平,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作者在本套书中系统地批判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文化模式,深入地探讨了发生在20 世纪60 年代的西方性革命的实质。她认为所谓的性革命源于对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性压抑的反动,它使人摆脱了性的罪恶感和压抑感,在观念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并未赋予女人真正的自由和选择权,而是把她们置于一种更易受到伤害的位置,把她们从私有财产变成了更易得到的公共财产。在本套书的“男人篇”中,作者也报告了许多男人对性革命的不满,他们认为“让性和情感分离”,说明性革命是“不人道”的,造成了“对男人的压力”。作者认为,真正的性革命是对男性中心性文化模式的革命。男女应该有平等的权利,相互理解,互相交流,相互信赖,共同分享性的欢乐。
上述作者的观点,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真知灼见,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徐天民
中国性学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作者序丨给中国读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读者:
很荣幸看到我的作品有机会被翻译成中文。我很早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一有机会就向中国同事问东问西。
欢迎读者把感想和意见寄给我,看看本书与你们的生活是否贴近,你们的经历和书里那些人是否相似或相异。
我开始这项研究时,还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所,所用的经费是由我自己募集得来的。我相信要问这么敏感而深入的问题,必须得完全独立、不受干涉。此外,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学,旨在结合研究的质与量。我用开放式问卷让受访者尽情发挥,不把他们限在选择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答案里。由此,我得到了一种好处,就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非常自由而丰富。
同时我让回函的人不必署名(只需注明州别、城镇名、年龄、婚姻状况等)。这是关键性的重点,因为以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完全保有隐私而畅所欲言,不必担心因为泄露了婚外情、没有高潮、被配偶殴打,或其他事情而感到难堪。我相信,这一点使我的研究和别人不同。
另一个特色是,我刻意研究一些以前从未被度量过的事物,譬如“什么是爱”“感情的距离”“如果你结婚了,配偶是你最亲密的人吗?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吗?”我的研究是先问为什么男人或女人想要离婚,再从政府的统计数字来求证我的基本发现。问这些“没人问过的问题”,使得一些原本无法了解或不能预测的事情有其研究的可能性——亦即现代生活在未来会有什么改变。它有时会造成一种骚动,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我的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获得了肯定。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著作之一。它对私人生活中的感情和变动,作了完整的重新诠释,而且是从女人的观点出发——直到今天,此书还是“仅此一家”的资料。几个世纪以来,女人的角色都被社会定义为“爱的给予者”和“养育者”。一般说来,父权结构将女人视为“母亲”,一旦她们想点别的,就会引发父权拥护者的勃然大怒。如果根据传统,“爱的给予者”是对女人的基本定义,那么今天的女人对“爱”又有什么看法?她们还把它当作思想和感情的中心、欲望和未来的计划吗?女人会如何定义爱(以及不同种类的爱)?女人较喜欢付出爱呢,还是接受爱?大部分女人觉得被爱吗?
女人在“爱”里的刻板行为,是从过去大多数不利于女人的陈词滥调里学来的,这也反映了几世纪以来,女人在社会上的次等地位。长久以来,女人被视为男人的财产和附属品,女人并不是和男人平起平坐的对象,而是男人和文化的仆役。本书的核心概念,就是说明在婚姻与爱情关系中,有一项未明言的“感情契约”,也就是男女都该遵守的游戏规则。但是,即使是这些未言明的规则,对女人仍是诬蔑贬抑的,并且引发了女人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传统的说法告诉女人,婚姻的报偿就是男人的爱,但是婚后她们却发现,男人觉得最该忠诚的不是对妻子,而是对社会和他的职业及其他男人。这对于一个梦想平等关系的妻子而言是莫大的失望。
今天,女人已开始质疑这个旧的“感情契约”,并重新审视爱的多重意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有多重要(或不重要)。女人在此要问:“真正的爱是激情还是理解?而哪一个才该用来和另一人共筑人生?是觉得被爱比较重要,还是想付出爱比较重要?是激情重要,还是稳定重要(或者,必须选择吗)?朋友之间的爱——有时甚至比和配偶更亲密,这意味着什么?”
在此,我谨向所有读者致上敬意与祝福,并希望获得你们的回音。
你诚挚的
雪儿·海蒂
以性为关系的感情是不稳定的
单身女性在描述性关系时,提到“未来堪虑”的比不提的人多:“我最喜欢的是和他嬉闹,还有我能感到他的爱的时候。我最讨厌的是不知道我们将来会怎么样时心里那种不安定的感觉。”
“我最喜欢的是他陪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们什么事都谈。我觉得能够认识一个跟我这么亲近、对我这么重要的男人真的很美好。我最讨厌的是那一点点的不安全感——他可能会在明天遇见另外一个人,然后就此抛弃我。有时候我希望我能多一点安全感。但是总体来说,我是很快乐的。”
58% 的单身女性的心情经常阴晴不定,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他要我等,一等再等。我想知道我们将来到底会不会有结果,因为我已经用了3 年的时间来等他,我想弄个清楚,以便决定将来要怎么样的人生。但是我不会觉得跟他一起是浪费时间,他这个人很好。”
“有时候,我会嫉妒那些要步入礼堂的朋友,因为他还没向我求婚。”
女人常觉得自己身处于半关系(half of relationship)之中——随时可能因为风吹草动而结束,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一起过圣诞或一起过年,或者要怎么做计划”。
有时候男人似乎以制造不安定的高潮为乐,他们将缺乏承诺、傲慢的态度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时,他会打电话给我,很殷勤、很可爱,想要见我。但有时我打电话给他,他会嘲弄我,不然就是什么承诺都没有。我敢说,那不是因为他忙,就是因为他那里有人在,故意炫耀。他知道我会忍受他的脾气,而且会想尽办法让他高兴,就像他前任女朋友和他妈妈一样。”
这种悬而未决的情况使很多女人感到疲于应付,导致许多不必要的紧张,她们的怒火一触即发,这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个女人怀疑,完整的爱情和总是遇上不要长久关系的男人之间是否有一些关联:
“你会发现这些男人突然不见了,像个谜团似的消失了,好像就是没法抓住他们。本来一切都那样美好,他们像挂在天上的繁星,你伸手却摘不到。大家都说我很不实际,但我知道这是有可能的。这就好比说男人分成两种:有趣的和无趣的,但是有趣的那种就是会走掉。”
另一个女人说,男人怯于承诺也许是经济因素使然:
“我认为,这年头男男女女都有点迟疑,不想结婚。你想,统计数字显示,每两对新人就有一对会以离婚收场。男人倾向避免结婚和承诺,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要是离婚的话,男人得背负经济的重担。
“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女人在家庭之外另有工作,有越来越多的女人提供家计主要的来源,或者在婚后以自己的方法养活自己。而且在离婚之后,女人得负担养育孩子的大部分经费。在逻辑上而言,应该三思而后婚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现在既有半数以上的已婚妇女在家庭外另有工作,男人为什么还会认为女人在经济上依赖他们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