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3294821
- 本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
- 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专业的环保知识。
- 专家撰写与审阅,确保专业性。
这是一部陆羽《茶经》的英文全译本,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目前英译本有数种,最早的当系BritannicaEncycropedia(1928)中的对《茶经》的节译本,WilliamH.Ukers所著AllAboutTea中的《茶经》亦系节译本,而由美国FrancisRossCarpenter所译TheClassicofTea(1974,1995)虽为全译本,但为学者评为非严谨学术之作,为通俗水平译作。2015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俄、西、葡、阿五种语言的《茶经》外文版,其中英文译本存在较多“硬伤”。本书按照原文、译文和译文编排,主要是方便读者阅读,茶经一共分十部分,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以及十之图。译者全部亲自翻译全文,每个字句经过反复推敲,可谓精心细雕之译作。本书可以供茶文化研究人员,翻译人员、大学教师和学生等对茶文化有兴趣的人士阅读研究。
卷上
Part One
一之源
Chapter One The Origin of Tea 003
二之具
Chapter Two The Tools for Tea 010
三之造
Chapter Three The Processing of Tea 019
卷中
Part Two
四之器
Chapter Four The Utensils of Tea 027
卷下
Part Three
五之煮
Chapter Five The Boiling of Tea 061
六之饮
Chapter Six The Drinking of Tea 072
七之事
Chapter Seven The Legends of Tea 078
八之出
Chapter Eight The Plantation Region of Tea 117
九之略
Chapter Nine The Omission of the Tea Tools and Utensils 127
十之图
Chapter Ten The Graphic Description of Tea 130
附录一《茶经》中计量单位和换算表
Appendix1 Units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 The Classicon Tea with Conversion Table 131
附录二唐代的十“道”和十五“道”一览
Appendix2 A List of Ten“Dao” & Fifteen“Dao” in Tang Dynasty 13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33
序
在中华民族1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茶的发现和使用几乎可以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比肩。每当我们看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和世界、禅茶一味”“中国茶,世界香”等表述时,我们知道中国茶不仅是一款饮品,更是承载了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饮茶是一种生活方式,茶道更是一门深邃的哲学。
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的茶文化经典。《茶经》是一部茶学的百科全书,原文虽然只有9042字,但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植物学、史学、文学、药理学等学科。《茶经》不仅是一个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一把品味东方智慧、体验生活艺术的珍贵钥匙。然而,对于非中文读者来说,通过这扇窗口,探索并理解这部茶学经典却显得困难重重。虽然,之前有国外学者尝试翻译过《茶经》,但都不是全译本。今天,我高兴地看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邱贵溪先生历时3年,独自一人完成了这部巨著的英文翻译工作。邱贵溪先生有较深厚的英文语言专业功底,曾经主编过《英汉双向法律词典》,从事国际交流工作近10年,出访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目标读者如何理解《茶经》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邱贵溪先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原文每个字反复推敲,可谓精雕细琢。这一点,我们从《茶经》的英文书名、《茶经》10章的目录标题以及大量排比句的翻译可见一斑。
《茶经》译著的出版可以让非中文读者感受到这部经典著作的魅力。读者能够通过字里行间触摸到《茶经》的灵魂,深入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就像品味一杯香茗,让我们从喧嚣的世界里品味到生活的宁静、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愿这部译著能在东西方之间搭建起桥梁,促进文化融通,促进民心相通。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2023年秋于湖南长沙
译者序言
中国唐代陆羽(733—804年)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今年是陆羽诞辰1290年,所以今年出版陆羽《茶经》汉英对照版有特别的历史意义。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令中国茶界非常骄傲的事情。
本人是喝大碗茶长大的,对茶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感。后来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担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近10年,出访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在对外交往中,茶自然是交流的重要载体,但我发现外国友人喝斯里兰卡等国家茶的人较多,喝中国茶的人甚少,知道《茶经》的更是寥寥无几,于是萌发了要把这部巨著翻译成英文的想法,以便外国友人能准确理解中国茶和茶文化。
国外也有人翻译过《茶经》,但不是全译本,只是摘要翻译,如美国作者威廉·哈里森·阿克斯(WilliamHarrison Ukers)在AllAboutTea(《茶叶全书》)中,对《茶经》四之器“风炉”一节,仅用了一句就带过了:“Astoveismade of brass,iron,or mud in the shape of an ancient tripod.”国内先前也有人翻译过《茶经》,但存在多个名称译名不准确的情况,如“风炉”译为“brazier”(烤火的火盘),“釜”译为“wok”(炒菜的锅),或是对“唐煮”“宋点”“明泡”不了解,对唐代的煮茶却用了“brew”(泡)一词。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我们中国文化的语境是区分“汤”和“羹”的,英文却没有。有时候我们中文的一个词,如《茶经》文中的“池”,英文就有“pond”和“pool”之分,到底是用“pond”还是“pool”均有讲究。另外,《茶经》有诸多唐代计量单位的名称,在翻译时不可以直接转换成国际计量单位,否则就是对中国传统计量单位的重大缺失,这些都是对译者的巨大考量。
本书原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南宋咸淳刊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参校明以来多种版本,白话文采用沈冬梅研究员的译文,在此表示感谢。翻译《茶经》的过程中,得到了同事黄佳怡(文字输入)以及朱昌言(绘制插图)的大力支持,最后,美国麻省文理学院的本·亚伯拉罕·卡恩(Ben Abraham Kahn)教授对英文译文进行了校阅,在此一并致谢。
邱贵溪
2023年春于上海市古北路620号博观楼
评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