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383677
★ 《人民中国》总编辑王众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崔世广、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研中心主任郭连友、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教授丁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语主播王小燕,联袂
★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亚太区域合作与治理研究中心” 副主任、“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教授——胡令远教授撰写长文!
★ 作者冈田英弘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享誉国际的东洋史泰斗、阿尔泰学及蒙古学学者,获颁 PIAC终身成就奖,曾获日本学士院奖,也是*多次提到的日本历史大家。
★ 本书是一部摆脱了日本国族情感的历史佳作,将日本放到整个世界的位置去解读,尤其是从东亚视角阐释日本建国的历史,客观认知汉文化向外辐射的影响。
★ 本书对人们迄今为止深信不疑的日本史做出了新的解释,书中有很多观点令人震撼,颠覆了我们对日本古代历史的传统认知,是一本绝佳的历史读本。
《日本史的诞生》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冈田英弘的作品,主要从东亚史的视角,阐明日本建国的历史。
冈田英弘认为,无论哪一种文明,*初写下的历史框架,限制了人们的意识。而日本早期的文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思想,就永久地决定了日本人的性格,是日本史的局限。冈田英弘还指出,迄今形成的日本史,仅仅是日本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日本列岛外面的世界各国是割裂开的,因此他提出日本的历史应该放到整个世界史之中来撰写。
在《日本史的诞生》一书中,冈田英弘便打破了日本史学界历来的观点,跳出了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历史区分,将日本古代史作为世界史的一部分进行解读。他指出日本的成立与7世纪东亚的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与此同时,他反对将公元前660年作为日本建国的年代,认为不应该将日本皇室的起源和日本的建国同等看待,更不应该将神话当成历史。总之,冈田英弘的史学思想鲜明、独特,分析框架宏大而具有野心,对日本史、世界史等提出的的观点值得人们重视。
序 章 如何看待日本历史
日本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无法替代历史学
章 邪马台国曾为中国的一部分
如何解读《魏书·倭人传》
不同文化的历史观
由两份资料合成的《倭人传》
《倭人传》的真正价值所在
国家为皇帝的私企
郡县制度的本质
日本建国者为华侨
第二章 邪马台国的位置
《魏书·倭人传》中的邪马台国
人为的《魏书·倭人传》
判断邪马台国位置的方法
邪马台国的消亡与痕迹
邪马台国变为华侨聚集部落
邪马台国在关门海峡附近
第三章 “亲魏倭王”卑弥呼与西域
带有政治意图的《魏书·倭人传》
邪马台国之争的误解
1世纪末—2 世纪的西域
“汉委奴国王”
3 世纪的东北亚与中国
“亲魏倭王”卑弥呼的诞生
晋朝的建立
《三国志》的成书原委
第四章 倭人与丝绸之路
中国的对外通道
中国王朝的建立
从韩半岛到日本列岛的贸易之路
连接丝绸之路的日本列岛
倭国与丝绸之路
第五章 日本建国前的亚洲局势
日本何时建国?
从倭到日本
日本建国之前的亚洲局势
不可凭信的《日本书纪》
曾经是中国史一部分的日本列岛
中国商人的贸易手段
汉朝的战乱与倭国
第六章 中国眼中的遣唐使
与东亚强国间的关系
唐朝的建立
何谓“朝贡”
倭国的对外关系
日本国的诞生
第七章 《魏书·东夷传》的世界
3世纪的东北亚地区
汉朝人口锐减的影响
西汉初期的情况
中国与东夷诸国
张华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为何只有《东夷传》而没有《西域传》
马韩、辰韩与弁辰
第八章 日本的诞生
从奴国到卑弥呼——从 1 世纪到 4 世纪初叶
河内、播磨、越前王朝——4 世纪后半期至 7 世纪初期
七世纪后期日本诞生
第九章 神谕创造的“大和朝廷”
被发掘的太安万侣之墓
《古事记》是伪书
追溯传说时代的天皇
并非实际存在的天皇的真面目
神武以来 16 代是 7 世纪的投影
第十章 新神话——“骑马民族说”
拨动心弦的“骑马民族说”
不成熟的合理主义思想
第十一章 日本人是单一民族吗?
日本人的纯粹民族意识
始于历史创作的自我认同
东亚史的实情
日本列岛的城市化
汉朝的动乱与周边的异族
锁国是日本国的本质
第十二章 日语是人造语
7世纪的通用语言是中国语百济方言
从《万叶集》所见的日语开发
日语的发展
《日本书纪》的歌谣表记
韩文创造较晚的韩半岛
纪贯之的日语散文实验
第十三章 关于历史的看法
历史是事物的认识体系
地中海型与中国型的历史
日本式的历史
从国史到世界史
《日本史的诞生》以质疑精神和东亚历史的视角,用独特的方法、材料和语言,对人们迄今为止深信不疑的日本史做出了新的解释,掩卷令人深思想像的共同体,玩味历史的罗生门。严谨流畅的翻译,更增加了这本书的可读性。
——《人民中国》总编辑 王众一
冈田英弘基于亚洲史的广阔视野,从彻底的批判精神出发,通过对东亚历史文献的分析解读,构建了关于古代日本史的颇有特色的解释框架。人们未必认同作者的历史观,甚至可能会质疑文中的某些观点,但该书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一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崔世广
这部书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论著,几乎涉及所有有关历史研究的方法、理论、治学态度,并将其衍化进作者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中,可谓身体力行。要了解真实的日本史,特别是日本史的诞生,这是一本书。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胡令远
《日本史的诞生》是日本著名东洋史专家冈田英弘在其多篇考证详实的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著作。作者独到、新颖的观点颠覆了诸多“学界定论”;娓娓道来的软性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穿越和漫步在日本历史诞生的那个时代。两位译者的精彩翻译,更为本书锦上添花!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研中心主任 郭连友
这是一部非日本“国史”的日本史,是一部超越国境而放在世界背景中的日本史。书中有很多观点令人震撼,颠覆了我们对日本古代历史、古代文献的传统认知。而我更为它大无畏的批判精神,以及建立在微观研究基础上的融通东亚的宏观视野所折服。
——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教授 丁莉
一部日本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史前记,一幅2000多年前跌宕起伏的东北亚外交的浓缩画卷,虽以当代的视角和思维描绘而成,却栩栩如生,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尽现眼前。而关于汉文化又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地区格局,在这本书中也有大手笔、纵横时空的解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语主播 王小燕
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秦所灭,翌年,秦完成华夏大一统。
秦始皇在辽阳设置了辽阳郡,令其管理韩半岛上日本贸易这条路线。另外,公元前214年,西北游牧民族赶走了匈奴一族,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同时,南边也开辟了灵渠。从漓江、西江沿江而下,将现在的广西设置成桂林郡,广东设置为南海郡,越南北部设置为象郡,如此一来,通往印度洋的路线也收入了囊中。
也正是这个时期,日本列岛被连接到丝绸之路当中。
可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一死,大秦王国的天下分崩离析,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再次兴起,燕国便是其中之一。但燕国由于战乱,自顾不暇,所以便从韩半岛撤回了驻军。直至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进攻燕国,将其歼灭,辽东郡便成为汉的直辖地。
成立初期的汉朝,其实是诸侯的联盟。西北的丝绸之路,后受到匈奴的控制。华南沿岸地区,也出现了东瓯(温州)、闽越(福州)、南越(广州)各诸侯国,所以,当时的汉朝,东西南北都呈封闭状态,而唯有琅琊港是对外开放的港口。
在这期间,汉朝的统一加速。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他为了恢复国力,开始四处收回对外的贸易权。
首先,介入到闽越与东瓯的纠纷之中,让东瓯迁入内地居住。汉武帝之所以利用南越与闽越的冲突来讨伐闽越,其实就是为了控制从闽江到达台湾海峡的水路要塞。对于南越,汉武帝在贵州省山岳地带开辟了道路,企图控制从夜郎国沿濛江而下的水路。而在四川省开辟的灵关道,则是为了控制穿过藏东、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而下、到达孟加拉湾的这条水路。
此外,从公元前128年秋到公元前126年春,汉武帝曾试图开辟一条路线,从辽东郡绕到白头山南,在咸兴市进入日本海,然后从韩半岛的东海岸南下,到达日本列岛。但是,这个宏伟的计划,由于规模过大,短时期内很难实现,所以只得作罢。此后,汉武帝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西北丝绸之路的开发上面。
不久之后,连年的征伐终于将匈奴从内蒙古驱逐出去了,西域36国与汉结盟。公元前 1世纪10年代,丝绸之路终于被汉朝所掌控。汉武帝在西南夷的印度路线上设有5郡,此外,当南越王国被征服后,汉武帝又在南海路线上设有9郡。
日本路线也是如此。公元前108年,朝鲜王国被灭,汉武帝在半岛上设有乐浪、真番、临屯和玄菟4郡。
真番郡位于韩半岛南端,属于洛东江流域,建有 15 个县。
按照每个县城有 1000 人来算的话,这样也有至少上万的汉朝人民迁居到了这个离日本列岛近的地方,来从事日本列岛市场的开发。当然,汉朝商船会定期造访日本,在海岸与河口的码头建立市场,于是原住民聚集一处,开始与汉朝商人进行贸易。
这样一来,日本列岛上便产生了城市,出现了酋长,并孕育了国家的萌芽。然而,汉武帝在位的 54 年,由于采取积极政策,使汉王朝的国力消耗相当大。汉武帝死后,公元前 82 年,真番郡被废除,日本贸易也转为位于小白山脉北部乐浪郡的管辖之下。
但是,持续了 326 年之久的真番郡的商业活动,在日本列岛各地已经促成了被称为“国”的商业城市的诞生。这正是《汉书·地理志》中出现的“倭人百余国”。这个时候,倭人首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也正是中国商人的商业活动,翻开了日本古代史的页。
后来,王莽篡权,其荒政之下的汉朝陷入了全面内乱的状态。而直至东汉光武帝重新统一,则花费了 20 年的时间。在这场内乱中,汉朝的人口骤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根本没有余力去确保境外的贸易权。于是汉光武帝在公元 57 年授予博多奴国酋长“汉委奴国王”的称号,并委托其负责管理日本贸易。而这位“汉委奴国王”的直系,就是 3 世纪时的伊都国之王。
可是,东汉时,公元 184 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其后近半世纪,战乱烽烟不断,人口更是减少了十分之九,国内军阀割据。这便是著名的三国时代,这时东北方面是在辽阳公孙氏的掌控之下。3 世纪初,公孙氏开始进入韩半岛,并重新在汉江峡谷设置了带方郡。当然,这也是为了便于更好地与日本进行贸易。
然而,“黄巾之乱”以后,半岛上的中国人大部分都逃难到了南方真番郡故地,也就是洛东江流域一带。他们建造了自己的城市,成了真正的华侨。可以想象,流落在日本列岛上华侨的数量是多么庞大。韩半岛上有一半的华侨,在公孙氏开拓带方郡时被遣返,但仍有大部分华侨留在了岛上。公元 238 年,魏大将军司马懿灭公孙氏,将乐浪郡和带方郡连在了一起。这之前,与西域诸国之间曾短暂停滞的交通,也在魏将军曹真的努力之下再次恢复了。这样一来,倭人也重新回到丝绸之路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