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632149
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研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难点,剖析电信网络诈骗证据的收集与审查,界定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追诉、量刑标准,评析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整理反电信网络诈骗重要法律规范。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率高、造成损失大的犯罪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是为满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实践需要而制定的专门性法律,该法律对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定。该法律的出台也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刑事司法提出了新的指引和要求。为此本书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问题解读” “电信网络诈骗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追诉、 量刑标准” “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评析” “相关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 为接下来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第一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办案的影响
第二章电信网络诈骗相关问题解读
第一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界定
一、罪与非罪
二、此罪与彼罪
第二节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形态
一、既遂的认定标准
二、可以查证诈骗数额的未遂
三、无法查证诈骗数额的未遂
第三节诈骗数额及发送信息、拨打电话次数的认定
一、诈骗数额的认定
二、发送信息、拨打电话次数的认定
第四节电信网络诈骗的处罚
一、就高确定量刑起点
二、十种酌定从重处罚情节
三、“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四、严格限制缓刑适用
第五节共同犯罪及主从犯责任的认定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认定标准
二、主犯、从犯责任承担标准
三、关联犯罪事前通谋的认定
第三章电信网络诈骗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第一节电子数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一、电子数据的收集
二、电子数据审查判断
第二节境外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一、证据来源合法性的审查
二、证据转换的规范性审查
三、其他来源的境外证据的审查
第四章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追诉、量刑标准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二、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四、招摇撞骗罪
五、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六、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七、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八、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第五章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评析
一、易某某、连某某等38人诈骗、组织他人偷越国境、偷越国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二、吴某某等5人诈骗案
三、黄某等3人诈骗案
四、邓某某等6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五、隆某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六、薛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七、陈某某等7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八、朱某等人诈骗案
九、林某、胡某某诈骗案
十、董某等73人虚拟货币诈骗案
第六章相关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2022年9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2021年6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2020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录)
(2020年5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
(2018年10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节录)
(2016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年10月31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2022年8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
(2021年6月17日)
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
(2021年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9年10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7年5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6年12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
(2016年9月23日)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建立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的通知
(2016年3月1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1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1年3月1日)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伴随着电信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应用而不断在全世界变异的犯罪类型。各个法域都根据自身的法律体系和犯罪情况更新了应对的机制。
立法与司法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发生了升级换代。2016年《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认为,此类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2022年《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1条规定,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酌情从重处罚。电信网络诈骗容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特别是造成对公共安宁的冒犯。它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导致人民群众的愤怒、害怕、担忧等不安状态。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相应数额标准,且是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可以酌情从严惩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
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
个别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的死亡加剧了电信、网络乃至金融制度易被滥用的公共信用贬损,极大引发了公众对社会重要制度安全的不信任和无信心。公民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都需要以可信的方式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破坏了这种可信度。
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危害通信、互联网、金融等国家重大领域的治理与安全
诈骗犯罪的信息化与跨国化交织严重威胁了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3条规定,打击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适用本法。境外的组织、个人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或者为他人针对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产品、服务等帮助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信息数据涉及总体国家安全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百罪之源,可能影响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乃至总体国家安全。《数据安全法》第4条规定,维护数据安全,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第4条规定:“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数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过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一)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三)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四)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刑事司法提出了新的指引和要求。为此,本书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办案的影响”“电信网络诈骗相关问题解读”“电信网络诈骗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追诉、量刑标准”“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评析”“相关法律规范”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为我国接下来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的信任,感谢我的研究生郝洁同学在文件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的得力帮助。时间有限,疏漏难免。期待读者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深层治理略尽绵薄之力。
郭旨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