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8664
1. 人工智能已进入感知时代,具备感知的智能才是终极智能。
2. 伟大的人是能够自我进化的人,只有与感知机器合作,人类才能实现自我进化!
3. 和机器相比,人类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的”人性”,其中有多少是独属于人类的?我们是否可以将人工智能视为我们的创造,一个诞生于我们自身想象力的孩子?为了解答以上这些问题,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人机共生”的未来。
4. IBM沃森认知计算平台顾问阿米尔·侯赛因全新力作。
5.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思科公司前总裁约翰·钱伯斯、波音公司CTO格雷格·希斯洛普、巴里克黄金公司董事长约翰·桑顿、美国海军陆战队四星上将约翰·艾伦、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布鲁斯·波特、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迈克尔·霍罗威茨鼎力推荐。
终极智能是”思想上的虫洞”。
通过与它合作,我们可以探索突破进化限制的思想空间,
我们可以获得宇宙中深深隐藏着的知识,
我们甚至可以变成新生命的创造者!
人工智能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讨论也在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很多人认为,机器要么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要么就会把我们拖进黑暗的、反乌托邦的深渊。
在这本书中,作者讨论了狭义人工智能如何获得感知能力,进而发展为广义人工智能,预见了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知名人物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不是一种威胁,而是我们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又一个阶梯。
他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有价值?我们能创造出什么?如何在到处都是感知机器的世界里生存?人类将创造出智能的造物,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战栗,但如果作为人类,我们的隐藏角色就是那个造物主呢?
自出现的那一天起,宇宙就一直在等待被更多的智能生命感知到。今天,我们即将进入感知机器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一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推荐序 // VII
前 言 // XIII
章 什么是人工智能 // 001
01. 我们在害怕什么 // 008
02.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与人类智能的比较 // 017
03. 尝试制造一个人类大脑:深度学习的故事 // 026
04. 从狭义人工智能到广义人工智能:获得感知的过程 // 035
05. 对能够设定宏大目标的广义人工智能的恐惧:人工智能将使人类变得毫无用处 // 039
06. 人工智能会杀死我们 // 042
07. 漫漫前路 // 051
第二章 当今世界与不久之后的将来 // 055
01. 物联网的出现 // 057
物联网阶段:测量和追踪 // 061
物联网第二阶段:建模和预测 // 061
物联网第三阶段:一万亿台完全自主的设备 // 063
02. 医疗行业 // 064
统合疾病的肆虐 // 065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 // 067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生活的解码器 // 074
03. 网络时代的安全 // 077
21世纪的20世纪解决方案 // 081
WannaCry:加密病毒勒索 // 085
认知通道 // 090
Adylkuzz:暗网的破坏力 // 095
第三个抵消战略 // 096
04. 战争与人工智能 // 098
战争方式的改变 // 100
超级战争 // 101
OODA循环 // 102
人工智能让”大卫”能够杀死”巨人” // 103
人工智能的技能与训练 // 106
一个新的、更好的思维实验 // 108
一场军事革命 // 113
05. 金融市场 // 123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关于信赖的数学 // 136
06. 认知空间 // 146
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在未来建筑中的融合 // 158
07. 思维入侵 // 161
从广告牌、A/B测试到人工智能 // 166
人工智能盾牌 // 179
第三章 未来的世界 // 185
01. 缺失的部分 // 187
02. 工作与生活目标的分离 // 194
03. 对知识的渴求 // 198
04. 人工智能创世记 // 201
后 记 // 209
致 谢 // 213
注 释 // 215
推荐序
现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大增。人工智能正在被加快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使我们能够对此前看不见且无法衡量的场景进行评估。人工智能已经深刻而广泛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智能手机、图像识别到机器视觉,从嵌入式软件到智能控制,从大数据采集到分析理解等,其中都渗透着对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许多过去被视为只有依靠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复杂工作,也开始出现被机器完美替代的可能性。今天,我们要选择的已经不是要不要接受人工智能了,而是要选择是否以科学理性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带来的法律、伦理、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和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它涵盖了可以使机器具备推理、学习和行为智力的多种技术。其中一些技术以建造系统时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和规则集为基础;有一些技术则使用“试探法”,即通过合理推测从大量可能的选项中选出合理的选项;还有一些技术先做出核心假设,然后考虑新的信息,从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人工智能是一个关于智能的跨学科领域。其中,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门重要的子学科。机器学习即从数据中学习的算法,这种学习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如“监督式学习”和“无监督式学习”等。
人工智能有着人类难以比肩的优势。一是人工智能可以完全脱离载体。在基础层面,人工智能无须考虑保护载体;在更高层面,人工智能还可以同时在多个地点复制或展示智能。我们人类无法了解在同一时间出现在11个地点是怎样一种感受,但人工智能可以。二是人工智能具有快速迭代改进的能力。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这一能力。我们尊敬学者、老师和指导者,因为他们能够以多种方式帮助我们学习和提高自我,培养我们使用智力的能力。提高智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缓慢的、间接的过程。我们无论是通过对行为、知识的直接感知还是通过输入学习,都无法简单地将他人的智能复制给自己。人工智能却不局限于这种自我改进形式,它可以复制出100万个自己,进而操控它们、测试结果、摒弃不良的更改。这是对智能实施的非常直接而快速的操控,而且它不会对本体造成任何影响。如果人类一直局限于我们的生物智能,就不可能实现如此直接而快速的自我改进。
从20世纪中叶至今,人工智能虽然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单台或局域成组机器处理简单任务的弱人工智能阶段。依靠全球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终端云端协同实现强人工智能的计划,也就是使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思考方式和处理多样复杂任务能力的计划,还处于发展初期。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深蓝”,到现今打败围棋高手李世石的谷歌AlphaGo以及处于加快成熟阶段的无人机与无人驾驶汽车,从依靠海量计算能力的“强计算”弱智能,到依靠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的网络协同强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而本质性的转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启动人工智能研究,并于1986年将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信息处理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进入21世纪后,国家更加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加大对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的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智能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应用发展,适应个性化、定制式设计制造服务,促进中国制造向全球制造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拓展,实现由大转强。人工智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核心技术和能力。为紧跟国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向国内读者展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动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翻译了这本书。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网络时代,在全球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式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物理与计算环境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产业化应用速度将更加快捷迅猛。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组织翻译国外相关优秀著作,努力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制造业领域,提供更多有关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话题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发展动态。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阿米尔·侯赛因是IBM的“沃森”认知计算平台顾问,他以亲身经历和大量的案例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当下状况、近期发展和未来趋势,涵盖物联网、医疗健康、网络安全、军事战争、金融市场及政治博弈等领域。他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也讨论了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结论是“我们很快将会发现,只有人工智能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人工智能的伤害”。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无论你是商业领袖、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家,你都要理解人工智能及其塑造未来的力量。在这本书中,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专家阿米尔·侯赛因将帮助你理解这一切。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
思科公司前总裁兼CEO,JC2 Ventures创始人兼CEO
在这本书中,阿米尔·侯赛因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更光明的未来,不是凭借对是非问题的夸大其词,而是凭借对风险与潜力的严肃探讨。
格雷格·希斯洛普(Greg Hyslop)
波音公司CTO兼高级副总裁
这是一本关于人工智能及其内涵的书。阿米尔·侯赛因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将会塑造未来的重要的想法,他用简洁的、容易理解的语言,把复杂的未来变得简单。帮你自己一个忙:买下这本书,然后走向未来。
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
巴里克黄金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布鲁金斯学会主席
阿米尔·侯赛因是提出“超级战争”这一新兴理念的前沿思想家。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揭示了人工智能的科学,还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中所能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医疗到战争,甚至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战争。对那些将要生活在“AI世纪”中的人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书。
约翰·艾伦(John R. Allen)
美国中央司令部前副司令、四星上将,现服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
我们应该拥抱还是畏惧人工智能?
下一个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什么行业?
我们应该允许在军事中使用完全自主的武器吗?
机器能拥有创造力吗?
这本书在关于科学、社会和人性的核心问题方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视角。我们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我向所有希望均衡且理智地看待未来的人推荐这本书。
布鲁斯·波特(Bruce Porter)
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部门主任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它将极大地推进有关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国际社会的讨论。作为一名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和企业家,阿米尔·侯赛因将经验与信息高度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带来了一本关于未来的作品。
迈克尔·霍罗威茨(Michael C. Horowitz)
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
前言
一个小男孩的发现
我清楚地记得我是在哪儿次看到它的。那年我4岁,正在巴基斯坦拉合尔的朋友家里做客。它就在电视柜上,其闪烁的屏幕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一台康懋达 64位机,是1982年市面上流行的个人计算机。它与电视屏幕相连,屏幕上显示的是猜字游戏。如今,这种类型的游戏我们早已司空见惯。我家里也有电视,所以我知道电视可以播放图像和声音,不过这台机器与电视完全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上的内容是预先确定的,无法变更,而这台机器可以根据我输入的内容做出变化。我的想法可以影响这台机器,想法能通过我的手指转移到屏幕上。
我一离开朋友家,就立刻回家倒腾起几个被丢弃在角落的破旧玩具以及旧的纸箱和包装盒。“看呀,”我朝我的父母叫道,“我造了一台计算机!”这台机器就好像是我手中的画笔或橡皮泥,它能成为我的终极创造工具。我可以通过计算机改变世界。
从1982年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想做其他任何事情了。我从没想过要成为一名消防员、医生或宇航员。现在,虽然我在40年的人生中一直沉浸在这个领域中,但丝毫没有感到厌倦。计算机是我人生的动力之一。
有些人会立刻像我一样联想到康懋达 64位机,有些人则对这个故事没有感觉。我诚邀那些不喜爱计算机但终日与科学技术打交道的人进入我的世界。我们将会讨论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我们作为人类与这些机器有何种关系,但在那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是什么让计算机的概念变得如此高雅而奇妙。我希望通过对世界的思考来传递其与生俱来的美,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类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时代中生活与发展。
我在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就读期间,历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Edsger
Dijkstra)对我影响非常大,他认为我们学的不是计算机科学,而是计算科学。因此,计算机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角度,一种与现实角逐的方式。他的理论使计算机科学超出了技术知识的范畴,并使其根植于人类对自身存在的认识的深处,成为深刻和深奥的概念之一。
无须赘言,计算机科学不只是一门关于设备的学科。我在11岁时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的父亲给了我一本名为《对话》(Dialogue)的大众杂志,这本杂志由美国新闻处(USIS)在巴基斯坦发行。在前互联网时代,书籍和其他出版物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虽然这本杂志本身并无可圈可点之处,但里面的信息很宝贵。我打开这本杂志,一眼就看到一篇关于计算机科学家兼物理学家艾德·弗雷德金(Ed Fredkin)的专题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宇宙是一台计算机吗》,短短的几个字,却让我深有感悟,一个具有深刻解释力的想法也在我脑中浮现出来。它让我意识到,计算机科学所蕴含的丰富概念直接来源于大自然。
以编程为例。当你想要制造某件东西时,你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根据所需要的步骤自己制造;二是发明一台机器,让它代替你执行这些步骤。编程的本质是提供一种可以解释并执行各类方案或者重复执行相同方案的机制,换几个字或者换一条命令的话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轻松改变结果的能力就是编程的本质。计算机处理的命令被称为程序,这些程序的核心是经过编码的理念,它能解决数字排序、文本搜索和图片转换等问题,这被称为算法。通过计算机等类似的系统,我们可以灵活地使用编程,制造出不止一样东西,而是许许多多东西。如果程序可以自动编写,那会如何?如果解释程序的系统也是一个可以被修改的程序,又当如何?这样的话,一切都能在几乎不产生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被替换。程序员只需负责输入就可以了。
同样的编程概念还出现在生物界和自然界中,比如“终极代码”DNA(脱氧核糖核酸)。事实上,自然界中所有复杂的生物形式都是DNA计算和转化的结果。再比如分形,这种无限循环的图案就是将类似的图案缩放成不同的比例。人类不可能拿起一支画笔绘制出“完整的”分形,只能通过计算来创建这种形状。大自然一直在创造这样的形状,比如雪花、贝壳、云、树和海岸线等。那么大自然也是一台计算机吗?
次读《宇宙是一台计算机吗》这篇文章时,它就促使我去探索如何创造宇宙。就像分形一样,你无法直接创造宇宙的每一个部分,对如此复杂的事物,只能先制定某种流程,然后依靠异常强大的重复和循环来实现这一目标。
《生命游戏》(The Game of Lif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沉迷于计算机编程的人一定非常熟悉数学家约翰·康韦(John Conway)以及他经典的细胞自动机理论。《生命游戏》(常被称为《生命》)中有一个由多排细胞组成的无限网格。1970年,这个游戏次以静态方式印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后来由计算机根据四五套简单的规则运行。每个细胞只有两种状态,“活”或“死”,并且可以与周围(水平、垂直和斜线方向)的8个细胞进行互动:
1. 周围活细胞少于两个的细胞因“人口不足”而死亡;
2. 周围活细胞为两个或三个的细胞能够活到下一代;
3. 周围活细胞超过三个的细胞因“人口过多”而死亡;
4. 死细胞周围若有三个活细胞,该细胞便可因“再生”而成为活细胞。
《生命游戏》只是细胞自动机理论的众多例子之一。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斯蒂芬·沃尔弗拉姆(Stephen
Wolfram)在他的《一门新科学》(A New Kind of Science)一书中也提到了相似的细胞自动机。这些细胞自动机中,大部分都只有6~8条简单的规则管理细胞的存亡,而这些规则还产生了类似于图案的东西。从表面上看,这些规律不是随机的和杂乱的,它们呈现出一种可以辨认且永久循环的图案:元图案不断重复,每个图案的具体细节却不尽相同。这是一种只需要付出少的精力就能实现的无限新颖性。这就是简单规则的迭代应用。
计算机甚至还能生成曼德尔布罗分形,这种分形以法裔美国数学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Benoit
Mandelbrot)的姓氏命名,它的大小超越了人类已知的宇宙。想象一下:你的一生都游走在计算机生成的结构的边缘,就好像是沿着希腊神话中描述的海岸线旅行的古代旅行者一样。在生命的后,你还是无法看到它的全貌。这些形状的奥秘就在于无限重复,这让我感到惊讶、谦卑和敬畏。当我看到它们被应用于实践时,我意识到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蕴含着人类真正的财富和的创造力,即循环、重复、抽象、生成式编程,还有许多其他概念,我将在此书中加以探讨。它们是我们了解人类世界和思维深处的途径,并且是贯穿本书的知识主线。我们运用这些概念,可以解决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面临的一些为重大的挑战。重要的是,人类可以使用计算科学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探索、创造和理解我们的宇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