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61597
作家、生活美学家曾焱冰暖心力作,分享优雅从容生活的56种基本生活法则和优雅从容的生活智慧。
有“松弛感”的生活,有“获得感”的人生,可以从调整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开始。
重新认知你的“精神内耗”:“不够好”“不完美”的焦虑只是“消极的完美主义”
不断更新自己,敢于追逐喜欢的事,无论成败,都是新的遇见和成长,而非一次次与旧我重逢。
生活也需要高效管理,由此获得的时间用来好好生活:
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屏蔽生活中的诸多“噪声”
分享优雅从容生活的56种基本生活法则:
生活不只是重复,开启全新的视角,给自己新的遇见、新的成长
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大问题和小麻烦,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生活进行小小的调整,持续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经常被无来由的低落袭击,对自己失望,无法集中精力,无处安置生活的压力和情绪。我在运营置爱女性社群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女性已经很优秀,却依然被不够美、读书不够多、工作不够好、孩子不够出色、人生不够成功等困扰,心理学家把这称为“消极的完美主义”。曾经,追求“完美”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很容易从“对卓越的渴望”变成对“不够好”“不完美”的焦虑。反观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所谓的完美主义不过是目标过高、自信过低、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已。在所谓完美主义的掩盖下,我错过了很多真实的生活,原本早就可以感受到的快乐,迟迟没有体会到。
一棵怒放的花树上,有无数被虫食的花朵和即将凋落的树叶,一块良田还分收成的大年小年,太阳和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人世间的好与坏不过是人们持不同立场的偏见。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安于平凡,在追求更高目标时只看重结果,不能认识到“完美”是获得幸福的障碍。
在本书中,我将和读者一起开启一场“接纳不完美”、发现爱的旅程, 分享如何通过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屏蔽生活中的诸多“噪声”,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生活进行小小的调整,持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利用这些因高效管理而获得的时间用来好好生活。生活不只是重复,开启全新的视角,给自己新的遇见、新的成长,舍得花时间、花心思对待爱的人,在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一生中,这些“浪费”必不可少。
目 录
序言
爱上不完美的生活和自己 / V
第一章
持续遇见更好的自己
01 更好的自己是怎样的自己 003
02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009
03 想要的,大声说出来 013
04 可以辛苦,但别心酸 017
05 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 021
06 留住心中的光 031
第二章
做喜欢的事,马上开始
01 不要怠慢任何心动的瞬间 039
02 有一个深度的爱好 043
03 开始,才是真的开始 047
04 从感兴趣的部分入手 051
05 遇见真正的爱好 055
第三章
让时间可以掌控
01 我为什么4 点半起床 063
02 独处,给自己的礼物 069
03 对时间,先下手为强 073
04 给时间修枝剪叶 077
05 学会花别人的时间 081
第四章
感受生活的温度
01 家,身与心的小世界 093
02 爱是一件件小事 097
03 生活繁忙,餐桌也要迷人 105
04 从一张书桌开始 111
05 让家变得好看 115
第五章
生活可爱,不必完美
01 生活可爱,不必完美 127
02 女人,请放生自己 131
03 忽略的艺术 137
04 没有完美的情绪管理 143
05 朋友圈和滤镜 149
06 把“缺点”活成“特点” 155
第六章
优雅是一辈子的事
01 谁的中年不迷茫 163
02 你害怕衰老吗 167
03“优雅地老去”是要学习的 173
04 寻找自己的风格 179
05 找到自己的节奏 189
06 不急,更美 195
附录
那些并不完美,但美好的瞬间 / 203
序言 爱上不完美的生活和自己
一个做演员的女友说,她20 多岁时从来不觉得自己好看。黑,还胖过好几年。但当她过了45 岁,看到一些20 年前的影像资料,真的被自己惊艳到。“后悔死了,”她说,“当时要是知道自己好看就好了。”
我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儿也是这样,整天对着镜子挑剔自己:不够白,不够瘦,腿不够细,皮肤不够好……年轻女孩陷在完美主义的焦虑里不能自拔,直到上了年纪,终于和自己和解,才遗憾错过的东西太多。
不只是容貌焦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对“不够好”“不完美”的恐惧。就像我从小学画,但很多年来都觉得自己画得不及格,更是从没出去写生过,因为怕将拙劣的画技展示于人前。在我心里,那是一个神圣且完美的画面,做不好就不如不做。直到40 多岁了,再次拿起画笔,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没有那么差。再说画得不好又如何呢?享受画画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以及我还永远有开启下一张的机会。
装修收拾房子也是,我有一个装修好的家却迟迟没有入住,更别说是招待朋友、举办家宴了。为什么?总觉得不够完美,离我想象的样子还差得很远……就是这些对完美的渴求和不切实际的幻
想,让原本早就该有的生活和乐趣被搁浅放置,迟迟没有出现。当我抱着对完美强烈的渴望时,不完美引发的焦虑也更加强烈。而在我终于打开心结,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接纳“生活本身
就是不完美的”这个事实后,一切反而发生了变化。这其实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所说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一个不喜欢当下的自己、对眼前生活有着诸多嫌弃的人是没法获得幸福的,这也是生活的悖论。接纳和改变总是充满矛盾,只有不断看到自己的优点、把眼下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当成自己可贵的资源时,我们才能产生价值感,并不断走向更好的生活。
这些想法也是我提笔写本书的初衷。作为一个身处时尚媒体行业近20 年的从业者、一个生活美学和生活方式的探索者,我也曾是被“拥有一切”和“追求完美”洗脑最深的人。时尚杂志上的女性总是从容优雅地讲述着自己如何事业家庭双丰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又培养了优秀的儿女,既有令人羡慕的生活品位、艺术修养又有完美的婚姻,但其实谁都明白大多数女性确实“have it all”:在追求更成功的事业、更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同时,她们身上背负的对家庭、婚姻和育儿的传统责任一点儿没有减轻。每个人都在拼命维护着生活表面的完美,一方面追求更好、更卓越的生活,另一方面承受着沉重的疲惫、焦躁和抑郁。追求完美,却离幸福越来越远,这就像陷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死循环。
在本书里,我以一种“可以坦诚面对生活和自己的诸多瑕疵,依然向光生长”的立场和所有女性朋友聊一聊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和自我,如何把别人眼中的“缺点”活成自己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坚持自我并做出选择,以及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大问题和小麻烦,怎样解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生活本身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种经历和探索。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标准答案,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发现。当你翻开本书,我多么希望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让你看到一个也曾对自己不满且苛刻,对自己的成长充满遗憾但最终和解的过程。这眼前的生活,也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一生必经的旅程,更多地喜欢自己一点儿,更多地热爱生活一点儿吧。是的,它们都不完美,却都那么可爱。
40岁以后的人生道理不一样了,保持优雅、保持可爱,坚决地拥有明亮的一生。
当我们的人均寿命延长之后,40岁、50岁不再象征着衰老,而是“另一半人生”的开端。也许我们年轻貌美时习得的一些人生经验,已经不再适用。
没有人会无条件地宽容你,试错的成本越来越高,你曾经喜欢的、向往的也都变了一个方向。在你拥有了亲密关系,也拥有了家庭之后,人生的重心、处世的方式、审美与情趣,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微妙的关键点——变得油腻或永远明亮,都在于此刻重新建立的生活法则。
不再追求完美或更好的自己,不害怕衰老,怎样分配宝贵的情感与时间、如何重新找到爱,感受生活的温暖,坦然地接受命运的馈赠。曾焱冰在《生活可爱,不必完美》中,给了我们一些近似完美的经验。
这些年来,一直看着曾焱冰女士作为优雅生活的践行者,她拥有强大的精神内核,非常自律、非常严谨地照护着自己的热爱,以“专业”的态度做生活和艺术的“业余爱好者”,于是我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一个人灵魂上的蜕变,体会到生活不止一种对抗的方式,也非常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愿大家可以明了,用热情与爱、美丽与从容去填满你的生命空隙,世界就会对你展现最明丽的一面。
——庄雅婷 作家、媒体人
罗素先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本书虽然书名里建议“不必完美”,但我的感受是作者在努力地帮助读者看到我们本来可以与众不同到什么程度。按照自己本来的意愿做自己,看似利己,其实利他:看呀,我又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一份多样性。所以,做一个无法被标签化的人吧!
——脱不花 得到App首席执行官
这些年,眼看着冰老布置餐桌、写作、绘画……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每一项都做得有模有样,深知这一切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和高度的自律。这本书处处传递出一种跟自己和解的松弛感,而这种松弛感源于对自我深度的了解、认同和规划。但愿你我都能拥有。
——赵子琪 演员
想起那个故事:90岁的老人说,如果我60岁开始学小提琴,现在也已经有30年了!
没有什么比“立刻执行”更加带劲儿的人生了!看完这本从“想法”到“行动”再到“改变”的神奇之书,赶紧开始你的全新人设和故事吧!
——丁丁张 作家,媒体人
记得我和曾焱冰老师在清华美院高研班的教室里聊天,从餐桌、鲜花到饮食文化,由文学、绘画到水彩艺术,再到插画。我一边翻看着曾老师的书,一边看上面的照片,又看了曾老师带来的几张小水彩画,就问了那个我最喜欢问的问题:曾老师,您为什么要画画呢?曾老师说:就是喜欢!我又说:您是作家,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图片当插图呢?有没有想过用您自己的画来做自己的书的插图呢?曾老师表示自己的画还没画好。我说:您不要追求完美!您不必像专业画家那样画,您自己的文字,心里最懂,尽可以轻松自如地用色彩来表达,您完全可以做水彩画得最好的作家!慢慢地,将来就会成为文字写得最美的水彩画家。
曾老师是一个行动派,仅用短短几年时间,不仅为她的一系列新书作了插画,还扎扎实实地把水彩画画出了专业水准。我认识的曾老师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女性,她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铿锵有力;似乎闲散,实则有条不紊;既不过分苛求自己,又有板有眼地把事情做了,把生活过成了梦想的样子!
黄有维 水彩画家
家,是身与心的小世界
每年春节前,朋友都会从南方寄来两箱漳州水仙。这种号称“凌波仙子”的水仙花沉睡在泥土中时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土坷垃,扒开土块,洗清泥土,才得见它白而透着青绿的球茎。摆入深盘,放在阴凉处,慢慢浇水,等待它抽芽,长出繁茂的花苞,然后盛开。
而2020 年年初那个冬天,这些水仙并没有在春节期间盛开,它的花期足足晚了两周。朋友抱歉地说,也许是被假水仙骗了。我说不是的,是它善解人意。当时恰是新冠病毒蔓延的第一个冬天,家中花瓶里插着的所有鲜花都已经凋零时,它绽放了。“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这香气扑鼻的水仙花给寒冷而让人心碎的早春带来了无限生机,让紧闭的家门内有了浓浓春意。
那一年,当我失去了原本正常的日常生活时,忽然对“家”有了新的审视。常换常新的鲜切花无处购买了,但阳台上女儿种的多肉、家中栽种的蝴蝶兰,以及陪伴了我们十几年的阳光榕,那一刻都像通晓人情一样,在屋内温暖的阳光下抽出新芽,绽放花朵。植物予人的是生命力,是希望,也是长久且默默的陪伴和慰藉。平日给予它们的一点一滴的照顾,在这一刻,它们加倍报答。与植物一样安抚人心并给生活带来长久趣味的,还有那些书籍和艺术画作。
在我的书桌前,挂着一幅法国版画家埃斯泰布(Estebe)的小版画,美柔汀技法让黑白效果的小兔子格外细腻温柔,画面中唯一的色彩是橙色的小胡萝卜,像跳动着的希望。它的左边挂着一幅从德国老书店淘回的植物绘画,我爱植物与花朵,爱一切相关的艺术画作。与它相邻处挂的是南京艺术家卞少之的水彩画《蓬莱松》,笔触轻松灵动,水色流动间是一种潇洒的情怀。卞少之是获得过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奖的中国画家,也是我的朋友,我在他的画展上收得这幅小画。同时收藏的还有另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一匹木马和骑马的国王,背景远远的是中国水墨意境的山水。我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幅画。少之对它的解读是:即使是国王,踏遍千山万水,还是赤子之心。家里的墙壁上、桌案上、空白墙根前,处处都有我爱的画作。书架上还堆放了很多图书,其中一些是买了很久却迟迟还没看过的,还有很多虽然看过却值得再次捧起。在那段静默的时光里,这些都是长久的精神滋养,即使外界风雨交加,病疫肆虐,它们让人可以安居于室,久久凝望。
英国作家马特·海格曾说:“不要相信什么好坏、输赢、胜负、高潮低谷。在你的最低处和最高处,无论你是快乐还是绝望、平静还是愤怒,都有一个最核心的‘你’是始终不变的。这个‘你’才是最重要的。”
是的,最核心的“你”便是一个人内心积攒的能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念、对他人的爱,以及细细碎碎的情趣与爱好肉体上的舒适感、安全感和精神世界交织在一起,凝聚在家中,让人在艰难和厄运面前依然有所憧憬与依托,这个家是自己小小的避风港,更是为痛苦寻找到出口与治愈的良方。那段时间,我每天依然4 点半起床,画画、读书或冥想,看着晨曦一点点从东边的窗户照进来,一家人全于24 个小时在一起的生活一次次在面前展开。这漫长的宅家时光,有烦躁,但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就像自己小时候度过的那些平淡的假期,也是一家人凑在一起,每日三餐围坐餐桌旁。碗里的饭菜、相互的交谈和屋里的灯光一样温暖恒久,这是家的底色、家的滋养。
那三年的时光仿佛已经远离我们,但记忆会永远留在心间。不管家是大是小,是奢华还是普通,在这个屋檐下,我们在一起。门紧紧关闭着,一切危险都被挡在外面,冰箱里有满满的食物,床上有温暖的被褥,我们还有图书、画作和植物,我们还可以和爱的人、爱的一切在一起,互相保护着,紧密地在一起。家,是身与心的小世界;日常,是抵抗无常的能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