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56562
本书卖点
◎继《说春秋》《说战国》之后,贾志刚再度说《论语》,延续经典解读。
◎颠覆传统,重现《论语》真相:孔子不是圣人,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私立学校的校长、一个到处求职却不被“录取”的失意者、一个爱发脾气爱面子的邻家老头。孔子的话有真理也有吐槽,孔子的教学有成功也有失败。
◎打乱了原有的顺序,重新整合。上篇罗列出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贵族精神18条,总结出孔子自省、知耻、自尊自爱、包容和敬畏的品质。下篇则针对性地对孔子的弟子进行专题介绍,为我们还原了完整的孔门弟子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千古帝王师的教学成果。
◎罗列了钱穆、杨伯峻、李零等大家的解读。相比之下,贾志刚的优点在于:语言浅显、故事性强。书中对《论语》的论述并不停留在训诂、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更多的关注故事发生的背景,比如孔子被匡地被围,逃走之后发现颜回丢了。贾志刚用自己的理解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背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得意门生的颜回为什么丢了都没人发现?还有诸如孔子怎么骂宰我、孔子如何挑女婿、孔子怎样交朋友等十分有趣的小故事。
◎是一部兼具故事性和知识点的历史读物。
编辑推荐
◎《的真相》是喜马拉雅3000000粉丝的百家讲坛嘉宾、畅销书《说春秋》《说战国》作者贾志刚的又一力作。
◎贾志刚用浅显易懂的笔触,再现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者,一个有着卑微梦想、四处奔波的政治失意者,一个恓惶无奈、理想得不到施展的老人。
◎以《论语》为基础,结合前人解读,是一本具有故事性和知识点的历史读物。
◎重新整合《论语》的20个篇章,归纳18条贵族精神,总结孔门弟子的人生成长路,一口气讲透《论语》。
◎孔子虽不是一个完人,但确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深刻的人。不读《论语》,也不就了解数千载华夏文明的主流思想。
◎南怀瑾说:“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
李零先生曾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的真相》是贾志刚老师在前人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一套历史读物。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原有的篇章重新分类,在上篇中罗列出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贵族精神18条,总结出孔子的自省、知耻、自尊自爱、包容和敬畏、坚持与变通。下篇则针对性地对孔子的弟子进行专题介绍,为我们还原了完整的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土匪的子路、土豪的子贡、社恐的冉有、博学的子夏、装疯卖傻的宰我……
那些历史记载中似乎离一般人很遥远的人物,在贾志刚的笔下变得鲜活、亲近,他的解读关注了孔子的平凡和艰难,落寞与得意,对学习、人生、理想的思考。倘若问:为什么解读《论语》的人总是前赴后继?那一定是因为“孔子确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深刻的人。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都可能流着孔子的血,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必然留着孔子的精神”。
20篇《论语》原文,300余章知识延伸,让我们跟随作者,轻松地阅读《论语》,从经典中获取无尽的智慧。
(上册)序 言
第一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一:不抱怨
第一章 人不知而不愠 3
第二章 求仁得仁,又何怨 6
第三章 婚姻的敌人是抱怨 9
第四章 无力改变别抱怨 11
第五章 多想办法少抱怨 13
第六章 知足者常乐 16
第七章 工作中不要抱怨 18
第八章 若想上进别抱怨 21
第九章 不怨天,不尤人 23
第十章 无怨才能坦荡 25
小结 抱怨,你就输了 27
第二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二:自省
第一章 管仲知礼吗? 31
第二章 孔子的自省 34
第三章 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好结果? 38
第四章 一日三省 41
第五章 了解别人更重要 44
第六章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7
第七章 君子求诸己 49
第八章 见贤思齐 51
小结 自省改变命运 53
第三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三:知耻
第一章 有耻和无耻 57
第二章 贫富与羞耻 59
第三章 没有朋友是可耻的 61
第四章 修行不以穷苦为耻 64
小结 知耻,要从小抓起 67
第四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四:守规则
第一章 所有人都要守规则 71
第二章 守规则从上层开始 74
第三章 规则比领导人重要 76
第四章 我为孔子卸黑锅 77
第五章 规则和美德 79
第六章 规则和行为 81
第七章 中庸也是规则 83
第八章 守规则少犯错 85
第九章 规则改变习惯 86
第十章 规则不到义来补 88
第十一章 礼让也要守规则 90
第十二章 规则与形式的关系 92
第十三章 宁要规矩不要排场 94
第十四章 求婚的规矩 96
第十五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98
第十六章 不守规则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101
第十七章 规则的破坏 103
第十八章 见色忘义 105
第十九章 官场和职场的礼 107
小结 为什么要学习贵族精神 109
第五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五:自尊自爱
第一章 给别人留下自尊 113
第二章 自尊和虚荣 115
第三章 尊严和以直报怨 117
第四章 以直报怨 119
第五章 患得患失往往牺牲尊严 121
第六章 做好本职获取尊重 123
第七章 远离羞辱 124
第八章 自信 125
第九章 坦诚是最大的自尊 129
小结 自尊,然后有尊严 132
第六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六:自知
第一章 巧言乱德 135
第二章 知难而退 141
第三章 悬崖勒马 143
第四章 知进退保平安 146
第五章 正直更要知进退 148
第六章 装傻是一种境界 151
第七章 乱世更需谨慎 153
第八章 知取舍 156
第九章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59
第十章 理智战胜面子 161
第十一章 别把自知当谦虚 163
第十二章 别把自知当骄傲 167
第十三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0
小结 自知,知进退知取舍 172
第七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七:勇敢
第一章 勇敢不是不怕死 175
第二章 有错就改才是勇敢 177
第三章 闻过则喜才是勇敢 180
第四章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82
第五章 见义勇为 184
第六章 仁者必有勇 186
第七章 勇者不惧 188
小结 勇,不要好勇 190
第八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八:包容
第一章 君子和而不同 193
第二章 周礼是包容的产物 196
第三章 不要求全责备 198
第四章 反面典型子张 200
第五章 环境的影响 203
第六章 肯定式教育 205
第七章 孔子的包容精神 208
第八章 孔子的博大胸襟 210
第九章 多包容就能少抱怨 212
第十章 让人说话天不会塌 214
小结 全球化时代更需要包容 216
第九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九:敬畏
第一章 君子有三畏 219
第二章 态度决定一切 221
第三章 每事问 224
第四章 慎终追远 226
第五章 敬鬼神而远之 228
第六章 天道不可欺 231
第七章 敬畏后人的评价 234
小结 没有敬畏,所以没有底线 236
第十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诚信
第一章 人而无信步履维艰 239
第二章 信是义的体现 240
第三章 公信力 242
第四章 如何建立公信力 244
第五章 职场成功需要信 247
第六章 缺乏诚信活得累 249
第七章 义,从守信开始 251
小结 重建诚信,从公信开始 253
第十一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一:坚持与变通
第一章 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坚持 257
第二章 底线与理想——孔子的坚持 260
第三章 撞上南墙也不回头 263
第四章 骨感的理想也是理想 265
第五章 知其不可而为之 267
第六章 别把龙套当主角 269
第七章 不义的富贵如浮云 271
第八章 君子贞而不谅 273
第九章 学会变通 275
第十章 “碰瓷”难题 278
第十一章 同学关系的最高境界 281
第十二章 孔子的坚持与变通 283
第十三章 匹夫不可夺志 285
第十四章 最坚定的坚持是信仰 287
小结 我们需要一个底线来坚持 289
第十二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二:人性与孝道
第一章 以人为本就是人性 293
第二章 执法的人性 294
第三章 法与亲情的纠结 295
第四章 孝是做人的基础 298
第五章 三年不改父道的孝 300
第六章 孝也要遵从周礼 302
第七章 孝子担忧父母的健康 304
第八章 孝和敬的关系 305
第九章 学生对老师的孝 306
第十章 不要与父母争执 308
第十一章 老师对学生的爱 310
小结 人性必须受到尊重 312
第十三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三:礼仪礼节
第一章 君子之争 315 第二章 君子讲礼不讲力 317
第三章 丧葬的规矩 318
第四章 同情心 320
第五章 祭祀斋戒的规矩 322
第六章 祭祀的本质还是礼 324
第七章 礼轻诚意重 326
第八章 饮食卫生要讲究 329
第九章 家居衣着不随便 331
第十章 于细节处见人品 333
第十一章 官场礼仪要注意 336
第十二章 教俭戒骄 340
第十三章 祭祀的过程 342
小结 所谓礼仪之邦 345
第十四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四:文化修养
第一章 思无邪 349
第二章 乐而不淫 351
第三章 感情骗子的分手诗 354
第四章 诗的作用 356
第五章 入门诗 359
第六章 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 361
第七章 音乐发烧友的境界 363
第八章 好的音乐直抵心灵 365
第九章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67
第十章 有文化没修养 369
小结 要文化更要修养 371
第十五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五:学习与创新
第一章 学知识好比学走路 375
第二章 举一反三 377
第三章 乐趣是最好的老师 379
第四章 三人行到底是几个人 381
第五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83
第六章 求知者的四个层次 385
第七章 是自我吹嘘还是谦虚 387
第八章 学与思的关系 389
第九章 急于求成,求的什么成 391
第十章 孔子教的是什么 393
第十一章 温故而知新 396
第十二章 学习需要恒心 398
第十三章 好学不等于安贫 400
第十四章 后生可畏 402
第十五章 不要跟脑残浪费时间 403
第十六章 把话说清楚就行了 405
第十七章 孔子是学理工科的 407
第十八章 招生广告 409
小结 不要执迷于标准答案 412
第十六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六:语言
第一章 前言戏之耳 415
第二章 不失自尊的语言 417
第三章 化解尴尬的语言 420
第四章 困境中的语言 421
第五章 颜回的名言 424
第六章 颜回对孔子的赞扬 426
第七章 这才是使者的语言 428
第八章 犀利的反问 430
第九章 反面教材宰我 432
第十章 正面教材子贡 434
第十一章 巧妙的引导 437
第十二章 退让的语言 439
第十三章 表扬一下自己 442
第十四章 不卑不亢 444
第十五章 讷于言而敏于行 446
小结 藏起自己的锋芒 448
第十七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七:德
第一章 以德治国是怎么回事 451
第一篇 第二章 靠忽悠是不行的 453
第三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 455
第四章 君子之德风 457
第五章 善待与教化 459
第六章 自己的德和别人的德 461
第七章 缺德不能赖别人 463
第八章 习惯也是一种德 465
第九章 德比品德更重要 468
第十章 德比能力更重要 470
第十一章 损害德的两种行为 472
第十二章 与民争利招致怨恨 475
第十三章 让自己的百姓成为榜样 477
第十四章 德的反面 479
第十五章 知德者鲜矣 481
小结 “德”早已不复存在 482
第十八篇 贵族精神标准之十八:仁
第一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85
第二章 吃亏是福 487
第三章 仁的三个层次 489
第四章 别把自己当圣人 491
第五章 仁人和圣人的不同 493
第六章 仁是做人的根本 494
第七章 交友要看性格 496
第八章 为人处世三大爱好 498
第九章 为人处世的“三戒” 501
第十章 为人处世的“九思” 502
第十一章 守成的第一要素是仁 504
第十二章 人穷志短 506
第十三章 仁者乐山 508
第十四章 仁的宗教化 510
第十五章 杀身成仁,成什么仁 513
小结 让“仁”回归本原 516
(下册)
序
第一篇 子路:从土匪到贵族
第一章 不懂不要装懂 3
第二章 不自卑不满足 5
第三章 好勇不是优点 7
第四章 勇需要引导和约束 9
第五章 急躁和缺乏耐心 11
第六章 用习惯修正性格 13
第七章 与朋友和师兄弟的相处之道 16
第八章 走向成人之路 19
第九章 人生新目标 22
第十章 学以致用 24
第十一章 子路的人格魅力 26
第十二章 子路有点膨胀 29
第十三章 子路对孔子的警醒 32
第十四章 师生、父子、兄弟 34
第十五章 亲如一家的感觉 36
第十六章 懂得享受生活 38
第十七章 成为贵族 40
第十八章 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42
第十九章 发自肺腑的关怀 44
第二十章 知德者鲜矣 47
第二十一章 一语成谶 48
小结 子路:性格决定结局 50
第二篇 子贡:从土豪到贵族
第一章 轻狂无知的富二代 55
第二章 恶习一箩筐 57
第三章 子贡的反击 60
第四章 正面交锋 62
第五章 先做后说 64
第六章 善意也不能强加 66
第七章 君子不器 69
第八章 抬杠是有害的 71
第九章 开始学君子 74
第十章 土豪到贵族的阶梯 76
第十一章 终于成了君子 78
第十二章 老师的期望 80
第十三章 当官的困惑 82
第十四章 老师对高徒的称赞 84
第十五章 老师也会老的 86
第十六章 孤独老头需要安慰 88
第十七章 子贡的遗憾 90
第十八章 为老师辩护 92
第十九章 自学成才不行吗? 94
第二十章 诋毁老师?不行 96
第二十一章 老师也是人 98
第二十二章 学术争论 101
小结 子贡:富二代的偶像 102
第三篇 冉有:讷于言而敏于行
第一章 年轻有为 105
第二章 先富后教 109
第三章 冉有的口才 111
第四章 师徒决裂 113
第五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115
第六章 退而求其次也做不到 117
第七章 水火不相容 119
第八章 冰释前嫌 122
第一篇 第九章 锦上添花 125
小结 冉有:实干家的典型 127
第四篇 颜回:圣人还是腐儒
第一章 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131
第二章 惊人的意志力 133
第三章 克己复礼 135
第四章 孔子的期待 138
第五章 想做圣人不容易 140
第六章 沉重的打击 142
第七章 孔子为什么这样悲伤? 144
第八章 颜路的怨恨 146
第九章 孔子的心愿 149
第十章 品质高尚更要会解压 151
第十一章 小车不倒只管推 153
第十二章 过度的美德 155
小结 颜回:圣王本是一场梦 157
第五篇 子夏:博学而笃志
第一章 启发老师的学生 161
第二章 不是做官的料 164
第三章 不拘小节 166
第四章 过犹不及 168
第五章 有问题问子夏 170
第六章 为人处世的四项基本原则 171
第七章 博学而笃志 173
第八章 孤傲清高 175
第九章 别把自己当圣人 177
第十章 小道才是正道 178
第十一章 不敢认错才是小人 181
第十二章 别装 182
第十三章 招生广告和教学理念 184
第十四章 左丘明是谁? 187
小结 子夏:孔子的衣钵传人 190
第六篇 子张:水至清则无鱼
第一章 多闻阙疑 195
第二章 浸润之谮 197
第三章 什么样的人会困惑? 199
第四章 要提好问题 201
第五章 出门在外的学问 203
第六章 察言观色不是坏事 206
第七章 非典型对话 208
第八章 问题太多老师也烦 211
第九章 过去与未来 213
第十章 道德先生 215
第十一章 人际关系是个大问题 218
小结 子张:伪君子的开山鼻祖 221
第七篇 孔门弟子
第一章 所谓“四科十哲” 225
第二章 夸赞弟子 227
第三章 孔子是真不知道 229
第四章 曾皙的理想 232
第五章 冉耕的恶疾 235
第六章 漆雕开不出仕 236
第七章 孝哉闵子骞 238
第八章 闵子骞不当官 240
第九章 沉默寡言的冉雍 243
第十章 德才兼备的冉雍 245
第十一章 居敬而行简 247
第十二章 冉雍当官 249
第十三章 孔子反对高柴当官 251
第十四章 宰我装疯卖傻 254
第十五章 朽木不可雕也 258
第十六章 宰我的教训 260
第十七章 有校长出场了 263
第十八章 和为贵 265
第十九章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267
第二十章 樊迟的三大缺点 268
第二十一章 我要当农民 270
第二十二章 孔子给原宪加薪 272
第二十三章 公西华的赞美 274
第二十四章 子游的妙言 276
第二十五章 淡淡的悲伤 278
第二十六章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280
第二十七章 吾道一以贯之 282
第二十八章 回光返照还是死里逃生 285
第二十九章 孔子父子 288
第三十章 想不通的司马牛 291
第三十一章 无欲则刚 293
第三十二章 缺点集合 295
小结 真实 297
第八篇 孔子论人
第一章 孔子挑女婿 301
第二章 公叔文子 303
第三章 孟公绰的气质 305
第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307
第五章 子产的君子之道 309
第六章 子西究竟是谁 311
第七章 三思而后行 313
第八章 犯糊涂的臧文仲 315
第九章 孔子眼中的霸主 318
第十章 八士 320
第十一章 孔子的偶像周公 321
第十二章 圣王的品质 323
第十三章 商朝的仁人 326
第十四章 泰伯的至德 328
第十五章 尧舜禹的美德 330
小结 孔子的偶像们 332
第九篇 孔子论道
第一章 孔子的心路历程 335
第二章 孔子爱谈天命 339
第三章 君子要知天命 341
第四章 天命能改变吗? 342
第五章 孔子何时学《周易》 344
第六章 追求道家的境界 346
第七章 君子要求道 348
第八章 避世与守旧 350
第九章 无为而治 352
第十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353
第十一章 朝闻道而夕死 355
第十二章 河图洛书 357
小结 不要说孔子是道家 358
第十篇 子曰
第一章 王者与善人 361
第二章 此善人非彼善人 363
第三章 错误的判断 365
第四章 无法实现的理想 367
第五章 厚古薄今老夫子 368
第六章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371
第十一篇 君子与小人
第一章 君子群而不党 377
第二章 君子泰而不骄 378
第三章 君子量才录用 380
第四章 君子喻于义 382
第五章 君子成人之美 384
第六章 君子做不好小事吗? 386
第七章 混乱的逻辑 388
第八章 君子还是伪君子 390
第十二篇 最后的致敬
第一章 为谁而学习 395
第二章 先进与后进 397
第三章 骥的德究竟是什么 399
第四章 门和出户 401
第五章 酒后的感言 403
第六章 有的话不能说出来 405
第七章 隐者招谁惹谁了 407
第八章 皇帝的新衣 409
第九章 多管闲事 411
第十章 天下的木铎 413
参考文献 41
序一 我为什么要解读《论语》
首先我想说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解读《论语》的人成千上万,各类因《论语》而成的
大师也是不胜枚举。既然有了这么多解说,为什么我还要来凑这个热闹?因为我
要讲的是《论语》的真相。
先来说说我对《论语》了解和理解的过程。
从前我对《论语》毫无兴趣,不过还是买了几本解读《论语》的书来装模作
样。不看还罢,看了几眼之后,对《论语》平添了几分厌恶,感觉满篇絮絮叨叨
的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把戏,感觉孔子就是一个骗子。
后来写《说春秋》,第七部是“孔子世家”,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研究《论
语》。这个时候,因为时代背景已经很清晰,所以对于孔子的言行多了许多理解。
到写完“孔子世家”,《论语》的背景就都了然于胸了。
到这个时候,对孔子的印象就是一个邻家大爷,是一个看上去严肃,实际上
很和蔼、慈祥、博学、幽默的老师。《论语》并不枯燥,也并不说教。也是这个时
候我发现,历来的解读者九成以上根本不了解《论语》的时代背景,也不了解孔
子的个人背景。
我决定重新解读《论语》,于是,就有了《说论语》的出版。
《说论语》以时间、人物、概念为线索,对《论语》所有章节重新排序。于
是,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论语》中每一章的事件背景、孔子和学生之间的
关系、孔子的思想变化过程。
可以说,《说论语》给出了《论语》绝大多数章节的背景和真相,这是此前的
同类书所不具备的。
当时我很得意,我认为《论语》不过如此,不过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后来的若干年里,我接触并且感受到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差
异。文明程度越高,人们就越是懂得守规则、反思、包容、自尊、自信等。我猛
然发现,其实这些东西一样不少都是《论语》所强调的。
我用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最终我明白了一点:孔子生活在一个贵族
的时代,他所宣扬的周礼就是贵族的规则。
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贵族社会的时代。可是,从秦朝开始,中国进入了皇
权专制社会。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历来的解读者
们无法正确解读《论语》呢,因为他们与孔子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下。
孔子强调反省、包容、自尊、守规则、礼仪礼节、情商、统治者以身作则,
反对忠君思想,践行言论自由思想自由……而绝大多数解读者的解读原则只有一
个:忠君爱国。
有人说了,大师们强调的不是忠君爱国,而是仁义道德。不错,可是,强调
仁义道德的目的就是要忠君爱国。
可以说,他们的解读与孔子的本意南辕北辙。
孔子和《论语》被误解很多年。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开始整理《论语》中所要表达的贵族精神,也就是孔子
所说的君子的精神。最终,我得到了贵族精神十八条标准,并依此对《论语》进
行了重新排序和解读。
到这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才算真正理解了《论语》,感受到孔子的伟大。他
为这个国家、民族留下了一份最为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有机会、有可能重拾贵族
精神,在骨子里留下一点贵族的血脉。
我希望这部书能够让读者重新认识《论语》、孔子。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
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重新了解贵族精神,重新成为一个贵族、一个走到全世界都
受尊重的人。那时,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的文化复兴了。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我决定采取对比的方式解读《论语》。所
以,我在这里挑选了几位大师的解读来进行对照,他们都是我尊重的学者。
这几位大师和他们的著作就是:钱穆先生和《论语新解》、杨伯峻先生和
《论语译注》(用于本书第二册)、南怀瑾先生和《论语别裁》、李零先生和《丧家
狗:我读〈论语〉》、李泽厚先生和《论语今读》(用于本书第一册)、傅佩荣先生
和《傅佩荣解读论语》(用于本书第二册)、鲍鹏山先生和《论语新读》(用于本
书第一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如有得罪之处,还望大师们海涵。当然,如果你的手
头还有其他人的《论语》解读,不妨自己拿来对照,择优从之。
藏起自己的锋芒
按照过去传统的解读方式,孔子是一个一本正经、永远满嘴仁义道德的人,
然而事实上,孔子是一个风趣、机警的人,一个充满了语言智慧的人。
人,当然生活于社会中,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类有语言,语言是用来
沟通的,沟通是有水平高低的。
有的人说话总是让人舒服,或者让人亲切,或者让人快乐。有的人说话总是
让人讨厌,或者让人戒备,或者让人紧张。
所以,语言是一门艺术,充满了学问。
孔子和子贡毫无疑问都是语言大师。对于贵族精神来说,语言是体现贵族精
神的工具。在怎样的场合、与怎样的人对话、需要怎样的语言,都是有讲究的。
好的语言,优雅而风趣,是一种魅力。
好的语言,透彻而清晰,是一种穿透力。
好的语言,坚定而锐利,是一种定力。
好的语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贵族精神,或自信、或包容、或自尊、或勇
敢、或变通……
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你就会让人觉得油嘴滑舌、虚头巴脑、信口雌黄、不
知所云、尖酸刻薄、自吹自擂、忽悠诈骗……
那么,怎样去掌握好的语言呢?多学习。
在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语言是用来沟通的,是用来促进友情和亲情的,是
用来更有效地工作的。
因此,应当让语言成为春天的风和冬天的太阳,不要把语言当成武器,因为
伤害别人的同时,一定也会伤害到你自己。
语言应当用来帮助别人、温暖别人、提醒别人,好的语言让朋友喜欢你,亲
人亲近你,上级欣赏你。
子贡和宰我的对照对我们许多人都是一个警醒,当你为自己的雄辩洋洋自得
的时候,你或许已经成为许多人嫉妒和仇恨的目标,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最好的社交方式,一定要藏起自己的锋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