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968503
生生美学是生态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成果,应该走进生态美学话语的建设之中,与欧陆之生态美学、英美之环境美学并肩而立。
“生生”意为“生命的创生”。“生生美学”是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是一种生命创生之美,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本书根据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对“生生美学”的提出与内涵进行发掘与阐释,立足于生生美学视野提炼并阐述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生生美学意蕴。同时,结合音乐、诗歌、书法、国画、戏剧、园林等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对生生美学精神的艺术呈现进行梳理和概括。全书共9章,力图在学界流行的欧陆之生态美学、英美之环境美学之外,构建具有中国形态与中国元素的中国自己的生态美学。
导 言 001
第一章
生生美学概说 005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生生美学 007
(一)“生生美学”的提出 007
(二)“生生美学”之内涵 012
二、生生美学的文化成因 017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017
(二)“阴阳相生”的生命律动 021
(三)“太极图式”的文化模式 026
(四)“线性艺术”的艺术特征 029
第二章
中国古代音乐:乐以中和
——生生美学的源头 033
一、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礼乐教化”与“历律合一” 035
002 生生美学
二、中国古代音乐“生生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039
三、中国古代音乐“生生美学”的价值意义与内在矛盾 050
四、琴品:清微淡远、中和自然的审美崇尚 058
(一)古琴艺术疏淡平静,符合中和有度的乾坤易简之道 063
(二)古琴艺术悠远希夷,符合周行不殆的自然之道 065
(三)古琴艺术心通造化,符合境入太和的审美超越之道 067
第三章
《诗经》的美学解读: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先民的生命之歌 073
一、“天人合一”之“情志” 075
二、从“诗体”到“诗意”的生态存在论审美意味 080
(一)包含生态人文内涵的“风体诗” 080
(二)反映初民本真爱情的“桑间濮上”诗 087
(三)建立在古典生态平等之上的“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089
(四)对于“生于斯,养于斯”之家园之怀念的“怀归”诗 091
(五)反映先民营造宜居环境的“筑室”之诗 094
(六)反映古代农业生产规律的“农事”之诗 095
(七)敬畏上天的“天保”之诗 097
(八)秉天立国之“史诗” 098
(九)表现古代巫乐诗舞相统一的“乐诗” 100
三、《诗经》作为“源始”的生态美学意蕴 102
003
第四章
唐诗的意境之美:盛唐气象,生命顿悟
——生生美学之典型呈现 105
一、“意境论诗学”的出现标志着“生生论诗学”走向成熟 108
二、“盛唐气象”是“生生论诗学”的集中呈现 113
三、飘逸与沉郁——唐代“生生论诗学”艺术表现的两种基本形态 118
四、冲淡与劲健——“生生论诗学”的补充形态 127
五、“悲慨”——唐代“生生论诗学”最后的余韵 130
第五章
宋词的微情之美: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兴于微言,幽约怨悱 135
一、“要眇宜修”之美的历程 137
二、“要眇宜修”之美的诞生 143
三、“要眇宜修”之美的阐释 147
四、“要眇宜修”之美的艺术呈现 153
第六章
书法的生命之舞:中国特有的生命抽象艺术 161
一、书法的生命艺术本质 163
二、“笔势”的生命之美 167
三、“筋血骨肉”的古典形态身体美学 172
目 录
004 生生美学
四、“波势”的形态之美 175
五、“神彩为上”的神韵之美 178
第七章
国画的生态审美意蕴:气韵生动,意在景外 187
一、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 189
二、国画特有的“多点透视法” 191
三、“气韵生动”美学原则的生态审美意蕴 193
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与“天人合一”思想 196
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艺术目标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197
六、“意在笔先,寄兴于景”:呈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 198
第八章
戏曲的庶民之美:古中国大众的生命之歌 203
一、美学追求:“乐”的生命情感抒发 206
二、戏曲表演:虚拟性的表演与观众的生命介入 213
三、戏剧结构:线性的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 217
四、演员表演:特有的“评述性”态度 220
五、戏曲收场:“中和”审美与大团圆结局 223
第九章
园林的宜居之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229
一、畅神写意,天人合一——造园之文化根源 231
二、境仿瀛壶,意境创造——造园之艺术目标 234
三、巧于因借,以动观静——造园之自然观 237
四、精在体宜,宜居有方——造园之宜居观 243
五、虚实蜿蜒,充满生意——造园之生命艺术观 246
六、山水写意园林的当代价值 251
结 语 255
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美学?如果有,其形态又是什么?这是
我国美学界经常讨论的话题。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
西释中”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理论缺乏必要的自
信,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
理论。其实,审美是一种生活样式,是一种艺术的生存方式。中华
民族有 5000 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必
然拥有本民族的美学,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
地之大德曰生”。“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
与艺术的核心所在。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
“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
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贴
生命的伟大。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此外,宗白华、
刘纲纪等诸多学者还论述过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美学”特征。“生
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
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
生生美学 002
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
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过去,
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
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
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这种原生性的生态
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天人相和”
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
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
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
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
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
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学”
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
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
《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
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
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
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
一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以其“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
的精神,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泼的生
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
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
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
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
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们流连
忘返的无数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
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