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18740
推荐您购买联合天畅其他畅销书:
1、全面解读知行合一理念和阳明心学的经典读本,当代“心学”名家周月亮教授历时二十年心血力作
2、内心光明的修身之学,知行合一的制胜之书
3、完整收录《王阳明先生图谱》原版插图,辅以《王阳明年谱》引文,图文结合,再现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4、全新修订,精装典藏
谪居龙场,顿悟圣道;巡抚闽赣,平匪诛藩;回乡守制,光大心学;总督两广,保境安民。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至始至终都在践行“知行合一”的学说,真正地做到了“三不朽”,从而超凡入圣。不论是遭逢困厄,还是身处顺境,他都凭借着心学的智慧,不悲不喜、无宠无惊地泰然处之。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曾说:“二十一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因为他的心学智慧永不过时,他的人格魅力光照古今。诚如作者所言:“这个人用良心建功立业,因此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导 读 怎样的日子才值得一过
小 引 阳明这只鞋
第一章 古越阳明子
夜光曲
不阴不阳
夜中正是用功时
年轮
灵地
立志学圣贤
第二章 掘地觅天
侠客梦
触因于心
圣人可以学而至
格物
考槃在涧
文章体道
物理与吾心
第三章 予外相求 无有是处
纸上谈兵
道心无赖
观政即观心
刑部里的名士
戴儒冠的道士
牧羊人
咽喉处着刀
师友之道
第四章 不了正因 迷心求善
习忍达无所伤
学道如钻火 逢烟未可休
北风送南雁
第五章 身心一元 知行合一
若转不得 虽活犹死
龙场悟道桶底脱
知行合一“心”路难
自行化他
以柔克刚
第六章 卧龙岗:心思教育
五经臆说
意上用功
文明书院
卧龙出岗
道德的根据
第七章 上岸了
毫厘须遣认教真
静虚动直
儒道互补
相织成妄
破蔽解缠的实践论
第八章 一与不一
吾心便是宇宙
圣学即心学
打通朱陆
无我之勇
说不可说
自得破知见
第九章 讨真心
真切为性命
深爱为根
“持志如心痛”
悔悟是祛病的药
大地无寸土
不动于气 不着意思
动静一机 体用一源
动转得势 用不加功
第十章 息息造命
事变也在人情中
胜败由人 兵贵善用
兵宜随时 变在呼吸
百战自知非旧学
制度滋养心中贼
破山中贼的心中贼
上善若水
制心一处 无事不办
第十一章 功成自会
学用一体
大学中的小
教典问世
虚虚实实 嘿嘿昧昧
见伏动变
江山如戏院
造诈成辞 人情似鬼
我亦爱山仍恋官
缚脱无二:人人有个圆圈在
昧良心
后山云彩
第十二章 致良知
良知是光源自备的明镜
良知是觉悟了的知觉性
本体要虚 功夫要实
良知应世:无可无不可
循着天理便是道
人有虚灵 方有良知
乘通入空 起死回生
第十三章 东看则西 南观成北
常快乐是真功夫
知轻傲处 便是良知
诗意地栖居
光不仅在烛上
物各付物 左右逢源
曲成万物
天泉证道
第十四章 意术
良知传呼爱
剑气晚横秋色净
煮沙为盐:重建伦理合理的社会
兵声寒带暮江雄
秋风南滇路
镜里觅头
仰高钻坚
此心光明
跋 自力更生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梁启超: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杜维明: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
余秋雨: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
史航:王阳明的思想在今天仍有意义。他让中国人活得自在,而不是受某种约束与强制。
当年明月: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阳明这只鞋
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像只鞋。这只鞋上插着生命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形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那个正“T”形。他的“致良知”功夫就是要你真诚地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地无限地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 Q,当缩头乌龟还觉得挺体面的是假洋鬼子,爬着走而无权杖的是孔乙己,只耍权杖而不愿当鞋的是不准别人姓赵的赵太爷……“未庄”不一定是绍兴,但阳明和鲁迅却同是绍兴人。未庄是俗世,他们是圣雄。
圣雄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在这里,却先行向着别处!换句话说,圣雄是只注定要走向远方的鞋。
《明史》阳明本传中只附录了一个学生的生平,既因为别的成了气候的学生都有传,大约还因为这个学生最能体现阳明学的“鞋”精神。此人叫冀元亨,因去过宁王府而被当成阳明通宁王的证据给抓起来,在锦衣卫的监狱里受尽百般折磨,但他对人依然像春风一样,能感动得狱吏和狱友们垂泪,他把坐大狱当成了上学堂。所有的司法人员都以之为奇,问他夫人:“你丈夫秉持什么学术?”她说:“我丈夫的学问不出阃帏之间。”闻者皆惊愕不已。
中国人培养感情的场所不在教堂,而在家庭、在“阃帏之间”,养成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对待世界的态度,就能活出真诚恻怛来,这真诚恻怛就是人人能口说却难实践的良知。
先做只鞋,再插上权杖,也不是阳明学的精神。那是把鞋的“大地性”当成了手段,断断成不了圣雄,往往是个枭雄,人们还会误把他当成圣雄。
再高贵的鞋,也是踩在脚下;但路也正在脚下。路,有不得不走的路;也有“灵明之路”。许多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只合脚的鞋,就好像合意的真理很难就是真理。
致良知,就是要你找到可以上路的合脚的鞋。致者,实现也。能否实现呢?就看你肯不肯去实现——因为,它就在你自身——“心即理”。阳明这样解释孔子说的“上智下愚不移”——不是不能移,只是不肯移。
说无路可走的人,是没有握住自家的权杖,把生命的舵送给了别人——那人哪怕是上帝也会变成魔鬼——上帝的真诚包含着上帝的欺骗。
心学或曰阳明学并不给世人提供任何现成或统一的鞋,如果有那种鞋就是枷锁和桎梏了,心学只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双合脚的天天向上的鞋——找这双鞋的功夫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功夫是同一个功夫。
路在脚下,“鞋”在心中。你的任务是找与走,走着找,找着走,边找边走,摸着心中的鞋, 蹚过脚下的河……这只鞋阳明叫“良知”,大乘佛法叫“如来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