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322285
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多元和复杂性,就不必再纠结“社恐”。
善于做减法,就能远离不必要的情绪内耗。
外在世界有多复杂,人的内心世界就有多复杂,从复杂中窥探到规律,便是智慧。
社交、职场、金钱、道德,
心理学专家、TED演讲者段锦云教授带你从心理学视角洞察自我和世界,
明了生活的意义,就会懂得怎样享受你所拥有。
你在应对生活还是享受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困境、难题,指引我们做选择的往往只是情绪和偏好。陷入纠结与内耗,经常是因为我们尚未开悟。如何理解与接纳“社恐”,善行的边界在哪里,职场中如何保持弹性关系,仪式感为什么重要,如何通过做减法增加幸福感……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角筛选出数十个有趣、有用的普遍现象和问题,用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抽丝剥茧,以轻松、接地气的笔调阐述心理学大师与大样本调查统计为我们揭示的问题应对方法。
// 上篇 //洞察生活
01 赢得了成功应该与朋友分享吗? / 003
02 捐赠时间比捐赠金钱更有道德 / 007
03 恋爱中怎么送礼物? / 012
04 每个人大约隐藏了 13 个秘密 / 015
05 你我皆社恐,那如何克服呢? / 020
06 其实孤独也是个老朋友 / 024
07 气象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与行为? / 032
08 如何有效地向他人提出请求? / 040
09 “我本将心向明月”:善行也有范围 / 044
10 社交中能不能问敏感问题? / 047
11 领导者的两难处境:要掌声还是要业绩? / 054
12 升职了,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 058
13 时间洞察:失衡的管理者更易做出不道德行为 / 063
14 外语思维让你更宽容 / 067
15 不快乐是因为你老走神 / 070
16 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 074
17 心理学教你如何“四两拨千斤” / 081
18 幽默有风险:幽默是如何提高或降低个人地位的 / 086
19 有时候,讽刺别人也是一种智慧 / 092
20 货比三家真的就好吗? / 096
21 “迷之自信”的人适应能力更强 / 101
22 正念如此有用,该如何练习? / 106
// 中篇 //智慧本源
01 理想生活的三种样式 / 117
02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智慧的人 / 122
0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概念清晰性 / 130
04 智慧的又一度量:认知复杂性 / 136
// 下篇 //赋能人生
01 “阴阳”思想与领导艺术:悖论式领导 / 145
02 保持年轻的秘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年龄 / 151
03 不懂连续性成了很多问题的根源 / 158
04 凡人亦英雄:人们为何做出利他行为? / 163
05 放手的智慧:放弃也是一种收获 / 168
06 慷慨有良报 / 172
07 美德不仅能让你看起来有能力,还能让你赢得尊重 / 178
08 “你是荒野中盛开的花”:写给出身寒门的你 / 183
09 你的朋友越多,人们越不愿和你交朋友 / 191
10 去创造,而不是去竞争 / 198
11 如何提升幸福感:幸福的十个原理 / 202
12 如何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 211
13 少即是多:明明做减法更好,但我们习惯做加法 / 217
14 社会阶层越高越自私无情? / 223
15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228
16 相比集体的成功,人们更津津乐道于个体的成功 / 234
17 幸福,求而不得的“狗屎运”罢了 / 238
18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是一种什么体验? / 241
19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吗? / 245
跋 / 253
自 序
关于“智慧”的不智慧定义
如同任何一个复杂的重大课题一样,关于智慧的学说广深如海,且众说纷纭。
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苏格拉底以德尔斐神庙的铭言做自己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大哲学家一辈子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普罗大众一定更被困其中。自我概念清晰性(self-concept clarity,SCC)反映了认识自己的程度。如何提高自我概念清晰性,是我们毕生都需要思考,也都在思考的大课题。
懂得世界的复杂多元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智慧。外在世界有多复杂,人的内心世界就有多复杂。懂得了这一点,你就会淡然而不过敏。明白了事物的联系性,你就能发现更多的规律,从而为自己做事情找到指引或依据。而认知复杂性(cognitive complexity)反映了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联系性的程度。如何提高认知复杂性,也是我们终生必修的课题。
善于做选择是一种智慧。懂得分析利弊,平衡付出和回报、眼下和长远、自己与他人,是人生的大智慧,这需要学习、需要历练。如何学会做选择,也是我们终生必修的大课题。
会说话是一种智慧。能说出别人潜意识里所想的;在紧张场合的一句机敏提问,哪怕是很天真的问题;在尴尬时的一句幽默;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的一句赞美;哪怕是讽刺别人,都体现了说话者的智慧。
学会做减法,学会放手,虽是生活的小智慧,但也是人生智慧。有好处时让别人先选择最后常常更有收获;朋友不是越多越好;财富跟幸福不成正比……佛教中说,“戒生定,定生慧”。苏格拉底说,“智慧是知道如何按照自然规律过简单的生活”。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说“中庸是智慧”,佛家说“智慧是般若”,道家说“道即智慧”。
智慧如水,它是流动的、柔软的,也是自然的。最高的智慧就如最纯净的水,它或者经由层层渗透、长期过滤而成,或者经由高温蒸馏、点滴积累而成。
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生的一大走向是成为“哲学家”,即追求智慧。偏离了这个路径是可悲的。通常,智慧也只有阅历丰富、历经磨难的人才可获得,恰如黑格尔所言,“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才起飞”。
智慧是怎么来的?大体上部分来自遗传,即来自父母的良好基因,这是老天爷赏饭;更多来自后天,包括个人的主动学习,丰富的人生阅历,尤其是挫折经历,以及爱思考的习惯,等等。
有智慧了一定会过好这一生吗?当然不是。正如聪明不足以让你脱颖而出,智慧也不足以保证你拥有完美的人生,因为社会大环境会左右个人的福祉。虽是这么说,但有智慧的人会更大概率过上美好的生活,因为通常有智慧的人的成功概率比没有智慧的大。不过请记住,凡事都有例外,一切都是概率事件。世界是连续的,而不是“是或否”“全或无”“黑白分明”的。
更根本的,一个人有了智慧,便更有可能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懂得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这无关外貌、财富和权力。恰如佛家言“莫向外求”,或如儒家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或如道家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更通俗地,或如杨绛所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年龄越大,我们越会认识到这一点,也越需要认识到这一点。
罗素曾感慨:世界上真的存在智慧这种东西吗,还是看起来只是极其精练的愚蠢?这还真是个无解的难题。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智慧)说不得,一说就错”。
你看,关于智慧,古今哲人其实都说过了,而我们则只是在大海边远眺,然后把那所见之一隅与你分享。这仿佛是一个无畏的少年去远航,他一定是冲动的、幼稚的甚或是不智的,但少年的勇气兴许是可嘉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