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739418丛书名: 领教书系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充满了哲思和文艺气息的书,因此,我不想用常规的方式来写推荐,这里仅记录我在出版本书的漫长过程中的一点所思所想。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很有趣的人。原因有两点。一者,他是位哲学家,同时又是引体向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看起来很割裂、很难以想象吧?二者,他的父亲是世界知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有这样一位父亲,应当所有人都会感到骄傲,但作者在自己的简介却只字未提,这还是我自己扒出来的。事实上,在阅读其他作品时,经常看到这种关系见于作者简介。啊,果然,他很与众不同!这本书的出版十分不易,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作者对现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进行了强烈批判。他认为“为目标而疲于奔命”是对生命、活动的狭隘理解,觉得这才是导致人们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他提出,“自身导向”才是幸福的关键,即专注于当下的行为/活动本身,不需要未来的成就或收获来证明其价值,例如:坚持做自己、结交真正的朋友、接触大自然。除了这种区别于主流的观点外,这本书还存在一个问题:虽然在讲幸福,但它本质是一本哲学书,不同于其他讲幸福话题的“心灵鸡汤”,这本书只有慢下来认真读,才能get到其中的深刻内核。我在想,这种对读者有一定要求的书,会受人欢迎吗?会卖得好吗?但是,在我一口气读完本书后,我打消了这一疑虑。我这种顾虑,不就代表了书中所说的某种程度上的“目标导向”吗?如果只关注最后的结果——卖的好与不好,反而会失去阅读时的快乐。而且,为了包装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书,我势必会扭曲本书内容,这不能反映最真实的内容,甚至带了“欺骗”性质,我对此感到不自在,也不屑于这种行为。因此,我立志:一定要原原本本还原内容真相,就算只有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能读懂,只要它有价值,那也够了。接下来说说,作者有趣的两点。一位热衷于健身的哲学家,拥有最善于思考的头脑和强壮体魄,既做到了四肢发达,又做到了头脑非常不简单,是个有魅力的人。而这两项事业的结合,也使这本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头脑运动”。你甚至会觉得,“看来这本书可以实践,不是说教啊”。而针对于作者闭口不提自己父亲身份这一点,我毕竟不是作者本人,没有太多想法,只能妄自揣摩:作者对自己书的内容绝对自信,不需要父亲为他背书;作者把“自身导向”贯彻到底,正如他在书中所写,如果太在意交稿时间或者图书销量(“目标导向”),就会忽略写作过程本身的价值——在头脑中对思考进行二次梳理所带来的自身成长。可以说,作者本人是他思想的坚决践行者,他也的确因此感到自己很幸福。当然,在本书中,读者能看到的除了作者来回辩证、思忖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先贤,例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见解。如果是喜爱哲学的读者,很可能已经了解过他们的故事及思想,但,从“幸福”角度来重新审视,应该会获得崭新的思考,特别是有关苏格拉底之死和他的“申辩”部分,给我带来了极大震撼,相信对读者亦会如此。再回到本书“哲学”的类别,我想强调一点:这绝非读者所以为的那样索然无味:它融合了作者自身体悟,包含对文学及电影作品的解读,囊括了一个又一个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小故事——伴着月光,海滩拾贝;站在瀑布上,感受水流的变化……这亦给了我封面设计的灵感:亲近自然,要让读者感到平静的、稳稳的幸福。在写作这篇“推荐”文章之时,一瞬间,我感到压力巨大、如鲠在喉,不清楚这会给读者选定这本书带来多大的帮助——果然,人难免就会犯目标导向的错误,毕竟目标的实现结果可以量化,而人们总是会倾向“用数据说话”。于是我决定稍作调整,下楼感受自然。我望向天空,看到了两只鸟儿,大的飞得高,可能是喜鹊,小的飞得矮,可能是麻雀。我想,作为鸟儿,它们一定没有什么目标的概念:“我一定要比那只鸟飞得高,飞得远”,它们只是在“做自己”,自由自在,在飞行中感受风的托力与阻力。大的那只滑翔的毫不费力,小的那只,一顿一顿的,像是在玩什么三段式的飞行跳跃游戏,它们应该都是快乐而自由的。堵在我不知道是气管还是心脏的那种感觉,随着它们飞远,也渐渐消失了。与其说,让更多人看到这本书、购买这本书是一个目标,不如说,这其实是我作为编辑的期待。正如我的所作所为一样:坚持码下我的真实想法,或者说,出版这本书前后的心路历程;与真正的朋友,而非基于利益关系的盟友分享这本书;在我想要,最起码捋顺这口气的时候,去亲近自然,我也确实感到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一种和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完全不同的快乐。希望(可能为数不多的)读者,能从本书中看到闪光点。如果可以的话,跟着作者去实践他提出的三种美德,持续性地活在当下,拥抱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内容简介
人们经常会陷入“奋斗—成功—空虚”的无限循环,一直为了目标而疲于奔命,这让我们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感觉人生有所缺失——难道人生意义仅限于此吗? 到底什么才是美好生活的意义?桑德尔借鉴了古代和现代思想家,以及他自己在追求哲学和健身这两项看似截然不同的事业时的感悟,为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人类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答案。桑德尔认为,上述这种狭隘的、被扭曲的目标导向是人们缺乏幸福感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他提出,自身导向型活动才是获得持久幸福的关键,它们本身就具有意义,不需要未来的成就或收获来证明其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与三种美德——自我掌控(坚持做自己)、友谊(结交真正的朋友)和与自然接触相关的活动。为了鲜活而生动地说明如何努力实践这三种美德,桑德尔参考了文学、电影和电视作品,以及他的自身经历,这使本书变得妙趣横生,不同于以往的哲学书。正如希腊著名诗人卡瓦菲斯所说的:“目的地是为了旅程而存在的,而不是反过来。”人生中的每一个目标、每一个终点,都只不过是我们“塑造完整自我”之旅的一段经历。理解日常生活的意义,坚守三种美德,重新审视幸福和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你自己,从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里寻找持久幸福——活在当下,拥抱人生这段无限旅途。
目 录
绪论 / 1
自身导向型活动:三种美德 / 4
人生是一段无限的旅途 / 6
哲学:美好生活指南 / 9
进步的问题 / 12
哲学与日常生活 / 15
斯多葛学派的错误 / 17
重新理解自我和世界 / 20
自我掌控的含义 / 23
友谊的含义 / 25
与自然接触的含义 / 27
与时间抗衡和自由的意义 / 30
构建美好生活理想的意义 / 33
1 章 自我掌控(一):来自亚里士多德的现代生活指南 / 35
追求功成名就带来的压力 / 36
忽视和贬低自我掌控 / 39
空虚的快乐及其背后的幸福观 / 42
合理化自我逃避 / 50
亚里士多德论“大度” / 51
大声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体现个性品格 / 55
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 58
不要让科技产品消耗我们的人生 / 65
把生活理解为一个整体 / 73
获得独立性的途径:远离与融入 / 79
亚里士多德论大度和谦卑的道德 / 80
少年棒球联盟赛场上的慷慨与自我掌控 / 83
2 章 自我掌控(二):苏格拉底的生与死及其启示 / 88
理解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 / 90
苏格拉底的审判 / 100
苏格拉底之死:如何救赎不幸,坚持自我 / 104
电影《美丽人生》: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当代故事 / 109
真正的同情在苦难面前的意义 / 113
第 3 章 友谊 / 118
友谊与自我掌控 / 120
自身导向的友谊 / 126
友谊与正义的矛盾:《第三人》—霍利·马丁斯和
哈里·莱姆的故事 / 130
现代人因推崇正义而贬低友谊 / 135
友谊的要求和普遍关切的要求 / 139
从天命论的角度看对友谊的贬低 / 141
通过友谊获得救赎:电影《双重赔偿》的故事 / 144
友谊与竞争的关系 / 148
对立相吸,还是同类相聚 / 154
第 4 章 与自然接触 / 156
“自然”的概念 / 159
针对与自然对立的现代立场的批评 / 163
现代自然科学的道德基础 / 168
重力与人类的奋斗 / 172
对斯多葛学派自然观的批判 / 175
少年棒球联盟球队训练时遭遇极端天气 / 180
寻找珍奇贝壳:路径和目的地如何合二为一 / 184
幸福与幸运 / 190
第 5 章 与时间抗衡 / 193
目标导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 195
找回自己的过去:成熟之后变得更年轻 / 197
不存在“没有我”的过去和未来 / 199
每一次连续事件都与旅途的时间概念一致 / 202
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 / 204
意识是已发生的人生旅途的产物 / 209
疯狂地延长生命有何不妥 / 214
对以自我为“主体”、以世界为“客体”的批判及其对
生死的启示 / 219
拥有馈赠者美德的活动自我是永恒不灭的 / 226
自身导向型活动的循环轨迹 / 234
时间的流逝与死亡的深层意义 / 237
拯救过去 / 239
每个时刻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是时间流逝的根源 / 242
第 6 章 自由的意义 / 245
自由意志的理想是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 / 247
事物本身的活动 / 250
我们面对的非此即彼从来不是抽象的 / 251
自由和对未知的开放态度 / 257
致 谢 / 265
译后记 / 269
参考资料 / 272
自身导向型活动:三种美德 / 4
人生是一段无限的旅途 / 6
哲学:美好生活指南 / 9
进步的问题 / 12
哲学与日常生活 / 15
斯多葛学派的错误 / 17
重新理解自我和世界 / 20
自我掌控的含义 / 23
友谊的含义 / 25
与自然接触的含义 / 27
与时间抗衡和自由的意义 / 30
构建美好生活理想的意义 / 33
1 章 自我掌控(一):来自亚里士多德的现代生活指南 / 35
追求功成名就带来的压力 / 36
忽视和贬低自我掌控 / 39
空虚的快乐及其背后的幸福观 / 42
合理化自我逃避 / 50
亚里士多德论“大度” / 51
大声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体现个性品格 / 55
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 58
不要让科技产品消耗我们的人生 / 65
把生活理解为一个整体 / 73
获得独立性的途径:远离与融入 / 79
亚里士多德论大度和谦卑的道德 / 80
少年棒球联盟赛场上的慷慨与自我掌控 / 83
2 章 自我掌控(二):苏格拉底的生与死及其启示 / 88
理解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 / 90
苏格拉底的审判 / 100
苏格拉底之死:如何救赎不幸,坚持自我 / 104
电影《美丽人生》: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当代故事 / 109
真正的同情在苦难面前的意义 / 113
第 3 章 友谊 / 118
友谊与自我掌控 / 120
自身导向的友谊 / 126
友谊与正义的矛盾:《第三人》—霍利·马丁斯和
哈里·莱姆的故事 / 130
现代人因推崇正义而贬低友谊 / 135
友谊的要求和普遍关切的要求 / 139
从天命论的角度看对友谊的贬低 / 141
通过友谊获得救赎:电影《双重赔偿》的故事 / 144
友谊与竞争的关系 / 148
对立相吸,还是同类相聚 / 154
第 4 章 与自然接触 / 156
“自然”的概念 / 159
针对与自然对立的现代立场的批评 / 163
现代自然科学的道德基础 / 168
重力与人类的奋斗 / 172
对斯多葛学派自然观的批判 / 175
少年棒球联盟球队训练时遭遇极端天气 / 180
寻找珍奇贝壳:路径和目的地如何合二为一 / 184
幸福与幸运 / 190
第 5 章 与时间抗衡 / 193
目标导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 195
找回自己的过去:成熟之后变得更年轻 / 197
不存在“没有我”的过去和未来 / 199
每一次连续事件都与旅途的时间概念一致 / 202
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 / 204
意识是已发生的人生旅途的产物 / 209
疯狂地延长生命有何不妥 / 214
对以自我为“主体”、以世界为“客体”的批判及其对
生死的启示 / 219
拥有馈赠者美德的活动自我是永恒不灭的 / 226
自身导向型活动的循环轨迹 / 234
时间的流逝与死亡的深层意义 / 237
拯救过去 / 239
每个时刻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是时间流逝的根源 / 242
第 6 章 自由的意义 / 245
自由意志的理想是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 / 247
事物本身的活动 / 250
我们面对的非此即彼从来不是抽象的 / 251
自由和对未知的开放态度 / 257
致 谢 / 265
译后记 / 269
参考资料 / 272
前 言
我们都经历过“次日清晨”时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奋斗,我们
终于达成了目标,或者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找到新工作、获得晋升、
赢得比赛、通过考试、作为候选人成功当选,所以我们在当天晚上热烈
庆祝,直至深夜。次日清晨,在醒来的那一刻,我们还在回味昨夜庆祝
成功的快乐,心里感到如释重负:今天,至少在今天,我们不用演练面
试,不用参加模拟考试,不用修改演讲稿,也不用等待结果了。我们终
于可以休息了!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做了,至少现在,至少在这一刻,
我们无拘无束,可以做任何事情。于是,我们踢掉高跟鞋,什么都不管,
如果有时间、有资源,我们就去度个假,或者只是在 Netflix 平台上追个
剧,尽情地观看以前没时间看的节目。我们时不时会想起昨天的成就,
一想起来就感到无比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却莫名感到焦躁,而且这
种焦躁感一直挥之不去,因为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刚刚获得的
幸福感已在悄悄地溜走。或迟或早,我们的心里都会冒出一个问题:“然
后呢?”
我们已经达成了目标,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虽然我们历尽艰辛,
牺牲了许多,但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我们理应感到幸福,但到了最后
我们却发现,这一切给我们留下的,只有空虚。我们好像第一次意识到
(其实以前也曾意识到),说到底,我们跟以前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
的人生成绩单上确实增加了一项成就,但是我们距离自己渴望的美好生
活仍然非常遥远,而且我们已经在寻找下一个目标,准备攀登下一座高
峰了。短暂的庆功休假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投身于新的目
标。我们跟以前一样埋头苦干,也跟以前一样焦虑。
我们的人生似乎陷入了奋斗成功—空虚的无限循环之中。当然,在
内心深处,我们知道,人生的意义不止于此。只是,除此之外,我们的
人生还能有什么意义呢?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也绝非易事。人生以目标
为导向是好事,对吧?有了目标,我们才会负起责任,才懂得专心致志,才不会终日无所事事,或者因为现代生活的众多诱惑而动摇心性、迷失
方向,难道不是吗?我们的社会也倡导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生活,无论
是最新出版的成长励志文学作品,还是 Fitbit 记录器的广告语(“粉碎你
的目标!”),都在鼓励我们更加重视目标。我们可能会想:“也许我需要
的是另一种目标—具有更大意义或对社会更有益的目标,来取代或补
充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但我们很快发现,无论我们的目标是一个还
是两个,无论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最终我们都会面临
同样的问题。不知何故,以目标为导向的人生永远让我们得不到满足。
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我们知道自己的人生有所缺失。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人生维度越来越
单一,仿佛整个人被揉成一团,塞进一个小盒子里,或者被切成碎片,
分装到几个水桶里—同时处理多少个目标,就装进多少个水桶。我们
既感到志得意满,又觉得一事无成。这种状况有很多种表现形式:长时
间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没有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因为没能完成项目
而自责不已,当初吸引自己参加项目的快乐已不复存在;一心想帮助孩
子实现他们的目标,却失去了自我;觉得自己太忙,所以没有时间与朋
友相处;为了留下某种印象或成就一番事业而牺牲自己的尊严。我们选
择虚与委蛇,甚至对瞧不起我们的人也曲意逢迎。为了抑制由此产生的
耻辱感,我们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为了事业。”
这便是我们面临的困境。经过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些自己需要
实现的个性品质或者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我们目光狭隘,一心只为了
“成事”,那我们只能舍弃这些个性品质或者生活方式。我撰写本书的目
的就是要指出并阐明这些生活方式,并借此提出一个超越目标导向的美
好生活概念。
终于达成了目标,或者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找到新工作、获得晋升、
赢得比赛、通过考试、作为候选人成功当选,所以我们在当天晚上热烈
庆祝,直至深夜。次日清晨,在醒来的那一刻,我们还在回味昨夜庆祝
成功的快乐,心里感到如释重负:今天,至少在今天,我们不用演练面
试,不用参加模拟考试,不用修改演讲稿,也不用等待结果了。我们终
于可以休息了!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去做了,至少现在,至少在这一刻,
我们无拘无束,可以做任何事情。于是,我们踢掉高跟鞋,什么都不管,
如果有时间、有资源,我们就去度个假,或者只是在 Netflix 平台上追个
剧,尽情地观看以前没时间看的节目。我们时不时会想起昨天的成就,
一想起来就感到无比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却莫名感到焦躁,而且这
种焦躁感一直挥之不去,因为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刚刚获得的
幸福感已在悄悄地溜走。或迟或早,我们的心里都会冒出一个问题:“然
后呢?”
我们已经达成了目标,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虽然我们历尽艰辛,
牺牲了许多,但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我们理应感到幸福,但到了最后
我们却发现,这一切给我们留下的,只有空虚。我们好像第一次意识到
(其实以前也曾意识到),说到底,我们跟以前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
的人生成绩单上确实增加了一项成就,但是我们距离自己渴望的美好生
活仍然非常遥远,而且我们已经在寻找下一个目标,准备攀登下一座高
峰了。短暂的庆功休假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我们马上就要投身于新的目
标。我们跟以前一样埋头苦干,也跟以前一样焦虑。
我们的人生似乎陷入了奋斗成功—空虚的无限循环之中。当然,在
内心深处,我们知道,人生的意义不止于此。只是,除此之外,我们的
人生还能有什么意义呢?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也绝非易事。人生以目标
为导向是好事,对吧?有了目标,我们才会负起责任,才懂得专心致志,才不会终日无所事事,或者因为现代生活的众多诱惑而动摇心性、迷失
方向,难道不是吗?我们的社会也倡导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生活,无论
是最新出版的成长励志文学作品,还是 Fitbit 记录器的广告语(“粉碎你
的目标!”),都在鼓励我们更加重视目标。我们可能会想:“也许我需要
的是另一种目标—具有更大意义或对社会更有益的目标,来取代或补
充我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但我们很快发现,无论我们的目标是一个还
是两个,无论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最终我们都会面临
同样的问题。不知何故,以目标为导向的人生永远让我们得不到满足。
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我们知道自己的人生有所缺失。我们感觉到自己的人生维度越来越
单一,仿佛整个人被揉成一团,塞进一个小盒子里,或者被切成碎片,
分装到几个水桶里—同时处理多少个目标,就装进多少个水桶。我们
既感到志得意满,又觉得一事无成。这种状况有很多种表现形式:长时
间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没有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因为没能完成项目
而自责不已,当初吸引自己参加项目的快乐已不复存在;一心想帮助孩
子实现他们的目标,却失去了自我;觉得自己太忙,所以没有时间与朋
友相处;为了留下某种印象或成就一番事业而牺牲自己的尊严。我们选
择虚与委蛇,甚至对瞧不起我们的人也曲意逢迎。为了抑制由此产生的
耻辱感,我们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为了事业。”
这便是我们面临的困境。经过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些自己需要
实现的个性品质或者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我们目光狭隘,一心只为了
“成事”,那我们只能舍弃这些个性品质或者生活方式。我撰写本书的目
的就是要指出并阐明这些生活方式,并借此提出一个超越目标导向的美
好生活概念。
自身导向型活动:三种美德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偏离了“自我
掌控”“友谊”和“与自然接触”这三种美德。如果我们的人生以目标为
导向,这三种美德就往往会遭到扭曲,甚至被取代。这三种美德看起来
不尽相同,却是我们理解“自身导向型活动”的三种形式。所谓自身导
向型活动,是指本身具有意义,不需要靠未来的成就或收获来证明其价
值的活动。我认为,自身导向型活动是我们获得持久幸福的关键。自身
导向型活动与目标导向型活动不一样。目标导向型活动的终止与启动由
目标决定—人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一旦达成目标,活动就终止了,
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目标,活动才会重新启动。而用三种美德来理解,自
身导向型活动就是坚持做自己、结交朋友和接触大自然的活动。这些活
动本身就充满挑战,能够引发思考,让你每时每刻都有所收获。
三种美德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活在当下、融入当下的理想。我们都
知道,活在当下,拥抱此时此刻,正是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