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60180
《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中国农业、工业、手工业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介绍了农业开垦、冶炼方法、服饰制作、谷物处理等技术,日常用品的制作方法,如火药、白矾、酒、盐、浆染布、食用油、陶瓷等,记载详细,部分物品现在仍能够参照其记载亲手做出,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和资料性。
《天工开物》语言明快生动,插图优雅古朴,详实地再现了明朝中后期各行业生产过程,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生活进行全景展示的一本百科性质著作,可以使今人轻松地走近并从细节处品味中国传统科技和文化。
《天工开物》收录全本、全译、全图,结合以往版本优点,收录全图、大图、彩图,译文力求典雅简洁,注释做到专业、详细,为普通读者架起了解古代手工艺技术的桥梁。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它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技术,在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述。
《天工开物》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本书是中国科技史料中内容丰富的一部著作,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出版说明 /1
自序 /3
上卷
乃粒 ……………………………………( 2)
宋子曰/2 总名/ 3 稻/10 稻宜/15 稻工/17
稻灾/21 水利/27 麦/29 麦工/32 麦灾/ 36
黍稷、粱粟/37 麻/40 菽/43
乃服第二……………………………………( 50 )
宋子曰/50 蚕种/ 51 蚕浴/53 种忌/55
种类/ 55 抱养/58 养忌/ 59 叶料/60 食忌/63
病症/63 老足/64 结茧/66 取茧/67 物害/69
择茧/ 69 造绵/70 治丝/71 调丝/73 纬络/76
经具/76 过糊/78 边维/79 经数/79
花机式/81 腰机式/86 结花本/86 穿经/88
分名/88 熟练/91 龙袍/91 倭缎/94 布衣/95
枲著/97 夏服/99 裘/101 褐毡/105
彰施第三……………………………………( 109 )
宋子曰/109 诸色质料/110 蓝淀/113
红花/114 造红花饼法/116 附:燕脂/116
槐花/117
粹精第四……………………………………. ( 118 )
宋子曰/118 攻稻/119 攻麦/134
攻黍、稷、粟、粱、麻、菽/143
作咸第五……………………………………. ( 151)
宋子曰/151 盐产/153 海水盐/ 158 池盐/167
井盐/169 末盐/180 崖盐/180
甘嗜第六…………………………………… (181)
宋子曰/181 蔗种/181 蔗品/184 造糖/186
造白糖/188 饴砀/189 蜂蜜/192
附:造兽糖/194
中卷
陶蜒第七……………………………………( 198 )
宋子曰/ 198 瓦/200砖/204罂、瓮/212
白瓷,附:青瓷/215附:窑变、回青/227
冶铸第八…………………………………… ( 228 )
宋子曰/228鼎/229 钟/232釜/238像/241
炮/241镜/242钱/243附:铁钱/249
舟车第九……………………………………( 251 )
宋子曰/ 251舟l252漕舫/253海舟/263
杂舟/ 265车/271
锤第十…………………………………… ( 279 )
宋子曰/279冶铁/280斤斧/281锄、馎/284
锉/285锥/286锯/286刨/288―凿/289锚/289针/ 291冶铜/292
燔石第十一……………………………………( 294 )
宋子曰/294石灰/295蛎灰/297煤炭/297
矾石、白矾/ 303青矾、红矾、黄矾、胆矾/304硫黄/308砒石/311
膏液第十二…………………………………… ( 314)
宋子曰∶ 314油品i315法具/318皮油/ 324
杀青第十三…………………………………… ( 327)
宋子曰/327纸料/328造竹纸/330造皮纸/336
下卷
五金第十四…………………………………… ( 342)
宋子曰/342 黄金/343 银/348
附:朱砂银/357 铜/357 附:倭铅/363
铁/366 锡/372 铅/379 附:胡粉/380
附:黄丹/381
佳兵第十五……………………………………( 382)
宋子曰/382 弧、矢/383 弩/393 干/398
火药料/398 硝石/401 硫黄/405 火器/405
丹青第十六……………………………………( 414)
宋子曰/ 414 朱/415 墨/422 附/426
曲糵第十七…………………………………… ( 429 )
宋子曰/ 429 酒母/430 神曲/433 丹曲/434
珠玉第十八…………………………………… ( 439)
宋子曰/437 珠/440 宝/449 玉/453
出版说明
近几年,众多收藏、制艺、园林、古建和品鉴类图书以图片为主,少有较为深入的文化阐释,明显忽略了“物”应有的本分与灵魂。有严重文化缺失的品鉴已使许多人的生活变得极为浮躁,为害不小,这是读书人共同面对的烦恼。真伪之辨,品格之别,只寄望于业内仅有的少数所谓的大家很不现实。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何在呢?那就是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研读古籍中的相关经典,为此,我们整理了一批内容宏富的书目,这个书目中的绝大部分书籍均为文言古籍,没有标点,也无注释,更无白话。考虑到大部分读者可能面临的阅读障碍,我们邀请相关学者进行了注释和今译,并辑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予以出版。
关于我们的努力,还有几个方面需要加以说明。
一、关于选本,我们遵从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是众多行内专家一直以来的基础藏书和案头读本;二是所选古籍的内容一定要细致、深入、全面。然后按专家的建议,将相关古籍中的精要梳理后植入,以求在同一部书中集中更多先贤智慧和研习经验,限度地厘清一个知识门类的基础与常识,让读者真正开卷有益。而且,力求所选版本皆是善本。
二、关于体例,我们仍沿袭文言、注释、译文的三段式结构。三者同在,是满足各类读者阅读需求的选择。为了注译的准确精雅,我们在编辑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交叉审读,以此减少误释和错译。
三、关于插图的处理。一是完全依原著的脉络而行,忠实于内容本身,真正做到图文相应,互为补充,使每一“物”都能植根于相应的历史视点,同时又让文化的过去形态在“物象”中得以直观呈现。古籍本身的插图,更是循文而行,有的虽然做了加工,却仍以强化原图的视觉效果为原则。二是对部分无图可寻,却更需要图示的内容,则在广泛参阅大量古籍的基础上,组织画师绘制。虽然耗时费力,却能辨析分明,令人眼目生辉。
四、对移入的内容,在编排时都与原文作了区别,也相应起了标题。虽然它牢牢地切合于原文,遵从原文的叙述主线,却仍然可以独立成篇。再加上因图而生的图释文字,便有机地构成了点、线、面三者结合的“立体阅读模式”。“立体阅读”对该丛书所涉内容而言,无疑是妥当之选。
还需要说明的是,不能简单地将该丛书视为“收藏类”读本,但也不能将其视为“非收藏类读本”。因为该丛书,其实比“收藏类”更值得收藏,也更深入,却少了众多收藏类读物的急功近利,少了为收藏而收藏的平庸与肤浅。我们组织编译和出版该丛书,是为了帮助读者重获中国文化固有的“物我观”,是为了让读者重返古代高洁的“清赏”状态。清赏首先要心底“清静”;心底“清静”,人才会独具“慧眼”;而人有了“慧眼”,又何患不能鉴真识伪呢?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 编辑组
2009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