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2615177
《俯瞰力》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所著的通俗哲学读物。
如果说“断舍离”是教我们运用“减法”哲学来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俯瞰力”则教我们进一步透过“加法”哲学认知更深层的自我。俯瞰力是一种被行动哲学断舍离唤醒的我们原本就拥有的深刻关照能力,可以全面应用于各种人、事、物上。从“断舍离”开始,建立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成为具备决断力与行动力的快乐人!
1.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作品,断舍离理论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畅销超过30万册再修订。
2.新增作者再版序和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吴声推荐序。
3.人生需要大局观!用“加法”认知更深层次的自我,获得深刻的洞察、高远的视角、广阔的视野。
4.附8页概念图解,帮读者系统直观理解断舍离哲学思维。
5.断舍离是运用减法哲学来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俯瞰力则教会人们通过加法哲学认知更深层的自我。
《俯瞰力》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所著的通俗哲学读物。
如果说“断舍离”是教我们运用“减法”哲学来处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俯瞰力”则教我们进一步透过“加法”哲学认知更深层的自我。俯瞰力是一种被行动哲学断舍离唤醒的我们原本就拥有的深刻关照能力,可以全面应用于各种人、事、物上。从“断舍离”开始,建立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视角、更广阔的视野,成为具备决断力与行动力的快乐人!
第一章 透过有形之物看“无形世界”
第一节 “收拾”可以锻炼生活能力 002
1 “不会收拾的女人”和“不收拾的男人”,男人和女人的收拾观 003
2 身体、情感、思考,换个视角看“家务” 010
3 从“此时、此处、自己”的维度,认清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 013
第二节 重新审视“浪费” 021
1 “扔不掉”其实是个挺奇妙的词 022
2 一旦把焦点放在物品上,舍弃就失去了正当性 028
3 “舍”与“弃”有何区别? 032
第三节 深刻的洞察:物品映射出的人际关系和自我 037
1 断舍离掉父母灌输给你的观念 038
2 不知为何,我们总把自己投射到物品上 041
3 “困惑、迷茫、烦恼”带来了重新审视彼此间关系的机会 044
掌握诀窍,干劲满满! 断舍离格言 1 050
第二章 超越幸与不幸的“更加深奥的无形世界”
第一节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的态度 052
1 什么是真正的积极乐观? 053
2 不要放弃自己去“分析、思考、感受” 058
3 看清“事物原本的样子”,按自己的意志生活 062
第二节 不再纠结自己“走不走运” 067
1 “开运”的一些似是而非 068
2 比起“招来的缘分”,更要感谢“降临的缘分” 073
3 与其怀有“愿望和期待”,不如拥有“信念与梦想” 077
第三节 高远的视角:对物、事、人全部适用的自在之力——俯瞰力 082
1 俯瞰力,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在而果敢地生活的力量 083
2 断舍离带来的境界提升——拥有俯瞰力的生活状态 089
3 “三分类法则”的智慧能更好地锻炼俯瞰力 099
掌握诀窍,干劲满满! 断舍离格言 2 115
第三章 重新整顿“看得见的世界”
第一节 “场力”才是生命的支柱 118
1 以“意识”为轴,运用“三分类法则”,激发出“场力” 119
2 “场力”是由“宽绰有余”的宇宙激发出来的 124
3 “场力”支撑着人类的三种生命 130
第二节 将目光转向“做减法”,让生命焕发光彩 137
1 从瑜伽中学到的真理——“禁制”与“劝制” 138
2 现代人更需要减法思维 142
3 “和”的精髓在于“不足”的智慧 147
第三节 广阔的视野:从生命的视角,解析社会与环境 151
1 断舍离是一种生命机制 152
2 物品要待在自己应该待的地方,才能散发出美丽 157
3 对我们觉得理所当然存在的事物心存感激 164
?后记 169
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俯瞰力”?
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件事情。
本书创作期间,2011 年 3 月 11 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了。那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地震,海啸。大自然来势汹汹,剥夺了数万人的宝贵生命。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不可抵挡的力量破坏殆尽。
断舍离这项工作,就是通过收拾居住空间内的物品,整顿自己的日常生活。几十万人的生活瞬间被地震摧毁,分崩离析,而幸免于难的日本国民,只能通过媒体的报道,茫然无措地看着灾后的光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要进行断舍离。
另外,地震和海啸还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直到现在,仍有人在过着艰辛的避难生活。核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损害了当地的声誉,导致了计划性停电,造成了种种混乱。
这场历史性的灾难,让整个日本持续被笼罩在茫然不安的阴霾里。
从3月11日开始,日本被迫站到了巨大的分岔路口。
***
俯瞰力,是一种可以通过断舍离获取的力量。
作为一个日本人,看着眼前的震灾,我再次感受到了本书的主题——“俯瞰力”的必要性。
首先,断舍离是一种训练,将家里“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物品清除出去,用“需要、合适、舒服”的物品取而代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会喜欢上真实的自我,进而“发掘”出“原本的自我”。一言以蔽之,就是重新找回“自我肯定感”。我上一本书的主题是“断舍离”,意思是通过“收拾”,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喜欢上自己,进而发现快乐生活的重要性。
这本书的主题,则是断舍离能够带给我们的“力量”——“俯瞰力”。
上一本书《断舍离》发行以后,我从断舍离的践行者们那里收到了许多这样的反馈:
·我不仅弄清楚了某些物品我是否需要,还明白了某些关系是否合适、是否舒服。
·待在房间里的时间变得充实起来,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家。
·断舍离也适用于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帮我省去了很多“无用功”。
·我活得轻松了。
· 我的人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巨大而美好的变化。
(结婚、跳槽、重归于好、为了前进的离别……)
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从早到晚都在添置物品。
我们与眼前的物品缠斗不休,精疲力竭。我们把物品奉为“座上宾”,自己无处容身却毫无察觉……
斩“断”蜂拥而至的不需之物,“舍”弃与废品无异的无用之物,就可以脱“离”物品的束缚。经过反复的“断”与“舍”的行动(doing),达到“离”的状态(being)。
到那时,身体和精神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俯瞰力”属于“视角”的变化。这种力量,能让你不再仅仅将视线聚焦于眼前的物品,而是以“自我”为轴,准确把握空间(全局),进而拥有深刻的洞察、高远的视角、广阔的视野。最终,“自我轴”会得到强化,你将不再纠结运气好坏,脚踏实地地生活。虽说只要践行断舍离,自然而然便会有这种切实的体会,但本书仍会详细说明俯瞰力的机制、养成俯瞰力的方法,以及俯瞰力的作用,帮助大家有意识地培养俯瞰力。
***
在收拾“看得见的世界”的同时,让“看不见的世界”也随之得到收拾,才是断舍离的精髓所在,即“看不见的世界中的断舍离”。这也是贯穿全书的主题。
首先,通过各种各样的实例,看清人际关系这一“无形世界”中的断舍离(第一章——“人际”篇)。然后,穿越俯瞰力这一“更加深奥的无形世界”,不再纠结运气好坏,找到自在的生活方式(第二章——“俯瞰”篇)。最后,重新整顿“场”这一“看得见的世界”,探索断舍离的生命机制(第三章——“生命”篇)。
此外,作为上一本书的延伸,如何才能重新把握自己和物品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养成提升干劲的思维方式,种种提示和妙招,在本书中也随处可见。
***
在断舍离中,“有它更方便”“没它就不安”的物品,代表着“不安”与“执念”。
媒体报道中,到处都充斥着煽动不安情绪的信息,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电视上,嘉宾和专家也摆出一副煞有介事的表情,不断传播着“站不住脚”的信息。
事实上,不仅是面对流言与传闻,即使接收到的是正式渠道发布的消息,自己的信念若不够坚定,我们的不安也会愈发强烈。
震灾的伤痕,经济的混乱,与看不见摸不着的放射性物质之间的斗争。未来数年,我们也许不得不在这样的现实中生存下去。
既然如此,支撑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中生存下去的力量就不在外界,而在我们心里。
因此,断舍离所采取的方式,自始至终,都是从物品入手。通过练习收拾,激发出“场”的力量,点亮自己的生命。从中获取俯瞰力的智慧,会促使我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在而果敢地度过人生。
你也行动起来吧!正因为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才要一起实践断舍离!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基于空海的“济世利民”理论进行“断舍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好。
——京瓷荣誉会长 稻盛和夫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著名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人生像一辆车,轻车简行,不超载、不超速,就能顺利抵达幸福车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得与放弃,方能获得轻盈与灵动的人生。
——《人民日报》
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个人生活上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交友、人生规划上,亦如是。
——《新京报》
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修行的过程。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内心世界,都应该随时处于一种不停地吸收、学习、反思、决定的过程。那么就跟随“断舍离”与自己,以及与被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与物展开一次崭新的相遇吧!
——《东方早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