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098675
- 《纽约时报》畅销书、亚马逊2021年年度蕞佳科学书籍。
- 这是一部大胆且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学著作。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解决尖锐的社会问题,看透世界的喧嚣,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 作者将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从生态系统得到的第①手资料相结合,从身体、医药、饮食、睡眠、两性、夫妻家庭、亲子教养、教育、成人、文化和文明等11个角度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并利用从进化生物学中得到的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 复旦大学希德学院院长卢宝荣、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华大基因CEO尹烨、CCV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人周炜、《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吴晨、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罗伯特·萨波斯基、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知名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等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这是一部大胆且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学著作。
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蕞繁荣的时代:物质资源丰富、科技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无论是财富还是生活质量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却饱受身体、心理、社交和环境为等诸多方面的困扰。
本书作者希瑟·海英和布雷特·韦恩斯坦认为,我们身处的现代世界是一个“超新奇”世界。人类原本是非常适应变化的,并做好了迎接变化的准备。但是,在当今世界,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的大脑、身体和社会系统永远无法做到与变化同步。
我们正在以前所未闻的、不断加速的速度制造着新问题,不管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社交上的还是环境上的。如果人类不能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只能走向灭亡。
两位作者通过进化生物学的视角,跨越了35亿年生命进化大历史的时空,汇集众多生命进化历程中生动悲壮的故事,剖析生命进化、人类进化、人类进化与环境响应、对整个生物界的巨大影响。将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从生态系统得到的第①手资料相结合,从身体、医药、饮食、睡眠、两性、夫妻家庭、亲子教养、教育、成人、文化和文明等11个角度揭示了上述问题的本质,并利用从进化生物学中得到的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帮助人们看透现代世界的喧嚣,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推荐序一 关于人类进化的新思考
卢宝荣
复旦大学希德学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教授
推荐序二 重新理解进化论:我们如何避开那些坏的未来,走向好的未来
周炜
CCV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人
推荐序三 隐藏的智慧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
引 言 人类进化的真相
- 人类生态位
人类生态位的悖论
篝火,思想的熔炉
文化,还是意识
适应性与血统
欧米伽原则
第2章 人类的进化树
生命之光的第一次出现
从鱼进化到哺乳动物
人类共同的祖先
第3章 古老的身体,现代的世界
适应性与切斯特顿栅栏
凡事皆须权衡
日常成本与愉悦感
第4章 医药
还原论的错误
考虑还原论带来的风险
将进化带回医学
在还原论至上的超新奇时代,又该相信什么
第5章 饮食
工具、火与烹饪
“说服”野生动植物与我们合作
饼和鱼的故事
丰收的盛宴
第6章 睡眠
梦境与幻觉
当丛林夜幕降临
新奇性与睡眠障碍
第7章 性与性别
性:久远的历史
性别转换与性别角色
人类的性选择
两性的劳动分工
两性的生殖策略
第8章 为人父母与亲子关系
父母关怀:妈妈、爸爸和其他人
女性的交配制度
一夫一妻制对人类的意义
长者与衰老
跨物种的爱
独立进化的悲伤
第9章 童 年
放心让孩子去探索、去冒险
人类的可塑性
脆弱与反脆弱
游戏、探索与运动
不要让无生命物体照看你的孩子
被药物“控制”的儿童
蝴蝶记得自己当初如何成为一只毛毛虫吗
第10章 学 校
什么是学校
世界与你无关吗
高等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工具比事实更有价值
智识上的独立自主
静下心来,提升自己
观察与自然
第11章 成长为成年人
自我的实验室
现实的类型
惊险时刻的好处
公平与心智理论
成瘾问题
第12章 文化与意识
其他动物的意识
在祖先智慧的边缘处创新
成为一个敢于质疑的独行者
字面上错误、隐喻上正确的文化信念
宗教与仪式
第13章 第四边疆
文明的衰老
以玛雅人为镜
第四边疆的障碍
获得新生
结 语 传统以及改变
致 谢
重要术语
推荐阅读
注 释
译后记
《21世纪进化论》以全新的视角,为读者带来了进化生物学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和创新观点,特别是涉及人类进化的内容。本书作者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跨越了35亿年生命进化大历史的时空,汇集众多生命进化历程中生动悲壮的故事,剖析了生命进化、人类进化、人类进化与环境响应,以及进化对整个生物界的巨大影响。
卢宝荣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希德学院院长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教授
这是一部需要细细咀嚼的佳作!如果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讲述了生命演化的故事,希瑟·海英和布雷特·韦恩斯坦的进化论则关注文明演化的故事。从食物到身体,从药物到睡眠,从童年到亲子关系,这本书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文化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作者称之为“欧米伽原则”,这是21世纪进化论的“第四边疆”。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财讯传媒集团首XI战略官
本书有趣有料,其观点涉及了关于人类当下科技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发展辩证自省,对自然谦卑好奇,对未来谨慎乐观。作品本身更是一个见证了生命从无性演化到有性,产生了高等智能并完成了有效社会分工的和谐实证。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很少看到一对夫妻配合创作同一部作品——尤其是作为同行,还居然都是进化生物学家。
尹烨
华大基因CEO
《21世纪进化论》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传统的进化论书籍。本书基于进化论的思维框架和基础,帮助我们把进化论的思维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并且提出了很多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周炜
CCV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人
剧变的时代,破旧立新,人定胜天,科技wan能主义成为主流的思潮,《21世纪进化论》的两位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他们强调人类的文化和基因在过去20万年的共同进化中所封装的智慧,或许在现代人看来不合时宜,却具备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系统时所需的“隐藏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也呼吁我们正视工业革命所开启的200年剧变只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瞬,要警惕丰饶的人造景观给我们带来的局限和盲点,回归自然,与自然互动,培养成长所需要的勇气和好奇心,培养对意外事件和未知事物的开放态度,在自由探索中不断创新。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
希瑟·海英和布雷特·韦恩斯坦二人通过大量的进化生物学知识,解答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21世纪进化论》这本书涵盖内容广,富有启发性,从一种颇为有趣的角度探讨人类的本性,观点深刻且出人意料。
乔丹·彼得森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
《人生十二法则》作者
本书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隐喻重新讲述了人类的故事。本书的两位作者是蕞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人:他们具备知识分子的谦虚、细致入微的思考能力,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每个需要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人或者想要改变的人,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乔纳森·海特
知名心理学家
《象与骑象人》作者
本书两位作者是备受关注的进化生物学家、冷静的思考者和杰出的交流者。他们重视科学真理,敢于挑战权威。
罗伯特·萨波斯基
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
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类所处的困境,内容大胆新颖,分析得颇为深入,令我耳目一新。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当今这个“舒服”的社会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饱受抑郁、焦虑和健康状况不佳的困扰,你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塞巴斯蒂安·琼格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这本书给了我至少五个进化概念,这些概念已经成为我观察世界的核心。
杰米·威尔
“心流基因组计划“执行董事
两位作者是每位学生梦寐以求的才华横溢且令人难以抗拒的教授。在他们的手中,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容易理解,而且令人兴奋。这本书以严肃科学为基础,但读起来像一个冒险故事。
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
哲学家、作家
第3章 古老的身体,现代的世界
就在几十年前,南非布须曼人(也叫桑人)的大多数成员仍然是狩猎采集者。有意思的是,困扰西方人的各种视错觉对桑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影响。假设有两条首尾带有箭头的线段,并且它们的长度完全相同,只不过箭头指向相反的方向。在我们看来,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是不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大脑的帮助下,眼睛欺骗了我们。当我们这些生活在 现代社会的人被要求估计哪条线段更长时,虽然这项任务很简单,但我们往往会给出错误答案。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见图3-1)。但是桑人不会犯这个简单的错误。
如果你把一个刚出生的美国婴儿交给桑人抚养,那么当这个婴儿长大后,就不会像他的亲生父母那样受缪勒—莱尔错觉的困扰。同样,如果一 个桑人婴儿在曼哈顿长大,那么他就会受视错觉影响。由此可知,就这种情况而言,感觉能力和生理机能的不同是由经验和环境的差异造成的,而不是由遗传差异造成的。
本书的大多数读者可能都生活在“怪异”(WEIRD)国家,也就是说,他们一般身处有着工业化经济基础的西方国家,受过高等教育,生活相对富足。这些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民主化,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得以提高,但随着社会范围内变革的产生,工业化和民主化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和不可预期的后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21世纪这种“怪异”环境扩展了我们可以拥有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体验,但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怪异”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减少了其他体验,而这一点往往对我们很不利。为什么我们与桑人不同,会被几条再简单不过的线段愚弄?这与我们的“视域”变化有关:我们的家,干净、恒温且方方正正。正如剥夺小猫的某些视觉输入会使它们在成年后的视力降低一样,恰恰是因为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和便利,我们正在丧失本已“怪异”的自我,导致自己的视觉能力下降了;又或者,视觉能力的这种变化就是为了“迎合”我们所生活的这种独特的方形环境。无论如何,现代性必定在非常深刻的基本层面上改变着我们,然而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对此毫不知情。
但是,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确定的:关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现有的模型通常是根据针对“怪异”国家本科生的实证研究总结出来的,它们也许能够准确解读“怪异”国家本科生的心理和行为,但它们本身并不一定能够较好地解释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的行为和心理。
事实上,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在人类体验的许多方面,真正的“离群者”反而是这些来自“怪异”国家的人。这一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远远不止我们容易被视错觉欺骗这么简单。不过,分析清楚为什么我们容易受这种视错觉影响,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超新奇性的风险。很可能,随处可见的几何形状的房屋和游乐园等事物,构成了我们在幼儿时期所见的大部分事物,于是它们“校准”了我们的眼睛,使得我们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受这种视错觉欺骗。我们通常认为理应存在的那些几何形状,它们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方便锯木厂加工木材,从而生产各种尺寸的规格材。
当大多数人所属的社会开始在锯木厂加工木材,当人们开始用锯木厂生产的规格材建造房屋时,都不会想到下面这个问题:就人类的经验和能力而言,这种变化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规格材及其木工成品的边角形态是现代人类生活环境中出现的新特征,它怎样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帮你重构看待世界的方式,以便你可以意识到这类问题(哪怕你不确定答案是什么),正是本书的目标之一。
这种木工成品的边角改变了人类的视觉习惯,成年欧洲人的乳糖酶持久性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遗传性质的进化改变,那么接下来不妨对两者做个比较。
除了欧洲人之外,世界上大多数成年人都无法轻松自如地享用饮食中的乳糖,因为长大成人后,他们的身体就不再生成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了。乳糖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糖,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而且,除了人类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哺乳动物在断奶后仍保留喝奶的习惯。即便是在人类当中,大多数亚洲人、美洲土著,以及许多非洲人在成年后也不再喝奶。
因此,我们需要解释的人类特征与其说是大多数人的“乳糖不耐受”,还 不如说是成年之后仍能继续轻松自如地食用乳制品的那少数人的“乳糖酶持久性”。
在成年之后仍然能够食用乳制品,这种特征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价值。具有欧洲血统的牧民驯养了好几种哺乳动物,他们从这些动物身上获得的价值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不仅获得了肉、毛皮等物,还获得了动物的乳汁。保存乳制品以备日后食用的烹饪技术的发明,例如,将动物的乳汁制成奶酪和酸奶保存起来,无疑进一步提高了成人食用乳制品的数量和频率。
此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还可以从乳制品中的“乳糖加钙”营养组合中获得适应优势。我们都知道,维生素D在促进钙吸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钙本身则能促进骨骼生长、增加骨骼的强度,然而维生素D在极地地区很难获得。事实证明,乳糖是维生素D的一种功能性替代品,乳糖也可以促进钙吸收。因此,乳制品也可以预防佝偻病。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面临的最大生存风险之一是脱水,因此倘若他们能够消化乳汁,不仅能够摄入营养,而且能够补充水分。
那么,欧洲牧民、斯堪的纳维亚人、撒哈拉人(如贝都因人)中存在的乳糖酶持久性,到底该如何解释?我们可以从多种维度给出解释,但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与断奶后就不再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相比,那些制作并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及其后代中可以发现一种基因变异,从而能够让成年人很好地消化乳糖。即便一个日裔婴儿在法国长大成人,他也不太可能像法国本土出生的 人那样享用奶油泡芙。同样,如果一个法裔婴儿在日本长大成人,虽然他的身体完全适应乳制品,但他可能没那么容易获得乳制品。乳糖酶持久性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而且已经进入了部分现代人的基因。这种基因变异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带来成功,但是在其他环境中则不一定。但无论你身处享用乳制品还是拒绝乳制品的现实环境中,你获得的体验都不会影响你消化乳糖的能力。
在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后,出现了一种将进化特征与遗传特征混为一谈的现象。人们开始交替使用“进化”和“遗传”这两个术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谈论非遗传的进化变化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如果达尔文了解孟德尔对豌豆的研究,或者如果达尔文目睹了DNA的发现,那么当他看到人们提出的自然选择的适应机制时,应该会很高兴。但是我们 相信,达尔文肯定不会假设这是唯一的一种机制。在流行文化中,将进化特征与遗传特征混为一谈的做法十分普遍,就像人们对待“先天与后天”时所持的“非此即彼”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一样。因此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必须牢牢记住欧米伽原理:基因和文化等表观遗传现象是密不可的,它们共同进化以推动基因的进化。如果你问“某一特征到底是由先天 因素还是后天因素所塑造”,这种问法也不能说全错,因为答案几乎总是“两者皆有”,或者说,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此外,当你真正理解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进化目标之后,你就会明白,与其纠结某个特征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倒不如弄清楚这个特征为什么会出现来得重要。
因此,先天与后天这种非此即彼的错误分类方法有很大的破坏性,它干扰了我们去更细致入微地理解“我们是什么”,以及塑造我们的进化的力量是什么。我们在那些“怪异”国家观察到的易受视错觉影响的变化,与欧洲人和贝都因人消化乳制品能力的变化具有同样的进化性。很容易看出后者具有遗传成分,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前者也有遗传成分。然而,这两者同样是进化的结果。
既然住在到处都是木工成品的边角的房子里,就已经使我们更容易受特定类型视错觉的影响,并且改变了我们的视觉能力,那么西方世界其他“怪异”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导致我们付出更多代价呢?以前没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即便到了20世纪90年代,如果你告诉别人,上班时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不动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造成长期性的不良影响,或者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对方可能会认为你是疯子。当然,现在情况已发生改变。
木工成品的边角会使我们更容易受某些视错觉影响,久坐不动也会损害身体健康。那么,除臭剂和香水的大量使用,是不是也会对我们“嗅到”身体发出的信号的能力产生影响呢?到处都是钟表的生活又会对我们的时间感产生什么影响呢?乘坐飞机旅行对我们的空间感以及沉迷于互联网会对我们的效能感有什么影响呢?地图会对我们的方向感或学校会对我们的家庭感产生什么影响呢?当你能够提出类似的问题时,你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当然,在本书中,我们从未打算证明人类应该放弃技术。在这个超新奇世界中,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不可能那么简单。而我们强调的是对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的谨慎应用。
当面临创新问题时,预防原则要求我们考虑从事任何特定活动的风险,并建议我们在风险较高时谨慎行事。在系统结果不确定性很高的情况下,例如,当我们不清楚,如果打算使用规格材来建造房屋,或者决定用核裂变反应堆为电网供电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时,如果一定要进行变革的话,预防原则就会建议我们缓慢推进对现有结构的变革。换句话说,你能够做某事,并不代表你应该去做。
我们现在认为阑尾是一个退化器官。但是,“退化”通常只是“我们不清楚它的功能是什么”的另一种说法。阑尾难道真的是进化给我们留下的这样一个器官—只会带来成本,对健康有害,并且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手术切除吗?
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啦,这类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否定的。许多年前,我提出了由三个要素构成的评价量规(rubric),用于确定某个特征是否应被认定为一种适应性。这是一种保守的检验,因为它虽然能够正确地将某些特征识别为适应性,但同时可能无法把确实是适应性的一些其他特征正确“诊断”出来。用假设检验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这个 检验会导致漏报错误(假阴性),即第二类错误,但是不会导致误报错误(假阳性),即第一类错误。因此,在证明某个特征是一种适应性时,这种检验给出的是充分但非必要的证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