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467998丛书名: 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
5GtoB化茧成蝶,揭示toB发展深层规律,勾勒5G赋能清晰路径。
转型运营涅槃重生,擘画新基建运营体系,破解数字化转型密码。
这本书在介绍5G toB服务的同时,还深入探讨了电信运营转型的思路和方法。它不仅关注技术本身,还关注如何将技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如果你想了解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方法,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
作为奇数代移动通信网的系统与技术,5G的“破坏性创新”主要源于toB需求场景。目前,运营商已经部署了大规模5G网络,千行百业的5G应用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书基于toB价值主张下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和对电信运营规律的解构,采用动态能力理论框架,探索5GtoB服务感知能力、捕获能力的构建,助力5G能力与B端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深度耦合。在此基础上,从服务营销转型、网络运营转型、网络资源配置转型、能源管理转型等方面分析电信运营转型思路,探索以对内数字化转型推动对外数字化赋能的驱动路径,以期实现电信运营使能千行百业,创造全局性数字化产业变革的美好未来。
本书适合战略与运营管理学术研究人员、运营商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各层级管理人员、互联网界关注toB转型的相关人员与toB创业人士使用。
目录
第1章 5GtoB进入深水区 1
1.1 5GtoB发展现状 1
1.2 5GtoB发展调研 2
1.3 5GtoB时代电信运营面临的挑战 6
1.3.1 价值主张挑战 8
1.3.2 能力短板挑战 9
本章参考文献 10
第2章 toB服务的本质及5GtoB服务的价值 11
2.1 toB服务的本质 11
2.1.1 toB服务的需求基础 11
2.1.2 toB服务的效率机制 14
2.1.3 toB服务的实现层次 16
2.2 5GtoB服务的价值 16
2.2.1 5GtoB在企业层面的价值 16
2.2.2 5GtoB在产业层面的价值 19
2.2.3 5GtoB在要素层面的价值 20
2.3 5GtoB服务的价值实现 21
2.3.1 分析成本结构 22
2.3.2 关注临界阈值 23
2.4 5GtoB服务模式 25
2.4.1 明确5GtoB服务的定位 25
2.4.2 理解5GtoB服务的阈值 26
2.4.3 突破临界阈值的SERVICE模型 30
2.4.4 短期突破策略 33
2.4.5 长期发展策略 33
本章参考文献 34
第3章 5G网络演进视角的运营管理规律 35
3.1 电信运营管理体系与网络代际演进 35
3.1.1 电信运营管理体系相关概念 35
3.1.2 电信运营网络代际演进 37
3.1.3 低代际网络退网的研究 40
3.1.4 网络代际演进平滑柔性技术 43
3.2 网络代际演进运营管理模型的构建 45
3.2.1 系统动力学方法 45
3.2.2 电信运营动态演进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47
3.2.3 网络代际演进仿真基础模型 48
3.3 网络代际演进运营管理决策实证仿真 52
3.3.1 多网协同运营管理实证 52
3.3.2 低代际网络退网管理决策实证 56
3.4 5G网络演进视角的运营管理挑战 57
3.4.1 “奇偶律”与5G网络运营管理挑战 57
3.4.2 不同代际网络移动用户的特征与5G网络的运营管理挑战 58
3.4.3 物联网用户与5G网络运营管理挑战 59
3.4.4 toC叠加toB的运营管理体系再造挑战 59
本章参考文献 60
第4章 5GtoB动态能力框架 61
4.1 理论基础——动态能力 61
4.2 电信运营5GtoB动态能力架构 64
4.2.1 动态能力之感知能力 65
4.2.2 动态能力之捕获能力 66
4.2.3 动态能力之转型能力 67
本章参考文献 70
第5章 B端客户需求识别能力 72
5.1 运营商5GtoB需求识别现状 72
5.2 组织客户体验模型 73
5.2.1 客户体验与需求识别 73
5.2.2 组织客户体验模型构建 74
5.3 5GtoB需求识别 84
5.3.1 基于组织的员工体验模型的需求观察 84
5.3.2 基于组织的生态系统体验模型的需求观察 90
5.3.3 基于组织的客户体验模型的需求观察 94
5.3.4 基于组织的效能体验模型的需求观察 100
5.4 5GtoB需求洞察 105
本章参考文献 108
第6章 5GtoB场景识别及易感性评估能力 112
6.1 场景与易感的本质 112
6.1.1 场景与易感场景 112
6.1.2 价值共创与数字化转型 114
6.2 5GtoB场景识别 118
6.2.1 建立场景识别指标集 119
6.2.2 分行业关键场景识别 120
6.3 5GtoB场景易感性评估 124
6.3.1 场景易感性评估指标体系 124
6.3.2 场景易感性评估步骤 125
6.3.3 场景易感性评估实例 125
6.3.4 多案例易感场景评估结论 127
本章参考文献 131
第7章 5GtoB技术服务能力 133
7.1 5G确定性网络与工业互联网平台 133
7.1.1 5G确定性网络 133
7.1.2 工业互联网平台 137
7.2 技术生态分析 142
7.3 技术影响分析 146
7.3.1 5G NR标准 147
7.3.2 5GC 147
7.3.3 5G MEC与云边协同 148
7.3.4 云原生 148
7.3.5 大数据与AI 149
7.4 国内外运营商的5G专网部署 150
7.4.1 5G专网部署的分类 150
7.4.2 国内运营商5G专网的发展 150
7.4.3 国外运营商5G专网的发展 152
7.5 互联网厂商的技术服务方案 154
7.5.1 亚马逊网络服务(AWS) 155
7.5.2 阿里巴巴云服务 158
7.5.3 互联网厂商的主要服务内容对比与能力架构搭建启示 160
7.6 5GtoB服务能力总体架构 161
7.6.1 5GtoB服务能力架构 161
7.6.2 5GtoB服务交付能力架构 166
本章参考文献 168
第8章 5GtoB生态整合能力 169
8.1 5GtoB服务之生态系统 169
8.1.1 5GtoB生态参与者 169
8.1.2 生态主导的关键要素 171
8.2 分类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172
8.2.1 Ⅰ类大B数字化转型特征及路径 173
8.2.2 Ⅱ类大B数字化转型特征及路径 173
8.2.3 小B数字化转型特征及路径 174
8.2.4 不同阶段的生态主导关键要素 174
8.3 5GtoB生态模式 175
8.3.1 5GtoB生态主导能力 176
8.3.2 5GtoB典型生态模式 177
8.3.3 5GtoB生态模式总结 180
8.4 运营商5GtoB生态整合策略 180
8.4.1 运营商数字化服务能力 182
8.4.2 运营商生态整合策略 183
本章参考文献 183
第9章 体验导向的服务营销转型 185
9.1 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185
9.1.1 体验经济中的客户体验 185
9.1.2 体验导向的客户需求特征 186
9.1.3 5G使能客户体验 188
9.2 三大市场中客户的体验需求 189
9.2.1 个人市场中客户的体验需求 190
9.2.2 家庭市场中客户的体验需求 191
9.2.3 组织客户市场中客户的体验需求 192
9.3 客户体验建模工具 195
9.3.1 客户体验五要素 195
9.3.2 客户旅程地图模型 196
9.3.3 SERVQUAL模型 199
9.4 客户体验管理体系的实现 200
9.4.1 全面梳理客户感知点 200
9.4.2 制定客户承诺指标和标准 202
9.4.3 分解流程,落实客户承诺标准 203
9.4.4 案例:某运营商家庭宽带业务投诉处理服务 204
9.5 专题:权益运营初探 207
9.5.1 权益、权益资产与权益资产平台 207
9.5.2 运营商的权益运营之路 209
9.5.3 线下权益运营推进本地营销转型 211
9.5.4 权益运营的未来——泛在权益网络 212
本章参考文献 213
第10章 网络运营转型——从云网融合到算网一体 214
10.1 5G、云原生与云网融合 214
10.1.1 云原生的概念与特征 214
10.1.2 电信网络的云化实践 216
10.1.3 5G的云网融合之路 218
10.2 从云网融合到算网一体 221
10.2.1 算网 221
10.2.2 算网对运营商的意义与价值 226
10.2.3 云网融合到算力网络的演进 229
本章参考文献 231
第11章 新基建引领网络资源配置转型 233
11.1 新基建及其资源配置需求 233
11.1.1 新基建的内涵及特征 234
11.1.2 新基建的资源配置需求 235
11.2 电信网络全流程资源配置体系 235
11.2.1 电信网络资源配置 236
11.2.2 战略视角的规划管理 237
11.2.3 严格审慎的计划管理 239
11.2.4 生产线导向的供应链管理 246
11.2.5 广域分布式工程建设管理 250
11.3 新基建推动网络资源配置转型 252
11.3.1 产品及市场导向的网络资源配置体系构建 253
11.3.2 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生态转型 257
11.3.3 工程建设的集成化转型 263
本章参考文献 265
第12章 “双碳”目标下的ICT使能减排与能源管理转型 267
12.1 ICT使能减排与智慧社会 267
12.1.1 ICT与未来世界 267
12.1.2 ICT与低碳减排 268
12.2 通信能源的发展历程与转型趋势 272
12.2.1 动力电源“配套专业”管理阶段 272
12.2.2 “能源底座”管理阶段 273
12.2.3 “能耗孪生”管理阶段 275
12.3 电信运营能源管理转型的对外输出 279
12.3.1 电力需求侧分布式储能 280
12.3.2 电信网络的备储一体体系 284
12.3.3 “能耗孪生”运营管理的价值输出 285
12.4 专题:ICT使能减排量测算的方法论和标准 287
12.4.1 ICT使能减排量测算的国际方法论和标准 287
12.4.2 ICT使能减排量测算的国内方法论和标准 288
本章参考文献 289
附录A 缩略语表 291
序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如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信息通信产业的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下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在技术演进、商业模式、千行百业解决方案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著作。本书的新颖之处主要体现在运营与toB两个视角上。
从运营视角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的高效运营对数字化转型来讲不可或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基建),有效拉动了经济的增长。随着基础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盘活存量、高效运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二者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电信运营责任重大,这不仅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方面,更体现在电信运营是全面生态构建的基础。我非常同意本书的观点,以华为、腾讯、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可以做出“点”状的“灯塔工厂”,甚至可以拉通某些“线”状的易感行业,但要在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面”上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效益闭环,电信运营全程全网和属地运营兼有的能力不可或缺。当然,新基建的运营并不局限于现有的运营商,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从云服务出发实行专网运营的尝试也被证明是可行的。本书应用战略管理前沿的动态能力理论,从感知能力、捕获能力、转型能力等方面对电信运营体系进行一般化推演,给出了构建新基建高效运营体系的可行思路。
从toB视角看,尝试解构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来源也很重要。
我国的消费互联网发展迅猛,特别是在以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务等为代表的toC领域,以互联网为主体,对传统行业的“互联网 ”平台化运营模式的改造取得了极大成功。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toB的本质是面向生产,其个性化、定制化特点限制了驱动消费互联网平台经济“高歌猛进”发展的网络外部性效应,OTT平台的生存空间大大受限,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以传统行业为主体、以互联网手段赋能的“ 互联网”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深入地认知B端行业、企业,在千行百业的个性化中找到“ 互联网”的共性规律,就成为驱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书在总结作者长期电信运营经验的基础上,从需求识别、场景评估、能力构建、生态整合等方面尝试建立toB认知体系,为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寻找可行路径。
本书作者中有多位是我的学生,他们均有超过二十年的研究、教学经验,是一批长期致力于电信领域研究的学者。本书作者与我都深刻认识到,电信运营必须向数字化服务运营转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支撑。同时,电信运营转型对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消费互联网、泛信息通信技术(ICT)演进、新基建、“双碳”等]具有很大的溢出价值,因此电信运营转型也是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此,向有志于探索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研究者、参与电信运营体系的实践者、互联网toB创业者推荐本书,本书一定会对大家打开转型思路、探索未知路径有所帮助。
北京邮电大学 舒华英
2023年10月
前 言
科学发现孕育技术发明进而驱动产业变革是科技创新最终形成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的路径与规律。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孕育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发明,进而驱动了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发生;热力学、电磁学理论等孕育了内燃机、电动机等为代表的技术发明,进而驱动了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发生。从科技发现到产业变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以半导体、计算机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创新源于20世纪初产生的、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的科学发现,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爆发才催生了电子商务、在线离线商业模式(O2O)等对零售领域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产业变革,而其影响主要集中在消费侧,即消费互联网。近年来,千行百业大规模开展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通过产业互联网向全面的数字化产业变革推进。
产业变革的概念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发生的并引发世界范围内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替代手工工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从概念上讲,全面的产业变革一般指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革命或变革,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只有当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才意味着产业变革的发生。当前,我国彻底跨越了短缺经济,全面实现了温饱经济,在迈向充裕经济的路上面临增长方式转型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5G网络部署全球领先,我国也力图以此带动新基建、产生新动能。
技术形成生产力需要基础设施的加持,某一类通用技术适逢相应的关键基础设施就有机会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蒸汽机之于铁路系统、内燃机之于公路系统皆是如此。网络是主要的IT基础设施,运营商及其生态体系是网络建设与运营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5G网络是集中体现IT进步的关键基础设施,5GtoB是IT进步并推动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的代表路径之一。因此,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是B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包括运营商、系统集成商(SI)、互联网企业、5G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电信运营生态对如何满足高度差异化、定制化的toB数字化转型需求正在加速给出答案,挑战与机遇并存。5GtoB是ICT行业对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大潮的响应,同时5GtoB的成功离不开电信运营体系的支持,其健康发展也是电信运营转型的重要契机。
本书定位为一部面向数字化产业变革的运营管理专著,共12章,核心逻辑围绕toB动态能力的提升而构建。第1章具有综述性质;第2章从产业经济的视角阐述toB服务的本质,读者需要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第3章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阐述5G网络演进视角的运营管理规律;第4章介绍了5GtoB动态能力框架,即对感知能力、捕获能力、转型能力的综述;第5~12章分别对感知能力、捕获能力、转型能力这三方面展开论述,第5章的客户需求识别能力和第6章的场景识别及易感性评估能力对应感知能力,第7章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第8章的生态整合能力对应捕获能力,第9~12章的服务营销转型、网络运营转型、网络资源配置转型、能源管理转型对应转型能力。本书各章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各取所需。
有志于深入探索数字化产业变革基本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与运营管理学术研究人士可以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相关内容;运营商的各层级管理人员、上下游产业链(网络与终端设备制造、开发与集成、工程运维服务、渠道等)管理人员可以从第3章开始,在深入解构复杂的电信运营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关心的线条(市场、政企、网络、建设等)重点关注后续相应章节;互联网界关注toB转型的相关领域人士、toB创业人士可以从第4章开始,探索基于动态能力的toB服务能力架构,在电信运营转型趋势中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
本书作者有北京邮电大学的黄逸珺、车培荣、胡一闻、彭若弘、张爱华、谢智勇、杨旭、杨天剑及北京联合大学的董爽。全书的编写思路、核心成果是全体作者共同研究的结晶。本书编写工作的分工如下:黄逸珺、车培荣、胡一闻负责全书的统稿与审校;胡一闻编写了前言、1.3节、9.5节,还与黄逸珺合作编写了12.3节;车培荣编写了1.1节、1.2节、第4章;谢智勇编写了第2章;黄逸珺编写了第3章、第6章,还与胡一闻合作编写了12.3节;张爱华编写了第5章、9.1~9.4节;彭若弘编写了第8章、第11章、12.2节;杨旭和董爽共同编写了第7章和第10章;杨天剑编写了12.1节、12.4节。本书作者均为在电信行业从事教学和学术实践研究工作多年的大学教师或研究人员,大多完整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电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及电信网络2G、3G、4G、5G的代际演进过程,亲身感受了我国通信科技对西方的追赶、超越,是一群对我国电信行业有很深感情的学者。希望有志者以本书为载体,将本书作者对电信运营的理解与积累应用到面向未来的5GtoB转型中,为我国ICT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以下学生在数据收集、书稿编辑等方面对本书做出的贡献:北京邮电大学的李嘉展、吴倩倩、何欣、陈锡敏、赵越、姬俊杰、李琳、杜利、都昊、赵肖克、王飞、赵泽旭、翁永廉、陈璧藤、黄泽平、祝可菲、陈超、胡鹏、田婷、贾黎、马鸣阳、于涵、陈超雨、周澜、赵泽旭、李梓凡、王梦怡,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的刘云云、顾晓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