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84164丛书名: 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丛书
第一章 地方立法理论概述
一、地方立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地方立法的概念界定
(二)地方立法的特征分析
二、地方立法的类型与功能
(一)地方立法的类型梳理
(二)地方立法的功能阐释
三、地方立法的权限
(一)地方立法权限的概念界定
(二)地方立法权限的意义阐释
(三)地方立法权限的范围释明
四、地方立法的历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地方立法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地方立法
(三)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立法
五、地方立法的原则
(一)地方立法的一般原则
(二)地方立法的特有原则
第二章 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全面赋予与行使保障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全面赋予的历程回顾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全面赋予的权限解读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横向解读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的纵向解读
三、设区的市立法权全面赋予的意义阐释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全面赋予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全面赋予有力推动了地方改革深化
(三)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全面赋予有效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
四、设区的市立法权行使保障的路径分析
(一)提高立法能力
(二)强化公众参与
(三)完善审查批准
(四)加强立法评估
第三章 地方立法听证制度
一、地方立法听证的缘起回顾与内涵解读
(一)地方立法听证的缘起回顾
(二)地方立法听证的内涵解读
二、地方立法听证的性质辨析与功能阐释
(一)地方立法听证的性质辨析
(二)地方立法听证的功能阐释
三、地方立法听证的制度构成
(一)地方立法听证参加人
(二)地方立法听证的启动
(三)地方立法听证的准备
(四)地方立法听证的举行
第四章 地方立法评估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发展与特点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发展历程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特点分析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类型与价值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类型梳理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价值阐释
三、地方立法评估的原则与标准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原则概述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标准解读
四、地方立法评估的方法与程序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方法简介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程序构成
第五章 新兴领域立法之《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解读
一、数字经济立法理论概述
(一)推进数字经济立法的缘由分析
(二)数字经济立法的实施进路
二、《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立法背景与立法过程
(一)《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立法过程
三、《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框架结构及立法特色与创新
(一)总则
(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四)数字产业化
(五)产业数字化
(六)数字化治理
(七)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八)保障和监督
第六章 创制性地方立法之《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解读
一、营商环境立法理论概述
(一)营商环境的概念
(二)营商环境的属性与特点
(三)推进营商环境立法的价值
二、《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背景与过程
(一)《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过程
三、《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框架结构及立法特色与创新
(一)总则
(二)优化政务环境
(三)优化市场环境
(四)优化法治环境
(五)监督保障
第七章 以立法助力碧水保卫战之《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解读
一、《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一)《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过程
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框架结构及立法特色与创新
(一)总则
(二)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
(三)饮用水水源保护
(四)水污染防治措施
(五)水污染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六)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
(七)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八)法律责任
第八章 以立法助力蓝天保卫战之《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解读
一、《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背景、过程、特点与新成就
(一)《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背景
(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过程
(三)《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特点
(四)《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新成就
二、《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总则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和标准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四)重污染天气应对
(五)重点区域联合防治
(六)监督检查
(七)法律责任
第九章 地方协同立法:以京津冀为例
一、京津冀协同立法背景阐释
二、京津冀协同立法历程回顾
(一)京津冀协同立法之提出
(二)京津冀协同立法之破题
(三)京津冀协同立法之推进
(四)京津冀协同立法之拓展
(五)京津冀协同立法之深化
三、京津冀协同立法成果梳理
(一)建立合作平台,奠定京津冀协同立法坚实基础
(二)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京津冀协同立法“四梁八柱”
(三)创新协同模式,推动京津冀协同立法走向深入
四、京津冀协同立法经验总结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紧密跟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进程
(三)积极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协同立法的指导支持
(四)始终坚持三省市党委对协同立法工作的坚强领导
(五)充分发挥三省市人大在协同立法领域的主导作用
(六)探索引入三省市科研机构对协同立法的智力支持
五、京津冀协同立法进路探讨
(一)推进模式创新,完善立法体系
(二)拓展协同领域,强化立法保障
(三)扩大公众参与,提升立法水平
(四)加强效果评估,提高立法质量
参考文献
《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丛书》
出 版 说 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法治中国,立法为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更为完备的法律保障。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高质量立法离不开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为河北省最早创建法学专业的高等学校,河北大学已经建成涵盖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全链条、完整性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是河北省法学教育的“排头兵”,全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河北大学高度重视立法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仅在法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立法学等相关课程,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置立法学研究方向,而且在国内首创“立法理论与实务”微专业,贯通立法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索立法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路径。河北大学立法专门人才培养坚持德法兼修、知行并重,持续深化与立法机关及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迄今已完成京津冀水源涵养保护、生态环境支撑、白洋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专利保护与冬奥知识产权保护、文明行为促进等100余项委托地方立法、立法后评估和立法论证项目,30余项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产生重要反响。2021年河北大学获批教育 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的立法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为深化立法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契机。本项目拟通过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现行立法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教育培养高素质立法专门人才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教材建设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以高质量教材建设为要。为了适应新时代高素质立法专门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升立法学教材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河北大学法学院、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依托“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的立法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这一新文科项目,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与立法实务部门的协同机制,与法律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了包括但不限于《立法理论与制度》《比较立法研究》《地方立法技术与规范》《地方立法实务与案例》等构成的《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丛书》。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和亮点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与立法机关全方位深度协同,共商研发计划、共建编写团队、共定写作大纲、共享信息资源,合作编写、集体审定,以期切实提高丛书的质量和时代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立法专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同时,也真诚期待学界和实务界同人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立法理论与实务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2023年4月26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