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276933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江通过其干流和众多支流将东西南北的资源、文化融通在一起,同时吸收外来文明元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近一千年里,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完成东移南迁,长江已成为中国的核心河。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西南大学教授蓝勇,生于长江,长于长江,又研究长江。在这本汇集数十年研究心得的书中,他用史学家的贯通眼光、文学家的丰沛情感、旅行家的广博见识,详细梳理了长江的地质历史、文明起源和千古兴衰,全面介绍了长江独特的人才、城市、饮食、民俗和交通等文化以及自然景观,最后在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从比较的视野重新思考了长江文明在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中的定位。
目录
序:我的长江情怀 1
第一章 地老天荒 ———长江地质历史与人类对长江源头的探索 5
长江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 5
探索长江的过程 6
第二章 文明之源 ———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10
生灵之根 :世界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0
星斗江水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明回顾 13
青铜文化 :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与古史 15
第三章千古兴衰 ———长江上中下游历史地位的河东河西 28
汉唐马鞍形发展状态的长江 28
宋代南北易位下的长江 38
元明以来东西易位下的长江
第四章钟灵毓秀与人杰地灵———长江流域的人才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声名
汉唐马鞍形地位的长江文化
宋代长江全流域文化的辉煌
明清长江下游文化的独领风骚
近代各具特色的上中下游文化
第五章灯红酒绿———长江流域的城市风情
成都
重庆
武汉
南京
扬州
上海
杭州
第六章食色长江———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与美女文化
美食长江
美色长江
第七章风土长江———长江流域的民俗文化
信仰与宗教 141
节气文化传播 149
民性与风土 151
文艺与歌舞 160
民族与文化 162
第八章舻舸东西———长江流域的水上交通文化 167
舟楫制造历史 167
篙师、过滩与拉纤 175
川江号子 179
救生红船 181
旧码头风情 184
第九章千古胜迹———长江流域的新版《水经注》 186
金沙江 186
岷江 196
大渡河 210
川江(宜宾—泸州段)214
沱江 219
川江(泸州—重庆段)
嘉陵江(源头—合川段)231
渠江 241
涪江 245
嘉陵江(合川—重庆段)250
川江(重庆—涪陵段)254
乌江 258
川江(涪陵—宜昌段)261
荆江(枝江—城陵矶段)283
湖南四水:湘、资、沅、澧 286
长江(岳阳—武汉段)290
汉水 292
长江(武汉—湖口段)295
江西五江:修水、赣江、抚河、信江、昌江 298
楚江 30
扬子江 304
运河三城 308
第十章水润华夏———长江文明的定位与思考 314
长江文明的世界定位: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典范 314
长江文明的中国定位:近千年中国文明的内核 327
参考书目
序:我的长江情怀
1962年1月 4日,我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茜草坝。在长江流经的四川盆地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有许多平坝 ,为历史上人类主要的生息之地 ,仅老家泸州附近就有张坝、茜草坝、瓦窑坝、大叶坝、蓝田坝、高坝等坝子。因我 4岁就随父母工作调动到自贡生活了 ,孩提时代的记忆很模糊 ,只对泸州江畔木船林立有较深的印象。还记得当时父母工作忙 ,我经常是随婆婆在纳溪县石棚场生活。石棚场位于纳溪县与泸州市之间的方山下 ,只有四条小街,但当时人气很足。从我们住的杜家大院院外山坡上和婆婆供销社宿舍的窗户 ,都能一睹长江的风貌 ,所以我从小就看惯了当时川江上木帆船的过往穿梭 ,听熟了江上号子声声的高亢悠长。那时木船还是川江上很重要的航行运输工具 ,我不时随大人们从石棚码头乘木船到对岸石梁 ,才可以乘车到泸州 ,所以我小时就对川江木船有深刻的印象。
1966年我 4岁到自贡后 ,偶尔也回到婆婆工作的石棚场 ,后来年岁更大一点后对一些事情的记忆更深了 ,当时在石棚经常能看到泸州武斗的场景。1968年我父母因三线建设需要到四川宜宾县豆坝的 401电厂工作 ,我们随父母到了宜宾。当时我经常坐船往来泸州、宜宾之间 ,因而对泸州至宜宾间的长江越来越熟悉 ,沿江的李庄、南溪、江安、井口、大渡口、野猪垭等地名深入脑中。
1
同时 401电厂也坐落在金沙江下游 ,就在离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口不远的豆坝 (以前为窦坝 ,因窦氏移民居住得名 ,后人误读)。所以,我从小就看惯了长江上的木帆船、光腚的纤夫、硕大的木筏和满江的漂木。小时侯我还经常在金沙江边的沙滩玩河沙、堆小人,看着大人们用炸药炸出一大盆黄腊丁 ,看到渔民捕获用拖拉机拉着的千斤中华鲟鱼 (腊子鱼)。 1979年我考上大学后 ,往来于重庆、宜宾间 ,偶尔也会坐船往来 ,对川江沿途的风物更是多有感受 ,如南溪豆干 ,江安脆李 ,纳溪泡糖 ,泸州的白糕、黄粑、桂圆 ,合江荔枝 ,江津米花糖等都印象深刻。
工作以后 ,第一次感觉到长江的博大应当是在 1986年考察西南古道时 ,我第一次乘船经过长寿、涪陵、万县、奉节、巫山、巴东到宜昌 ,第一次走出四川盆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当船进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 ,长期在丘陵地区生活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急流高峡深谷的幽深荒凉 ,也第一次感受到东出南津关走入江汉平原后的豁然开朗 ,第一次感受到长江地理风貌的多彩和博大。在西南师范学院工作后 ,由于工作需要田野考察和会议差旅 ,我跑遍了长江流域的主要城镇。长江干流的上游城镇几乎都有多次考察,遍及长江上游主干流和各条支流。宜昌以下的城镇相对考察的少一些 ,但也先后考察过宜昌、荆州、沙市、岳阳、洪湖、赤壁、嘉鱼、武汉、九江、湖口、安庆、宿松、芜湖、南京、镇江、扬州、上海等城市 ,其中宜昌南津关、猇亭、沙市万寿塔、荆州古城、纪南城、岳阳楼、城陵矶、蒲圻赤壁、汉口海关、黄鹤楼、九江浔阳楼、湖口石钟山、宿松小孤山、南京中山陵、扬州瘦西湖、瓜洲渡、镇江西津渡古街、上海长江口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 ,我对长江中下游支流的重要城市 ,如恩施、长阳、襄阳、长沙、湘潭、南昌、合肥、苏州、无锡等也多次踏访。
可以说孩提时代长江的水土滋养了我 ,成人后长江的资源又养育了我。工作后的我许多成果都是以长江流域为主要的研究空间 ,如《近两千年来长江上游森林变迁与水土流失》《长江》《长江三峡历史地理》《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等,我对长江开始从一种人生感受逐渐上升到对长江历史的一种理论思考。
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但长江已经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河。作为一个生于长江又长于长江的学者 ,我自然对长江更是有种深深的依恋 ,也不时会产生许多反思忧虑。长江是自然的 ,也是人文的。每当我登临高山 ,看大河蜿蜒如蛇、群山叠嶂 ,往往感叹自然沧桑、人事蹉跎、岁月如烟 ,脑海里往往涌现出古人咏叹长江的一些千古绝句 ,有激扬的、有奋发的、有伤感的。从“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到“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到“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万里长江不知目睹多少王朝兴替 ,触动多少英雄情怀。谈到长江 ,我对《三国演义》第一回中的开篇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本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杨慎才华横溢 ,只因 “议大礼 ”得罪权贵 ,被贬云南 ,仕途多舛 ,这首词可能是其心境的真实写照。以往文人多认为此词过于伤感 ,有宿命论的色彩 ,太消极了。但在我来看 ,这首词是从自然与人文角度反思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精品之作 ,比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更有理性和历史厚
3
重感。从个人与社会因素看 ,那些青云直上的奸臣们早已深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下 ,为人唾弃 ,唯杨慎诗名远播 ,被后人崇敬凭吊。历史是辩证的。从历史长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 ,人类本是自然的产物 ,在短时间内 ,人类的活动尽显英雄本色 ;但在历史的自然长河里 ,大自然的威力是永恒的 ,此所谓 “青山依旧在 ”。这使我想起我在《中国历史地理》中总结的一段话 :“从天地生的综合研究来看 ,从长时段来看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肯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里 ,人类可起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作用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起有决定作用。”
在我看来 ,从历史与自然的角度来客观分析人与自然的发展,将古今人物和事件放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去分析 ,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要知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的历史仅是自然历史中短暂的一页。以长江而论 ,地老天荒 ,今天的长江形成已经有 300万—500万年的历史 ,古长江的形成历史则长达 1.8亿年 ,而长江古人类的历史不过 200多万年 ,长江流域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文明社会不过七八千年的时间。历史与现实也是紧密不可分的,当下的现实往往能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找到答案 ,而现实的评价往往也需要历史的岁月去评判 ,此所谓常看长江长河落日圆,不怕岁月大浪不淘金 !
蓝勇 ,2022年7月
是长江的历史,从地质时代到当今。是长江的地理,包括自然、人文、社会。是长江的传奇,有知识、信息、故事,也有庙堂、江湖、市井。一位长江之子六十年的生活、生存、考察、研究、思索、感悟的记录。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 葛剑雄
不尽长江滚滚来,认识长江之源尾、体会长江之灵秀、感知长江文明之定位,蓝勇的书《水润华夏大长江》会告诉你。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李孝聪
蓝勇书写的“大长江”,是地理、历史、民族的长江,是心态的烟云、文化的烟水、生活的烟火的长江,是他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追溯过去、对话现在、展望未来的长江,这样的长江,值得国人的珍爱与敬畏,期待你我的行走与思考……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胡阿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