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621835
- 真实丰富的动植物知识。全书涉及野生鸟类类190种、哺乳动物40种、昆虫52种,还有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几十种,清新可爱的搭配原创手绘 高清摄影,每个月份后附有“长白山知识手册”,补充物种资料,是难得的青少年自然科普读物。
- 精准实用的青少年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是青少年品格、习惯培养的重要方式,日记体散文随笔集可以让读者与作者一起“沉浸式”在森林中生活。随时翻阅,以自然为师,提供更加真实、精准和实用的自然教育。
- 通过写作和哲思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日记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散文阅读可以有效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全书透露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反思,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写作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
《冬天,住在长白山里的日子》是专为青少年打造的日记体自然散文随笔集。2007年5月5日自然文学作家胡冬林搬到长白山区生活,直至2012年10月31日生病住院,他坚持每天记录他在山林生活期间的日常起居、写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与猎人、山民、鸟兽、鱼虫、蘑菇和花木的故事。《冬天,住在长白山里的日子》包含了作者在这6年的12、1、2月份中的50篇自然观察日记。
在《冬天,住在长白山里的日子》中,小读者将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那里有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极具代表性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是北半球同纬度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这座“物种基因库”中,胡冬林常常可能在徒步中遇到他熟悉的朋友,比如性格活泼爱打闹的小榛鸡,孤傲冷酷的山猫,歌声嘹亮的山雀。除了动物,珍稀树木和其他植物也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树木下藏着的菌类更是形状万千。
漫步在森林中,我们常常能在一天之内看到20种鸟,也可以在湖边看到戏水的鸳鸯和野鸭,还有争夺领地的小松鼠,甚至能在夜晚撞见发出神奇光芒的珍稀菌类。每一刻对自然的发现都被作者真实、完整的记录下来。
十二月,领略动物们的冬日生存智慧
一月,在寒冬追寻着生命的痕迹
二月,在雪中感悟生命与自然
到山林中去,到自然中去!这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山林生活日志,这是一部关于大森林、野生动物、山民生活的全景记录。作者曾常年生活在长白山区,持续追踪观察山林里的生灵,在与野生动物的亲密互动中,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反观人的生命之美,由自然之壮美映照人性之纯真。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全书图文并茂,饱含深情,是一部用生命完成的生态文学精品。
——2020年度“中国好书”推荐词
胡冬林的生活很单纯,写作也很纯粹。他只在乎上山与写作两件事,而这两件事实际上也是一件事,那就是坚持生态写作的道路。他曾说:“生态文学写作是我人生的支撑,它让我的生活充实有分量。只要我活着,我就会一直写下去”。胡冬林这种不夹带任何杂色,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生态文学观念与生态写作姿态,为那些同样喜欢自然文学与环境文学写作的人们做出守正不挠的样板,也为更多从事文学写作的人们做出了正气沛然的典范。由这面清朗澄明的镜子,人们可以找到自己存有的某些“浮躁”情绪,看到自己身上不少的“功利”成分。“浮躁”与“功利”是我们需要整体反思、自我省察的一个大问题。在这一方面,胡冬林的《山林笔记》可谓既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也提供了一剂良药。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
《山林笔记》应该算是“尚未完成”的一部书,胡冬林在动笔时,后面所要记录的事及创作构思皆形成一种“未知”,这是为全书埋下的最大的伏笔。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还在于,因为胡冬林的猝然离世,他的笔记、日记都保持了最原始的状态,编辑尊重并尽量不打扰他的寂静的世界,因而这本书的价值还有待读者开掘。作品活着,作家就活着。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舫
在原始森林中,生命的丰富、鲜活和流动,共生共荣,引发人去思考我们与自然关系,思考所有生命之间的依存。想推荐给对生态文学感兴趣的人,读不完也无所谓。想到有人曾经如此喜爱并勇敢地选择这样生活过,更进一步写下来,便心生感激。
——豆瓣读者评论
12 月3 日 雪地上的足迹
午饭后觉得不应该躺下,于是上山,路不滑雪亦不深,走老路直至白龙水电站蓄水口,没看到那只,只看见一只短尾巴的豆蜡子。
久走长路又有雪,再加上都是坡路,去时走出一身汗,到黄雀地感觉很累,回来时找到感觉,步履轻松许多。在铁桥下的水面隐约看见有小小的灰色鸟影走动,走近去,一只褐河乌赫然入目,随后见灰鹡鸰一只,鹬两只,其中一只鹬长久地停在那里用长嘴巴啄食。第一次动了用长焦拍东西的想法,兜个圈子过去,它先觉察到了,马上隐身在一块与自己体色相近的石头后面。两者的色泽、形态浑然一体,用望远镜也看不出来。我又逼近些,它动了,长嘴巴像拐杖似的伸出来,机警地侧目望我,然后起飞到不远处的河边落下,先前已有一只胆小的先起飞。跟它来到第二个落脚点,这小家伙有意识地以后背示人,装成一块石头。可是它的长嘴巴暴露了真身,我马上抓拍了几张照片。它觉出不妥,又一展翅飞到对岸的一堆石头中间。这一回我望向了别处,再回头用望远镜找它,无论如何也找不见。
至于褐河乌,已在浅水区踩着小碎步一溜烟跑远。这小家伙又黑又肥,且十分机警。照理说,以往看见的褐河乌在这么远的距离,都泰然自若,可它不同,前几天看见在水面边飞边叫往木桥那儿去的就是它。今天还特意找了找那只麝鼠,小家伙没现身,估计白天很多人在它的领地附近干活儿惊吓到它了。
山上那条路的新雪上没有松鼠的脚印,它们在躲雪,也许凭借它们预测天气的本领知道这两日还会下雪的,所以不出巢寻食,只在家吃储备粮。只看到一对活跃的小黄鼬的足迹,或是小野猫,跑来跑去不老老实实循着车辙沟印走,其中一只尤为调皮,东试试西探探,然后再回来,它可能是个去年出生的半岁大的崽,玩心重,不断地试探找新奇的玩意儿,又被妈妈不断地唤回,小家伙好奇心强,亦能跑能跳,像我小时候不安分的模样。总幻想,如若留下足迹链的小兽跑过时我在场该多好呀 !就这么一段一段的小细节凑,可凑成一篇雪地上的足迹故事。
还看见一串新鲜的大野公鸡爪印,蹚着雪走,走到土崖畔断头,雪中遗下翅膀扇动时翼尖刮擦痕迹。它飞起来到对面去,那凹下去的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平整的地基坪雪白一片,无任何动物足迹,原来这只大野公鸡从这头一口气飞到另一头。
怎么也没想到灰鹡鸰和鹬竟然都没走,而且前者吃得又圆又胖,还在浅水区撒着欢地洗澡。它洗澡和长尾雀洗澡不一样,它把头往前面的水里扎,长尾雀是涮。那年春天在公园看见的蓝胁红尾鸲是卧在积雪中滚动拍打溅起一片湿雪。以后要再仔细观察和打听鸟类洗澡的事,还有獾如何洗澡,或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潜伏下来看
看獾的生活。这哥们儿老机警了,不太好观察呢。
新搬的住处就是上山太方便了,出门一拐就直奔山上,春天将十分惬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