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28850丛书名: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编辑推荐
听说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 见过他的人,都忘不了他那温和的笑容、温暖的大手。他是*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东方红一号”开启中国太空时代,“嫦娥一号”迈出中国深空征程。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40年放卫星100余颗,他的“孩子”有34个。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给自己打3分,在5分制里,这是个及格分。 人生不需要选择。 起点是用来刷新的,传奇在继续……他就是航天赤子孙家栋。
内容简介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 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作者从业航天事业多年,以亲身的经历与体会,用朴实无华语言展示了孙家栋无私奉献、勇于负责、全身心投入航天事业的人生轨迹。书中披露了中国航天成功与失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航天人工作与生活的场景,亲身体会其中的甘苦喜乐与惊心动魄。
目 录
第一章?乱世逢机?
求学之路?
毅然从军?
第二章?留学
皮箱情深?
留学苏联
八年寒窗?
荣登榜首?
第三章?聂帅钦点?
施展才华?
幸遇恩师?
结缘导弹?
神剑冲天?
第四章?面对总理讲真话?
突破空间?
卫星上天?
直言总理?
第五章?“停止发射”“再调5度”?
实践卫星
遥感卫星?
通信卫星?
二代卫星?
巴西卫星?
第六章?外星内发?
发射外星?
合作险阻?
外星升空?
第七章?奔月三步:绕、落、回?
启动绕月探测?
实施奔月?
“嫦娥一号”当自豪?
人类登月辛酸泪?
第八章?深空探秘?
嫦娥远征?
探秘月球
总理赞赏?
第九章?北斗导航?
卫星定位?
惊心动魄?
坐镇发射?
宏图告成?
第十章?造一辈子“中国星”?
国家大奖?
终身姻缘?
永不停歇?
附录?孙家栋年表?
后记?
求学之路?
毅然从军?
第二章?留学
皮箱情深?
留学苏联
八年寒窗?
荣登榜首?
第三章?聂帅钦点?
施展才华?
幸遇恩师?
结缘导弹?
神剑冲天?
第四章?面对总理讲真话?
突破空间?
卫星上天?
直言总理?
第五章?“停止发射”“再调5度”?
实践卫星
遥感卫星?
通信卫星?
二代卫星?
巴西卫星?
第六章?外星内发?
发射外星?
合作险阻?
外星升空?
第七章?奔月三步:绕、落、回?
启动绕月探测?
实施奔月?
“嫦娥一号”当自豪?
人类登月辛酸泪?
第八章?深空探秘?
嫦娥远征?
探秘月球
总理赞赏?
第九章?北斗导航?
卫星定位?
惊心动魄?
坐镇发射?
宏图告成?
第十章?造一辈子“中国星”?
国家大奖?
终身姻缘?
永不停歇?
附录?孙家栋年表?
后记?
前 言
写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件有意义的事情,跨学科用朴实的文字、翔实的内容写好科学家孙家栋确实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这却是我愿意做的事情。尽管每天上班会议不断、事务繁多,但还是喜欢把孙家栋的事情、把他为国家航天事业所做的那些大事情通过文字的组合呈送到千万读者面前。
我认识孙家栋已经有30多年了,那时我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卫星发射工作的航天新兵,孙家栋是我国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之后我调到北京总部机关火箭卫星发射部门后,在参加会议、卫星总装厂房、发射现场接触孙家栋的机会陡然增多;尤其是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用中国火箭实施发射外国卫星那段难忘的日子,孙家栋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树立了独特的光辉形象;在中国亚太移动卫星通信项目技术经济论证以及方案实施阶段,我有了更多接触孙家栋的机会,这期间我有幸随同孙家栋数次去美国、新加坡等地出差,这也使得我有了写孙家栋的机遇。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年复一年挑灯夜战书写孙家栋和航天的那些事情。这之中有航天的情结、人生的追求、感情的抒发等多种因素,但孙家栋等一批科学家崇高信仰的影响却是我坚持不懈写作的重要因素。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我在大学本是学发电的却搞了一辈子航天发射,本职工作本是搞科学技术的却从写孙家栋开始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写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在孙家栋对我的交谈中,他多次说:“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绝对不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航天事业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绝对不可能是某个人起了多么特殊的作用。”这简短的话语折射出孙家栋内心的谦逊和人格。我非常幸运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使我在卫星、火箭、导弹发射场结识了许多科学家,在卫星和火箭旁、在发射塔架上有幸与他们交往。火箭专家任新民、电子专家陈芳允、光学专家王大珩、导弹专家黄纬禄、航天专家孙家栋,他们都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光辉典范。我还结识了航天测控及管理专家沈荣骏、导弹控制与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栾恩杰、导弹火箭专家龙乐豪、航天飞行力学及弹道专家余梦伦……他们既是孙家栋时常提及、共事数十年的朋友,也是我一生中有幸遇到的贵人。在我心中的这些贵人都具有助人为乐、心地善良、能力超强、知识渊博、意志如钢、不畏艰险、敢为敢当等等不一般的品质。上述科学家与孙家栋都是共和国航天的创建者、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与孙家栋一起奋斗成长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在中国伟大的航天事业进程中,都起过各自不同的关键作用,而这些杰出人物,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却谦虚和蔼、风趣幽默,不论职位如何变化、地位如何提高,却始终不摆架子,宽以待人。他们的思维、语言、行为、感召无不对我产生无声的鞭策,影响至深,终身受益。透过文章中对孙家栋的描述,实际是对这些科学家、广大航天大军的颂扬,这也是驱使我能坚持业余写作此书的强大动力。
有着传奇经历、大智大勇以至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学习的孙家栋,初次见面,你肯定看不出他与常人有什么不同,慈眉善目,相貌朴实,待人和蔼,工作细致认真。旁人很少能看出他有什么大喜大怒的表情。当卫星发射成功时,他没有喜形于色,当工程遇到困难时,他能泰然处之,给人沉稳、厚重、宽和的感觉。孙家栋的举止言谈验证了一句古语“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一篇关于孙家栋的文章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工作严谨敬业,对名利淡泊知足,对他人宽和谦逊……在孙家栋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崇高”,只要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个恪尽职责、恪守良知的科学家。
201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爱国奉献的楷模》指出: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孙家栋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爱国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每个人追寻人生意义、当民族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爱国奉献的理念是一切的开始。这是孙家栋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启示。
脊梁,是指人的脊背,常常用来比喻做支撑的人或物。“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东东!”这是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大型系列专题片《脊梁》主题曲中的歌词。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常常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有一种力量是信仰,信仰让人坚定信念奋发向前。信仰是人生的历史使命,也是人生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
脊梁、信仰,这两个词是何等的高尚,当这两个高尚的词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必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也是一个无愧于榜样的人。这是我在写孙家栋时的聚焦点,也是我写孙家栋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特殊感触。
通过写孙家栋,让我感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佩服和崇拜的东西。他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航天成果和历程,其实我更想写的还是他的人生启迪,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心路历程,更想写他对航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同志的真诚。实际上,这些特点用四个字是完全可以概括的,那就是“脊梁、信仰”!
我认识孙家栋已经有30多年了,那时我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卫星发射工作的航天新兵,孙家栋是我国通信卫星总设计师;之后我调到北京总部机关火箭卫星发射部门后,在参加会议、卫星总装厂房、发射现场接触孙家栋的机会陡然增多;尤其是中国航天对外开放、用中国火箭实施发射外国卫星那段难忘的日子,孙家栋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树立了独特的光辉形象;在中国亚太移动卫星通信项目技术经济论证以及方案实施阶段,我有了更多接触孙家栋的机会,这期间我有幸随同孙家栋数次去美国、新加坡等地出差,这也使得我有了写孙家栋的机遇。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年复一年挑灯夜战书写孙家栋和航天的那些事情。这之中有航天的情结、人生的追求、感情的抒发等多种因素,但孙家栋等一批科学家崇高信仰的影响却是我坚持不懈写作的重要因素。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我在大学本是学发电的却搞了一辈子航天发射,本职工作本是搞科学技术的却从写孙家栋开始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写到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在孙家栋对我的交谈中,他多次说:“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绝对不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航天事业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绝对不可能是某个人起了多么特殊的作用。”这简短的话语折射出孙家栋内心的谦逊和人格。我非常幸运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使我在卫星、火箭、导弹发射场结识了许多科学家,在卫星和火箭旁、在发射塔架上有幸与他们交往。火箭专家任新民、电子专家陈芳允、光学专家王大珩、导弹专家黄纬禄、航天专家孙家栋,他们都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是我国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光辉典范。我还结识了航天测控及管理专家沈荣骏、导弹控制与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栾恩杰、导弹火箭专家龙乐豪、航天飞行力学及弹道专家余梦伦……他们既是孙家栋时常提及、共事数十年的朋友,也是我一生中有幸遇到的贵人。在我心中的这些贵人都具有助人为乐、心地善良、能力超强、知识渊博、意志如钢、不畏艰险、敢为敢当等等不一般的品质。上述科学家与孙家栋都是共和国航天的创建者、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与孙家栋一起奋斗成长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在中国伟大的航天事业进程中,都起过各自不同的关键作用,而这些杰出人物,在平常工作、生活中却谦虚和蔼、风趣幽默,不论职位如何变化、地位如何提高,却始终不摆架子,宽以待人。他们的思维、语言、行为、感召无不对我产生无声的鞭策,影响至深,终身受益。透过文章中对孙家栋的描述,实际是对这些科学家、广大航天大军的颂扬,这也是驱使我能坚持业余写作此书的强大动力。
有着传奇经历、大智大勇以至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学习的孙家栋,初次见面,你肯定看不出他与常人有什么不同,慈眉善目,相貌朴实,待人和蔼,工作细致认真。旁人很少能看出他有什么大喜大怒的表情。当卫星发射成功时,他没有喜形于色,当工程遇到困难时,他能泰然处之,给人沉稳、厚重、宽和的感觉。孙家栋的举止言谈验证了一句古语“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有一篇关于孙家栋的文章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工作严谨敬业,对名利淡泊知足,对他人宽和谦逊……在孙家栋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崇高”,只要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个恪尽职责、恪守良知的科学家。
2010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爱国奉献的楷模》指出:民族需要脊梁,人生需要信仰。孙家栋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爱国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每个人追寻人生意义、当民族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爱国奉献的理念是一切的开始。这是孙家栋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启示。
脊梁,是指人的脊背,常常用来比喻做支撑的人或物。“山有脊梁不塌方,虎有脊梁敢称王,人有脊梁腰杆硬,顶天立地响东东!”这是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大型系列专题片《脊梁》主题曲中的歌词。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常常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有一种力量是信仰,信仰让人坚定信念奋发向前。信仰是人生的历史使命,也是人生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
脊梁、信仰,这两个词是何等的高尚,当这两个高尚的词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必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也是一个无愧于榜样的人。这是我在写孙家栋时的聚焦点,也是我写孙家栋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特殊感触。
通过写孙家栋,让我感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佩服和崇拜的东西。他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航天成果和历程,其实我更想写的还是他的人生启迪,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心路历程,更想写他对航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同志的真诚。实际上,这些特点用四个字是完全可以概括的,那就是“脊梁、信仰”!
免费在线读
王建蒙(《孙家栋》的作者),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担任过下达卫星发射口令的调度指挥员,后调入北京总部机关,长期从事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组织指挥、计划协调,参加指挥了多种型号火箭、卫星以及外国卫星发射任务。具有丰富的航天国际商务活动经验。曾受聘为军民两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1996年晋升为大校军衔。长篇传记文学《奔月》、《星系我心》,长篇纪实文学《亲历航天》出版在全国发行后广获读者喜爱。根据《奔月》改编的22集广播剧在全国100余家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良好反响。曾赴俄罗斯、美国、日本对相关航天发射场实地考察,发表了《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见闻》、《美国肯尼迪角航天发射中心探秘》、《日本航天考察札记》、《站在空间大国的火箭前》等多篇文章、作品。主编 80万字的《世界航天发射系统》,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4月6日,应邀在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论坛进行了《奔月背后人和事》、2008年11月22日,以国内外航天发展历程为主线,围绕航天应用工程五大系统为内容的《感受航天关注航天》公益性讲座,获广大听众好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