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217965
1.黑塞经典作品 优秀译本,恒久流传。
2.本书绝非惯常意义上的小说,而是涌动着智慧哲思,直抵人类心灵的生命之书。
3.豆瓣读者苦苦寻觅的杨玉功译本,暌违数载,荣耀归来。中国读者最初就是通过这个译本爱上悉达多、爱上黑塞。
《悉达多》是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讲的是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离开家乡,拜师修行,寻求智慧、寻找自我的故事,悉达多经历了极端的精神净化,也在世俗社会之中经受了长期而曲折的洗礼,最后在一条大河边开悟并因此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全书的语言优雅清丽,充满着行云流水般的诗意与意涵深刻的人生哲理,每个有心的读者都能在悉达多的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诚如本书译者杨玉功所言:“一般读者会醉心于书中百转千回、引人入胜的情节,善于思考的读者会折服于黑塞,日耳曼式的深刻思辨力,追求信仰的人们可以玩味书中隽永而空灵,只可悠然心会的禅意。喜欢古典也可,这是古代印度的故事,喜欢现代也可,从书中获得一份在金钱浪潮冲击下的清醒与淡泊。”
第一部
婆罗门之子
沙门
乔答摩
觉醒
第二部
伽摩拉
人世间
轮回
在岸边
船夫
悉达多之子
唵
侨文达
附录
初版译者序(2009年)
再版译者序(2012年)
译后记
译者序
一
一个人的一生似乎很短,又好像很长。在知天命的此刻,儿时的记忆也并没有忘怀,就时间的感受而言,五十年岁月不过是转瞬间而已。若从人生的主体状态来观察,从前的种种迷惘、追寻、烦恼、绝望又显得如此辽远,仿佛是前世的景象。 《悉达多》一书贯穿我三十年的人生岁月。约1991年从一位美籍华裔留学生手中得到此书的英文版,自发开始翻译并于1994年定稿。其后虽想方设法企图出版,译稿却沉寂了十六年之久。世纪文景出版公司于2008年准备出版黑塞作品系列时,与众译者已然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其中也包括《悉达多》一书。我通过文景的编辑将我翻译的样稿转给《悉达多》的约定译者,这位我至今未曾谋面的译者居然主动放弃翻译,将出版的机会留给我的译稿。这位译者的恩义我至今仍铭记在心。《悉达多》对于现在的我更像是前尘往事。对“意义”的追 寻是青春时代较为“高尚”的躁动,而此时,意义是所有此时此地的视听言动与念念迁流。年轻时自命不凡的傲骄往往是对自我不切实际的期许,如同鼓胀的气球必然被岁月所刺穿,如今自命的“不凡”往往是无法逃避的责任与烦恼。
二
黑塞原书中的“悉达多”象征着所有人心中那个不甘平庸、 期待觉悟的自我。《悉达多》初版之后,我一度把自己Nokia E71、E72手机的代号定名为Siddhartha(悉达多),结果连续丢掉了两台手机。虽说纯属巧合,我毕竟意识到:悉达多是印度当年那个志在觉醒的青年,那个独一无二的“成佛”的个体。 黑塞的书是黑塞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心性体验推想当年悉达多成佛的心路历程。每个或感动或豁然于心的读者又投射了他或她身心的独特经历。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同体大悲”“天堂净土”,在时间的迁流之中,似乎很难成为安住的境界。中国人的感慨,是在形而上的纯粹理性之后,特别能动人心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浇透最坚硬的块垒,悲悯的天空下,万物散发出迷人的生机。书中的悉达多结束苦行,渡过生命之流回归人世,他看到的正是某种兰亭之境。
三
宗教与生死不可或分。生与死其实是一体两面。两面易解,一体难知。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贪生的本质是绝望:认定生命是宇宙的尘埃,绝无未来,必须紧守庸碌的现世。向死的本色是虚妄:相信此生是过客,价值只在神的未来天堂。贪生是恋物,向死是迷心。恋物是存在主义,迷心是宗教主义。悉达多因过于聪明而鄙视尘俗,决绝弃世而苦行;又因良知而看透苦行背后的浮华之我。悉达多的回归人世也是左右摇摆:理想与生存、超脱与欲望的双重困境,由此亦可推想黑塞中年危机之深重。《悉达多》一书有其持久的意义。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尽早打破身心的虚妄,让生命焕发出真实的光热。《悉达多》正可以让我们的心经历种种人生境界的淬炼,脱去浮华的泡沫,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并由此体会生命的美好。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悉达多》一书颇谙此道。
四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辽远,知天命时是天命在身,天命成为即时的生命历程。我的《悉达多》译本20世纪90年代初即已完稿,2009年3月才首次出版。此书是我“不惑之年”的重要标志,生命由此进入新鲜的境地。2010年5月,我意外发现了声学物理的“太极效应”,从此跨入音响界且一发不可收拾,自《悉达多》初版至今竟已十年之久。或许并非巧合,悉达多悟道之象正是聆听流水之音,声入于耳而心通于道。过去十年,我潜心于声音物理的思考与实验并颇有会通之感。会通阴阳则生生不息,会通古今则不忧不惧,而会通中西正是黑塞写《悉达多》一书的初衷。 明李贽有《独坐》诗,原诗如下: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喜其文韵,仿其诗如下:
步李贽《独坐》原韵抒怀
无意开天眼,有情叹落花。
柔风拂细草,曲水恋平沙。
人间不是梦,太上本为家。
酒食且休整,此岸观晚霞。
诗意无非会通天人、长空风月之旧题。黑塞若通中文,或许会有知音之叹?
五
翻译是我的专业,而我的译作出版是从商务印书馆开始的。1995年与商务印书馆签约并开始翻译《克尔恺郭尔哲学寓言集》 直到2000年5月出版,其间多蒙陈小文先生的扶助与关照,甚至书名都是他直接参与拟定。岁月易逝,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愿借此机会向陈先生表达谢意!
商务印书馆丛晓眉女士喜爱我的《悉达多》译本,曾购买多部文景版赠送给她的朋友。后因机缘巧合而相识,她由此念 念不忘要出商务版的《悉达多》。感念晓眉女士明达志诚,当本书中文译本版权出现空窗期之际,便与商务签约,遂启本版 《悉达多》的出版。
翻译有形神之别。寻章摘句、条分缕析或失其贯通灵妙之气。以手指月,见月亡指,以语言之现象,见作者之真意,此为翻译之前提;其次则导原作之活水入目标语之旷野,活泼泼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曲尽其意,自成本地风光之美。
佛法入中国,翻译居功至伟,前有罗什,后有玄奘,皆超凡入圣之士。“悉达多”之名即由玄奘法师译定,至今已历千年。黑塞写《悉达多》时正值西方遭遇精神危机的时代,他的直觉让他心向东方。《悉达多》中文版再版的时刻,东方的中国正开始展现其悠久文化的本色。
杨玉功
2022年2月1日于望京花园
“本书洗练的文笔与反叛的人物恰恰回应了一代人内心的渴望:他们正寻求摆脱流俗、摆脱功利主义、摆脱当前权威的自我之路”,“悉达多象征那些寻求真理的人——那些寻求自我之真理的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数十年前,赫尔曼•黑塞已然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那种内心的骚动、那种青春时代自寻其路的固有需求;这种需求让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索取天经地义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生命。黑塞的这种先知先觉也必然启发未来时代的人们。”
——保罗•科埃略(巴西当代著名作家)
“小说《悉达多》写得很好很深刻!视角也很独特,佛祖微笑下的宇宙世界,一次升华!”“眼下有哪个作家可以超越文学的边界,用梵音写出内心的想法呢?”
——罗曼•罗兰(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纯洁、勇敢、富有梦想和智慧,充满传统、历史回顾和乡情,他把温情脉脉提高到革命的境界——这是灵魂意义上的革命,崇高而忠实,高瞻远瞩而预感敏锐。”
——托马斯•曼(20世纪德国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悉达多》所说的智慧意味着极乐,意味着超越时间的限制,不再被一时一地的得失所困扰,而达到内心永恒的安宁。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需要它,如今的我们也需要它。
——云也退(著名书评人)
杨玉功的译本“译笔挥洒自如,诗意沛然”,“遇到跟佛教历史和教义有关的问题,我便参考他的译文”。
——杨武能(著名翻译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