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56913
★为何被陈寅恪视中华文化之“造极之世”的宋代,吕氏却认为它“斯文已丧,古礼尽失”?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被视为文化高度发展之时代,当时的士大夫却掀起追溯遥远三代的复古风尚。本书以吕氏为什么复古、复什么样的古、如何复古为主线,揭示了吕氏为何将“复古”视为终身志业,并如何“自牧”实现独善其身,立体展示吕氏家族的复古实践,分析其理想在墓中的具体投射,还原北宋文人对时代的回应和个人表达。
★透过北宋名门的家学理想,不断被发现的宋代如此生动
北宋一朝,能与“峨眉三苏”相提并论者,只有“蓝田四吕”。这个“五子登科”的名门望族中,以《宋史》为其列传的吕大防以及金石学巨擘吕大临为最著。被列为“201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是目前考古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士大夫家族墓园,墓园设置规整讲究,严格按照墓主人生前的复古理念设置和规划。这个北宋名门,生前遥望三代,身后亦将墓葬作为其家学理想的最后宣示,这般复古追求和身体力行既无先例,亦无后来者。书中从实物走进北宋特立独行者的内心世界,从中发现“不断被发现的宋代”中的真实个体。
此外,书中还特别关注到吕氏家族与北宋文化的关系,如吕氏仿古器铭的题写方式与北宋流行的文人题壁和书画题跋等现象的关系,并由此引申到北宋士大夫群体的文化趣味,在注重吕氏家学传承的同时,亦关注到吕大防、吕大临与以苏轼为首的文化圈的交往,以及共同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
★四条研究线索交织下还原的宋代名士文脉,看中国考古学鼻祖如何访古与鉴古
吕氏成员之一吕大临所著《考古图》被视为金石学扛鼎之作,他受家学影响,重视古代遗物遗迹本身,主张从古迹中追复古礼。本书亦综合运用美术史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从吕氏家族的墓葬本身着手,层层剖析文献记载、考古报告、传世文物与墓葬实物之间的关联,从古器物实践和丧葬实践角度还原他们隐秘的复古行迹。
★发现吕氏家族中的女性声音,在文人氏族中的她们如何彰显身份?
宋代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和女性读写现象日趋流行,在以书香传家的吕氏家族中,其女性成员有着怎样的文化生活?本书专门对此进行讨论,强调宋代文化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女性参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艺术史的书写范式,展现出更为立体的北宋文化面貌。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系列变革,影响既深且远。而蓝田吕氏家族是北宋时期生活在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的名门望族,是以吕氏四贤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他们在思想、学术、仕途上都颇有建树,对我国古代和当今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有一定影响。由其家族墓的考古发现可知,经过慎重规划的蓝田吕氏家族墓是儒家多代人合葬家族墓地的典范,从布局和随葬器物等细节均体现了他们追求的礼学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思想在丧葬方面的理想主义表达。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的考古发掘又为研究其家族理想的具体实践提供了重要参照。本书在美术史和考古学的双重视角下,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并通过比较分析随葬器物的类型、材质、铭文等,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
绪 论 古器物学与宋代复古问题 1
第一章 礼失何求:蓝田吕氏与北宋中期古器物研究 35
第二章 葬以复礼:蓝田吕氏的丧葬实践 71
第三章 宝而藏之:蓝田吕氏的古器物实践 119
第四章 题写的场域与意图 219
结 语 复古——士大夫的焦虑还是理想? 244
附 录 249
后 记 274
北宋复古问题长期备受学界关注,囿于实物材料的缺乏,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念层面,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为复古问题在实践层面的讨论提供了重要材料。胡译文洞察到这批考古新材料的重要性,并以复古实践为主题展开讨论,具有学术价值和前瞻性。同时,她考虑到蓝田吕氏作为文人的特殊身份,将其复古实践置于北宋文人文化和交往中进行讨论,颇有新意。以往美术史关于宋代文人艺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文人画,运用墓葬遗存探讨文人性的研究则十分有限,本书是一次在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贺西林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是一次十分难得的考古发现,不仅墓地布局清晰、排列有序、遗存完整,更重要的是墓主的特殊身份——北宋金石学家吕大临及其家族的五代直系亲属,以及随葬器物的特殊性,即以大量古器和仿古器随葬,为研究北宋复古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绝佳案例。胡译文敏锐地捕捉到了吕氏家族墓中的“复古”主题,以考古发现为基础,运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思路,讨论了吕氏家族的复古思想和在丧葬方面的复古实践,注意到吕氏在“复古”与“经世”之间的调和,提出吕大临的复古实践是“行礼而知变”。本书是一部考古学与美术史结合的典范之作。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梅田
具体来说,吕氏的复古实践包括丧葬实践和古器物实践两方面,本书注重复古问题在实践层面的讨论,即从实际可见的器物和现象出发,辅以传世文献,同时关注文本、实物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一种以实物为主体的叙事模式,通过对具体实体/物,如墓地布局、葬制选择,古器、仿古器实践和古物改造,以及相关现象,如铭文题写方式和内容的细致观察,剖析其背后反映的观念和文化,并试图阐释这些观念是如何运用于实践的。
总体思路上,本书关注实物、现象本身,同时注重其背后的人及二者间的关系,既透物见人,又见时代,见文化,将吕氏家族的复古实践放在整个北宋文人文化中考察,是本书的基本视角。
第一章以墓主为着眼点,关注蓝田吕氏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面貌。以出土墓志为核心勾勒出清晰、具体的家族世系传承,并对蓝田吕氏生活的北宋中后期的复古趋势和古器物研究情况加以铺陈,建立历史语境,与此同时,探讨吕大临《考古图》的成书背景和具体特征。
第二章聚焦吕氏家族墓,讨论吕氏复古实践中的丧葬实践问题。首先指出吕氏墓园和墓葬在规划布局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并试图揭示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观念和思想来源,同时关注随葬品的普遍性特征。对女性的态度亦是古代礼制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第二章第三节主要讨论吕氏家族女性墓的设置和随葬品,并对其反映的时代文化特征做出剖析。本章三节之间在视角上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从墓园布局到墓葬设置再到女性墓葬的专门讨论,层层递进,节节缩微;由面到点,既关注整体的布局,又注意见微知著。
第三章则转向吕氏墓中“藏品”,讨论吕氏复古实践中的古器物实践问题,尝试将考古发掘的古器和仿古器作为吕氏藏品的核心部分进行讨论,对比同时期士大夫墓葬随葬品,从器类、形制、归属及功能等角度阐述这批材料的特别之处,并对其中有代表性且频繁出现的器物,如敦、磬,以及特别现象如古物改造,做专门讨论,试图揭示这些实践背后潜在的观念和意图。本章四节平铺并列,彼此间独立,各自成节。
第四章就吕氏墓随葬仿古器铭文的具体形式和特殊的处理方式,即题写行为做细致观察和分析,并与北宋时期的文化风尚如器物题铭、文人题壁和书画题跋相互联系,进而反观吕氏家族古器物实践的面向乃至整个复古实践问题。
最后,通过以上对于吕氏家族复古实践的分析,重新回到原初的问题,进一步反思对于蓝田吕氏来说,复古究竟意味着什么,相比于吕氏家族墓发掘之前,我们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正是因为吕氏家族墓的发现,文献记载的吕氏复古观念不再是“空谈”,也正因为吕氏遗著的传世,吕氏墓遗物也不会是“失语的孤儿”,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为我们勾勒出生动鲜活的吕氏家族及其复古实践的整体面貌,更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北宋时期的复古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同时通过对具体实践的细微观察与视觉剖析,呈现出北宋文化的多样性,为审视时代文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