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318448
- 本书颠覆了有关领导力的传统设想,为领导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令人鼓舞的、影响深远的领导力模型:MSC领导力。
- 除了领导力、组织发展等领域,本书还基于神经系统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数千项领导力研究成果,从科学且多元的角度阐释了MSC领导力如何让领/导者和员工发自内心地更有参与感,从而达成更高的绩效。
- 有些领/导者天生就具备这些特质,但谷歌、微软和埃森哲等数百家企业已经证实,MSC领导力可以后天培养、实践和提高。
- 本书不仅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线图(领导力的 3 个层次),以及配套的训练机制:心智训练 补充训练等。
-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院长让-弗朗索瓦·曼佐尼,硅谷银行首/席运营官菲尔·考克斯,埃森哲人才战略与领导力发展部前高/级常务董事内森·博阿兹,领英全球客户运营部前副总裁及正念项目前主管斯科特·舒特,迪士尼大学领导力、人才与组织发展前总监帕特里夏·华莱士,重磅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为什么你的员工缺乏干劲,每天工作总是无精打采、缺乏活力?《领导者的心智模型》基于对3万多名领/导者的调查评估和对200多位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得出结论:组织和领/导者没有满足员工在工作中寻找意义、目标、人际联系和真/正快乐的基本人类需求。
那么,如何打造高参与度、高绩效的组织,让员工都充满干劲?《领导者的心智模型》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人放在战略的中/心,做具有MSC领导力(正念、无私和仁慈)的领/导者。书中详细拆解了MSC领导力,并从领/导者、员工和企业3个层次进行了深度解读,讲述了如何释放员工的内在驱动力,有效激发他们的干劲,从而创造更高的绩效。
引 言 MSC,伟大领导者的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第一层 学会了解和领导自己
第1章 了解自己
自我评估与自我觉知
心智和大脑不是一回事
专注和觉知,正念的两大核心要素
关闭自动导航模式,采取深思熟虑的行动
校准价值观罗盘,提高道德决策能力
真正的幸福不是你想的那样
觉知训练
第2章 正念地自我领导
专注的幸存者
专注力的6大能力
提升专注力的4大策略
专注训练
第 3 章 无私地自我领导
“自我”就是一个问题
自我带来的4大领导力缺陷
挣脱“CEO气泡”的关键两步
谦逊,无私领导力的基础
自信的无私是一种平衡
无私训练
第4章 仁慈地自我领导
关爱身心的三要素
拥有平衡心态的4个建议
善意实践,减少内在批评
使命感,承担领导责任的动力
自我关怀训练
心智模型第二层 学会了解和领导你的员工
第5章 了解你的员工
无意识偏见
初学者心态,花时间提问而不是给出答案
了解情绪的两个特征
同理心的5重隐患
用MSC领导力管理情绪
第6章 有觉知的领导力
临在,产生连接,提高参与度和绩效的基础
少“做到”,多“成为”
以身体临在来领导
临在是信任的基础
第7章 无私领导力
服务型领导
无私领导的两大障碍
帮助员工成长
克制行动,把问题搁置一会儿
放下身份地位
给予他人荣誉,让自己承担责任
谦逊、冷静和接纳,无私领导力的品质
无私领导力训练
第8章仁慈领导力
仁慈,有效领导力的核心
仁慈的4种素质
仁慈矩阵
忙,是真正的挑战
仁慈指南针,如何能对他人有帮助
仁慈训练
心智模型第三层 学会了解和领导你的企业
第9章 了解你的组织
影响组织文化,把员工放在第一位
以人为本的文化
领导者需要关注员工的基本动机
创建MSC文化
真正以人为本的组织
第10章 创建有觉知的企业
绩效、创造力、改变
PAID现实,重要的是不要去做什么
3步打造有觉知的会议
管理企业干扰项的两个建议
让工作有觉知的3个技巧
第11章 创建无私的企业
无私文化的3大特性
重新定义绩效管理
无私的企业要尽可能避免不平等
第12章 创建仁慈的企业
仁慈的企业关注完整的人
仁慈,催化和延续信任的良性循环
仁慈,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连接感
后 记 MSC领导者,为更大的利益而服务
附 录 1 正念训练 App
附 录 2 培养仁慈的实践
如何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015 年夏天,埃森哲前首席执行官南佩德(Pierre Nanterme)宣布,这家全球专业服务公司将重塑其绩效管理系统。该公司发现,其绩效管理系统经过几十年的服务,对员工的激励性已经大打折扣。埃森哲的全球员工队伍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员工(还有你的员工)已经不会再受到绩效量表上的数字的激励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员工在找寻工作的意义、人与人的联系、真正的幸福,渴望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南佩德和他的领导团体意识到,埃森哲需要一种更好的领导方式来实现员工的这些基本愿望,从而更好地调动超过 42.5 万名员工的积极性。
埃森哲并非特例,一场全球性运动正在万豪、星巴克和领英等数千家先进企业的高管层展开。这些企业的领导者都在自问: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更人性化的领导力和以人为本的文化,让员工和领导者在工作中感到更充实、更有参与感?
作为人类,我们都受到意义、幸福感、人际交往这些基本需求,以及想为社会做积极贡献的愿望的驱动,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工作中,都是如此。但知道这一点是一回事,付诸行动又是另一回事。如今,员工会基于这些内在动机,找寻能满足这些愿望的领导者和企业。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企业和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并且开始正视这一现象。正如我们采访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西班牙公司首席执行官哈维尔·普拉德瓦尔(Javier Pladevall)时,他所说的那样:“当今的领导力要求忘却管理,重学做人。”
《领导者的心智模型》提供了一种方法以做到这一点。书中概述了领导者如何领导自己、员工和企业,释放内在驱动力,创造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并最终取得卓越的成果。
本书中的信息有多重要?请留意一下麦肯锡公司在 2016 年对超过 5.2 万名管理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显示,86% 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是激励员工的好榜样,不过这与员工对其领导的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盖洛普公司2016 年的一项敬业度调查报告发现,82% 的员工认为他们的领导者对员工根本没起到激励作用。事实上,同一项调查发现,全球只有 13% 的员工对工作有参与感,而 24% 的员工则对工作缺乏参与感和投入感。
如此看来,缺乏良好的领导力不是因为领导者不够努力。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的企业每年在领导力发展项目上的投资大约有 460 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但回报似乎很少。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从某种程度上说,领导体系已经失效了。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达谢·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的研究,当许多领导者开始觉得自己权力巨大时,就会变得越来越不仁慈。领导者打断同事、在会议中处理其他工作、大声讲话、使用侮辱性语言的概率是下级员工的 3 倍。凯尔特纳还发现,领导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做出粗鲁、自私和不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都说明他们没有共同的内在驱动力。
至少从守住底线的角度看,在严格的商业意义上,花在领导力培训上的460 亿美元或许会提高领导者的效率,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东西:真正能使员工参与到工作中,真正人性化的,以及能满足任何员工基本需求的领导力。首先需要的是领导者的心智。
领导力先驱彼得·德鲁克说过:“除非你先做好自我管理,否则你无法管理其他人。”如果这句话没错,那么大部分领导力教育和培训项目都是落后的。大多数领导力培训是以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这些技能培养开始的,但从德鲁克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就像从屋顶开始建造房子一样,本末倒置。
和德鲁克一样,我们也认为领导力始于作为领导者的你自己,更具体地说是源自你的心智。也就是说,通过了解你的思维方式,你可以有效地领导自己;通过有效地了解和领导自己,你就能了解员工,并且更有效地领导员工;通过更有效地了解和领导员工,你就能更有效地了解和领导你的企业。这里的“更有效”是指一种能挖掘你和员工的内在驱动力及使命感的方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将拥有一个更高敬业度和更高效的工作团队。而我们确实见证了只要通过实践和坚持,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实。也许更重要的是,你将会成为企业内外创建更幸福、更紧密的人际关系,以及更强的社会凝聚力的推动者。
十多年来,我们和潜力工坊(Potential Project)的同事通过正念的实践,培训了来自微软、乐高集团、达能和埃森哲等数百家企业的人。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结果证明培训效果显著。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寻找更多的意义、幸福感和人际联系,我们开始自问,领导者还需要些什么来领导自己、员工和企业,以取得非凡的成果?
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和研究团队对 100 多个国家中数千家企业的 3 万多名领导者进行了调查评估,深度访谈了数百名高层管理人员,并回顾了神经系统科学、组织发展和心理学领域的数千项领导力研究。
基于这项研究,我们得出结论:3 项心理特质构成了当今领导力的基础,即正念(mindfulness)、无私(selflessness)和仁慈(compassion)。我们把它们统称为 MSC 领导力。
那么,作为一名领导者,你要如何实现 MSC 领导力,才能让你的员工发自内心地觉得更有参与感,从而达成更好的绩效呢?首先,你需要在自己身上应用 MSC 领导力;其次,将 MSC 领导力应用到员工身上;最后,将它应用到企业中。本书将带你一步一步去完成这个过程。
MSC 领导力是从内在的改变开始的,要运用你自己的思维,然后向外投射至员工和企业。本书将带你踏上这段旅程。通过自我觉知(即了解你的心智),你可以有效地领导自己;通过领导自己,你能有效地领导员工;通过领导员工,你就能更有效地领导企业。这三个阶段就是本书的整体结构。
如图 P-1 所示,第一部分是自我觉知力和自我领导力,第二部分是觉知和领导员工的能力,第三部分是觉知和领导企业的能力。
本书的每一部分都从一个关于“了解”的章节开始,帮助你了解你的心智、员工的心智,以及集体的“企业文化的心智”。随后,每一部分都将进入更务实的章节,讲述如何将正念、无私、仁慈三个元素开发和应用到你的领导力中。
我们充满信心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帮助过我们的人有:几十年来启发我们的心智训练大师,提供智慧箴言的高管,以及分享研究发现的研究人员。现在,欢迎你加入这趟旅程,你不是孤单一人,成千上万的人在你之前就已经历过,并且改变了他们自己及其领导方式。你即将开始旅程,我们会一路支持你。
我们都知道,领/导者必/须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学习。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就必/须了解自己目前的工作方式以及对他人的影响。这本书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要改进企业,就要先从提升自我开始。为此,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让-弗朗索瓦·曼佐尼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院长
这本书将工作场所人性化,展示了人们所有重要的内在动机,并为领/导者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做得更好、成为更好的人。
菲尔·考克斯
硅谷银行首/席运营官
这本书抓住了数字化时代领导力的本质——让人们关注当下蕞重要的事情。请想象一下,当你有意识地把全部焦点、注意力和精力投入你所热爱的事情中时,你将会有多么大的改变。
内森·博阿兹
埃森哲人才战略与领导力发展部前高/级常务董事
这本书为成为正念领/导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同时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介绍了领/导者的无 私和仁慈品质。由此,这本书为我们描述了未来的领导力,以及领/导者如何激发员工真/正的参与感、追随力和激情。
斯科特·舒特
领英全球客户运营部前副总裁及正念项目前主管
在这本结构完善、实用性强的书中,两位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提升企业绩效的深层次真理:在这个日益繁忙、脱节的世界中,提升企业绩效需要领/导者关注当下,具备满足员工对连接、意义和目标的蕞基本需求的能力。
帕特里夏·华莱士
迪士尼大学领导力、人才与组织发展前总监
剖析正念
正念指的是一种实践、一种心智状态。你实践得越多,正念就越能成为你的心智状态。拥有正念是为了产生更大的心智效能,这样你就可以在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这里所说的效能就是达成人生目标和愿望的能力。
正念训练所使用的工具和技巧已存在几千年之久。在与世界各地不同企业的合作中,对于正念的实践和定义,我们都保持着简洁,力求接近它本来的面貌:以平和、专注和清晰的心智状态关注当下。
正念训练的核心是学会管理自己的专注力。当你学会管理专注力,你就学会了管理思维。无论是你现在正在看着的这一页面、一封电邮、一个会议,还是和你在一起的人,你都要学会对自己所选择的这些人或事保持专 注。换句话说,你要训练临在①的能力。
有研究证实了正念实践者多年来一直提出的观点,即正念对我们的生理、心理和工作表现都有积极的影响。在生理层面,研究人员证明,正念训练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血压和平衡心率。此外,修炼正念的人会有更好的睡眠质量,压力也更少。
正念训练有助于增加大脑皮层的密度,而大脑皮层是大脑中负责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部分。由于该部分密度的增加,认知功能得以改善,最终使记忆力更好,提高专注力,减少认知僵化现象,加快反应速度。研究发现, 这些益处使修炼正念的人整体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
正念的好处也在企业环境中得到了证实。例如,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研究人员约亨·雷布(Jochen Reb)对我们在嘉士伯集团(Carlsberg Group)和If 保险公司(If Insurance)进行的正念领导力培训项目做了效果评估。他发现每天只训练 10 分钟,持续 9 个星期后,员工的专注力、觉知力、记忆力、工作绩效和整体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改善。这些参加正念培训项目的人表示自己的压力减轻了,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看法也有所改善。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在企业环境中进行正念培训有类似的好处,包括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劳资关系,减少旷工现象,并使决策更符合道德标准。
①意思是专注于当下。——编者注
但是,正念的作用不止如此,它还能建设性地改变我们对现实的感知。通过反复练习,正念使我们的认知控制向脑前额叶区转移。这使我们能感知世界、我们的情绪,面对他人不会有对抗或逃避意识,不再采取自动导航模式,成为有更强的情绪恢复能力的人。
这种神经系统路线的变化帮助我们感知情境,让我们更有意识地做出适当的决策,避免陷入无意识偏见的陷阱。前额皮质是思维、语言和行动的控制中心,增加其活性,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执行功能。良好的执行功能会让我们更好地领导自己和员工朝着共同目标前进。随着前额皮质活动的加强,我们就不容易分心,会更临在、更专注、更细心。当然,正念还会让我们更快乐。无论做什么,我们越临在,越专注于当下,就会越快乐。
正念有两个关键的特质:专注和觉知。专注是指能轻松地长时间专注于手头任务的能力,觉知是指能明智地选择把注意力放在哪里的能力。当你同时保持专注和觉知时,你就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