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95374
敝帚自珍(自序) 林 希
第一辑 犄角旮旯天津卫
鞋底子
天津“鞋”说
男女分校
星罗棋布的说书场
栗子味儿的烤山芋
卖药糖
万能脚
爬竿儿
荷花女
爱惜字纸
铁算盘和袖里吞金
报菜名和结账
“破烂的卖”
吃红白事
大工匠
团头
遮理姑奶奶
黄雀叼签
厨艺表演
开汽车
武侠小说
剃头房
小酒馆
现场表演
城隍庙
第二辑 记忆老城厢
小贩讲究精气神
胡同口的表演
宝和轩水铺
南蛮子憋宝的传说
“卖糕得妻”传美谈
蹦豆、萝卜
一盏暖暖的灯
梳头油、黏刨花
小杂铺
老礼儿
破解过年“妈妈例儿”
很少养狗
娃娃哥
家法、戒尺、教鞭
欺祖
闲人
吃主儿
五大家
抽签儿
天津盐商
架子工
佛心儿
第三辑 沽上说吃
子蟹
银鱼
老汤
老西北角锅巴菜
白洋淀吃鱼
粥
虾油小菜
四碟儿面
儿媳妇儿菜
火锅(上)
火锅(下)
素食
您请
木樨
名人菜
面包免费
借钱吃海货
麻豆腐
烧饼
编后记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最佳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第一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抽签儿
卖吃食的小贩,走街串巷,主要主顾是大小商家。无论什么肥卤鸡、什锦烧饼、酱肉,包括野鸭、大雁、驴肉,每到下午就一个个地出现了。这类小贩,提着大提盒,里面放着货物,沿街叫卖,“肥卤鸡”“什锦烧饼”。这时,正是西方人喝下午茶的时候,中国人没有下午茶习惯,午后有了一点儿饥饿感,花点零钱,买种小吃,也是一种享受。
旧日小贩为了吸引主顾,还带着一种小赌博,抽签儿。其实这是一种游戏,玩的是一时高兴。抽签儿,如今的年轻人没有见过,小贩带着一截竹筒,里面放着 108根竹签,类如女士们打毛衣的扦子,极细,两头尖尖,签子一端刻着各种各样的小点点,按照牌九的格式,从 1 点,到 12 点。小贩带着签子,逗引买东西的主顾,一只卤鸡 5 元钱,抽一签儿 5 角钱,共抽出 3 根竹签儿,加在一起够 23 点,赢一只卤鸡,不够 23 点,也不白要你钱,给你一支卤味串,或者一个鸡爪,或者半个鸡蛋,或者一只田鸡腿,还有点儿什么,反正不值 5角钱。
买东西的人贪便宜,都过来抽签儿,5 角钱就能吃一只肥卤鸡,太划算了。小贩们更乐得人们抽签儿,我看见过那些抽签儿玩的人,从来没看见有谁赢过一只肥卤鸡,绝大多数,只能得一支卤味串,5 角钱抽一次签儿,得到的东西只值 3 角钱,小贩们占便宜了。
抽签儿游戏的气氛是十分热闹的。小贩将竹筒在手里用力地抖,让签子上下跳动,表示每根签子都可以抽出来,只看你手气好不好。抽签儿的人更是神气十足,先抓一把签子,然后用力一抽,从竹筒里抽出 3 根竹签儿,还要将有点儿的一端用手拢住,似是怕天机泄露。在手里捂一会儿,突然一亮,呀,不够 23 点,手气不好。小贩撺掇你再抽一签儿,又是 5 角,22 点,还是不够。拉倒了,掏 5 元钱,买只卤鸡,一共花了 6 元钱,图的是个乐儿。
后来在工厂劳动,结识了各类朋友,其中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他就是靠着一副签子,养活了一家人。没有一分钱的本钱,不做什么生意,就是一筒签子,养着一户人家,说来也是天津趣事了。
这位朋友一副签子怎么就养活一家人了呢?
每天下午,天津人开始向“三不管”拥去的时候,他拿着一副签子来到“三不管”,看见一个卖卤鸡的小贩,站到旁边,套近乎,“凑个热闹”。帮助卖卤鸡的大声吆喝,“肥卤鸡呀”。很卖力气,卖卤鸡的小贩自然不会反对,有个人帮助吆喝,也不要报酬,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吆喝着,买卤鸡的人过来了。看见有人要买卤鸡,拿签子的人凑过来,抽签儿吧,1 角钱一签,23 点,一只大卤鸡。有人贪便宜,伸手向竹筒里抓签子,抓住几根签子,用力一抽,抽出 3 根,一看,不足 23 点,输了,拿一支卤味串,走了。还撺掇那个买卤鸡的人,再抽一签儿。这次,价钱高了,2 角钱一签,够 23 点,两只肥卤鸡,一连抽了多少签儿,都不够 23 点,卖卤鸡的也没赔生意,倒招来许多路人围观,还卖出几串卤味,好歹也是生意。这位朋友看着差不多了,向卖卤鸡的小贩表示感谢,还给一点点报酬,回家了。那时,我问这位朋友,你怎么保证每次抽出来的签子都不会超过 23 点呢,万一抽到 23 点,你不就赔了吗?
这位朋友告诉我,一筒签子 108 根,关键的几根用马尾系在筒子底儿上,虽然能看见跳动,但是抽不出来,抽出来的 3 根签子,永远到不了 23 点,就是这么点儿猫腻。
可是,遇见好事之徒怎么办呢,他抽了几签,怀疑有诈,一定要把竹筒倒过来,你不就露馅了吗?
对了,这就是本事了,看见好事之徒过来,绝对不撺掇他抽签儿。谁是好事之徒?军警宪政,大襟上别着牌牌的,歪戴帽子的,看着不像是老实人的,一切惹不起的爷,都是好事之徒,他们就是故意找麻烦来的。一定要抽,先好言相劝,爷,你忙,看着卤鸡好,我孝敬您一只,抽签儿是小孩子的游戏,您玩,失身份。好事之徒,白拿一只卤鸡自然就走开了,不就是图小便宜吗?这一天,就算白忙活了。
(2008 年 4 月 3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