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786366
以认知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重新定义成长
助力教师、家长快速掌握成长型思维,实现孩子良性自我发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消除自我卷入的良方。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有更好的驱动力、学习力、复原力,他们不惧失败,不易放弃,能积极地对待自己的成长。忠恕校长汲取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国学中的养分,经过20多年的教育思考和实践,将成长型思维落地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法萃取出来,著成此书。作者从一线教师成长的角度、从家庭养育的角度,倡导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要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本书从教育实际出发,注重理论性和实操性的统一,结合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家校沟通、阅读教学,以具体鲜活的案例呈现成长型思维的特点、作用,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打造适合自己学校管理和家庭养育的成长型教育模式。
推荐序: 以成长赋能成长
受忠恕校长之约,为他的新作《让孩子一生快乐奔跑—— 成长型思维校园实践》撰写序言,我既感到荣幸之至,又感到有些力不胜 任。因为忠恕校长多年来研究成长型思维,既是理论型专家,又是践行
者;而我,对于成长型思维,只是略有了解而已。当然,也并非无言可说,
虽然多系一些感想之类的浅近之言,也还是言出由衷,希望能给读者一些 启发。
第一次接触成长型思维,是 2021 年 4 月 24 日,在忠恕就任校长的 河北雄安博奥高级中学参加“成长型思维——赋予学生快乐奔跑的能力” 会议,聆听了他及 12 位教师的精彩演讲,并承蒙抬举,为他们做了即兴
点评。
那时,这些教师阅读成长型思维的书和听忠恕的讲座等,也只有半年 多的时间。可是,听着他们侃侃而谈,且不时有振聋发聩之感。尤其是洋 溢着自信自豪的精神气象,让我感到那是一批“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有为 青年,在当下为学生播撒下灿烂阳光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有走向美好未来 的可能。
回到济南之后,我便应燕山小学高红燕校长之约前去采访,情不自 禁地谈到忠恕校长及其校内老师们讲演成长型思维的盛况。高红燕校长当 场决定,邀请其中一位青年教师为全校教师做一场演讲。于是,就有了 5 月 11 日下午在燕山小学的孟庆薇老师之讲。她很年轻,并非专家,亦无 名师的头衔,可因为有了研究成长型思维的底气,以及激荡在其心中的豪气,极大地震撼了燕山小学的老师们。
2022 年 7 月 27 日,在《新校园》编辑部主办的“首届全国名家名师
大讲堂”上,我又听了忠恕所做的《成长型思维赋予学生一生快乐奔跑的
能力》的演讲。距离上次听他演讲,虽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有种“士
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的感觉。他从容自然的言说中,不但折射出理性的
光芒,而且还看到了他们学校在成长型思维实践方面结出了更加丰硕的
果实。
今天再读这本书的时候,又让我“横看成岭侧成峰”地领略到了成长
型思维的万千风景。
非常欣赏“培养孩子一生快乐奔跑的能力”这个书名,因为一个人的
生命长度,并不能决定其生命的厚度。正像赛跑一样,同样的距离,不同
的赛跑者,所跑的时间并不一样。人生亦然,如果一生缓慢而行,甚至在
原地徘徊,根本不可能抵达辉煌的殿堂;相反,如果一生奔跑,不但可以
跑出更长的路程,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和富有价值的成果。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生”奔跑,而非一时奔跑或一段时间奔跑。 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 起跑领先了,可后来速度慢了,甚至不跑了,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所 以,我有一句常说的话“不要输在中跑线上”,这里的“中”,时间跨度非 常大,它有可能在起跑的时候落后了,可在此后整个生命时空里,却一直 在奔跑着。所以,真正成功者,并不一定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我出身农 民,第一学历是专科,不只是在起跑线上,甚至在起跑之后的不小一段时 间里,在一般人看来我已经“输”了。可是,自从 1978 年进入济宁师专 读书到现在 44 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奔跑着。迄今为止,我发表了 1000 多万字的文章,著有 65 部作品。这不是自己多么聪明,相反,我有点儿 笨,可是,我“奔跑”了 44 年啊!当然,我如果从小就已起跑,奔跑至 今,当然会有更大的成就。所以,如果比我起跑早的人一直在奔跑的话,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肯定远在我之上。所以,最好一生奔跑,而且忠恕校长在研究中发现,成长型思维品质的培养,最好从小学甚至更小的年龄开 始, 因为具备了这种品质的人,就可以真正实现一生奔跑的愿望,也会取 得巨大的成就。
忠恕校长在“奔跑”之前,还加了一个定语“快乐”,这是极有见地的。 如果奔跑的时候一直处于痛苦之中,身心就会受到伤害,寿命也会因此缩 短。即使学习时间长,效率多低下,效果也不会好。所以,忠恕校长对学 生负担之重问题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很多时候,并非学生学得时间 长与获取知识多就负担重,如果爱学了,不但不会形成负担,反而会乐此 不疲,大有收获。他由此谈到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是啊,孔子终生好学,可是却快乐无比,并由此构建了他那闪耀着 精神光芒的乐感文化。所以,有了“快乐”,不仅会大大提升奔跑的速度,
也会让奔跑时的心里洋溢着幸福的欢快。又何苦之有?更谈不上负担了。
但是,快乐说起来容易,做到却绝不简单。休说孩子,就是大人,尤 其是关乎本人的荣辱得失的时候,也未必就能快乐起来。所以,要真正做 到一生快乐奔跑,还需要精神的升华,生命的修炼。
如何升华与修炼,忠恕校长给出了答案。
忠恕校长荣获《中国教育报》2015 年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绝对 是实至名归。他一生的成长史,都与读书有着不解之缘。
忠恕校长认为,读书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真正经 典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包括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千古不朽的人物,他们 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却百折不挠,最后终于走向辉煌的成功殿堂。看来,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没有奋斗,不可能取 得成功。如果有了这种思维,就有可能奋斗一生,从一个成功的殿堂再跃 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成功殿堂。忠恕校长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所结之果。
也许有人说,读书多矣,可并没有像忠恕校长那样让生命焕发如此的 奇光异彩。这不得不说忠恕校长并非一般的读书人,而是一个很有智慧的 读书人。因为读书有一个走向,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
下。如果读世界大师的作品,很难达到其水平,却可能到达中等水平;如果阅读中等水平作品,则只能在下层转圈复转圈。而一般人所读之书,尽管有些趣味,但其思想与文化品位大多在中下层次,所以,读得再多,也
只能像跟着庸师读了很多年的书,却鲜有长进。忠恕校长大多读的是古今中外大师的著作,也就是说,他几乎天天跟着世界大师上课,所以才有了大大超越一般人的生命飞跃。
可有的人也读了高层次的书,却只停留在读的层面,没有走向实践
的大地,所以,尽管对自己的心性与境界有所提升,可惠及的人却寥寥无
几。而忠恕校长既是一个读书人,又是一个实践家,他对王阳明所说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了然于心,又付诸行动。其实,孔子之所以
伟大,是因为他是一个实践哲学家。空头理论不管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只
要不落地,也只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一阵风吹过,便会不知去向。理论 只有落地而又生根之后,才能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之果。忠恕校长就 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如此, 以前亦然。早在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担任 校长的时候,他就系统地学习了《论语》,并把孔子的教育思想用于教育 教学实践中,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初中,走进了全国名校的行列。为 此,他还写了一本著作《半部〈论语〉铸名校—— “岔河现象”解码》, 2017 年 1 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应邀为之撰写了序言。可以 这样说,让一所乡村初中腾飞的关键性元素,就是忠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 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的。在即将出版的《培养孩子一生快乐奔跑的能 力——成长型思维校园实践》一书中,他依然将《论语》中的成长型思维 元素提取出来,让人感到孔子原来就是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只不过 当时还没有成长型思维这个词语罢了。同时,他又阅读了卡罗尔 ·德韦克 的《终身成长》等当今世界上一流的成长型思维方面的大量经典之作,并 且内化于心,讲述于人,让人听来怦然心动,且引领他们付诸行动,并在 实践的园地里开出了绚丽之花。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孔子之言:“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恕校长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发展者,而且希望并引领人们向前发展,从而让老师们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而学生甚至家 长们,则成了直接的受益者。
这本书中不仅讲到了成长型思维的关键性的理念,而且就在实践的叙 说中, 了无痕迹和道法自然地将其嵌入其中,让人在不自不觉中, 了悟了 成长型思维的内涵。忠恕校长没有像一些专家那样,将其理论说得高深莫 测,遥不可及,而是就在当下,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身上践行着。这 当是对于理论阐释的高层之说,尤其对于一线教师和家长来说,虽不能说 轻而易举地步入其中,至少可以较快地明白了其中的要义,并可以循着忠 恕校长所导引的路线,走向成长型思维之路。
忠恕校长的智慧还在于,他不只是将成长型思维作为一种教育理论, 而是将其升华成一种学校文化。很多成长型思维的经典语句,就张贴在校
园触目可及的墙壁上,让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学而时习之”,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一层楼墙壁上张贴的是从《论语》中精选出来的具有成长型思 维特质的 30 章语句;二层则是成长型思维代表人物卡罗尔 ·德韦克的理 论要义;三层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经典之言。由此,自然而然地构建起一 个成长型思维的文化圈,师生沐浴其中,自然而然受到熏陶与影响。
不只有这种外显的文化,更有内蕴于对话之中与各种活动中的隐性文 化。比如书就收录了大量忠恕校长与学生以及家长的对话,让人感到孩子 们在成长型思维的熏陶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很惊叹于忠恕校长用那么多的时间、篇幅与文字对话,这不知要消 耗去他多少精力,可是,他“不厌其烦”又乐此不疲。这需要的不只是耐 心,更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是其心灵所系,甚至 可以说是他的命根。
当然,还不止于对话,他的智慧是多元的。比如在每次期中、期末考 试后分年级开展“失败周”活动,讲“名人失败的故事”、开“美丽的错误” 班会、观看“从失败中崛起”的电影、分享“没有失败,只有反馈”的感 悟等。还有大型考试后的“失败周”活动中,黑板上常见的标语是“美丽的失败”“找足找齐成长点”等,折射出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失败是成功 之母”的意义。因为有的人失败了,一蹶不振,非但不可能成功,反而更 加失败。只有不管遭遇多大的失败,也决不放弃者,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说其可能,即非必然也。不能是盲目地绝不放弃,而是分析失败的原因, 寻找到转败为胜的路径。
人之为人,孰能无过?可是过而不改,还是自我修正,则会产生两个
走向。为此,忠恕设计了“学生错误自主修正表”,由学生自己填写,最
后由班主任、年级主任签字。这样,错误会越来越少,失败也会越来越
少,还会由此升华成一种品质。因为学生有了面对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
气,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恰如孔子的高足子贡所言:“更也,人皆仰
之。”有了这种知错主动而改的品质,心理的健康也就不求自得了。
为此,忠恕校长为师生们注入一种成长型思维的精神元素,并用“尚 未”这个词语予以表达,堪称精彩绝妙。即使当下失败了,从本质意义上 并不是失败,而是在走向成功之路上一次跌倒,爬起来,继续奔向前方, 因为成功的女神就在前方招手,现在一时的失败,只是“尚未”到达的状 态而已。任何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秀者,当下一时的失败,只是处于“尚未” 状态中,有了这种认识, 即使失败,也会认为这只是走向成功过程中的一 个小小失误而已。
人的一生,肯定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得与失,而有了成 长型思维之后,就会在成败、顺逆和得失之时,保持一种平和乃至愉悦的 心境。以前,一些学校尤其是高中每次考试之后,都会有一些学生因考试 失利而失声痛哭甚至悲痛不已,可是,具备成长型思维品质之后, 即使考 得很不理想,他们依然笑着,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这只是 一次失败,此时成功已经向自己招手。真正的是失败者乃成功之母也。所 以,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尚未”这个词语也会立即浮现在脑海里, 旋即产生一种能量。在他们看来, 困难与挫折,只是自己走向成功与未来 的一种考验,甚至是生命的一种特殊恩赐,于是,不但不会沮丧,更不会裹足不前,而是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去迎接新的挑战,去领略成功的喜 悦之美。
由此,学生不但具有这种屏蔽负面情绪的能力,而且具有了自控力, 于是,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快乐的指数也大大提升。
这种成长型思维一旦定格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生成一种永久性的能 量,不只是作用于当下,而且还向未来延伸,乃至终生受用。所以,不管 在什么境况下,都是信心满满。不但自己洋溢出一种乐观而幸福的生命样 态,还会在无形中向周围的人辐射,从而传递出一种积极的能量,甚至生 成一种幸福的文化。
高中学校希望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当在情理之中。可是,有的学校 管理者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却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可忠恕校长并没有
特别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学生的成绩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不但 在 2022 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出乎人们想象的好成绩,就是在此后的招生时, 不少原来对这所学校望而却步的学优生,也闻其名而纷纷前来报考,录取 分数比往年大幅度提升。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虽未求之,却自然而来。这 正像忠恕校长说的那样,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虽是成长型思维的一个必然 结果,但它只是一个副产品。因为它赋予了孩子们一种终生优质的心理 品质,而且还不时地向其未来的生命延伸,从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 未来。
陶继新
2022 年 10 月 19 日于济南
张斌利校长将思维迁移到孩子成长上,凝炼为成长型思维。落实在生活中,熔铸成一生的力量,让孩子快乐奔跑,开辟了教育的新路,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无疑,这是教育的创新。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们也会以成长型思维发展,成为新赛道上的创造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成尚荣
这本书中不仅讲到了成长型思维的关键性的理念,还在实践的叙说中,自然而然地将其嵌入其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了悟了成长型思维的内涵。
——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 陶继新
无成长,不青春。成长是孩子的天赋使命,也是孩子贯穿终生的能力。可是,很多孩子却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被分数贴了标签、被作业施了咒语,封印了成长的力量。所幸张斌利校长以认知科学的视角、教育家的情怀、雄安博奥高中的实践和众多学生的亲历证明,教育的成败,不在于是否赢在起跑线,而在于拥有持续一生的快乐奔跑的能力。
——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贺岭峰
一、人生真相: 思维模式决定最终成败
即使生活屡受打击,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也总是会笑对坎
坷,迎接一个又一个人生的挑战,把挑战看成机遇。虽然有时也
会流泪,但是他们可以含泪向前奔跑。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有强大的复原力与抗挫力!
为什么刘邦能将项羽 KO ?是人品?是德行?还是能力?如果懂得这
段历史,我们都会摇头。据史料上记载无论是人品、德行还是能力,刘邦
都不及项羽,可这又是为什么?
很多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就说: 这是天意!这样的解释苍白无力。
美国监狱里有个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如命且毒瘾极
大, 因杀人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跟父亲一样从小不务正
业,后来也因杀人而入狱;小儿子却诚实好学,后来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
满意的职位,如今已做了那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
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一位记者去采访,没料到兄弟二人的答案竟然都是:“有这样的老
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基因类似,环境相同,命运迥然不同,这
又如何解释?
用当今的科学解释就是——思维模式不同!一个是固定型思维,一个
是成长型思维。
项羽就是一个典型的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在当时项羽率兵西进,屠 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 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 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固定型思维的人重在表现自己。这恰恰是项羽致命的弱点,也是他走向灭亡的必然。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重在建设,坚定地相信命运可以改变。因此刘 邦从市井无赖变成皇帝,库丁的小儿子从破败的家世走出成为白领。
心理学家德韦克发现凡是固定思维模式的学生,每当考试下来,这些 学生最关注的是那些比他们分数低的学生,以此来求修复自己的自尊。
“不是我学习不好,是学校不好。”
“不是我学习不好,是因为同桌总干扰我。”
“不是我学习不好,是老师水平太低。”
“不是我学习不好,而是身体不好!”
“我的脑子笨!”
“我遗传基因不好!”
不是我不行,而是出题太偏,我们没有学过!”
…………
当孩子类似语言很多的时候,你应该就考虑这孩子思维模式出了问 题—— 固定型思维。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定一团糟!
可喜的是孩子即使是固定型思维,这也并不可怕,思维模式通过学习 可以改变!
很可惜,有的人在学业上或事业上小有成绩,但是思维模式是固定型 的,注定不会走远。
北大弑母案: 固定型思维模式贻害孩子一生
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至今还没有公布真实的原因,但是有一点能肯
定,这位北大学子的思维模式当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以什么来判断?他
的成长环境!
吴谢宇的母亲是一个老师,对考试成绩十分看重。她全身心投入到孩
子身上,就是为了让他考试拿高分。
吴谢宇的母亲认为:“一个老师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分数不
高,会被人笑话的,非常没有面子。”根据这一认识分析可知,吴谢宇的
母亲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
据说,吴谢宇的母亲也要求孩子的父亲在家里连电视都不能看,怕影
响儿子学习。
久而久之,父亲有点受不了,这样的生活未免有点太单调,于是为了
保证孩子的成绩,他的父亲搬到了单位居住,每周回家一次。
于是,他就是在这样一个过分看重成绩的环境中长大。
德韦克说:“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出一条信
息。这条信息告诉孩子们或者学生们、运动员们如何看待自己。这条信息
可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
行评判。它也可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
的成长很感兴趣。”
吴谢宇所受的教育,必将导致他的学习目标是表现自己,而以表现自
己为学习目标的学生其思维模式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的人特
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给他带来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 严重后果是:防御心态和过度的自我关注。而他们防御的方式, 就是努 力向别人证明自己。这种学习目标就决定了他学习过程中已没有什么乐 趣而言。
其实每个人生下来对学习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兴趣,正因为有这样的天 性,人才会跌倒无数次,再爬起来学会走路; 人才会不怕犯错误牙牙学语。 德韦克说:“是什么让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走到尽头?是固定型思维 模式。一旦孩子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 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我们能判断出吴谢宇的学习热情其实早 已消失,但是在环境逼迫下不得不努力向别人证明自己,越努力越压抑。 试想,这种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生存的人,人格怎能完善。
学习尖子生杀人案件百度搜索信息 402000 条,尖子生自杀事件更是 很多很多。最可悲的事件是一名全校排名第二的学生,无缘无故杀死全校 第一的学生,杀人的原因“就是想当第一名”。这些血淋淋的事件似乎在 证明一个事实: 越优秀,越脆弱!
由吴谢宇们的悲剧我们思考一下目前的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 3300 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 年 12A 期)
国内相关机构对中国从 1977 年到 2006 年 30 年间 1000 多位高考状元 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 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 预期。为什么会这样?
大人相见相互问孩子情况,几乎都是在问:你家孩子在班上第几名? 你家孩子在学校排名多少?这已经成为口头禅。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学校不 公开学生的排名,神通广大的家长也能打听到孩子的分数所处的位置。其 实大部分老师心中的那杆秤,也是以分数多少来评估学生的未来。“分分 分,学生的命根”似乎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命根!这样总是与他人相比,一定会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德韦克研究成果表明:凡是在各个领域中达到专精境界的人,他们的
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思维。那些固定型思维的人试图看起来技艺精通,但
是他们不想为达到专精而努力。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当年的状元现在
很少有“出息”。
所幸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培养,但愿当年的状元们学习德韦克成
长型思维来改变一下自己。
应该肯定,没有哪位老师、家长每天都在想怎样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
有如下人格缺陷的人:不爱挑战——抗拒风险;或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
放弃;或是为了维护自尊而进行撒谎欺骗;死要面子;等等。但是教育现
实却是的的确确在尽最大努力培养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
在此特别提示,培养成长型思维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成长而非成绩,
成绩只是成长的副产品。
廖智: 与灾难共舞的女人
“廖智是咱的榜样!”夜晚朋友感慨着并发过来一段视频,注明:“汶川 地震幸存者廖智的经历就是特别值得关注和分析的成长型思维案例。”
廖智以一个舞者的身份出场,她翩跹起舞、婀娜多姿。当这段精彩的 舞蹈结束后,主持人说明廖智安装的是义肢。话音一落,惊奇与敬佩体现
在观众的脸上!这是山东卫视《天下女人》栏目组采访主人公前的一段场景。
镜头切换到廖智阳光美丽的脸庞上。面对这张带有灿烂笑容的脸庞, 我不禁感叹:“谁能将那一次次的苦难与这张幸福的笑脸联系到一起? ”廖 智,一个靠舞蹈生活的小女子,失去了双腿,失去了爱女,失去了人间最 珍贵的情感——爱情!她所承受的不是双重打击,而是三重打击啊!
面对重重打击,廖智—— 一个用微笑与行动证明生命无限可能性的 女神,不断改写着自己的命运。此时,仔细端详廖智那张始终绽放笑容的 脸庞,你会发现那是由内而外的美!
可见,廖智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拥有者。固定型思维模式 拥有者有一种鸵鸟的心态,总是被动地否认问题,逃避问题。成长型思维 模式拥有者则不同。“出了问题,想的是我如何做得更好!”
对于婚姻的挽救,廖智没有逃避而是直面,她在失去双腿、失去女儿 的双重打击下,努力维护自己的婚姻。虽然最终放弃这段婚姻,但是她不 后悔,她努力了!
“灾难成了廖智最好的‘老师’,让她深刻地思考,更清楚地认识到什 么情感最重要,什么人更适合她。”
对于一个舞者,失去双腿犹如失去生命,但她不是凄苦地抱怨老天对
她的不公。面对廖智的惨状,朋友扑倒在她的面前痛哭,而此时的廖智却
反过来安慰朋友。廖智心里也难过,这种苦难她不回避,她直面自己的不
幸,想得更多的是:为什么灾难偏偏选择我?我为什么要经历这些?这不
是偶然,一定是上天给我一个更大的使命。这个是什么使命?廖智虽然那
个时刻还不知道,可是她却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等待。
廖智相信: 没有悲剧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人生。多么大气的小女子啊!
固定型思维模式拥有者典型的特点:怨天尤人,自己的不幸都是外因
所造成的——身份是受害者!廖智从悲剧中寻找出力量,她微笑着、含着
眼泪叙述着过去,仿佛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她抽离本身的苦难,以欣赏
者的身份接受这不平凡的苦难人生,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听天由命,面对困难与挫折听之任之——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廖智
心中也有害怕,但是她有清晰的认知:“害怕没有用,也没有意义,而此
时是想怎么办的时候,人生的重点就是放在怎么办上。”
廖智站起来了!并且安装上义肢后身体增高 2 厘米。试想,这仅仅
是廖智身体站起来了吗?仅仅是身体增高了吗?仅仅是又可以翩跹起舞了
吗?那是灵魂站起来了!灵魂在长高!灵魂在起舞!
雅安地震时,廖智作为一个志愿者前去支援,她的经历本身就是对其
他受难人最好的疗愈。
如今快乐的廖智一定找到了最大的使命是什么,正如发给我这段视频
的朋友所言:“廖智是咱中国人自己的榜样!”
廖智—— 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她是一个天然的疗愈者! 她用微笑演绎了苦难也是一种“命运特定的安排,一种礼物,一种馈赠” 的人生哲理。
有时间,看看这段视频吧!它在让你流泪的同时也会给你深刻的启
发: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会拥有超强的抗挫力以及复原力!
那缕心酸——贫穷不仅仅限制想象
著名作家铁凝曾对自己所著的小说《哦,香雪》这样评价:“我还是 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 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 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
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
查阅很多有关这篇小说的解读,几乎都是对主人公质朴的本性、对美 好生活强烈追求的赞美声,而对作者“心酸严峻”的解读甚少。
时下流行这一句话: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的确贫穷让心智带宽变窄。 心智带宽是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在其著作《稀缺》 里提出的概念。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 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也指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所运用到的一切资源,也可以 简单理解为脑力资源。
心智带宽一旦降低,人就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 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挡享乐的诱惑。简单来说,心智带宽降 低也意味着智商的下降。
不说台儿沟凤娇姑娘傻傻地喜欢有妇之夫列车员“北京话”,也不说 台儿沟姑娘们“烧水在哪儿”这些傻傻的问话,就说小说主人公香雪之于 铅笔盒这件事。
研究表明在什么情况下心智带宽会降低?在注意力被俘获时,心智带 宽就会降低。铅笔盒是这篇小说的道具,“铅笔盒”仅此三个字在这短篇
小说中就出现 18 次之多。这个充满魔力的小盒子摄取了香雪所有的注意
力。伙伴们感兴趣的是乘客的首饰和英俊的乘务员,而香雪最关注的是那
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铅笔盒几乎牵动了她的全部注意力,竟然使
她判断不出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因此被火车拉向远离台儿沟三十华里的另
一站地,她只能冒着生命的危险夜行回家。如此大的失误,何尝不是因为
香雪心智宽带降低所造成的。
有了“宝盒子”就有了一切,包括尊严与未来。有了它就能“如意考
上大学”,有了它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因此为了得到“宝盒子”就不顾
一切。这也是小说中自始至终没有交代“宝盒子”的价格,暗示这东西在
香雪的心目中是无价之宝,因此才令她“铤而走险”。
说白了,令人心酸之一是贫穷造成人的智商下降。塞德希尔 ·穆来纳
森对印度蔗农调查发现,蔗农在收获季节前,智商表现得比较差。在收获
的季节认知水平就明显上升。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解释这缘由稀缺心理造
成的人性弱点。
令人心酸之二,贫穷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子曰:“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耻于粗衣淡饭
的人,不值得交谈。”在此,我们不应该苛求香雪的虚荣心,因为这虚荣
心是贫穷与落后的必然产品。
“铅笔盒”“一天吃两顿饭”等这一切,在同学们吃惊的表情下,不谙 世事的小姑娘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于是小姑娘的攀比之心慢慢地潜 滋暗长起来了。我一定拥有一个证明身份、获取自尊的“宝盒子”。子曰: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孔子说:“穿着破 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 有仲由吧!贫富贵贱不过是人生遭际,没有什么可耻不可耻的。但是对于 香雪来说却是至关重要,因此导致她那段时间痴情于“铅笔盒”,并为此 采取冒险行动。
这种在意他人的评价和认为个人的名声比其他什么都重要的做法是很
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与之相对应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外在的评价会做 出理性的评估,绝对不会把评价的权利完全交给别人。
不得不说贫穷导致香雪思维模式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为了与别人相 比,为了一个小小的铅笔盒,朝思暮想、愁肠百结、煞费苦心、铤而走险 这何尝不令人心酸?
读此篇小说心中有一丝隐痛,文静而漂亮,善良而淳朴,对美好生活 有强烈向往的小姑娘,生活在闭塞、贫穷、困顿的台儿沟。悲天悯人—— 那缕心酸怎能不会涌上心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