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49908
这对我确实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阅读本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特别是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贡献和愿景有了新的认识,对我无异于是一次超级补课。随着阅读,我觉得每一章,都值得反复体会,是我读过的心理学作品中很少有的。 ——张侃,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马斯洛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可以永生的思想,活在后人们的头脑中。在20世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心理学家中,马斯洛以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名列第十。在《自我超越》这本书中,考夫曼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以现代心理学研究为素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需求的诠释与人生发展的指导,作者从理论到实践,将心理学知识与原理应用于职场、家庭、管理、教育等领域,最重要的是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更高目标,去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前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马斯洛并没有止步于需要金字塔塔顶的自我实现。他的目光投向塔之外,并且发现了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超越的需要。我们还无法穷尽超越了自我的人到底有什么表现,但我们至少知道,马斯洛所谓自我实现的人的毛病在于可能没有什么活力,那么自我超越的人就有可能是人类群体中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人,因为他们的空间浩瀚无垠,需要足够多的人类活力去填满。人人都是璞玉。在时间之轴上,借由有滋养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有可能把自己的人格,雕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马斯洛是这样认为的,我选择相信他。 ——曾奇峰,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
“这本精彩的书有两个特点。它通过对马斯洛理论的深刻更新,重新讲述了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一生。”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主任
“自我实现的概念和超越的价值观,包括正义、美丽、有意义和完整,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提供蓝图。这本书非常棒,不仅抓住了马斯洛的作品,还为其注入了灵感。是心理学的一个重大进步。” ——Aaron T.Beck,医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荣誉教授
“真是一部杰作!马斯洛2.0是任何想了解马斯洛自我超越的含义的人的必读之作。部分是传记,部分是论文,部分是指南……我喜欢它!”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克沃斯;角色实验室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本书的内容是延续了马斯洛广为人知的“需要金字塔”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晚年在他的《自我实现的批判》文章中写道:“必须说明的是,只追求自我实现还不够。我们不能孤立地理解个人实现及对个人有益的方面……”他在另一次“人性的更深层次”演讲中指出:“在最好的条件下工作的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将为那些超越了自我的价值所驱动。依照自私的旧有意义衡量,他们已经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已经超越了自我的空间局限。” 可惜的是,他个人由于身体的原因,未能完成他的“自我超越”层级理论的相关工作。所以,本书的作者考夫曼对马斯洛的所有论文和演讲等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最终延续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提出了超越自我实现的新层次,即“自我超越”。
积极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在研究马斯洛尚未完成的“自我超越”理论时,从中找到了很多跟自己所做研究共通的地方。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书里,作者考夫曼拾遗马斯洛的著名理论,揭开了神秘的“自我超越”理论的精髓,融合最新的关于依恋、联结、探索、爱、目标以及其他构筑人类社会需求的心理学研究,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并超越自我。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寻求目标和自我成就感的路线图,我们在追求自我实现时并不是被金钱、成功或者所谓的幸福感所驱动,而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本书揭示了比这更高一层的人类潜能,就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超越”,这比追求自我成就感更高一层,直达人的灵魂深处,升级为全人类的境界,甚至达到“无我”的层次。这不仅让我们找到最好的自己,甚至变成另一个更好的存在。 本书是对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大胆升级,书中包含最新心理学研究发现和之前马斯洛未被公开的资料,也有发人深思的实际案例和人格测试,将人类的需要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新理论的框架。
前言:从自我实现到自我超越
导言:新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部分 安全保障
序幕
第一章 安全
第二章 情感联结
第三章 自尊
第二部分 成长
序幕
第四章 探索
第五章 爱
第六章 目标
第三部分 健康的超越
序幕
第七章 高峰体验
第八章 Z理论:走向人性的更深层次
练习:更多地生活在存在域
后记:再论“美好的可能性与难测的深度”
致谢
附录一:成为完人的七个原则
附录二:成长的挑战
注释
1967年9月14日,马斯洛在旧金山一神教堂发表了一次题为《人性的更深层次》的精彩演讲。5出席者说,当马斯洛从过道来到房间前方的讲台时,他看起来十分虚弱。可是,他一开始演讲,整个房间都被点亮了。“一场哲学革命正在到来,这一点已变得越来越清楚。”他在开场时说道,“仿佛一棵都在结果的树,一种全面的体系正在迅速形成。科学与人类致力的所有学科领域都在受到它的影响。” 提到“人本主义革命”,马斯洛解释道,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在解开那些“真正的人类体验、需求、目标和价值”上的谜题。其中就包括我们的“高级需求”,它们也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包括对爱、友谊、尊严、自尊、个性和自我成就的需求。停顿片刻,他大胆地做出下一步论断:
然而,这些需求若得到满足,一幅不同的图景将会显现……在最好的条件下工作的得到充分发展的人(他们是非常幸运的)将为那些超越了自我的价值所驱动。依照“自私”的旧有意义衡量,这些人已经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美并不仅存于个体身体之内,正义和秩序也是如此。人们很难将此类欲望归入自私之列,它们不能像我对食物的渴求那样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得到正义或者让正义发生带给我的满足感并不在我的皮肉里,也不在我的血脉中。它既是外在表征,也是内在思想,因此,它已超越了自我的空间局限。6 我写此书旨在用众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科学发现,使人本主义心理学那些智慧而又深刻、以人为本的见解再现生机。这些学科包括: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社会学、控制论及神经科学。要想更加完整地理解人类的最大潜能,多种视角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聚焦于一个视角有可能会对人性做出扭曲的解读。正如马斯洛所言:“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把锤子,你就会把一切问题都看成钉子。”
在本书中,我将尝试在马斯洛的研究框架基础上,对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加以补充研究和完善,解读他的后期作品,我还会把人本主义心理学时代提出的丰富思想同那时以来累积的关于人性更高层次的大量科学发现加以整合,后者也包括我在智力、创造性、人格、福祉方面的研究。整本书中,我都会突出个人在求是、美、联结、探索、爱、心流、创造性、目的、感恩、敬畏等超越体验方面的潜能,它们深深嵌在人性里。我也会帮助你找出和反思自己被忽略的需求,方便你做出具体的人生改变,进而在日常生活里更接近完整和超越的状态。 尽管本书论述的是人类更高层的可能性,我打心眼里相信迈向成长和超越的最佳途径并非刻意忽略人生苦难的必然性,而是要整合你内在的一切。这要求你以敏锐的觉知穿透自身存在(being)的深处,去最大限度地感受人的实际存在(existence)所带来的丰富体验。这同马斯洛呼吁的“存在心理学”(Being-Psychology)高度一致,它体现为对超越“一般精神病理学”的人类需求的充分理解,“而且能将这一心理学的所有发现纳入一种更广泛、更综合的结构之中,其中既包括疾病,也包括健康;既包括匮乏,也包括生成和存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