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96393
萨缪尔森《经济学》历经几十年的时间和经济实际考验,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在中国具有大量读者,对中国经济学学者的影响深远。第19版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本教材版包括丰富的习题和学习资料。
萨缪尔森《经济学》历经几十年的时间和经济实际考验,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在中国具有大量读者,对中国经济学学者的影响深远。第19版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本教材版是专为学生出版,包括丰富的习题和学习资料,适合广大师生阅读。
萨缪尔森《经济学》19版在前18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修订,并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的经济数据,在保持“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这一风格的前提下,对货币政策、货币与国际金融体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沿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混合经济、政府债务、稳定经济、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等也给出了介绍。
译者序
一个折衷主义者的宣言
前言
经济学与互联网
编 基本概念
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第1章 附录如何读图
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应用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章 附录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 成本分析
第7章 附录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和垄断
第10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第11章 不确定性经济学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 劳动市场
第14章 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第15章 资本、利息和利润
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
第16章 政府税收和支出
第17章 效率与公平:重大权衡
第18章 国际贸易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19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19章 附录宏观经济数据
第20章 经济活动的衡量
第21章 消费与投资
第22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第23章 货币和金融体系
第24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第六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25章 经济增长
第26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7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2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29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0章 通货膨胀
第31章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
专业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世上难得的一位“经济学通才”,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享年94岁之后,于2009年12月13日与世长辞了。作为宗师教科书的第16、17、18和本版的主译人,作为这位泰斗的多受益者之一,我的手机在当天十多个小时内几乎被打爆。《东方早报》《华夏时报》《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的稿约,一个比一个“更加十万火急”!以至于那天下午我在北大电教104阶梯教室授课告一段落的时候,一个欲起身提问的同学竟然无端地被其他几个同学“打住”:“……还是让老师去忙吧!”
随后一周,采访的倾盆大雨和追悼的文论鲜花一直在日夜兼程地洒遍神州各地。中国媒体记者的敏锐、才智、执著和高效,中国经济学人的诚挚、感慨、激情与追思,在一位远在万里的教授悄然离世的时候,竟然能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而笔者本人也总算着实地体味了一把“怎样才叫真正的学者”: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全球每个角落的同行都会同时因你而拨冗奔忙!
一、萨缪尔森:人生曲折注定要成就这位天才教授
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3年全家搬到了美国的芝加哥居住。犹太血统往往是智者的象征,正如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等伟人,但也曾改变了这位天才的人生轨迹。
萨缪尔森自幼聪明好学,才华过人。1931年他考入了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当时年仅16岁。1935年他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194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当时他年仅26岁。在芝大他的平均成绩是A,在哈佛则更是A !
专注学问并勇于挑战的个性让萨缪尔森在校园里的传闻颇多。一次,同学们上奈特(Frank H.Knight)教授的研讨课,萨缪尔森也在场旁听。课上萨缪尔森盛气凌人、频频发问,竟使奈特教授失去了控制并大发脾气:“萨缪尔森先生,还是让你来教吧”。然后离教室而去……
哈佛大学当年的学术传统应该说是保守的。萨缪尔森的犹太血统(也许还有其他因素),终还是不能为该校若干权威们所包容。1940年萨缪尔森博士毕业后不得不去了一家与哈佛遥相呼应的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在那里萨缪尔森更加才思敏捷和灵感喷涌,其论文叠出的速度,竟能让编辑们排发时感到跟不上。萨缪尔森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了69个春秋,是他全部的教授生涯。
人生曲折往往注定要成就这样一个天才的经济学教授!哈佛没有挽留萨缪尔森,也许令他永远难以释怀。于是他更加踌躇满志、锐意进取并大动干戈,很快就把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系搞得誉满全球,大有超越哈佛之势。萨缪尔森就是这样的一个大能人,在他的所到之处,一定会让人看到面目焕然一新,一定会出现新的定理或其他新的名堂。看上去可谓来势汹汹不可一世,但实际上他却真的是非常的大度!
★在对提升经济理论科学分析水平的贡献上,萨缪尔森超过了当代任何一位经济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辞
★20世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家。
——《纽约时报》
★现代经济学之父。
——著名经济史学家Randall E.Parker
★20世纪后半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中后一位通才,对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公共金融以及消费行为等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人》杂志
★无论怎样夸大萨缪尔森《经济学》对全世界的影响都不过分。
——《经济学人》杂志
★眼前的这本《经济学》(第19版)也许是所有19个版本中非常出色的一版。
——保罗·萨缪尔森
聪明的读者在此可能会提出置疑,体现消费者均衡行为的等边际法则,是不是隐含着基数效用的理念。答案实际上是否定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次序衡量。效用序数是一种能够扩展但却总能维持同样的大于或小于关系的量(就像用橡皮筋测量一样)。下面不妨讨论一下消费者均衡的边际条件。如果效用的数值范围增加了(比如,加倍或者乘以3.1415),你就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分子都发生了同样数量的变化,所以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照旧是成立的。
就某些特殊情况而言,基数效用或可计量的效用的概念是有用的。我们说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6倍,就是基数度量的一个例子。现今,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人们的行为就是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在第11章分析风险、不确定性和博弈经济学时,我们会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在等边际法则中讨论效用时,我们所假设的是物品可以分割成若干很小的单位。然而在许多场合,单位物品的不可分割性也很重要,不能被忽略。显而易见,本田汽车当然不能被随意地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像分装果汁那样。假设我买一辆本田汽车而决不是两辆,那么,买辆车所增加的效用显然要大于等额美元所能买到的其他物品所能增进的效用,这也是辆车的吸引力之所在。而第二辆本田车所能增加的效用却会足够小,以至于能确保我不会冉买。当不可分割性起作用时,等边际的均衡数量法则就会让位于非均衡数量法则。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