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22280
本书以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置的十五道为基础,考证梳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八十七个方镇的置废及其辖区变动情况,归纳方镇辖区变动的特点,分析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的原因,总结方镇辖区变动调整的历史作用。方镇辖区调整原则打破山河形便,呈现犬牙交错分布及跨州遥领的特点。方镇置废及辖区调整,缘于唐廷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及实力的较量,背后的主要动因是唐廷寻求各种措施实现对方镇的控制。唐廷通过肢解方镇、调整辖区的方式,使方镇势力均衡,彼此能相互牵制,实现与地方彼此均衡的状态,对于唐后期的存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五代和宋代解决方镇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引论
第一章京畿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京畿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匡国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镇国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凤翔陇右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义胜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章关内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泾原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邠宁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鄜坊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夏绥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朔方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振武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七节天德军都防御使辖区沿革
第三章都畿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东都畿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陕虢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四章河南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河南·汴滑·宣武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义成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忠武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郓兖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天平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河南·徐海·徐泗·武宁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七节泰宁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八节淄青平卢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章河东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河中·晋慈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河东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代北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昭义军·邢洺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章河北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河阳三城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相卫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魏博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成德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义武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义昌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七节幽州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七章山南东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山南东道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荆南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金商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唐隋邓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夔峡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武贞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八章山南西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山南西道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感义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利阆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武定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巴渠开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兴文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九章淮南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淮南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淮西·奉国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寿州都团练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泗濠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安黄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十章江南东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浙江东道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浙江西道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福建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歙婺衢睦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十一章江南西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江南西道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湖南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鄂岳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宣歙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十二章黔中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黔中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辰锦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十三章剑南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剑南东川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剑南西川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定边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威戎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永平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龙剑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七节武信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十四章岭南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岭南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岭南西道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容管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桂管观察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安南经略使辖区沿革
第十五章陇右道方镇辖区变动考
第一节陇右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二节河西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三节天雄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四节伊西北庭·安西四镇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五节归义军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六节凉州节度使辖区沿革
第十六章唐后期方镇设置概况与方镇辖区变动特点
第一节唐后期方镇设置概况
第二节唐后期方镇辖区变动的特点
第十七章唐后期方镇置废与辖区变动原因
第十八章方镇辖区变动对唐后期中央治理地方的影响
结语
附录
一京畿道方镇辖区变动
二关内道方镇辖区变动
三都畿道方镇辖区变动
四河南道方镇辖区变动
五河东道方镇辖区变动
六河北道方镇辖区变动
七山南东道方镇辖区变动
八山南西道方镇辖区变动
九淮南道方镇辖区变动
十江南东道方镇辖区变动
十一江南西道方镇辖区变动
十二黔中道方镇辖区变动
十三剑南道方镇辖区变动
十四岭南道方镇辖区变动
十五陇右道方镇辖区变动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付先召2009年考入南京大学,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我在参加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主持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研讨会上,得知其唐代卷并未将中唐以后的藩镇辖区列入写作计划之中,深觉不妥。当然,唐代安史之乱后方镇置废无常、方镇辖区变动纷繁复杂,如何梳理、表述实为难事。先召无所畏惧,选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其披荆斩棘、填补空白的勇气殊为可嘉。先召毕业后回到商丘师范学院工作,在教学之余,继续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撰成《唐代后期方镇辖区变动研究》一书。
是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引正史及石刻、墓志、碑铭等材料,综合运用历史地理、职官制度和文献考据等知识与方法,以开元时期京畿、关内、都畿、河南、河东、河北、山南东、山南西、淮南、江南东、江南西、黔中、剑南、岭南、陇右等15道为基础,对唐后期各道方镇的置废、辖区盈缩等做了逐一考订和复原,并澄清了前人研究中各方镇辖区变动的不实之处。
理清方镇置废、辖区变动这一长期混乱的情况后,逐年钩沉出方镇变动前后所辖诸州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唐后期方镇变化的特点、规律、内在动因等相关问题,揭示了方镇变动中唐朝廷与方镇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总结了唐后期方镇管理体制的利弊得失。其中既有微观的史实考订,也有宏观的理论阐述,既有纵向的时间梳理,也有横向的空间联系,对探讨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失,以及从长时段理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有重要作用。
依据文献所载,每个方镇制作辖区变动表和方镇辖区变动沿革总表,使变动后的方镇管辖范围,以及方镇辖区纵向变迁的特点和规律更加直观清晰。
该书论证严谨、内容系统、观点新颖。书中认为,唐代后期方镇辖区变动呈现出有乱则有变、乱者恒乱、稳者恒稳的特点;方镇辖区的设置上,突破山河形便的原则,呈现出犬牙交错分布及跨州遥领的特点;为平定叛乱、控制跋扈方镇、防御少数民族侵扰,以及唐末方镇割据等因素是引发方镇辖区变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