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58687
三全本《史记》的八大看点
1.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一般《史记》全本注译本,对“十表”仅注译表序,表的正文多注而不译,三全本《史记》对“十表”的序言和正文全部做了注释翻译,是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注全译本《史记》。
2.体例更加完备。三全本《史记》在注释、翻译之外,丰富了体例,对《史记》本纪、表等五体各有概说,各篇篇首有“释名”,解释篇题含义,概括内容大要,篇末有“集评”,汇集古人的精彩点评,另有注译者“评论”,深入探讨相关问题。5篇本纪、16篇世家和具有世家性质的列传另附“世系表”,帮助理清人物线索。
3.全面校正《史记》文本。《史记》一书中,记载歧异讹误之处不少,有些是原书错误,有些是版本流传原因。本书全面吸收历代《史记》研究成果,校正《史记》文本,或校改原文,或于注释中说明校正意见。如《六国年表》世系错讹较多,本书多有校正。
4.注释丰富详实,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全书。本书注释融汇古注和z新考古发现等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详实,如将干支纪日换算为农历日期,对古代度量衡也注出现代度量衡的大约数值。又《史记》为纪传体,往往一事散在各篇,书中也有不少反复出现的相似的语句或历史现象,本书在注释时注重贯通全书,提示其他篇目中的相关内容,方便读者全面把握。
5.注重发微索隐,揭示文本深层意涵。《史记》中不少记载,别有深意,注译者注重发掘其隐含意义。如《魏公子列传》末记载魏亡之事,作者于注释中指出,这是为了显示魏公子身系魏国存亡之意。《史记》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寄寓了司马迁的身世之感,本书对此也多有揭示,并对司马迁的偏颇之见多有辨正。
6.汇集古今评论,点评《史记》人物事件及艺术。历代学者关于《史记》人物、事件及艺术的评论极多,本书在释名、注释、集评、评论等内容中汇集了大量古人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理解有关内容。
7.注译者“评论”,探讨各篇相关问题。《史记》一书,存在不少谜题,如亡佚十篇的问题、史表倒书的问题,注译者在各篇末的“评论”中,详细阐述其对篇中人物、事件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看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8.《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审阅把关。韩兆琦先生系《史记》研究界的大家,著有《史记选注集说》《史记题评》《史记笺证》《新译史记》《点赞·志疑:史记研读随笔》等著作。本书注译者系韩兆琦先生弟子,跟随韩兆琦先生研习《史记》多年。本次注译,全面吸收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研究成果,又蒙韩兆琦先生审阅全稿,并亲自撰写了前言。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本次出版的三全本《史记》(全10册),原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修订本为底本,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史记》做注释、翻译、评析,各篇篇首有解释篇题、概括要点的“释名”,篇末有汇集古今点评的“集评”和延伸探讨的“评论”。注释详实,引证丰富;翻译准确,流畅易懂;评析全面,深入浅出;《史记》研究大家韩兆琦审阅把关,是市面上仅见的真正的全本全注全译本《史记》,现代人阅读《史记》的理想读本。
第一册 本纪
前言(韩兆琦)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四 周本纪第四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
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第二册 本纪 表
第三册 表
第四册 表 书
第五册 书 世家
第六册 世家
第七册 世家 列传
第八册 列传
第九册 列传
第十册 列传
《史记》的学术定位(《前言》节选)
《史记》是一部怎样的书,在学术上应该怎样给它定位?我们在研究别的历史著作时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史记》上则存在。首先,《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历史著作。班固评《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一部历史书要是能够达到“不虚美,不隐恶”,能够达到实话实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司马迁写历史跟别人不一样,班固以后各代编写正史,都是一个王朝灭亡了,后代的人给这个朝代写历史。例如唐朝的历史是宋朝人写的,宋朝的历史是元朝人写的,元朝的历史是明朝人写的,如此等等。而司马迁不是,他是本朝人写本朝的历史。《史记》上起黄帝、尧、舜,共写了将近三千年,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难得的无疑是秦末至汉代的部分,尤其是汉武帝在位的五十来年。司马迁作为汉武帝的一个臣子,他写汉武帝这个时代的历史,其麻烦之多是可想而知的。而《史记》居然能被班固称为“不虚美,不隐恶”,能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仅此一端就足以让人想象司马迁是多么不容易、多么难能可贵了。
其次,《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著作之一,是我国写人文学的先驱。两千年来,《史记》不仅被公认为古代散文的典范,而且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一种超前的成熟,对后代小说、戏剧、传记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有评论家在论及《史记》的文学成就时说:我国古代的写人艺术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史记》,一个是《红楼梦》。
第三,《史记》还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意义,若想研究中国古代的任何一门学问,探讨它的渊源,探讨它的历史,就要使用《史记》。司马迁是对先秦的各行各业、各门学问都进行了研究、进行了总结、进行了归纳的。比方说要想研究中国的军事史,《史记》里有一篇《律书》,把《律书》序与《史记》里的军事家列传综合整理,这就是中国上古至西汉的军事史的轮廓。至于要研究政治、经济、法律、天文、中医,也都离不开《史记》。《史记》集先秦与西汉前期文化之大成,是我们研究古代各种学术的门径,是一个台阶,对于我们做学问来讲,可以花的工夫少,得到的收获多,由此入手,事半功倍。
第四,《史记》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他自己归纳了三句话,这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一家之言”就是一个思想家关于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各家的思想学说,都叫“一家之言”。梁启超曾评论:司马迁写《史记》,与荀况写《荀子》、董仲舒写《春秋繁露》的性质相同,只不过司马迁的书是以历史的形式出现而已,故仅以近世史的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也就是说,司马迁是通过历史这种载体来展现他的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史记》里边处处流露着司马迁的立场、观点、思想、情感,处处表现着司马迁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与对丑恶现象的批判。从这个角度说,读《史记》就是读司马迁。
1.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班 固
2. 余固喜传人事,而尤爱司马迁善传,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
——宋·欧阳修
3. 司马迁才高,识亦高。 ——宋·朱 熹
4.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后代作史者,递相祖述,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清·赵 翼
5. 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 ——梁启超
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 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