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20224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 B. 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对比的视野。
全书体例谨严,既有对经学发展的宏观把握,也着重分析了皇侃、熊安生、刘炫、刘焯、孔颖达、颜师古等个案,填补了西方学界尚无中国经学通史的空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究著作。
本卷导言
凡例
第一部分南朝
第一章概述:北方的守旧与南方的新变
第一节分裂时期的经学
第二节诠释学的再定义
第二章南朝学术(Ⅰ):宋、齐
第一节刘宋经师雷次宗
第二节刘宋经师庾蔚之
第三节南齐经师王俭与其目录学
第四节南齐经师刘
第三章南朝学术(Ⅱ):梁
第一节梁武帝萧衍
第二节皇侃的先驱
第三节皇侃
第四章南朝儒林
第一节《梁书·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二节《陈书·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三节《南史·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四节结论
第二部分北朝、隋及初唐
第五章北方学风
第一节对北方经学性质解读的三种观点
第二节治《礼记》的北朝经师
第三节治《礼记》之外经典的北朝经师
第六章北朝儒林
第一节《魏书·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二节《北齐书·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三节《周书·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四节《北史·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五节结论
第七章隋代经学
第一节《隋书·儒林传》的构成
第二节《隋书·儒林传》所载经师
第三节隋代经师评述
第八章陆德明、陆法言与音韵学的整合
第一节陆德明的先辈:刘芳与萧该
第二节陆德明
第三节陆法言的先辈
第四节陆法言
第九章初唐经学的隋代基础
第一节二刘的学术风貌
第二节刘焯
第三节刘炫
第四节隋代经学对初唐经学的影响
第十章初唐经学
第一节政治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颜师古与《五经定本》
第三节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第四节《十三经注疏》中其他唐代义疏的撰者
第十一章南北朝、隋及初唐时期经学研究述评
参考书目
长歌行
致谢
译后记
《中国经学史》总序
中国经学史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无法简单概括。虽然本研究将用五卷的巨大篇幅对它进行仔细审视,然而可能仍然是肤浅和粗略的。为了研究的可行性,我将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撰写一部有价值的介绍历代经学研究的著作。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用西方语言写成的这类著作,正是此空白促使我进行勇敢的,甚至可以说是狂妄的尝试。这也是我在研究中采用西方经学界观念模式的原因。
威尔逊(N.G.Wilson)在写《拜占庭的学者》(Scholars of Byzantium)时,不情愿地通过“伟人” “领袖”来叙述历史,这也是鲁道夫·普法伊费尔(Rudolph Pfeiffer)在写他的经学史时所采用的方法。威尔逊认为,这种方法是有缺陷的,因为文献记载中有许多空白,许多传世的稿本无法与任何知名作者关联起来。然而中国的情况不同,经学的传承很好地保存在“伟人”的专门传记和集体传记中;集体传记即《儒林列传》,它简要记录了伟人和众多成就较小的名人。因此,讲述中国经学史忽略重要人物是不可能的。另外,在讲述中国经学史时还要有与安东尼·格拉夫顿(Anthony Grafton)一样开阔的视野。他仅为一位“伟人”——斯卡利杰尔(Joseph Scaliger)作传,就用了皇皇两卷。“为了回顾他(斯卡利杰尔)的学术发展历程,回顾他的同辈和先驱的学术派系”,须要用100页从百年前的安杰洛·波利齐亚诺(Angelo Poliziano)讲起。显然,中国经学史如此复杂,要把它呈现得令人信服,开阔的历史视野是必需的。
虽然中国经学的传统复杂而丰富,但传世文献记载也同样丰富,只要一点一点地去揭示,我们就能得到一张完整的图画。而呈现中国经学全貌的困难正在于这种丰富性,威尔逊也曾面临这种困难,他说道:“真正的困难在于,对我所探究的这一时期,在某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