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字典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3207739
★ 故宫乾隆花园“修缮师”陈彤心血之作,历时12年,复原200多幅建筑纹样,再现风雅宋韵。
★ 以zui善本——故宫藏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图样为基础,还原纹饰基本造型,复原彩画原有配色。
★ 对古建爱好者: 7大类彩画纹样,200多幅高清复原图,带领你深层次感受宋代庄雅静丽的美学风格。
★ 对汉服爱好者:精美的花纹锦、锁纹锦等,《捣练图》16幅服饰细节一一展现,色彩雅丽,美不胜收。
★ 对设计爱好者:堪称素材宝库,提高审美,感受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 “世界zui美的书”设计师潘焰荣操刀设计,8开大尺寸,全手工线装筒子页,特种进口纸,收藏、馈赠佳品。
本书是宋代《营造法式》经典彩画的复原,作者以故宫博物院藏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图样为基础,并结合“永乐大典本”“四库本”等版本详细考证,深入研究北宋皇陵线刻的艺术规律,广泛参考北宋时期彩画实例和相关图像史料,历时十二年绘制而成——包括《营造法式》彩画复原图200多幅,以及《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锦纹复原图16幅。全书基本涵盖了原书的典型纹样,反映了《营造法式》彩画的整体艺术成就与最新研究成果。每种纹样还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释名”“纹饰”“色彩”三项),概要介绍其历史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
全书图样精雅,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了解宋代美学的普及读物,可作为中国古建筑及传统服饰爱好者的设计参考图集。
建筑彩画常识
0.1 中国建筑彩画述要
0.2 《营造法式》彩画常用色谱
0.3 《营造法式》彩画基本术语图
0.4 《营造法式》彩画类型示意图
0.5 《营造法式》建筑主要部件名称图
0.6 《营造法式》斗栱构件名称图
0.7 《营造法式》建筑构件名称图
一. 花纹锦
1.1 团窠宝照(五彩装)
1.2 团窠宝照(碾玉装)
1.3 团窠柿蒂(五彩装)
1.4 团窠柿蒂(碾玉装)
1.5 方胜合罗(五彩装)
1.6 方胜合罗(碾玉装)
1.7 圈头合子(五彩装)
1.8 圈头合子(碾玉装)
1.9 豹脚合晕(五彩装)
1.10 梭身合晕(五彩装)
1.11 梭身合晕(碾玉装)
1.12 连珠合晕(五彩装)
1.13 连珠合晕(碾玉装)
1.14 偏晕(五彩装)
1.15 玛瑙地(五彩装)
1.16 玛瑙地(碾玉装)
1.17 鱼鳞旗脚(五彩装)
1.18 圈头柿蒂(五彩装)
1.19 圈头柿蒂(碾玉装)
二. 琐纹锦
2.1 琐子(五彩装)
2.2 联环(五彩装)
2.3 联环(碾玉装)
2.4 密环(五彩装)
2.5 密环(碾玉装)
2.6 叠环(五彩装)
2.7 叠环(碾玉装)
2.8 簟纹(五彩装)
2.9 簟纹(碾玉装)
2.10 金锭(五彩装)
2.11 金锭(碾玉装)
2.12 银锭(五彩装)
2.13 银锭(碾玉装)
2.14 方环(五彩装)
2.15 方环(碾玉装)
2.16 罗地龟纹(五彩装)
2.17 罗地龟纹(碾玉装)
2.18 六出龟纹(五彩装)
2.19 六出龟纹(碾玉装)
2.20 交脚龟纹(五彩装)
2.21 交脚龟纹(碾玉装)
2.22 四出(五彩装)
2.23 四出(碾玉装)
2.24 六出(五彩装)
2.25 六出(碾玉装)
三. 曲水锦
3.1 万字、四斗底、双钥匙头、丁字、单钥匙头(五彩装)
3.2 万字、四斗底、双钥匙头、丁字、单钥匙头(碾玉装)
3.3 王字、天字、香印(五彩装)
3.4 王字、天字、香印(碾玉装)
四. 净地锦
4.1 四入瓣(五彩装)
4.2 簇四毬纹(五彩装)
4.3 簇六毬纹(五彩装)
五. 平棊彩画
5.1 穿心斗八(五彩装)
5.2 穿心斗八(碾玉装)
5.3 斗二十四(五彩装)
5.4 斗二十四(碾玉装)
5.5 罗纹叠胜(五彩装)
5.6 罗纹叠胜(碾玉装)
5.7 斗十八(五彩装)
5.8 斗十八(碾玉装)
六. 斗栱等名件彩画
6.1 五彩装斗栱
6.2 五彩装梁椽
6.3 五彩净地锦斗栱
6.4 五彩净地锦梁椽
6.5 五彩装栱眼壁
6.6 碾玉装斗栱
6.7 碾玉装梁椽
6.8 碾玉装栱眼壁
6.9 青绿叠晕棱间装斗栱
6.10 青绿叠晕棱间装梁椽
6.11 青绿叠晕棱间装栱眼壁
6.12 三晕棱间装斗栱
6.13 三晕棱间装梁椽
6.14 三晕带红棱间装斗栱
6.15 三晕带红棱间装梁椽
6.16 两晕棱间内画松纹装斗栱
6.17 两晕棱间内画松纹装梁椽
6.18 解绿结花装斗栱
6.19 解绿结花装梁椽
6.20 解绿结花装栱眼壁
6.21 单枝条花栱眼壁(五彩装)
6.22 单枝条花栱眼壁(碾玉装)
6.23 解绿装斗栱
6.24 解绿装梁椽
6.25 丹粉刷饰斗栱
6.26 丹粉刷饰梁椽
6.27 丹粉刷饰栱眼壁
6.28 黄土刷饰斗栱
6.29 黄土刷饰梁椽
6.30 黄土刷饰黑缘道斗栱
6.31 黄土刷饰黑缘道梁椽
6.32 黄土刷饰栱眼壁
七. 正样彩画
7.1 五彩装正样
7.2 碾玉装正样
7.3 青绿叠晕棱间装正样
7.4 解绿结花装正样
7.5 解绿装正样
7.6 丹粉刷饰正样
7.7 黄土刷饰正样
7.8 黄土刷饰黑缘道正样
八.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锦纹
8.1 右起第一人披帛簇六毬纹
8.2 右起第一人上襦柿蒂纹
8.3 右起第二人披帛鱼鳞纹
8.4 右起第二人上襦圆花纹
8.5 右起第三人拖裙鱼鳞纹
8.6 右起第四人上襦圆花纹
8.7 右起第九人长袍四入纹
8.8 右起第九人内裙四簇六雪花纹
8.9 右起第九人腰带方胜纹
8.10 右起第十人披帛簇六毬纹
8.11 右起第十人上襦簇十二毬纹纹
8.12 右起第十人拖裙圆花纹
8.13 右起第十一人长袍菱花纹
8.14 右起第十一人内裙簇六毬纹
8.15 右起第十一人腰带鱼鳞纹
8.16 右起第十二人上襦四斜纹
前言
中国古代艺术富含诗性与深情,能引导世人脱离凡尘,进行心灵的对话。无论绘画、园林、建筑,乃至生活器具,皆不局限于外在形象的创造,而具有更深的人文内涵。对于中国艺术的欣赏,正是要发现其“精神价值”——那种超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这种精神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有了智慧之光的照耀,生命才会更灵动,生活才会有芬芳。纵观中国艺术史,周之瑰奇、汉之宏阔、唐之高华、宋之典雅,皆是难以逾越的美学高峰,令人叹为观止。
古人的生活富于诗意——时光静好,天朗气清,可以细细品味藤影荷声、花香蝉鸣。先民融艺术于寻常生活,精美的纹饰几乎无处不在,沐浴着时代的审美风尚,可安抚人心、陶冶性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古人对“衣食住行”的“住”尤为重视,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作为人类的居所,建筑的造型、空间和装饰能对人的精神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先民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善于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栖居环境。建筑上的纹饰题材丰富、造型精美,富于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千年以来延绵不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全面兴盛的时期,在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人极其敏感,对于自然万物有一种宏大而精微的洞察力,特别重视心灵的微妙感受,其美学可谓“极微妙主义”。宋代皇室皆学养深厚,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宫苑建筑装饰精雅华贵、美有余韵,感人以超人的静、超神的动。艺术之成就,荟萃于一痕一线之间,流动于醇和五彩之内,如惠风和畅,古雅动人。
成书于北宋晚期的《营造法式》,是古籍中最完备的一部建筑法典,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应读之书。著者李诫供职于皇家将作监,不仅精通营造,还是一位书画家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通过“沟通儒匠”“稽参众智”,统领诸作匠师历时三载编修而成。梁启超先生赞曰:“其书义例至精,图样之完美在古籍中更无与比,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的集大成者,内容分为“总释”“制度”“功限”和“料例”,梁思成先生认为各作制度的图样是全书最可贵的部分。一九三〇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伊始,他即以解读《营造法式》这部巨著为工作重心,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彩画是构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功能是装饰与彰别,极具文化内涵。通过线条与色彩的高妙组合,赋予建筑以锦绣华服,极具时代和地域特色。其纹饰母题主要源于秦汉以来的中原装饰传统,以及魏晋以来随着宗教传播和民族融合而引入的新元素。北宋《营造法式》彩画上承大唐规范,下启元明制度,是彩画艺术史上超迈时空的经典,可谓“精深华妙、庄丽静雅”,体现了宋代皇室追求优雅浪漫的唯美情怀。其品类之丰富、纹饰之精妙、色彩之典雅,均令后世望尘莫及。然而宋代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早已灰飞烟灭,原书精美的彩画图样也因翻刻传抄而变形失真。为了重现清新华贵、惊采绝艳的宋代官式建筑整体形象,必须准确地复原《营造法式》彩画,并揭示其蕴含的装饰美学思想。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将彩画概括为五种类型:
其一,五彩遍装,为冷暖相间、纹饰华丽的上等彩画;
其二,碾玉装,冷色调上等彩画;
其三,青绿叠晕棱间装,冷色调中等彩画;
其四,解绿装,暖色调中等彩画;
其五,丹粉刷饰,暖色调下等彩画。
此外,还有按一定比例组合不同类型的“杂间装”。
《营造法式》彩画纹样题材丰富,涵盖锦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云纹等,自宋代哲匠的心底涌流而出,绽放为从容曼妙、高风雅致的艺术之花。植物纹包括海石榴花、太平花、宝牙花等,多枝条漫卷、花叶相随,充满浪漫气息。动物纹则有龙、飞禽、走兽之类,皆为祥禽瑞兽。人物纹包含飞仙、骑跨仙人、牵拽仙人等,多为佛道神话人物,容丽神丰。其中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是锦纹,因具有严谨规整的几何结构线,呈现出鲜明的秩序感和肌理感。根据构成特点,可再分为花纹锦、琐纹锦、曲水锦和净地锦四种。
《营造法式》彩画锦纹在广泛吸收唐宋丝绸纹饰的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创新,给人以节奏之美、韵律之美、统和之美。纹饰构成繁丽而精妙,色彩配置鲜丽而雅致,体现了北宋匠师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就纹饰结构而言,许多锦纹与后代甚至异域的锦纹似并无太大的区别,然其气质高华,妙处全在于宋人对细节的苦心经营。凡纹饰比例、轮廓转折、色彩搭配等,皆权衡精妙、韵味无穷。
彩画如锦绣木衣,本质是“装銮”,其赋色旨趣与绘画迥异。后者用色不拘程式,随其所写,或深或浅,千变万化,任其自然。而彩画善用“叠晕”“间装”等手法,以求“轮奂鲜丽,如组绣华锦之纹”的装饰效果。
肇始于中国营造学社的《营造法式》彩画研究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自梁思成先生以来,经几代学者的努力,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距图样全面、准确的复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彩画作在古建诸作中艺术性最强,其真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须在长期实践中方能领悟。其二,《营造法式》彩画纹样复杂微妙,而现存版本图样的变形失真、注文不明,导致纹饰造型和色彩规律的解读如同“破译”一套宏大的密码,毫厘之差,云泥之别。其三,宋代官式彩画早已荡然无存,不仅增加了认知的难度,也使研究缺少令人信服的实物例证。其四,北宋彩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线条劲秀灵动,色彩精丽典雅。若无深厚的绘画素养,只能望洋兴叹。
故宫彩画大家王仲杰先生多年来悉心指导笔者的研究,强调《营造法式》彩画的破译,应在“找感觉”上多下功夫,从更广阔的视角,深入体悟宋代装饰艺术的“精神”。南齐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也适于彩画的研习。北宋官式彩画线条婉丽、设色古雅。线条追求轻重、徐疾的变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色彩配置既有规律可循,又灵活随宜。设色亦非平涂,而富于微妙的变化。《营造法式》彩画图样的复原不可急于求成,须循序渐进、持续修正。
彩画复原研究与一般的纹样临摹整理不同,方法如下:
其一,《营造法式》彩画复原的前提是对原书的全面解读,尤其是对大木作制度的深入研究,把握纹样设计原则与木构件之间的关联。以斗栱彩画为例,若不精通其比例尺度、构造做法及细部特征,纹饰复原将无从谈起。
其二,以现存最善本——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营造法式》彩画图样为基础,综合“永乐大典本”“四库本”等版本详细考证,同时深度研习北宋皇陵线刻的艺术规律,还原纹饰的基本造型,推定细节的比例尺寸。
其三,通过不同版本的比对,借助北宋时期的彩画等实例,解读图样中标注色彩的规律。有些彩画无任何文字注解,说明“法无定法”,存在多种配色的可能性。
其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调查宋代装饰实物例证与相关图像史料,深入体悟北宋装饰的精神气息。彩画注重直觉与内心感受,复原除了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悟性,毕竟所研究的对象是——“艺术”。
其五,坚持长期的实践积累,方能达到“心手合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复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怀着对宋代艺术的敬畏之心,不断发现前期的疏漏,持续修正、精益求精。
其六,功夫在诗外,关注彩画背后的哲学、美学、宗教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装饰美学体系的内在精神。
《营造法式》博大精深,笔者研习虽已逾十载,仅略窥其堂奥,原书彩画图样中的人物纹、动物纹与部分植物纹尚未及复原。对这一巨著的研究如登高山,将永无止境。
愿古老的华夏种子能发出新芽,《营造法式》彩画之美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再次点亮我们的生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