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709333丛书名: 人物系列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传世经典作品。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以科学的方法、充足的论证,客观看待成吉思汗的一生,纠正西方史学家对于成吉思汗的偏见——残酷、嗜杀,探讨其是非功过,尤其是褒贬不一的“西征”,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本“详注版”在综合近代研究、东方史料的基础上,补充大量详细注解、背景阅读,对原文疏漏的史实进行补充和修正。
全书含20幅地图及上百幅精美插画,收藏与阅读共美。
本“详注版”在综合近代研究、东方史料的基础上,补充大量详细注解、背景阅读,对原文疏漏的史实进行补充和修正。
全书含20幅地图及上百幅精美插画,收藏与阅读共美。
内容简介
《成吉思汗传》是世界*威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的一部力作。本书*面展现了世界历史上*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风采,是一部既专门化又大众化的学术名*,客观生动地刻画了成吉思汗的个性、才智和思想,全书旁征博引,以充足的论证将历史展现成吉思汗的传奇一生,从其诞生的蒙古草原背景入手,记载其诞生、成长、婚姻、勃兴、建立帝国、主要战役、陨落等人生各重大阶段。该书史料翔实,通过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弗拉基米尔佐夫原*作品言辞精简,本详注版在原*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详细的注释及背景阅读部分,辅以大量战役地图及精美插图,以便读者理解。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序论
十二世纪的蒙古民族
成吉思汗的童年时代
初露峥嵘与美满婚姻
成吉思汗的勃兴
统一蒙古及与王罕的斗争
与乃蛮部的较量,札木合的终局
全蒙古民族的皇帝成吉思汗
清除“珊蛮”阔阔出
讨伐唐兀惕和乞塔惕
成吉思汗相会耶律楚材
从征伐金国到入侵西域
征讨西域的发端
三大战役与会见长春真人
一代天骄的陨落
成吉思汗的未竟事业
成吉思汗的日常生活
前言
序论
十二世纪的蒙古民族
成吉思汗的童年时代
初露峥嵘与美满婚姻
成吉思汗的勃兴
统一蒙古及与王罕的斗争
与乃蛮部的较量,札木合的终局
全蒙古民族的皇帝成吉思汗
清除“珊蛮”阔阔出
讨伐唐兀惕和乞塔惕
成吉思汗相会耶律楚材
从征伐金国到入侵西域
征讨西域的发端
三大战役与会见长春真人
一代天骄的陨落
成吉思汗的未竟事业
成吉思汗的日常生活
前 言
前言
《成吉思汗传》是世界权威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的一部力作。它不是单纯的学术专著,并非只有搞相关专业研究的才能看懂,但同时也不是很平白的庸俗读物,作者的写作角度既专业又大众,易为普通读者接受。
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符拉基米尔佐夫(1884-1931)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东方学家、蒙古学家,一生著述约70种。他的蒙古学造诣很深。相关作品除《成吉思汗传》以外,还著有《西藏和蒙古的佛教》(1919)、《喀尔喀卓克图台吉碑铭考》(1926-1927)、《蒙古的社会制度》(1934)、《蒙古文学与哈尔哈方言比较法》、《蒙古书面语与喀尔喀方言比较语法》(1929)、《“五卷书”中的蒙古故事集》(1921)、《蒙古——卫拉特英雄史诗》(1923)等。
为了研究蒙古学,符拉基米尔佐夫在1908-1926年间四赴北蒙古、西蒙古考察语言、文化和历史,搜集了大量资料。而《成吉思汗传》写于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四五年间,通过大量史实,生动翔实地勾勒出“一代天骄”戎马一生的印迹。符拉基米尔佐夫将成吉思汗勇武的个性、敏捷的才智与宏博的思想都融于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展现出一个接近真实的伟大人物丰满的历史形象。
成吉思汗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中外的史学家,还是政治家,乃至普通人,对他的评价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但总体看来,对其正面评价占主要部分。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全真道掌教教主)曾在1220年向成吉思汗奏陈情表,道:“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并表示:“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
南宋赵珙在其著述《蒙鞑备录》中写道:“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元史》修订者之一明代的宋濂对成吉思汗也赞赏有加:“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成吉思汗也有好感:“(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以仁德著称,……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明太祖实录》)
而民国史学家屠寄在肯定了成吉思汗的功绩后话锋一转:“独惜军锋所至,屠刿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蒙兀儿史记》)
孙中山对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元朝评价颇高:“亚洲早期强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说:“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世界征服者史》)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是:“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
民国史学家张振佩称成吉思汗:“继往圣之绝学,奠百世之和平。”并说:“成吉思汗之功业扩大人类之世界观——促进中西文化之交流——创造民族新文化。”(《成吉思汗评传》)
1939年6月,成吉思汗灵柩西迁途中到达延安时举行祭祀仪式,中共中央将成吉思汗正式尊称为“世界巨人”、“世界英杰”。
《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中也谈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英国学者莱穆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至于怎样评价成吉思汗才算公正,想过此书后,每位读者自会做出评判。
为使读者更浅近地阅读,本书增加了一些原著所没有的注释及背景阅读,现做以简单说明:
一、书中一些地名人名,除惯见者外,大多据《元朝秘史》译写。而文中所引述的《元朝秘史》中的相关章节,则使用了余元盦先生在《成吉思汗传》(上海巨轮出版社,1949)中的译文。
二、书中的专门名词尽量浅近通俗,同时为原著中所采用资料注明了出处。其中一些注释也参考了余元盦先生的译作。
三、原著所引证中国资料部分,一些与中国史汉籍不符,或所引证史料并非出自原典处,附上中国史汉籍汉文原文,而民族文字部分翻译(如《元朝秘史》蒙文部分)亦录于注解。
《成吉思汗传》是世界权威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的一部力作。它不是单纯的学术专著,并非只有搞相关专业研究的才能看懂,但同时也不是很平白的庸俗读物,作者的写作角度既专业又大众,易为普通读者接受。
鲍里斯·雅科夫列维奇·符拉基米尔佐夫(1884-1931)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东方学家、蒙古学家,一生著述约70种。他的蒙古学造诣很深。相关作品除《成吉思汗传》以外,还著有《西藏和蒙古的佛教》(1919)、《喀尔喀卓克图台吉碑铭考》(1926-1927)、《蒙古的社会制度》(1934)、《蒙古文学与哈尔哈方言比较法》、《蒙古书面语与喀尔喀方言比较语法》(1929)、《“五卷书”中的蒙古故事集》(1921)、《蒙古——卫拉特英雄史诗》(1923)等。
为了研究蒙古学,符拉基米尔佐夫在1908-1926年间四赴北蒙古、西蒙古考察语言、文化和历史,搜集了大量资料。而《成吉思汗传》写于苏联十月革命以后的四五年间,通过大量史实,生动翔实地勾勒出“一代天骄”戎马一生的印迹。符拉基米尔佐夫将成吉思汗勇武的个性、敏捷的才智与宏博的思想都融于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展现出一个接近真实的伟大人物丰满的历史形象。
成吉思汗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中外的史学家,还是政治家,乃至普通人,对他的评价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但总体看来,对其正面评价占主要部分。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全真道掌教教主)曾在1220年向成吉思汗奏陈情表,道:“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并表示:“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
南宋赵珙在其著述《蒙鞑备录》中写道:“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
《元史》修订者之一明代的宋濂对成吉思汗也赞赏有加:“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成吉思汗也有好感:“(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以仁德著称,……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明太祖实录》)
而民国史学家屠寄在肯定了成吉思汗的功绩后话锋一转:“独惜军锋所至,屠刿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蒙兀儿史记》)
孙中山对成吉思汗后代建立的元朝评价颇高:“亚洲早期强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说:“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世界征服者史》)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是:“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
民国史学家张振佩称成吉思汗:“继往圣之绝学,奠百世之和平。”并说:“成吉思汗之功业扩大人类之世界观——促进中西文化之交流——创造民族新文化。”(《成吉思汗评传》)
1939年6月,成吉思汗灵柩西迁途中到达延安时举行祭祀仪式,中共中央将成吉思汗正式尊称为“世界巨人”、“世界英杰”。
《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中也谈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
英国学者莱穆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至于怎样评价成吉思汗才算公正,想过此书后,每位读者自会做出评判。
为使读者更浅近地阅读,本书增加了一些原著所没有的注释及背景阅读,现做以简单说明:
一、书中一些地名人名,除惯见者外,大多据《元朝秘史》译写。而文中所引述的《元朝秘史》中的相关章节,则使用了余元盦先生在《成吉思汗传》(上海巨轮出版社,1949)中的译文。
二、书中的专门名词尽量浅近通俗,同时为原著中所采用资料注明了出处。其中一些注释也参考了余元盦先生的译作。
三、原著所引证中国资料部分,一些与中国史汉籍不符,或所引证史料并非出自原典处,附上中国史汉籍汉文原文,而民族文字部分翻译(如《元朝秘史》蒙文部分)亦录于注解。
在线试读
对金国的大规模作战,淋漓尽致地显示了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历次征战表明,成吉思汗不仅具备军队统帅所拥有的一切资格,也不仅是位有经验有技巧的战术家,还是一个在战场上统兵作战的卓越战略家。他知人善任,经常用巧妙的手法,将归降的敌将委以合适的位置,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他的组织天才也从征集汉人、女真人和契丹人的部队和迅速组编整个军团上表现出来。将蒙古军的军律推行于这种新编的军队中,大大增加了其战斗力,使蒙古人能够在指挥上更有法度地去指挥新编蒙古部队。
在汉土战役中, 成吉思汗曾被谴责为恐怖、残忍,如千万俘虏被屠杀、全城全州居民惨遭杀戮。但谨慎而细密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关于成吉思汗及其蒙古民族残暴无常的传说,其实跟历史的真实性毫无关系。与其残忍嗜杀说法相矛盾的是,归顺成吉思汗麾下的许多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兵士、将帅及高官们,均受其优待,而这些归顺者也都心甘情愿地为成吉思汗效力。诚然,在若干中原城市中,如果遭到特别顽强的抵抗,或者企图背叛蒙古军,假使成吉思汗认为有必要执行军律时,也会下令屠杀。但成吉思汗从未有过无故的残忍或嗜杀。
北京被占领后,在归附成吉思汗的人当中,有一个前契丹王朝的后裔——耶律楚材。耶律楚材的修养和思想是完全汉化的,他不仅教养极深,也是一个绮丽绝妙的韵文作者。成吉思汗很欣赏耶律楚材的风貌、壮伟身材和他的长髯宏声,于是对耶律楚材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臣父祖当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成吉思汗对他的回答颇为嘉纳,因为他一向主张,臣仆应该效忠其主,即使是他的敌人时也是如此。此后,耶律楚材便陪伴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宠任耶律楚材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耶律楚材是一个著名而熟练的占星家。成吉思汗认为他是一个对帝国对自身都有用处的士大夫。这就是成吉思汗对于高度文明的典型态度。当成吉思汗依然是一个草原文盲,从不知道任何科学的观念或者艺术的高级形式时,他常常用好的方法去对待一切有学问的人,以便积极地利用他们的优越学识为自己更原始的目的服务。
在与异族人的关系处理上, 成吉思汗常常从初对一个人的理解和后来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上,去证明他那惊异的天赋。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也是如此,起初是为其占星学上的才识被邀请到宫廷里去,但后耶律楚材竟成为蒙古帝国里杰出的政治家。
在汉土战役中, 成吉思汗曾被谴责为恐怖、残忍,如千万俘虏被屠杀、全城全州居民惨遭杀戮。但谨慎而细密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关于成吉思汗及其蒙古民族残暴无常的传说,其实跟历史的真实性毫无关系。与其残忍嗜杀说法相矛盾的是,归顺成吉思汗麾下的许多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兵士、将帅及高官们,均受其优待,而这些归顺者也都心甘情愿地为成吉思汗效力。诚然,在若干中原城市中,如果遭到特别顽强的抵抗,或者企图背叛蒙古军,假使成吉思汗认为有必要执行军律时,也会下令屠杀。但成吉思汗从未有过无故的残忍或嗜杀。
北京被占领后,在归附成吉思汗的人当中,有一个前契丹王朝的后裔——耶律楚材。耶律楚材的修养和思想是完全汉化的,他不仅教养极深,也是一个绮丽绝妙的韵文作者。成吉思汗很欣赏耶律楚材的风貌、壮伟身材和他的长髯宏声,于是对耶律楚材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臣父祖当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成吉思汗对他的回答颇为嘉纳,因为他一向主张,臣仆应该效忠其主,即使是他的敌人时也是如此。此后,耶律楚材便陪伴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宠任耶律楚材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耶律楚材是一个著名而熟练的占星家。成吉思汗认为他是一个对帝国对自身都有用处的士大夫。这就是成吉思汗对于高度文明的典型态度。当成吉思汗依然是一个草原文盲,从不知道任何科学的观念或者艺术的高级形式时,他常常用好的方法去对待一切有学问的人,以便积极地利用他们的优越学识为自己更原始的目的服务。
在与异族人的关系处理上, 成吉思汗常常从初对一个人的理解和后来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上,去证明他那惊异的天赋。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也是如此,起初是为其占星学上的才识被邀请到宫廷里去,但后耶律楚材竟成为蒙古帝国里杰出的政治家。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