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36168丛书名: 培文通识大讲堂
1、人文学通识经典,被誉为“伟大的人文学教科书” 。
2、全球畅销40年,经久不衰。
3、哈佛大学人文艺术通识课教材。
4、从1979年第1版到现在的第11版,为高版次图书,第11版为版、内容与时俱进、全方位更新。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和特尔玛·阿特休勒深信:“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通识(第11版)》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如《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通识(第11版)》标题所示,是一门艺术。我们如何实践生而为人的艺术?一、通过创造。《艺术:让人成为人》中有六章全面详尽地探讨了人文学在全球不同文化中的历史和作用,分析了主要的代表作,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提出了观看、阅读和聆听的评价标准。二、通过质疑。书中另有七章深入独到地探讨了历史上引人深思的各个哲学主题,包括信仰、幸福、自然、死亡、道德、自由和爱。
这本结构独特的人文学研究导论,不仅揭示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智慧的世界,还提供了一个条分缕析地回应这个世界的框架,同时也探讨了批判性思考者借以评价并反思其所读、所见及所闻的各种策略。
目录
艺术:是个问题??朱青生 011
序??013
致谢??016
部分?探求人文学
章?人文学:一座闪耀的灯塔??005
1.1?做一个完整的人??006
1.2?人文学的礼物??009
1.3?成为一个“无限的人”??018
第二章?人文学和批判性思考??021
2.1?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022
2.2?人文学中的日神式反应和
酒神式反应??023
2.3?训练你的思维??030
2.4?批判性观赏指南:职业的和个人的??035
2.5?直意派和隐喻派??040
第三章?神话及人文学的起源??045
3.1?神话是什么???046
3.2?神话原型??048
3.3?作为解释的神话??060
3.4?童年神话??068
3.5?民间神话??071
3.6?神话对人文学的影响??074
?
第二部分?人文学学科
第四章?文学??083
4.1?经典和杰作??084
4.2?作为历史的文学??085
4.3?诗歌??091
4.4?小说??108
4.5?短篇小说??114
第五章?艺术??123
5.1?模仿的需要??125
5.2?用不同的风格创造相似??128
5.3?对完美复刻的反抗??146
5.4?作为变革的艺术??152
5.5?摄影和数字艺术??166
5.6?建筑??168
第六章?音乐??179
6.1?音乐的基本要素??181
6.2?不同的音乐体验??190
6.3?音乐厅之外的音乐??199
第七章?戏剧??221
7.1?戏剧与戏剧史中的悲剧??223
7.2?戏剧史中的喜剧??241
7.3?19世纪:现代戏剧的起源??250
7.4?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纪??258
第八章?音乐舞台艺术:歌剧、音乐剧、舞蹈??271
8.1?歌剧??273
8.2?从歌剧到音乐剧:轻歌剧与通唱剧??281
8.3?百老汇音乐剧??285
8.4?舞蹈??293
第九章?电影与电视??307
9.1?动态影像的程式??308
9.2?早期电影的里程碑??313
9.3?主要的电影类型??315
9.4?两部美国经典电影??331
9.5?电影作者??336
9.6?“小银幕”:电视??343
9.7?略说批判性观看??346
? 第三部分?人文学主题
第十章?宗教??353
10.1?宗教在人文学中的重要性??354
10.2?多神教的信仰??355
10.3?对无定形的或普遍的神的信仰??360
10.4?对一神的信仰??367
10.5?理解善与恶:信仰问题??376
10.6?怀疑??381
10.7?宗教与艺术??385
第十一章?道德??391
11.1?道德的定义??392
11.2?利己主义的道德观??395
11.3?利己主义道德的几个替代方案??405
11.4?道德与宗教??412
11.5?道德与艺术??414
11.6?道德相对主义??419
第十二章?幸福??425
12.1?快乐主义:幸福就是快乐??427
12.2?伊壁鸠鲁主义:幸福是适度地生活并避免痛苦??431
12.3?斯多葛主义:幸福就是活着??434
12.4?亚里士多德论幸福??438
12.5?幸福生活的典范??442
12.6?佛教的幸福之路??446
12.7?幸福(不幸)与艺术??447
第十三章?爱??451
13.1?爱欲??452
13.2?灵爱??459
13.3?家庭与友谊??462
13.4?浪漫的爱??469
13.5?爱情与婚姻??477
13.6?爱的变奏??479
第十四章?生之肯定??487
14.1?身为凡人:我们如何描绘
和颂扬死亡??488
14.2?通俗艺术中的死亡??492
14.3?应对死亡的策略??495
14.4?人文学中的生之肯定??505
14.5?生之肯定的模式??509
第十五章?自然??519
15.1?早期的自然观??521
15.2?自然与浪漫??524
15.3?亚洲人眼中的自然??529
15.4?城市化的兴起??530
15.5?自然的力量??533
15.6?留下印记??536
15.7?不只是麻烦??539
第十六章?自由??545
16.1?早期的自由观??546
16.2?决定论??548
16.3?自由意志??557
16.4?存在主义??562
16.5?有限的自由??568
注释??574
年表??584
序
本书为《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1版。如同之前的版本,本书旨在向大家介绍人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愉悦——这些人文学科反映了全世界人类文明各时期的杰出贡献。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是传递我们对人文学所怀有的热情。人文学既是心智与情感体验的源泉,也是自我认知的通途。通过逐渐了解各种创造性艺术,并学会对它们进行批判性思考,读者们便会更好地了解自身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艺术:让人成为人》讲述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在人文学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我们认可往昔的成就,因为那时曾生活着与我们类似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至今仍然能够感动我们的伟大作品。他们的所言、所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而我们之所以研究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因为相信其中一些会成为经典或者杰作,就像过去那些作品一样。无论何时,只要我们打开这本书,就会体验到愉悦,并在欣赏过去、现在世界不同种族和文明的作品过程中得到新的激励。
本书结构如何?
《艺术:让人成为人》有别于一般的人文学科入门类读物,它不仅关注人文艺术——文学、音乐、艺术、表演,还聚焦永恒的哲学主题,包括宗教、道德、幸福和自由。本书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是按照学科和主题进行分类,旨在引导大家独立探索,并把握其中的重要关联。
章至第三章介绍人文学研究的基础。章对“人文学”进行相关定义;第二章重点强调批判性思考在理解本书中出现的学科和主题时的重要性;第三章主要探讨神话,因为它是人文学研究的基础。
第四章至第九章对人文学基本学科进行清晰的综合性探讨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音乐剧和舞蹈以及电影和电视。
第十章至第十六章对世界人类文明的核心主题进行广泛的探讨,这使得本书与一般的人文学入门读物不同。这些主题——包括宗教、道德、幸福、爱、自由、天性以及死亡的威胁和对生命的肯定等——介绍了人类生存中始终面临的哲学问题以及它们对艺术的影响和艺术对其进行反思的方式。
本版新在何处?
《艺术:让人成为人》至今已有10版,每版都很受欢迎,这是因为人文学是充满活力的,而且其蓬勃的生命力将永远持续下去。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文学总是处在不停的成长和变化中。因此,本书对前面的数版进行了诸多重要修订,这些修订是人文学永葆生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本版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对绝大部分内容进行了反复验证、修订或重写。本书特意将内容更新至21世纪,每一章中都补充添加了关于当代作品和当代思想的新内容。
在每一章对人文学科做了新的补充,介绍当代作品和人物。这些补充包括:
当代诗歌和后现代小说(第四章)。
抽象表现主义、表演和装置艺术以及数字化艺术(第五章)。
对摇滚、嘻哈和饶舌(说唱)的探讨(第六章)。
对包括大卫·马梅、奥古斯特·威尔逊和托尼·库什纳等在内的当代剧作家的探讨(第七章)。
摇滚乐、点唱机音乐剧和百老汇奇观音乐秀(第八章)。
科幻片、动画片和漫威大片(第九章)。
关于电视,聚焦电视剧的“新黄金时代”(第九章)。
对批判性思考的拓展具体反映在:
新的图片说明,引导读者们对所看内容进行独立思考。
批评聚焦。在章节(第四章至第九章)末尾处增设新的专栏,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某部作品,或对同一流派中两部或多部作品进行比较的视角,引导读者运用批评方法回答作品的相关问题。例如,分析和比较沃尔特·惠特曼、威尔弗雷德·欧文、A. E.霍斯曼关于英年早逝的诗歌,或者讨论美剧《火线》中诸如托尼·瑟普拉诺和奥马·利特等反面角色。
主题章节(第十章至第十六章)的修订和更新反映了对当代思想和全球文化更加广泛的关注。
“学习目标”在每章正文内容开始之前,每章末尾是“回顾”,带领读者重温每章出现的重点概念。
《艺术:让人成为人》的一贯特色
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一本书很难屡屡再版。在本书的第11版中,我们仍旧持有这样的想法,非历时性的结构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文学。因此,本版延续了之前的做法,分门别类地探讨各种艺术和哲学主题,这历来都是人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书特色鲜明,因此广受欢迎、简单易用。本版将延续这些特色:
人文学学科全覆盖。本书讨论了所有重要的人文学学科,检视了相关的重要议题,并鼓励读者探索艺术和社会主题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学科和主题的分别处理。本书的架构可以让读者每次选择一种艺术门类或主题进行学习,不需要像阅读一般历时性文本那样在每章中处理纷繁的主题和学科。
灵活的结构安排。每一章都独立成篇,因而本书便于在内容上拆分组合,满足各类学制学时的课程要求。
丰富的案例。为尽量拓展读者的认知范围,本书在写作中征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学和艺术案例,凸显了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重要问题。
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以更贴近当下的语言来展现人文学的世界,便于读者理解。
突出的视觉设计。超过250幅的作品图片,能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所有的图片和附加说明都与文本中的讨论直接相关。
我们希望,本书的读者,除了获得对人类文化的理解之外(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会很有帮助),也能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正像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言,一个伟大的诗人必须首先是一首伟大的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一个完全自觉的人呢?这样一个人难道不应该不只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首歌、一支舞、一幅画、一场戏、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新观念吗?这些彼此相隔遥远的星辰很难在一目之间尽收眼底,但正因前路艰难,才值得攀登。
人文学:一座闪耀的灯塔
人文学的定义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人文学”(humanities)一词来源于“人文主义”(humanism),过去仅仅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伟大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思想的研究。文艺复兴是一场始于14世纪并席卷整个西欧的伟大的艺术、政治变革,在这一时期,人们重新燃起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兴趣——两大文明自罗马帝国衰落后的一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忽视。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研究古典艺术、文学和哲学,人才能变成一个完整的人。
这些学科进而变成了人们所知的人文学。终,这一术语延伸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研究之外,将对西欧主要国家的研究也包括在内:先是意大利,然后是法国和西班牙,再后来是英国,后是德国。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繁衍,人们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需要研究的范畴也越来越多。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戏剧和舞蹈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学者们发现,这些学科正是古代文明给予人们的礼物。
近年来,这种颇具民族中心主义的人文学视角——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再次延伸,囊括了欧洲以外各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日本等亚洲以及非洲和美洲文明中的音乐、戏剧和文学已经成为人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
1.1 做一个完整的人
人文学是什么?
在本书中,我们对人文学的定义尽可能宽泛。是的,我们仍然需要关注那些在过去饱受赞誉,并且在今天依旧被称为“人文主义传统”的伟大艺术和思想成就。我们都属于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前人做出的伟大贡献。在人文学研究中,我们可能还会找到那个古老神谕——“认识你自己”——的答案。通过研究他人的贡献,我们会明白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贡献——或许不是作为伟大的艺术家、作家抑或音乐家,而是变成一个更有思想、更具批判性的人。
需要清楚的是,数世纪以来“人文主义传统”曾多多少少局限在古典时期和西欧文明中的男性做出的贡献。柏拉图、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但是我们的研究还应该包括世界上古往今来的所有人,所有的男性和女性,他们或许小有名气,或许因为被时代忽略而默默无闻,他们创作了无数精彩的音乐、诗歌作品,留下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思想,这些都在等待我们去发掘和欣赏。
人文学也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时,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当今时代充满了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令人眼花缭乱的科技进步既令人惊叹又使人迷失,在时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难所、一个可以停泊的安静港湾,或者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文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人不仅仅是一个性别、一个年龄、一个地址和一份职业这么简单,每个人都有思想——表达或未曾表达的,都会被触动,都需要笑或者哭,都会期待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人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激发想象的故事、可以启迪心智的思想、可以带来热情的音乐,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创作和思想中的智慧。学习人文学能使我们把目光转向内心,察觉到那些被隐藏起来、等待释放的创造冲动。丰富的人文学知识会帮助我们面对真实的自我。本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向大家展示,人文学研究究竟如何成为人们自我发现之旅的起点。
人文学研究: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人文学不仅包括这些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还包括对它们的研究以及学者和批评家做出的批判性分析和阐释。研究者将自己的思考传递给他人,因此这些作品永远不会被遗忘。人文学就是一个批判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客观公正地欣赏那些我们正在阅读、观赏以及聆听的对象。特别是在世界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批判性思考”——必不可少。批判性思考是如此关键,而人文学在促进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下一章将单独讨论这个问题。
人文学是一种生存技巧,任何想让生活变得更丰富的人都可以拥有。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充满了批判性思考和审美愉悦的时刻。世界迫切需要它。
人文学会使人上瘾。一旦这些歌曲和故事、音乐和舞蹈、文字和思想进入你的生活,你就再也离不开它们,而你也不需要离开它们。在安静中,你会体验到人文学的魅力所在;而在喧闹的世界上,安静本身也足以让人着迷。如果人人都能守护这些安静的时刻,世界自然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安全。
如今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生命时刻面临恐怖袭击或轰炸的威胁,在这样一个人类互相残杀、环境灾害遍布、愤世嫉俗者不断怀疑生存价值的世界上,人文学的存在总是能够升华人的心灵。艺术、音乐、文学、故事、歌曲这些人类思想的结晶,建筑和工程的伟大成就,甚至哪怕是春天盛开的朵花儿,都在提醒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生命的延长不一定代表人类的进步。那些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幻想着能找到人类衰老基因的替代品,他们承诺要延长人们的寿命,就像神话故事里的人那样(或许一些人能活到110岁,比如《霍比特人》中的比尔博·巴金斯)。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上存在很久,却不去思考自己是谁,不知道如何获得内心的宁静,这绝不是好的生存方式,而正是人文学使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在更广泛的世界中重新定义人文学
要使生命变得丰富,就要尽可能地开放思维。人们活得越久,就越容易固守自己年轻时形成的价值观。人文学会激发人们的开放性思维。对文学、音乐、艺术以及其他文化思维模式的探讨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对人们而言,世界越变越小,我们无法不去关心周围发生着什么;世界就在我们周围。因此,我们需要在“我们是谁”和广义地理解“他们是谁”之间保持清醒的平衡。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而“我们”也是他们的一部分。
传统的西方文明史已经无法满足我们了。例如,在古希腊时期,难道没有很多女性,她们也有着伟大的思想,也偷偷写出了很多美丽的诗歌?尽管大部分早期人类文明的先驱,如埃及、中国、日本、罗马和希腊,已经吸引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人们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但它们并没有完整地呈现人类文明的历史。在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很久之前的北美洲,在那片西方人眼中无比神秘并诞生了伊斯兰艺术、科学和哲学的土地上,在那片无名氏们建造了巨石阵和复活节岛上30座伟大雕塑的土地上,都产生过繁荣的文明。奴隶主们在阳台上畅饮着薄荷酒时,农场里的奴隶们便在简陋的棚屋中编造着精彩的传奇,传唱着复杂的歌谣,延续着自己文明的传统。
因此,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我们重新去发掘。它就是人文学的世界。它就在这儿,就在门外等待着你。如果你知道要看向哪里,你就会发现它在你心里。你只需要打开这扇门,或者找到那个富有创造力的自我,伸出你友好的双手,你的生活会因此发生美好的变化,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跑到街上,与人们分享这一美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