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3113613
《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修订版上下)》作为一部全面、细微图解中国舞蹈艺术及相关人体文化的舞蹈通史,以近干幅珍贵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绚丽多姿的中国传统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戏曲舞蹈、现代舞蹈和东方人体文化。《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修订版上下)》作者对舞蹈艺术的论述和分析,坚持从动作艺术的特性出发,力求以图证史、史论结合,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既有通史贯通古今的史学线索,又兼及各门类舞蹈和相关人体文化的探求;力求学术与审美并重,既可供专业创作者借鉴研究,又为舞蹈爱好者提供了一部融考古、艺术、史学、风俗于一体的艺术史,从而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以便更好地领悟中华典章文物、诗词歌赋、美术与服饰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一编 古代舞蹈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舞蹈
第一节 舞蹈的起源
第二节 多元的舞蹈文化发祥地
第三节 生殖崇拜的舞蹈
第四节 图腾与舞蹈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传说中的乐舞及夏代乐器
第二节 夏代的舞蹈
第三节 殷商的舞蹈
第三章 雅乐舞蹈文化的高峰——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舞蹈
第一节 西周雅乐舞蹈文化
第二节 民间舞的兴盛
第四章 俗乐舞蹈文化的高峰——秦汉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秦始皇与“角抵”
第二节 汉代宴享歌舞及“以舞相属”
第三节 总会仙倡,百戏杂陈
第四节 工艺精品,汉风长存
第五章 民族乐舞的大交流、大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乐舞
第二节 魏晋风流
第三节 各族乐舞大交流
第六章 燕乐舞蹈文化的高峰——隋、唐、五代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唐承隋制,创新发展
第二节 唐代创作的《坐部伎》《立部伎》
第三节 “丝绸之路”的乐舞交流
第四节 对内对外的乐舞交流及影响
第五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舞蹈艺术
第七章 异峰突起的戏曲与民间舞——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舞队”一民间舞
第二节 宋代雅乐
第三节 辽代舞蹈
第四节 金代舞蹈
第五节 西夏舞蹈
第八章 富有民族特色的元代舞蹈
第一节 祭祀舞蹈和宫廷宴享舞蹈
第二节 文物壁画中的元代乐舞形象
第三节 元代民间舞
第九章 向戏曲转化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明清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明清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
第二节 明清宫廷舞
第三节 明清的文庙祭祀乐舞
第二编 近现代舞蹈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舞蹈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舞蹈
第二节 清宫舞蹈家裕容龄
第三节 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舞蹈
第二章 民国时期舞蹈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及歌舞
第二节 中小学校的歌舞艺术
第三节 明月歌剧社、梅花歌舞团及其他歌舞团
第四节 外国歌舞团在中国
第五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
第六节 “抗联”的舞蹈
第三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的舞蹈
第一节 新秧歌运动和新型秧歌剧
第二节 著名舞蹈家
第三节 为民族独立解放而舞蹈的文艺团体
第四节 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的群众舞蹈
第五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舞蹈
第三编 当代舞蹈
第一章 中国舞蹈的继承与再创
第一节 继承传统进行再创造
第二节 借鉴外国经验发展民族舞蹈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中国舞蹈的畸形发展
第三章 当代舞蹈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后舞蹈艺术的复兴
第二节 舞剧创作的新阶段
第三节 舞蹈的多元化、系列化发展
第四节 蓬勃发展的社会舞蹈活动
第五节 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当代舞蹈的发展
第六节 舞蹈教学与研究及舞蹈书刊的出版
第四章 新世纪舞蹈创作的自主与舞蹈生命的觉醒
第四编 戏曲舞蹈
第一章 宋杂剧中的舞蹈
第二章 元杂剧中的舞蹈
第三章 明代传奇表演的文武舞蹈
第四章 清代地方戏中的舞蹈
第五章 京剧中的舞蹈艺术
第一节 京剧孕育成形到成熟时期的舞蹈艺术
第二节 京剧鼎盛时期的舞蹈与四大名旦的贡献
第三节 “北梅南欧”与“文武双绝”
第六章 民族戏曲与地方戏曲中的舞蹈艺术
第五编 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章 汉藏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一节 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二节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三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二章 阿尔泰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二节 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三节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三章 南亚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四章 印欧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五章 南岛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六章 无定语系下属的民族和舞蹈
第六编 东方人体文化
第一章 人体文化典籍化的成果
第二章 舞蹈学术交流的蓬勃开展
第三章 东方人体文化整合研究的世纪意义
第一节 舞蹈、武术与杂技综合研究的开拓
第二节 秧歌运动的历史回响
第三节 《大敦煌》与《太极之舟》的世纪意义
第四节 迎接生命文化时代的到来
第五节 惠泽大众造福人类——东方人体文化国际研修大会召开
第四章 从泰山舞拳到肩上芭蕾
第五章 武当少林 多元道场一武肛一体的新武观
第一节 丑眭一体的生命文化特征
第二节 武林大会及其前因后果
第三节 健身武术的普及和传统武术的整理
第六章 锦戏经诀大舞蹈一健身气功的编创与发剧
编后记
九龙吟和——《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修订版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