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4146394
- 日本《朝日新闻》、TBS电视台、富士电视台、讲谈社现代business等媒体相继推荐报道
- 长期上榜日本亚马逊“教育学”图书排行榜
- 一部壮烈的教育现状纪实之作
-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逼上绝路的孩子,也有可能沦为苦苦相逼的家长
- 如果你曾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冲破昔日的牢笼;如果你担心自己成为教育虐待的实施者,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缓解焦虑。
“都是为你好”
“你就是没出息”
“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许做!”
……
教育虐待,指父母在“为你好”的名义下,对孩子进行的严重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管束和教育。本书作者——日本著名教育记者太田敏正,讲述了其亲自采访的教育虐待事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得到拯救的现实,试图揭开诱发这种现象的“病理”和社会背景。“热心教育”与“教育虐待”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在教育虐待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走上怎样的人生路?如何防止教育虐待?……如果你曾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冲破昔日的牢笼;如果你担心自己成为教育虐待的实施者,也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缓解焦虑。
第 1 章 “为你好”的诅咒
- 除了学习, 什么都不许做
- 想看到母亲沮丧的样子
- 住在体内的另一个自己
- 彻底告别“以母之名”
- 这都是为了你好啊
- 踏上社会后患上抑郁症
- 母亲也曾是受害者!?
第 2 章 考上第一志愿也无法愈合的伤口
- 儿子养成了吃发根的习惯
- 因为做不完补习班的作业离家出走
- 用辍学逃避父母的过度干预
- 父亲的一封信化解了儿子的危机
- 弟弟因畏惧母亲而发病
第 3 章 进食障碍与顺手牵羊——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 家教的辱骂
- 这里不是我选的地方
- 没经历过叛逆期, 却出现了进食障碍
- 为女儿学习教练技术, 得到救赎
- 梦见用百科全书殴打父亲
- 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和恶作剧电话都是求救信号
- 亲子关系是可以修复的
- 只要有容身之地,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 4 章 逃进避难所的女孩远多于男孩
- 女孩的风险更大
- 能逃出来就很了不起了
- 教育指导与虐待有何不同?
- 虐待的基数正在不断扩大
- “滚出去”等于“去死吧”
第 5 章 斯巴达式教育铸就的“成功”是否值得称颂?
- 发生在富裕家庭的虐待
- 要求孩子海量阅读其实体现了大人的自私自利
- 为什么不能体罚?
- 日本曾是孩子的“天堂”
- “教育虐待”一词的冲击力
第 6 章 披着理性外衣的情绪暴走
- 大考结束后走上绝路
- 致命凶器——“为什么做不到?”
- “承诺”将父母的愤怒合理化
- “无法包容孩子的软弱”也是一种软弱
- 成功体验与耻辱体验的交汇
第 7 章 酿成教育虐待的两种功能失调
- “学历”本是公平的通行证
- 创造“正确答案”的能力更重要
- 成功不是父母的功劳,而是孩子本身底子好
- 商业原理污染了教育
- “人力资源开发”不等于“教育”
- 家庭层面的功能失调更为棘手
- 有时也需要求助于专家
第 8 章 父母“无能为力”又何妨
- “行为不端”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求救信号
- 陪着孩子一起惶惑不安就够了
- 孩子会将生命注入自己的话语
- “孩子是社会的财富”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 大人耐不住自由, 孩子的人权就无法 得到保障
结语
一位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女医师,曾在自白书中毫无保留地叙述了自己痛苦至极的人生经历。父母从小否定她的全部人格,以至于她长大后患上了心理疾病,失去了社会精英的身份地位,吸食镇静剂成瘾,先后八次住进精神病医院,自杀未遂足足三十次。
当女儿考上东京大学,通过国家级考试拿下行医执照时,她的父母一定非常自豪,坚信自己稍显严格的教育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但他们显然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女儿在无尽的煎熬中苦苦挣扎,为什么父母偏偏察觉不到?为什么他们要把女儿逼到那般地步?觉得自己仿佛行尸走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恋爱中,人际关系都是矛盾重重。总是烦躁易怒,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说不定你也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
“教育虐待”指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过度“管教”或“教育”子女。《每日新闻》在2012年8月23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提到,“强迫孩子以超过其承受极限的强度学习就是一种‘教育虐待’”。
近年来,“教育虐待”一词频频登上各路媒体。莫非教育虐待的发生率正在上升?
谁也不知道。如前所述,教育虐待并不是近来才有的新鲜事。只是最近的教育虐待似乎呈现出了日趋复杂的结构,而这正是问题的核心。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热衷教育的家长只需要考虑“如何把孩子送进名牌大学”就行了。哪怕孩子长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豆芽菜”也没关系,只要能考出好成绩,获得“高学历”这一光鲜亮丽的包装???????,家长们便能心满意足。
因为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而厉声责骂,怎么教都不会,急得动了手……想必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说不定,许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打骂中长大的。
这算不算教育虐待?严厉与教育虐待的分界线在哪里?教育虐待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在教育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会走上怎样的人生路?……
揭示教育虐待的阴暗面,正是本书的主旨。
第1章至第3章详细呈现了我亲自采访的教育虐待事例。第4章则将话筒转向日本“儿童庇护所”的运营方,请他们讲述骇人听闻的教育虐待实例。在第5章中,我将与各位读者一同追溯“教育虐待”一词的由来。第6章聚焦将孩子“逼上绝路”的父母的内心世界。第7章将深度剖析诱发教育虐待的结构性问题,即社会与家庭?·????的功能失调?????·。第8章从儿童人权的角度出发,探讨成年人可以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教育虐待的受害者,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客观看待过去的经历,冲破昔日的牢笼。如果你担心自己成为教育虐待的实施者,也希望这本书能为缓解焦虑尽绵薄之力。
坪井律师向我们讲述了其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为了逃避校园霸凌,一个男孩试图服药自杀。那种药服下80片就铁定救不回来了,而他服用了50片。见到坪井律师时,男孩说道:“我赌了一把,生死的机会各半。我一点儿都不怕死。”
他还说:“有一件事比什么都让我生气。教育委员会发下来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如果你有勇气去死,就站出来反抗欺凌。’可死用得着什么勇气呢?正因为我没法站出来反抗,才只能去死啊。我越看越气,心想这些大人什么都不肯为我们做,凭什么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
他就读于某名牌初中,被同学欺负了三个多月。他也曾试图讨好同学,融入其中,可惜并未奏效。因为怕父母伤心,他甚至不敢告诉家里。
“大家都讨厌我。我不在他们就痛快了。”他觉得浑身无力,上学都成了一桩难事。当他告诉父母自己没法去上学时,得到的却是严厉的训斥:“这都三个月了,你为什么一声不吭?窝囊废!不要理会这些!其他人不都能打起精神上学吗!坚强一点啊!”
最后一根生命线仿佛在那一刻被彻底切断。长久以来,父母灌输给他的价值观就只有“上好学校、考好成绩、争取进一所好大学”而已。所以他觉得自己要是没法去上学了,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见坪井律师手足无措,男孩说道:“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认真听我说话的大人。”
“我想他大概是从没遇到过从头到尾认真听自己倾诉的大人。以往找大人商量的时候,他得到的答复恐怕都是‘哦,那就这么办’或者‘行了行了,知道了知道了’。”
在那一刻,坪井律师终于意识到——“啊!原来这就是孩子们想要的!”这令她生出了希望。“我也许能把这件事做好!”她给不了建议,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法帮孩子打起精神,却可以听他倾诉,守在他身边,希望他活下去,直到他说“已经没事了”。这件事让坪井律师想通了——“别的忙我是帮不上的,但我可以陪着他一起惶惑不安。如果还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尽管告诉我。因为我希望你能活下去。如果我也遇到了麻烦,不知所措,也希望你能陪着我一起不知所措。如果有你帮得上忙的地方,我一定会开口的。”
坪井律师意识到,这就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她也能感受到,当大人采取这种立场时,孩子们身上的某些东西就会发生变化。
“寻过死的孩子是不会轻易好起来的。可即便是坠入无底深渊,置身于无边阴冷的孩子,也会迎来小火苗在心中点亮的瞬间。他们的下坠会在那一刻停止。从那时起,他们便能在父母、医生、学校老师、咨询师和其他人的帮助下,逐渐恢复活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