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619681
1.中国古代处世奇书: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军事家的用兵计谋,普通民众的持家手段和远见卓识,体现古人的智慧机敏、雄韬武略,情节生动诙谐、妙趣横生!
2.被称为小“资治通鉴”,以古人的亲身实践教你怎样机智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难题。
3.人物故事鲜活生动、引征有理有据;碰撞智慧火花,呈现古人谋略!
4.分门别类讲古人故事,条目之下配以风趣评语,展现了冯梦龙对世事的独特见解!
5.康熙称为治国利器,一代名臣纪晓岚将它倒背如流,曾国藩枕边书,梁启每日至少要读三次!
6.专业古籍整理团队精心整理:版本权威,译注精准,条目选取适中、篇幅适度。
《智囊》一书一共收录了自先秦起到明代止的历代智谋与才略共存的人物的故事达一千多则,分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书中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军事家的用兵计谋,普通民众的持家手段以及妇女儿童的远见卓识。展现了古人们的聪颖机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上智部总叙
卷一 见大 2
卷二 远犹 25
卷三 通简 51
卷四 迎刃 70
明智部总叙
卷五 知微 86
卷六 亿中 102
卷七 剖疑 115
卷八 经务 121
察智部总叙
卷九 得情 140
卷十 诘奸 154
胆智部总叙
卷十一 威克 180
卷十二 识断 188
术智部总叙
卷十三 委蛇 198
卷十四 谬数 206
卷十五 权奇 221
捷智部总叙
卷十六 灵变 238
卷十七 应卒 257
卷十八 敏悟 266
语智部总叙
卷十九 辩才 286
卷二十 善言 294
兵智部总叙
卷二十一 不战 310
卷二十二 制胜 317
卷二十三 诡道 340
卷二十四 武案 366
闺智部总叙
卷二十五 贤哲 388
卷二十六 雄略 408
杂智部总叙
卷二十七 狡黠 432
卷二十八 小慧 454
《智囊》一书收录了自先秦起到明代止的历代智谋与才略共存的人物的故事,达一千多则,分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书中囊括了政治家的治国策略、军事家的用兵计谋、普通民众的持家手段以及妇女儿童的远见卓识。展现了古人的聪颖机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本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智囊全集》为参本,同时参考了浙江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崇文书局在内的多部不同年份出版的读本编辑而成,力图接近原著原貌。其中对部分字词的用法依循了旧作,某些繁体字为古用,故不做修改。同时因部分内容篇幅过长、较难理解,故做了一定的删减,以便读者阅读。
智囊自叙
冯子曰: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斯《智囊》所为述也。
或难之曰:智莫大于舜,而困于顽、嚚,亦莫大于孔,而厄于陈、蔡;西邻之子,六艺娴习,怀璞不售,鹑衣食,东邻之子,纥字未识,坐享素封,仆从盈百,又安在乎愚失而智得?冯子笑曰:子不见夫凿井者乎?冬裸而夏裘,绳以入,畚以出,其平地获泉者,智也,若夫土穷而石见,则变也。有种世衡者,屑石出泉,润及万家。是故愚人见石,智者见泉,变能穷智,智复不穷于变。使智非舜、孔,方且灰于廪,泥于井,俘于陈若蔡,何暇琴于床而弦于野?子且未知圣人之智之妙用,而又何以窥吾囊?
或又曰:舜、孔之事则诚然矣。然而“智囊”者,固大夫错所以膏焚于汉市也,子何取焉?冯子曰:不不!错不死于智,死于愚。方其坐而谈兵,人主动色,迨七国事起,乃欲使天子将而己居守,一为不智,谗兴身灭。虽然,错愚于卫身,而智于筹国,故身死数千年,人犹痛之,列于名臣。挽近斗筲之流,卫身偏智,筹国偏愚,以此较彼,谁妍谁媸?且“智囊”之名,子知其一,未知二也。前乎错,有樗里子焉;后乎错,有鲁匡、支谦、杜预、桓范、王俭焉,其在皇明,杨文襄公并擅此号。数君子者,迹不一轨,亦多有成功竖勋、身荣道泰。子舍其利而惩其害,是犹睹一人之溺,而废舟楫之用,夫亦愈不智矣!
或又曰:子之述《智囊》,将令人学智也。智由性生乎,由纸上乎?冯子曰:吾向者固言之:智犹水,然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井涧之用,与江河参。吾忧夫人性之锢于土石,而以纸上言为之畚锸,庶于应世有瘳尔。
或又曰:仆闻“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子之品智,神奸巨猾,或登上乘,鸡鸣狗盗,亦备奇闻,囊且秽矣,何以训世?冯子曰:吾品智,非品人也。不唯其人,唯其事,不唯其事,唯其智。虽奸猾盗贼,谁非吾药笼中硝、戟?吾一以为蛛网,而推之可渔,一以为蚕茧,而推之司室。譬之谷王,众水同舟,岂其择流而受!
或无以难,遂书其语于篇首。冯子名梦龙,字犹龙,东吴之畸人也。
智囊补自叙
忆丙寅岁,余坐蒋氏三径斋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冀余有续刻。余菰芦中老儒尔,目未睹西山之秘籍,耳未闻海内之僻事,安所得匹此者而续之?顾数年以来,闻见所触,苟邻于智,未尝不存诸胸臆,以此补前辑所未备,庶几其可。虽然,岳忠武有言:“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善用之,鸣吠之长可以逃死;不善用之,则马服之书无以救败。故以羊悟马,前刻已厌其繁;执方疗疾,再补尚虞其寡。第余更有说焉。唐太宗喜右军笔意,命书家分临《兰亭》本,各因其质,勿泥形模,而民间片纸只字,乃至搜括无遗。佛法上乘不立文字,四十二章后,增添至五千四十八卷而犹未已。故致用虽贵乎神明,往迹何妨乎多识?兹补或亦海内明哲之所不弃,不止塞嗜痂者之请而已也。书成,值余赴闽中,而社友德仲氏以送余故同至松陵。德仲先行余《指月》《衡库》诸书,盖嗜痂之尤者。因述是语为叙而畀之。
吴门冯梦龙题于松陵之舟中
冯子犹龙之辑是编,事求其备,义取乎该,唯恐失一哲人,漏一慧语,遂不觉网罗太密,组织太工,而流于凿。
——[清]李渔
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人物志》
吾谓《智囊全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梁启超
太公 孔子
太公望封于齐。齐有华士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太公使人召之三,不至;命诛之。周公曰:“此人齐之高士,奈何诛之?”太公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望犹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为教首,使一国效之,望谁与为君乎?”
齐所以无惰民,所以终不为弱国。韩非《五蠹》之论本此。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狠下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有大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瑶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诸葛亮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光武帝
刘秀为大司马时,舍中儿犯法,军市令祭遵格杀之。秀怒,命取遵。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奈何罪之?”秀悦,乃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避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将也!”
罚必则令行,令行则主尊,世祖所以能定四方之难也。
使马圉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毕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人各以类相通。述《诗》《书》于野人之前,此腐儒之所以误国也。马圉之说诚善,假使出子贡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然则孔子曷不即遣马圉,而听子贡之往耶?先遣马圉,则子贡之心不服。既屈子贡,而马圉之神始至。圣人达人之情,故能尽人之用。后世以文法束人,以资格限人,又以兼长望人,天下事岂有济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