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505585
本书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是现代院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亦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磅作品。长期以来,本书始终保持观点鲜明、论之有据的风格特点,重在对一年来的国际形势予以客观公正的剖析,是广大读者了解国际时事热点、把握国际战略动向的重要参考书目。
目录
第一篇世界政治与经济形势
第一章世界政治变革向纵深演进(3)
第二章世界经济苦撑待变(15)
第三章国际安全形势更趋严峻(32)
第二篇大国战略与对华关系
第四章俄乌冲突延宕影响深远(49)
第五章美国在内部纷争中走到新的“十字路口”(63)
第六章俄罗斯全力稳住大局(77)
第七章欧洲战略转型左右为难(93)
第八章岸田文雄力推“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108)
第九章印度对美“契而不合”(124)
第十章美日韩合作升级加剧地区紧张(139)
第三篇地区格局与战略走势
第十一章东南亚着力维护地区稳定(155)
第十二章南亚三大安全挑战同频共振(168)
第十三章中亚地区大国博弈新态势(182)
第十四章中东在变乱交织中谋求发展(195)
第十五章中东欧深陷“前沿困境”(211)
第十六章非洲在动荡与变革中奋力前行(222)
第十七章拉美亟待破解转型困局(236)
第十八章大洋洲地缘战略环境更趋复杂(250)
第四篇国防安全与全球治理
第十九章国际暴恐势力趁乱扩张(269)
第二十章人工智能开启新纪元(282)
第二十一章海洋治理之争呈现新态势(297)
第二十二章全球治理困局中蕴新机(309)
第五篇全球趋势评估
第二十三章2024全球十大趋势(327)
卷 首 语当今世界变局,重大而深刻。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展开,集中体现为战争与和平的角力、发展和安全的权衡、合作跟对抗的拉锯,体现为各国对历史走向和发展机遇的艰难探寻,体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共振、激荡共进,体现为变局之下中国式现代化所迸发出的崭新活力与世界意义。当此之时,如何才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如何选择和塑造符合时代进步的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是每个国家都必须作出的战略抉择。一《管子·正世》有言:“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环顾2023年的世界,大国博弈的攻与守、地缘热点的战与和、全球治理的危与机、科技竞争的围与突、人工智能的兴与治,这一系列较量与考验贯穿全年,主导着未来世界秩序的调整演变。多股冲击波汇聚交织下,国际格局转型交替的阵痛正向各个领域渗透和扩散。当前变局是由乱局向危局、战局滑落,还是向稳局、和局进化?带着这些疑问蓦然回首,“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似乎再也回不到过去,同时已然处在又一个关乎人类未来的关键“十字路口”。地缘冲突强势回归。过去一年,战争与冲突持续撕裂着世界,冷战后国际局势缓和的“和平红利”已然消失殆尽,地缘冲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报复性回归,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到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放眼全球,俄乌战事的句号还未划上,新一轮巴以冲突猝然而至,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时交火,亚阿围绕纳卡归属几番热战,缅北多地再次爆发激烈战事,半岛局势紧张升级,就连平静多时的南海也因菲律宾的不断挑衅而躁动再起。国际安全环境日益恶化背景下,各类冲突热点“高烧不退”,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失控,各大地缘板块上的冲突乱象争先恐后地露出水面,来了一次“压抑已久”的集中爆发。当前围绕权力、空间、地位等主题的国家间利益争夺不断加剧,权力政治与地缘竞争的思维时隔多年再次占据了国际关系的上风。两场地缘冲突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全面的。当前,“乌克兰疲劳症”虽然不断蔓延,但“不能输”的乌克兰、“不愿输”的美西方以及“不想输”的俄罗斯仍在僵局中苦苦支撑。俄乌和谈的呼声渐涨,但和平的曙光依然难觅。巴以冲突将世界的目光强行拉回中东,然而“中东今日比过去二十年都更加平静”言犹在耳。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稍早前的此番表态令人唏嘘不已,却也从侧面凸显,一厢情愿的“平静”既可能是和平带来的安定,也可能是风暴来临前的一时宁静。战争形态剧烈转变。不论是俄乌冲突还是巴以冲突,其背后体现的是当前战争已从“攻城略地”转为“全域争夺”。在作战主体上,正规军、雇佣军和私人军事公司“同台竞技”,国家行为体和企业、个人等非国家行为体复杂互动;作战空间上,各方势力在多元战场激烈交锋,平战边界日益模糊,军民协同更为常见,战争时空大幅扩展;作战手段上,战场的硬性对抗与舆论场的软性杀伤同步进行,有形斗争和无形博弈叠加共存。战争的残酷性并未因其所处的时代进步而递减,与之相反,我们屡屡看到战争的底线被击穿,所谓“战争规则”在实际的利益争夺和战争成败面前沦为了话术。俄乌战场上,双方攻击目标从炸管道、炸大桥升级为炸大坝、炸克宫,关键民用基础设施屡遭袭击;“援无可援”的美西方在掏空家底也无法填补战场缺口下,肆无忌惮地将集束弹药、贫铀弹等违禁弹药用来援乌。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在遭哈马斯袭击后疯狂报复,加沙地带的医院、学校、难民营、联合国设施都成了以军空袭的对象,儿童等平民目标的伤亡触目惊心。西方科技公司的深度介入也是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一个突出因素。这些美西方科技巨头通过决定采取何种立场、提供何种能力以及甘冒多大风险,实时塑造冲突进程和形式。在俄乌冲突中,谷歌等西方科技巨头不再“中立”,对如何“帮助”其认为应该获胜的一方,如何“封锁”对战场态势不利的信息,如何“打破”冲突双方的力量平衡等作出了明确的价值判断。如果说俄乌冲突是西方科技巨头第一次走上冲突“台前”,打响了“科技地缘政治”的第一枪,巴以冲突中,西方科技巨头则又一次发挥了自身在信息战和舆论战中的强大功效,进一步模糊了战争边界。人工智能重塑未来。2023年春季,一种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工具横空出世,展现了通用人工智能为众多行业赋能的巨大潜力,也展现了算力对一国发展前景的巨大影响。这场人工智能革命席卷各个行业、企业、国家乃至个人,全球几乎同时陷入一场关于模型、算力、算法和数据的狂飙之中。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政治界都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影响冲击、应对之策等展开激烈争论。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等联名指出,该技术或可改变人类认知过程,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从未经历过的震动。的确,不同于“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的短暂出圈,以及之前人工智能限于实验室或面向专业人员的应用,ChatGPT等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了快速升级迭代、实时交互运行、全域覆盖应用,开启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又一扇窗。尤其是ChatGPT现象级应用的爆火,展现了通用人工智能为众多行业赋能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科技伦理、人类替代、信息滥用等风险也亟待我们思考与解决。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发布的《布莱奇利宣言》无疑开了个好头,加强人工智能的国际治理成为各国共识。然而,OpenAI年末上演的一出“权斗”大戏最终以多次反转结局,既映射出理想主义敌不过现实的重击,又反映了“盈利扩张”与“非营利愿景”的难以平衡。在人工智能革命的潮流引领世界的竞争与转型之时,各国唯有共同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才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避免其拉大南北国家之间的技术鸿沟,加剧国家权力分配的不均。二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把脉世界大势,犹如隔山万重听松涛、百里之外察秋毫,必致广大而尽精微。越是身处变局时代、乱局之中,越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问消长之往来,明治乱于内外,深刻体察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的历史性、贯通性、系统性。面对多重冲击之下变乱交织的世界,一些大国急于给出判断、采取行动,目的就是抓住变局时代的主导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称,冷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终结,要重建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为此,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开启所谓向亚太体系化推进进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四边机制”“五眼联盟”风起云涌,“印太小北约”渐有成型之势。在南太,美向岛国承诺巨额援助;在中亚,美将与中亚五国“C5 1”对话机制提升到元首层级,并提出支持和扩大“美国—中亚伙伴关系”;在非洲,美多位高官密集访非,落实2022年抛出的“非洲战略”。中小国家成为美拉拢经营重点,“选边”压力陡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抛出“去风险”新论调,试图掩盖其随美遏华真实目的。凡此种种,那些固守冷战对抗、搞封闭排他小圈子的陈旧思维和落后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更有可能加剧这三大困境。一是世界经济“失速”。新冠疫情大流行虽然告一段落,但疫情中各国之间基于安全考虑建起来的壁垒、挖出来的沟壑依然存在,“泛安全化”依然是影响全球重新链接的主要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爆裂无声”,国际经济体系碎片化趋向加重。泰山压顶、逆流涌动之下,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各类经济金融风险多发,美欧银行接连“爆雷”、美元美债信用下降、新兴市场债务高企,全球系统性风险持续攀升。“高歌猛进”已是昨日黄花,“低增长时代”才是现实选择。2023年3月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世界经济面临“失去的十年”,几乎所有推动进步和繁荣的趋势都在衰减,未来的经济增长率甚至会降至22%的低水平,远低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年均35%。在“衰退”阴影笼罩的长周期下,2024年的世界经济也难言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30%下降至2024年的29%。同时,各国分化趋势日益扩大,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预测值仅为14%;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出一定韧性,2024年预测值尚有4%。全球经济发展逻辑转变、模式转变、预期转变,政治计算超过市场计算成为新的流行公式。二是国际政治“失衡”。面对变局,有的国家抱残守缺,有的国家犹豫彷徨,有的国家束手无策,有的国家冒险冒进,何去何从的抉择困境,演变为普遍性的政治极化、政治激进、政治对立。各国政治光谱向“极”而动,民粹当道、精英失语,左右博弈、中间难存,特朗普主义成为标志性的政治思潮,特朗普本人还在寻求通过2024年美国大选卷土重来,“国际版特朗普”政客更是一个接一个粉墨登场。国际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南升北降大势仍在,其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单极独霸”和“多极多元”秩序之争。2024年“护霸”和“反霸”斗争依然激烈:美国还做着“天选之国”的霸权迷梦,大搞集团政治,极限打压异己,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霸权续命;单边主义、唯我独尊、倒行逆施的霸权做法,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和反对,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战略自主”决心不改,“全球南方”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还将继续壮大。毕竟,“护霸”的是极少数,维护的也是个别国家、少数利益团体的私利;“反霸”的是大多数,维护的是大部分国家、大多数人类的共同利益,这符合世界的前进方向。三是全球治理“失能”。世界要发展、要安全,就要有一些负责任的大国通力合作,有广泛的国际社会团结共识,主动为稳定的国际体系提供支持。然而,“两场危机”打散打乱国际“合能”,一些传统大国内顾倾向加剧“分势”,世界濒临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金德尔伯格陷阱”。新冠疫情阴霾刚散,流感、猴痘、艾滋病等传染病还在流行,“下一场大瘟疫”正虎视眈眈人类防疫体系的薄弱环节,但有的国家却想着反攻倒算“疫情溯源追责”。全球变暖导致的地球系统性危机加重,但发达国家逃避和推卸责任,迟迟不予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援助。人工智能构成人类社会新的时代挑战,“人机大战”的恐怖前景引发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担忧,但美国还在盲目追求技术的“绝对领先优势”,放任军事人工智能应用,誓言2025年之前“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作战的方方面面”。此外,太空、网空、粮食、能源、深海、极地和军控等等领域的全球治理也难言轻松,全球治理赤字日益高企,人类社会再次走到十字路口。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了旧秩序的动荡与瓦解,同时也孕育着变革和新局。过去的一年,大步迈向民族复兴新征程的中国重新整装再出发,面对着各种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我们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新安全格局护航新发展格局;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以开放和进取的姿态彰显大国作为、履行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从公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到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从中俄元首会晤到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新时代的中国正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源源不断地注入和平发展、团结包容的正能量,成为晦暗纷乱中的一抹亮色,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愿景、新的希望,中国发展对世界的先领作用、示范效应持续增强。中国正用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定向”。2023年是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主要宏观指标恢复良好。中国经济的成绩单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广阔的增长空间,“中国经济见顶论”不攻自破,“中国经济风险论”贻笑大方。从中国发展论坛到博鳌论坛,从进博会到广交会,再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以开放促发展,坚定推进全球化的一系列做法让美西方那些鼓吹“脱钩断链”者相形见绌,与那些推动“小院高墙”的政客对比鲜明、高下立见。中国正用“三大全球倡议”引领国际秩序重建,为变局下的全球治理“定调”。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是一系列发展成就的动力之源。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深刻把握当今时代人类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中的特点,强调各国发展和安全不可分割,反对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反对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和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经济胁迫,主张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护发展,主张开放包容、文明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世界各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团结合作提供了切合实际的重要遵循,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中国正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民族复兴进程,为人类共同发展进步“定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各国应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彰显了中国携手世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一位大国领袖对于世界前途命运的深远思虑和使命担当。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串联起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需求,以共商共建共享汇聚起各国携手实现现代化的合力,为各国迈向共同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之治”背后的“中国之制”,其中所蕴藏的“中国之智”将越来越成为照亮动荡变革世界、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前行、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现代化道路的指路明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杨明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