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432551
系统介绍益生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涉及它们的特性、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特别着重介绍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和鉴定,基因组的测定和基因功能分析。
益生菌是对人体、动物和植物有益的一类菌群,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本书系统介绍益生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共九章:前三章为总论,对益生菌作概要的介绍;后面六章为各论,分别对各种益生菌进行介绍,主要包括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涉及它们的特性、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特别着重介绍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和鉴定,基因组的测定和基因功能分析。本书适用于从事微生物学、微生态学、遗传学、免疫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生等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益生菌概述
第一节 人体内正常菌群 001
一、宿生部位 001
二、生理功能 002
三、菌群失调 003
第二节 肠道内的益生菌 004
一、肠道内的益生菌组成 005
二、肠道益生菌的作用 006
第三节 益生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007
一、益生菌中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007
二、益生菌中厌氧菌分离培养法 007
三、益生菌分离培养的注意事项 008
第四节 益生菌的鉴定技术 008
一、传统方法 009
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009
三、编码和自动化鉴定系统 011
四、荧光光谱法 011
五、其他方法 011
第五节 益生菌的应用 011
一、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012
二、益生菌与美容护肤 013
三、益生菌的应用展望 014
参考文献 014
第二章 益生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对细菌素进行的研究 018
第二节 对多糖进行的研究 020
第三节 对黏附基因的研究 023
第四节 对内源酶基因的研究 025
第五节 去除可传递的耐药因子的研究 026
参考文献 028
第三章 益生菌的黏附、定植以及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
第一节 益生菌的黏附与定植 029
一、益生菌在肠道定植的生理意义 029
二、益生菌黏附的生理特性 030
三、益生菌黏附的机制 031
四、从黏附到定植 032
第二节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 033
一、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033
二、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 033
三、微生态失调与感染 034
四、小结 041
参考文献 042
下篇 分论
第四章 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双歧杆菌概述 045
一、双歧杆菌的形态 046
二、双歧杆菌的特性 046
三、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047
四、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49
五、双歧杆菌的应用及展望 051
六、小结 052
第二节 长双歧杆菌 052
一、长双歧杆菌的特性及种类 052
二、长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053
三、长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55
四、长双歧杆菌的应用 058
五、小结 060
第三节 短双歧杆菌 060
一、短双歧杆菌的特性 061
二、短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 061
三、短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62
四、短双歧杆菌的应用 064
五、小结 065
第四节 两歧双歧杆菌 065
一、两歧双歧杆菌的特性 065
二、两歧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066
三、两歧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68
四、两歧双歧杆菌的应用 068
五、小结 069
第五节 青春双歧杆菌 069
一、青春双歧杆菌的基本特性 070
二、青春双歧杆菌在人群中的分布 070
三、青春双歧杆菌的代谢特性 071
四、青春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72
五、青春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072
六、展望 075
第六节 婴儿双歧杆菌 076
一、婴儿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076
二、婴儿双歧杆菌的生理功能和机理 077
三、婴儿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79
四、婴儿双歧杆菌的应用 079
五、小结与展望 082
参考文献 082
第五章 乳酸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嗜酸乳杆菌 096
一、嗜酸乳杆菌的特性 096
二、嗜酸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097
三、嗜酸乳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099
四、应用与展望 101
五、小结 102
第二节 鼠李糖乳杆菌 102
一、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03
二、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103
三、鼠李糖乳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105
四、应用 108
五、小结 108
第三节 罗伊氏乳杆菌 109
一、罗伊氏乳杆菌的特性 109
二、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110
三、罗伊氏乳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114
四、应用与展望 125
五、小结 126
第四节 保加利亚乳杆菌 126
一、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特性 127
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和机理 128
三、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130
四、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物工程菌株的应用 132
五、小结与展望 132
第五节 干酪乳杆菌 133
一、干酪乳杆菌的特性 133
二、干酪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134
三、干酪乳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136
四、干酪乳杆菌的应用 142
五、小结 143
第六节 发酵乳杆菌 144
一、发酵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44
二、发酵乳杆菌的生理功能 144
三、发酵乳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145
四、发酵乳杆菌的应用 146
五、小结与展望 147
第七节 乳酸乳球菌 147
一、乳酸乳球菌的特性 147
二、乳酸乳球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148
三、乳酸乳球菌的分子生物学 150
四、应用与展望 151
五、小结 154
参考文献 155
第六章 链球菌
第一节 乳酸链球菌 177
一、乳酸链球菌的特性 177
二、乳酸链球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177
三、乳酸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 178
四、应用与展望 179
五、小结 180
第二节 嗜热链球菌 180
一、嗜热链球菌的特性 180
二、嗜热链球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181
三、嗜热链球菌的分子生物学 182
四、应用与展望 185
五、小结 186
参考文献 186
第七章 芽孢杆菌及酵母菌
第一节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 191
一、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特性 191
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191
三、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应用 193
四、展望 193
第二节 枯草芽孢杆菌 194
一、枯草芽孢杆菌的特性 194
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理功能 194
三、枯草芽孢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196
四、展望 198
第三节 地衣芽孢杆菌 198
一、地衣芽孢杆菌的特性 199
二、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199
三、地衣芽孢杆菌的分子生物学 200
四、结语与展望 201
第四节 布拉氏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 201
一、布拉氏酵母菌的特性 201
二、布拉氏酵母菌的生理功能及机理 202
三、布拉氏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 203
四、应用与展望 205
五、小结 208
参考文献 208
第八章 益生元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引言 216
一、益生元定义的研究进展 216
二、益生元定义修订的原因 217
三、益生元的功能 218
四、益生元的种类 219
五、益生元与益生菌的相互关系 219
第二节 益生元的功能研究 220
一、益生元可以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 220
二、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 235
三、益生元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对肠道的益生作用 241
四、益生元的相关临床研究 249
五、本章小结 260
参考文献 260
第九章 益生菌的应用
第一节 益生菌作为食品级的添加剂 268
一、强化乳制品 269
二、基于乳清(蛋白质)的益生菌产品 271
第二节 益生菌作为药物 271
一、腹泻病 272
二、炎症性肠病 274
三、肠易激综合征 275
四、变态反应性疾病 275
五、动脉粥样硬化 276
六、细菌性阴道病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77
七、结直肠癌 277
八、重症疾病 278
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79
十、放射性肠炎 280
第三节 益生菌作为表达宿主 280
一、表达抗原 280
二、表达治疗基因 282
三、表达抗体 282
四、表达促进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283
五、本章小结 284
参考文献 285
益生菌是对人体、动物和植物有益的一类菌群,早期主要用于制备酸奶、作为食物和饲料的添加剂,随后被发现在医学上起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和美容护肤等,因而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早期的工作主要是着重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培养,研究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和制备益生菌制品的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兴起,现今开始对益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本书的编写目的是及时地把益生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给读者。
本书共九章:前三章为总论,对益生菌作概要介绍;后面六章为分论,分别对各种益生菌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特性、生理功能、相关分子生物学内容和应用,特别着重介绍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包括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和鉴定、基因组的测定和基因功能分析。在益生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进展中,值得一提的是益生菌穿梭质粒的构建,目前已用来克隆各种治疗基因、抗体基因和表达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用它克隆的抗原基因可用作口服活菌苗的载体,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分论部分主要介绍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被应用得较早,也研究得比较深入。本书适合微生物学、微生态学、遗传学、免疫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及相关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由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博士研究生撰写。尽管他们工作在第一线,但毕竟年轻,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袁静
首都儿科研究所
2023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