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51734
★ 宋·张伯端《悟真篇》强调性命不理,主张禅道不二。
★本书堪称道家解本双绝,是窥探道家天机之不二之书。
《周易参同契》者,东汉魏真人伯阳所作,盖以易道明丹道,假卦爻法象以显性命根源也。易道之要,不外一阴一阳:丹道之用,亦不外一阴一阳。参者,参伍之参:同者,合同之同:契者,相契之契。书中分上、中、下三篇,篇中分御政、养性、伏食三家。必参互三家,使大易性情、黄老养性、炉火之事合同为一,方与尽性至命之大道相契。举一端则三者全具其中,以末卷三相类宗旨校勘,即了然矣。此书源流*远,实为丹经鼻祖,诸真命脉。
《悟真篇》者,宋紫阳真人天台张平叔所撰也。此书源头出自《阴符》《道德》两经,其作用则略仿《周易参同契》,大抵是恐泄天机,不敢直说,故有药物、炉鼎、火候之法象,有乾坤、坎离、龙虎、铅汞之寓言。奈何言之愈谆,世人愈加茫昧。孰知真者,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性命在先天本来一体,在后天必须全修。大约有为之功所以了命,无为之道所以了性,性命俱了,适还其具足之本来,有为即无为,后天即先天也,所谓无上至真之道也。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者,清代云阳道人朱元育著。朱元育,髫年慕道,*初拜北宗张碧虚师,指示玄关,而尚未窥其堂奥。从此足穷五岳,遍参诸方,鲜有豁其积疑者。*后入终南深处,幸遇灵宝老人,点开心易,表里洞然,方知一粟可藏世界。《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两书向来埋藏九地,而今始升九天之上也:两书向来沉沦幽谷,而今始浴咸池之光也。阅《参同契阐幽》和《悟真篇阐幽》者,如贫子得宝藏,不胜庆快平生。
《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者,清代云阳道人朱元育著。朱元育,耋年慕道,*初拜北宗张碧虚师,指示玄关,而尚未窥其堂奥。从此足穷五岳,遍参诸方,鲜有豁其积疑者。*后入终南深处,幸遇灵宝老人,点开心易,表里动然,方知一粟可藏世界。《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两书向来埋藏九地,而今始升九天之上也;两书向来沉沦幽谷,而今始浴盐池之光也。阅《参同契阐幽》和《悟真篇阐幽》者,如贫子得宝藏,不胜庆快平生。
导读 ………………………………………………… 1
提要 ………………………………………………… 2
序言 ………………………………………………… 3
上 篇 ……………………………………………… 5
乾坤门户章 …………………………………… 5
坎离二用章第二 …………………………………… 10
日月含符章第三 …………………………………… 13
天符进退章第四 …………………………………… 16
君臣御政章第五 …………………………………… 22
炼己立基章第六 …………………………………… 25
两窍互用章第七 …………………………………… 27
明辨邪正章第八 …………………………………… 31
两弦合体章第九 …………………………………… 33
金返归性章第十 …………………………………… 35
真土造化章第十一 ………………………………… 37
同类相从章第十二 ………………………………… 40
祖述三圣章第十三 ………………………………… 43
还丹法象章第十四 ………………………………… 46
还丹名义章第十五 ………………………………… 49
中篇 ………………………………………………… 54
四象环中章第十六 ………………………………… 54
动静应时章第十七 ………………………………… 57
坎离交媾章第十八 ………………………………… 60
乾坤交媾章第十九 ………………………………… 65
性命归元章第二十 ………………………………… 70
二炁感化章第二十一 ……………………………… 74
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章名从旧) ……………… 75
附录 ………………………………………………… 78
旁门无功章第二十三(章名从旧) ……………… 79
附录 ………………………………………………… 84
审察真伪章第二十五 ……………………………… 84
铅汞相投章第二十六 ……………………………… 86
制炼魂魄章第二十七 ……………………………… 89
三家相见章第二十八 ……………………………… 92
刑德反复章第二十九 ……………………………… 94
阴阳交感章第三十 ………………………………… 96
伏食成功章第三十一 ……………………………… 997
下篇 ………………………………………………… 103
鼎炉妙用章第三十二 ……………………………… 103
火候全功章第三十三 ……………………………… 108
三道由一章第三十四 ……………………………… 117
四象归根章第三十五 ……………………………… 119
自叙启后章第三十六 ……………………………… 123
提要 ………………………………………………… 128
序言 ………………………………………………… 129
卷上 ………………………………………………… 131
七言四韵(十六首以表二八一斤之数)
………… 131
卷中 ………………………………………………… 147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以象卦数)
……………… 147
五言四韵一首 ( 以象太乙之奇) ………………… 180
卷下 ………………………………………………… 181
西江月十二首 ……………………………………… 181
又一首 (
以象闰月) …………………………… 191
绝句五首 ( 以象五行) ………………………… 193
内丹学,是道教重要的炼养方法,其修炼过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 本初之道,所以也称为还丹。内丹炼养之道,渊源于先秦以来的行气、 守一等术,是此类方术在实践和宗教化过程中发展成熟的产物。
《老子》和《庄子》是内丹学的理论渊源。老庄学派的精、气、 神等概念不仅为内丹学所沿用,其“致虚极,守静笃”,凝神、守一、 坐忘、心斋等修持工夫也被内丹学视为口诀。《老子》书中的“专气致
柔”“抱一”“谷神不死”“长生久视”等内容,和《列仙传》谓“老 子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之说相契,是综合了行气和房中的修炼方法。 《庄子》书中的内炼功夫偏重清修,具体功法多见于《养生主》《刻意》 《庚桑楚》《达生》等篇。
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融贯清修丹法和外丹黄白术,以 卦爻作符号,以日月运行的周期作为掌握火候的标准。全书托易象而论 炼丹,参考《易经》、黄老、炉火三家的理论而汇归为一体,为道教
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书籍,被后世丹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魏晋时出现的《黄庭经》和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都含有内丹功法。
《黄庭经》已有“子丹”“玄丹”等名称,是后世“内丹”一名的雏形, 重点讲述了以存神、意守三丹田、内视、调息为主的清修丹法。尤其是
“三丹田”学说提出,对内丹理论体系的建构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被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 天 人 之 机 2 后世各派普遍吸收。 唐朝与五代,是内丹发展的关键时期,司马承祯著《天隐子》、李筌、 张果等注解《阴符经》,钟离权著《灵宝毕法》,吕洞宾传钟离权丹道,
施肩吾在二人的基础上撰《钟吕传道集》,崔希范撰《入药镜》,使内 丹理论进一步完备。其中钟吕派的丹法,经后世发展又分为南宗和北宗 两派。南宗以张伯端为开山祖师。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真人,北宋
时天台人,晚年得道,著《悟真篇》。他本人兼修清修与阴阳两派丹法, 但仅将清修丹法传与石泰,石泰传与薛道光,薛道光传与陈楠,陈楠传 与白玉蟾,以上五人被尊为“南宗五祖”。张伯端又传马自然、刘奉真等; 刘奉真传丹法于翁葆光,翁葆光又传若一子,这一支为阴阳双修传承。
北宗由金代王重阳所创立,又称全真道。王重阳于甘河镇遇异人 传授内丹口诀,炼养三年而成就。后王重阳东游山东半岛传道,收马钰、 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徒,史称“全真 七子”。其中丘处机开创的龙门派逐渐壮大,成为北宗丹法传世的 一支。王重阳所创内丹为禅道结合的清修法诀,先从心理着手,重视性
功修炼,其口诀在于降心炼性,以求达到心理不受外界干扰,使心如止 水,性似明镜。性功修炼成功后,再用数年时间静坐修道。 南宗丹法与北宗相比较,在性命双修的前提下较重命功,行功之前,
先须筑基炼己为入手功夫。即对人体已亏损的精、气、神进行修复,等 待精满、气足、神全之后,才进入正式炼丹阶段。主张先命后性,以人 身中的上药三品即精、炁、神三宝为药物,经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
神,炼神还虚而结“金丹”。在此基础上,南宗主张参究心性,归于究
竟空寂之本源。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 隐隐于市”。他似乎也无意建立教团。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
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3 这与北宗组织井然有序,戒律严明的风格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
南北宗丹法同源于钟吕内丹系统,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元代初年,道士李道纯,为南宗白玉蟾的再传弟子,丹法理论融 汇三教,采用打坐、参究等方法以求明心见性,以“守中”为丹法要诀, 在内丹学中自成一家,被后内丹家称为“中派”。李道纯著有《中和集》 《三天易髓》等著作,以内丹修炼的思路解释《中庸》《心经》等儒佛
二家经典。明代托名“尹真人高弟”所著的《性命圭旨》,以“中和” 为要诀,强调儒佛道三家合用为上乘,是对李道纯内丹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清代黄元吉继承了李道纯的“守中”思想,著《乐育堂语录》, 反对三峰采战、搬运等邪术,主张从忠孝节义入手,穷理尽性,极为重
视《大学》《中庸》等儒家典籍,反映了后期内丹学说受理学影响的独 特面貌。从中派的几位代表人物可以看出,中派的发展没有明显的脉络, 并非一个独立的教团组织,其传承也无详细可靠的谱系资料。
元末明初的道士张三丰,是在内丹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大 师。张三丰的丹法据称传自火龙真人,称为隐仙派,其法诀采清修派与 阴阳派之长,著有《无根树词》《大道论》《玄机直讲》等,突破了长
期以来内丹典籍艰深玄奥的束缚,把魏伯阳《参同契》、张伯端《悟真 篇》的炼形、保精、调神、运气、归真还原等内丹理论以通俗易懂的唱 词形式表达,这是张三丰在促进道教思想传播方面的贡献。后世道众因
此对他的《无根树》推崇备至,说它“吐老庄之秘密,续钟吕之心传”。
因此,明代以后不少内丹大师对《无根树》进行注释阐发,对内丹的普 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万历年间,扬州兴化县陆西星创立内丹东派。陆西星著《周 易参同契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等书,汇纂为《方壶外史丛
编》,解开了《参同契》《悟真篇》的丹法之秘。东派丹法力主男女栽 接成丹,但仅限于夫妇修炼,并无左道采战之术的流弊。从逆用逆修的 导 读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 天 人 之 机 4 原则出发,竹破竹补,追摄栽接,适用中老年身体已亏的夫妇修炼,是 正统的阴阳丹法。 清代道光年间,四川乐山县人李西月创立西派。李西月以陆西星
的后身自居,著有《三车秘旨》《道窍谈》《后天串述》等书。西派丹 法以清净自然作为筑基的方法,以阴阳妙用为成丹的手段,使同类相补, 达到返本还元的目的。李西月传吴天秩、柯怀经,吴天秩传汪东亭。汪
东亭门下弟子众多,著名的有魏尧、徐仲尧、蔡潜谷,在近代内丹家中 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内丹学的传播贡献巨大。 我们选编了朱元育的《参同契阐幽》,这是历代《参同契》注疏
里为详实可靠的一个版本,备受丹家推崇。另外,我们选编了吕洞宾 和张伯端的著作,后世丹家均将此二人尊为祖师,是各派丹法的理论渊 源。后,选编了张三丰著作的一部分,以便读者对明代内丹的集大成
者的思想有初步的了解。
曹越
二○一二年五月于北京
(“日含五行精”四句,世本误入《君臣御政章》中,今校藏本正之。)
此章特著日月之功用,究药物之所从出也。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 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 入更卷舒。
此节言日月之交会,其神化出乎自然也。上章既明坎离二用,露 出日光、月精两物矣,尚未悉交会之理,魏公遂重举易辞,以申明之。 盖日月为易,乃一部《参同契》关键在此。此易是太易之易,此象是无
象之象,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者。欲知无象之易,只消近取诸身;欲知 有象之易,必须仰观俯察而得之。在天成象者,惟日月为著。故《系 辞·传》曰:“易者,象也。”又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夫日月何以独称大也 ?日秉太阳火精,本体光明洞达,中间一点黑处,即 是太阴真水,阳中藏阴,外白内黑,故取离象。月象太阴水精,本体纯
黑无光,中间一点白处即是太阳真火,阴中藏阳,外黑内白,故取坎象。 阳精为火,火则有光;阴精为水,水惟会影。故月本无光,受日映处则 有光,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不照。晦朔之交,日月同宫,月
在日下,日在月上,月体为日所包,其半边之光全向于天,半边之黑全 向于地,故谓之晦。月去日二十五度,人间乃见微光,谓之哉生明。月 去日九十余度,人间乃见光一半,谓之上弦。及至日月缠度相对,月在
天上,日在地下,对照发光,半边之黑全向天上,半边之光全向人间, 其光相望,而圆满遍照,故谓之望。望后相对渐侧,月距日二十五度, 人间始见微黑,谓之哉生魄;月距日九十余度,人间只见光一半,谓之
下弦,从此其光渐敛渐微,至于体伏光尽,而称晦矣。可见月体本无圆 缺,惟受日光之所映以为圆缺。究竟月有圆缺,而日无盈虚,正犹世人 后天之命,生老病死,倏忽无常,只有先天一点性光,圆明莹彻,万劫
长存耳。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太阳日行一度,一昼夜一周天, 故昼夜一周,谓之一日,行及三十度,方与太阴相会。太阴一日行十三 度有奇,行及二十九日有奇,才与太阳相会,故晦朔弦望一周,谓之一
月。日含五行精者,日本太阳,得火之精,其中藏乌,得水之精,得木 精以滋其炁,得金精以耀其光,中纳己土之精,以包络终始,其光明之 体用方全。月受六律纪者,朔日一阳建子,律应黄钟,至望而三阳始盈,
乃应仲吕,阳极而阴生矣。望日一阴建午,律应蕤宾,至晦而三阴始纯, 乃为应钟,阴极而阳又生矣。举六律则六吕在其中。五为阳数之中,两 其五为十干;六为阴数之中,两其六为十二支。五日为一候,六候为一
气,以五乘六,恰成三十,适合日月相交之度,晦朔弦望,如环无端, 度既终则更始矣。何谓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张子曰:“一故神, 两故化。”据悬象著明之日月而论,似分两物,不知太阳中一点阴魄,即是真水,太阴中一点阳魂,即是真火。体则日月为易,用则水火互藏,
是为阴阳不测之神,故必穷神所自来,乃知化所从出。盖日往则月来, 月往则日来,往来不穷者,一而未尝不两,究竟太阳之炁,即藏月中, 太阴之精,即藏日中,名为往来;而实无往来者,两而未尝不一也。凡
阴阳对待,一往一来,俱谓之化,神则浑然在中,寂然不动,无往无来 矣。知化便是数往者顺,穷神便是知来者逆,日月往来,终古不息。若 辐之辏毂,轮之转车,一出一入,而分昼夜,一卷一舒,而定晦朔,四
时之寒暑推迁,一元之运会升降,总在其中,惟其神不可测,所以化不 可穷耳。吾身日光月精,互相滋化,而总归于中宫,不动元神,一能兼 两,悉与造化同其功用。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 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 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
出,蠕动莫不由。
此 节 言 日 月 交 会,而产一阳也。日月为易,乃造化之本, 三百八十四爻,乃周天之用。盖易有六十四卦,除却乾坤坎离四正卦, 应炉鼎药物,其余六十卦,得三百六十爻,正应周天度数,不多不少,
若合符节。据爻摘符者,六十卦中,每卦必有一主爻值符,如屯卦主爻 在初,蒙卦主爻在上之类。据易言之谓之卦,据丹主之谓之符。一月之 有晦朔,犹一日之有亥子也。晦朔中间,日月并会,北方虚危之地,阴
极阳生,一阳来复,正应震之初爻,故曰:“晦至朔旦,震来受符。” 当其交会之时,天入地中,月包日内。天入地中,有媾精之象,月包日
内,有掸持之象。乾主施精,以玄中真阳下播于地;坤主受化,即以黄 中真土顺承而包络之,故曰:“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一玄一黄, 相为包络,形如鸡子。斯时日月停轮,复返混沌,就此混沌中自相交媾, 产出一点真种,丹基从此始立矣。故曰:“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坤中既得此一点真种,是为鄞鄂,须要经营保养,不可令其散失,久之
渐渐凝聚,元神始成胚胎,震之一阳,乃出而受符矣。故曰:“经营养 鄞鄂,凝神以成躯。”夫此一点真种,乃大地众生命根,不特为吾人生 身受炁之本,下至蠕动含灵之物,莫不由此一点以生以育,故曰:“众 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是道也,造化顺之以生物者,吾人当逆之以 自生,所谓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也。晦朔之交,即是活子时,玄施黄包,
即是药产处,经营即是翕聚,鄞鄂即是元神。日往月来,莫非真火符候, 要觅先天真种子,须从混沌立根基。 《抱朴子》曰:“雄阳,龙也;雌阴,虎也。播玄施者,龙腾玄
天而降雨也。化黄包者,虎入后土而产金也。上天入地,混沌交接之象 也。于是权舆而立其根基,经营而养其鄞鄂。其神既凝,其躯自成,凡 大而天地、细而蠕动含灵之物,莫不由是而出。惟产此一点于外,乃降
本流末,为生生无穷之道;产此一点于内,乃返本还原,长生超脱之道 也。”
炼己立基章
此章言炼己立基在乎得一,乃养性之初功也。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 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此节言炼己之初基也。御政诸章,但敷陈乾坤坎离造化法象,到此方直指炼己工夫,示人以入手处。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
己待时。”张紫阳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炼己,即养 己也。己,即离中己土,为性根之所寄。只因先天底乾性转作后天之离, 元神翻作识神,心中阴气刻刻流转,易失而难持,不得坎中先天至阳之炁,
无以制之。然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若非致虚守静之功,安得穷源反本哉! 故曰“内以养己,安静虚无”。生身受炁之初,本来一点灵明人人具足, 只因后天用事,根寄于尘,尘转为识,日逐向外驰求,未免背觉合尘, 认奴作主,故必须时刻收视返听,一点灵明自然隐而不露,深藏若虚,
从此默默内照,方知四大假合之躯,总归幻泡,当下便得解脱矣!故曰: “原本隐明,内照形躯。”兑为口,系一身出入之门户,凡元气漏泄处 悉谓之兑,而总持于方寸之窍。《黄庭经》云“方寸之中谨盖藏”,即 闭塞之意也。即此方寸中间有一点至灵之物,为生生化化之根株,故曰 灵株筑固者,不漏不摇也。三光,在天为日、月、斗,在人离以应日,
坎以应月,天心在中,以应斗枢。一坎一离,南北会合,反闻内照,真 人潜于深渊,塞兑固守,元珠得于罔象,如此则天心寂然不动,而炼己 之功就矣 !故曰:“三光陆沉,温养子珠。”然本来一点灵光,倏有倏无,
非近非远,只在目前,人却不识,索之身内不得,索之身外又不得,故 曰:“视之不见,近而易求。”
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 世人莫知之。
此节言炼己之功在乎得一也。《度人经》云:“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可见中黄。”丹扃为万化统会之地,譬若北辰居所,众星自拱。学道之 士,从此温养子珠,勿忘勿助,久之神明自生,渐渐四通八达,身中九 窍百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
而毕通,即《易》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也。故曰“黄中渐通 理,润泽达肌肤”。丹道有初有终,有本有末。初者炼己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初如木之有干本也,终如木之有标末也。然须知初
下手一步,便是末后了手一步,所谓但得本,莫愁末也。初基一步,便 踏着正路,从此循序渐进,修持之功自然节节相应,原始可以要终,即 本可以该末矣。故曰“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然则孰为初?孰为
本 ?要在一者而已。未生以前,惟得一则成人;有生以后,能抱一即成 丹。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去生人生物者,此一也;而三返
二,二返一,一返虚无,逆来成圣成仙者,亦此一也。《太上》云:“得 其一,万事毕。”又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至虚而至灵,
其妙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玄牝,其体则一,其用则两,秘在掩 蔽二字。掩者,掩其玄门;蔽者,蔽其牝户。若非一者在中,岂能掩蔽? 然非掩蔽于外,亦不成其为一。此中窍妙,非得真师指授,纵饶慧过颜、 闵,莫能强猜,况世间凡夫乎!故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所云黄中,是指出祖窍之中;所云一者,是指出祖窍之一。知中则知窍,
知一则知窍中之妙,知窍中之妙,便知本来祖性,便知守中抱一,是养 性步工夫。
明辨邪正章
此章历指旁门之谬,以分别邪正也。欲知大道之是,当先究旁门 之非,旁门种种邪谬,不可枚举,故约略而计之。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
此内观五脏,着于存想之旁门。
履罡步斗宿,六甲次日辰。
此履罡步斗,泥于符术之旁门。
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此九浅一深,采阴补阳之旁门。
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
此吞服外气,吐故纳新之旁门。
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
此搬精运气,长坐不卧之旁门。
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
以上五种旁门,俱是求之身内者,种种捏怪,勉强行持。究其流弊,
至于身体疲倦,精神恍惚,周身之百脉势必奔逸散驰,而无一刻清宁澄 湛之时。求之身内者,其恶验如此。
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
此祭炼鬼物,入梦现形之旁门。
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以上一种旁门是求之身外者,初时朝暮祭祀,妄冀鬼物救助,益
算延年,不知反为鬼物所凭,流入阴魔邪术。既而或遭魔难,或遘奇疾, 本欲长生,反夭厥命,腐露形骸,为世俗之所耻笑矣。求之身外者,其 恶验又如此。 章首“是非”二字直贯到底,言金丹大道全在养性,非是此等旁 门可得而混入也。养性工夫,即在前两章中,旁门反之,故招种种恶验。
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
曲折戾九都。明者省阙旨,旷然知所由。
此段结言旁门之背道也。金丹大道,莫过养性,原本黄帝、老子
虚无自然宗旨,故《阴符》《道德》两经直指尽性至命上一乘。法门 与三圣作《易》,同一枢机。世人不悟,往往流入旁门,动辄千差万别,悖逆之极,全失其枢机矣。 以上所列五六种,或求之身内,或求之身外,只是略举一隅,引而伸之,千条万绪,可以类推。大约非黄老复命归根之功,即非黄老九宫洞房之奥,此辈甘堕旁蹊,如却行求前,徒费曲折耳。明眼之士,亟发信心,参礼真师,穷取性命根源本来面目,倘能于片言之下,洞彻宗
旨,方知本来一条平坦道路,人人可得而由,再加向上工夫,勤行伏炼, 庶乎脱旁蹊而超彼岸矣 !
两弦合体
此章直指金水两弦之炁,先分后合,示人以真药物也。
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 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此节指两弦真炁,为金丹之用也。前养性章中,俱说虚无自然大道, 尚不及龙虎铅汞诸异名,到此方说临炉作用。要紧全在金水两物,曰炉 鼎,曰铅汞,曰龙虎,曰上下两弦,种种曲譬,皆是物也。世传古丹经
有《火记》六百篇,魏公仿之,作《参同契》,其实非也。《火记》本 无其文,即在先天羲易中。盖日月为易,不过一阴一阳,体属乾坤,用 寄坎离,一切异名,皆从此演出。于乾坤寓炉鼎法象,于坎离寓药物法象,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即寓火候法象。一日两卦,一月之候,
正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数。又以一月配一年,便成《火记》六百篇。究竟 只是日月为易,一阴一阳而已,故曰:“《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 坎为太阴真水,本是月精,然必受符于日,晦朔交会之间,阴极转阳, 魄中生魂,一阳实生于朔,火力尚微,到初三日没时,庚方之上,一阳
初动而为震,一钩偃仰,成偃月之象,坎水中产出金精,所谓虎向水中 生也。金伏炉中必须煅之乃出,是为上弦兑体,故曰:“偃月法炉鼎,
白虎为熬枢。”此举炉鼎以包药物也。离为太阳真火,本是日光,然必 合体于月,日月对望之际,阳极转阴,魂中生魄,一阴实生于望,水炁
尚藏,到十六日平明时,辛方之上,一阴初降而为巽,盛满欲流,有流 珠之象,离火中生出木液,所谓龙从火里出也。木性顺金,恒欲流而就 下,是谓下弦艮体,故曰:“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此举药物以 该炉鼎也。于是驱东方之龙,以就西方之虎,流珠与金华,情性既已相
投,地魄与天魂,金木自然相制,故曰:“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此言两窍互用,金炁相胥之妙,假两弦法象,以发明之也。
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 易道正不倾。
此节言两弦之炁合而成丹也。自震庚一点偃月进至一阳,便属上 弦之兑,其卦气纳丁,此时水中胎金,魄中魂半,所谓上弦金半斤也; 如颠倒取之,亦可云水半斤,故曰:“上弦兑数八。”自巽辛一点流珠, 退到二阴,便属下弦之艮,其卦气纳丙,此时金中胎水,魂中魄半,所
谓下弦水半斤也;如颠倒取之,亦可云金半斤,故曰:“下弦艮亦八。” 前取两物相制,故云金木,此又取一体相生,故云金水,其用一也。兑
体本属纯乾,因上爻易坤一阴,遂成少女;艮体本属纯坤,因上爻易乾 一阳,遂成少男。今者两畔同升,合而为一,纯金还乾性,处内而立鄞 鄂,纯水还坤命,处外而作胞胎,一粒金丹产在中黄土釜,岂非“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乎?须知两弦之时,即具全体,到得全体之时,
却不见有两弦。全体之合,得诸自然,两弦之分,别有妙用,所谓月之 圆存乎口诀也。夫两弦既合,铅止半斤,汞惟八两,正应金丹一斤之数。 乾坤之全体,从艮兑之分体而成也,艮兑之分体,又从坎离之中体而出
也。坎离之体,不过一日一月,前所云日月为易者,到此适得其平而无 倾昃之患矣。故曰:“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即后天两弦之用, 以还先天乾金之体,方是金丹作用,正所云演易以明之者。此伏食之第 一义也。
还丹法象
此章全举还丹法象,以为入室之准则也。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数十有五,水数亦如之。临炉定铢两,
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土遂不离,二者与之俱。
此节言金水二炁为金丹之真种也。盖还丹妙用,彻始彻终只此金
水二物,建之即为炉鼎,采之即为药物,烹之即为火候,乃至抽添运用, 脱胎神化,无不在此。然学道之士,当知所先后,未有堤防不立,而得 金水之用者也。坎中之金,本伏处而在内。然内者不可不出,金丹作用,
必须先立堤防,牢镇六门,元气方不外泄。离中之水,易泛滥而在外, 然外者不可不入,况堤防既立,不许泛滥,真精无复走漏,自然优游入 炉。故曰:“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水两物之中,本藏戊己二土,土之生数得五,成数得十。坎中之金纳戊,是得其十数之五也;离
中之水纳己,是亦得其十数之五也。二土合而成圭,两弦之炁,恰好圆 足。故曰:“金数十有五,水数亦如之。”堤防既立,方及临炉之用, 临炉配合,仍旧是金水二物,但铢两分数,纤毫不可差错。真水真金二 者,须要适均,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故水止于五分,当防其有余而
泛滥,不可太过也。金亦须五分,当重如原初之铢两,不可不及也。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自有真土调和其间。盖离中纳己,其五分之水即己土也; 坎中纳戊,其五分之金即戊土也。举金水二物,而真土在其中矣!至及 戊己二土,会入中央,亦适得五分,本数三家相会,恰圆三五之数,故 曰:“其土遂不离,二者与之俱。”三五之义,出于《河图》,东三、 南二,木火为侣;北一、西四,金水为朋。此处但举金水而不及木火者, 盖以金水为精魂,如人之形,木火化为神魂;如人之影,形动则影随,
寸步不离。木火之于金水亦然,精魄既合同而化,神魂亦与之俱。妙矣! 此金丹造化之妙也。
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炁,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
号曰黄舆焉。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此节言坎离交会,金丹之法象也。金水两弦之炁,得真土以含育之,
是为三物一家,其中自生变化之状,而神明不测矣!盖前后堤防既已完固, 不容丝毫走漏,炉中真炁自然发生,然后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北
海中太阳真火熏蒸上腾,须臾之间,离宫真水应之,先时化为白液,后 乃凝而至坚,两者交会于黄房,运旋不停,有黄舆之象,所谓“婴儿姹
女齐齐出,却被黄婆引入室”也。然此两物未交之前,当以真意合之, 两物既交之后,又当以真意守之。一点阳炁敛入厚土中,生机转为杀机,
譬若穷冬之际,万物剥落而归根,故曰:“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 初时神入炁中,寂然不动,似乎槁木死灰,久之生机复转,一点真炁,
希微隐约,滃然上升,有如野马尘埃之状,故曰:“形体为灰土,状若 明窗尘。”此为坎离始媾,大药将产之法象。
捣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于下,
龙虎声正勤,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陈。候视加谨密,审察调寒温,周 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魄魂。色转更为紫,赫然 成还丹。粉提以一丸,刀圭为神。
此节言乾坤交媾还丹之法象也。坎离既交会于黄房,抟炼两物,并合为一,养在坤炉之中,时节一到,大药便产,所谓“水乡铅,只一 味”是也。大药既产,即忙采取,当以真意为媒,回风混合,徐徐从坤炉升入乾鼎,方得凝而成丹,故曰“捣冶并合之,持入赤色门”。此二 句,有吸舐撮闭无数作用在内。赤色门即绛宫乾鼎是也,药既升鼎渐凝
渐结,又徐徐从乾鼎引下,送归黄庭。此时当用固济之法,深之又深, 密之又密,直到虚极静笃,一点真阳之炁,方不泄漏。故曰:“固塞其
际会,务令致完坚。”固塞之极,一阳动于九地之下,形如烈火,斩关 而出,正子时一到,亟当发真火以应之,霎时乾坤阖辟,龙虎交争,便
有龙吟虎啸之声,故曰:“炎火张于下,龙虎声正勤。”大药初生,用
文火以含育之,方得升腾而出炉;大药既生,用武火以煅炼之,方得结 实而归鼎。故曰:“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成。”此中火候不可毫发差 殊,当用文而失之于猛,则火太炎矣;当用武而失之于弱,则火太冷矣。 必相其宽猛之宜,调其寒温之节,方能得中,故曰:“视候加谨密,审 察调寒温。”子时从尾闾起火,应复卦一阳初动,是为天根,直至六阳
纯乎乾,动极而复静矣;午时从泥丸退火,应姤卦一阴初静,是为月窟, 直至六阴纯乎坤,静极而复动矣。故曰:“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
此乾坤大交之法象也。动静相生,循环不息,炼之又炼,日逐抽铅添汞,
久之铅尽汞干,阴消阳长,方得变种性为真性,化识神为元神。阴滓尽 除,则尸气灭而命根萃断;阳神成象,则凡体死而魂魄俱空。故曰:“气
索命将绝,体死亡魄魂。”《关尹子》所谓“一息不存,道将来契”, 正此时也。至于伏炼久久,绝后再苏,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圆满光明,塞乎太虚矣 !岂非“色转更为紫,赫然称还丹”乎?金丹本乾家所出,还归于乾,故称还丹;色转紫者,取水火二炁煅炼而成也。还丹有气无
质,不啻如一丸之粉,一匕之刀圭。而其变化若神已如此,从此脱胎换 鼎,再造乾坤,子又生孙,神化不测,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矣!岂非“粉 提以一丸,刀圭为神”乎?刀者,水中金也;圭者,戊己二土也。可见彻始彻终,只取金、水、土三物,变化而成还丹耳。崔公《入药镜》
云:“饮刀圭,窥天巧。”吕祖《沁园春》云:“当时自饮刀圭,又谁 信无中产就儿。”其旨略同。 此章全露还丹法象,系伏食卷中大关键处。初言两物相交,则伏
炁于坤炉,而产药继言一阳初动,则凝神于乾鼎而成丹。前两节总是金 丹作用,后一节方是还丹作用。《入药镜》云“产在坤,种在乾”,《悟真篇》云“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皆本诸此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