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2614309
- 长达十三年的通信,跨越四时与山海:本书收录了知名作家、学者、译者苏枕书自2011年冬至2023年夏,坚持十三年与友人的通信。书中选取了四十四封温暖的书信作品,寒来暑往的轮回感贯穿全书,看作者描绘春发新叶、夏饮冰汤、秋尝柿果、冬飘雪珠……无一不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爱、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一字一句真诚书写,穿越故乡与他乡,记录时间与情怀。
- 珠玉般典雅温柔的书信集,在快时代感受时间的厚度:书信,原来是旧时代的浪漫,在今天,是属于苏枕书的独特情怀。十三年间,她读书、买书、写书,在书海与山川中漫游历险,也是知识女性格物致知的真诚思索。就如她在书中写:万树新枝轻轻摇动,柔金的阳光涂满群山,单是描述这一切,也无端令我感到辜负春景的惭愧。
-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打捞被遗忘的历史:苏枕书说:“置身书山书海的欣悦虽一如初见,见证人事代谢的惆怅也与日俱增。”她从旧书中的记录出发,去历史现场求证,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各地,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细腻的探索眼光和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在阅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所见所感,随时考证、分享、记录,在求证中展现普通人生活的日常滋味,也为读者分享了充满趣味和可爱的生活方式。
- 送给每一位读者新年的平安礼物:特别邀请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图书馆馆长史睿作序推荐。专色印刷古风封面、特选香草纸还原古典书信质感,随书附赠作者手绘明信片。精美设计,全四色装帧,诚意满满的2024新年礼物,送给每一个所念之人。
本书是青年作家、译者苏枕书的2024全新书信体散文集,收录苏枕书在日本求学期间和友人的四十四通书信。
十余年间,她读书、买书、写书,在故纸堆与山川自然中漫游历险,对东亚历史人文有独到的观察与见解。这是珠玉般典雅的散文体书信集,也是知识女性格物致知的真诚思索。从书里的一些记录出发,去历史现场求证,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各地。而考证也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关注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打捞被遗忘的历史。
本书依照时间顺序编排,作者以不疾不徐的笔调展现日常滋味,开篇是岁暮,结尾又入新春,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记录经历寒暑更迭,在季节变化中感受时间的重量与温度。而坚持十余年的超越山海的通信,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和求知的热望。
【目录】
辛卯年 二零一一
岁暮琐事
古都圣诞
壬辰年 二零一二
神户书市
永如晤好
癸巳年 二零一三
无名的它
两京之间
辛丑年 二零二一
远游归来
寺院偶遇
小蘋遗事
医事琴书
道中遥寄
插花意图
风闻亲见
学者旧藏
昔年歌舞
壬寅年 二零二二
偶见家山
白河东岸
遗民阅报
断续新篇
琴台邂逅
教师节日
草花游戏
植物名实
重游天理
柿实种种
雨中买菊
弹琴台上
桥头货声
橡栗松实
神户观书
年末年始
临津江水
癸卯年 二零二三
新正观展
鹤桥舞台
弦歌四十
白幽子传
鲲女草书
书史拾零
春分游乐
师冰写韵
桐华写经
春之书市
圣堂华食
翻刻聚珍
后记
短短的书信,作字得法、轻重合宜是基调,士人风骨、学识和情感才是特色。而今仍以书信体裁记录生活、表达心境的文学创作越来越少了,展开枕书这一卷《平安》,尤为可爱,态度仿佛与六朝的蕴藉重逢,理致又为现代文明的洗礼。
此集以不疾不徐的笔调展现日常滋味,开篇是岁暮年景,结尾又入新春,读之又觉整体似是一个寒来暑往的周期。我虽多次造访京都,也曾经历京都的四季,但未长住,感受远不及枕书真切。每年之中各个物候的轮替给人带来期盼,到来之时给人以小确幸的感受,加之枕书的博物学实践,更带来盎然生机和不期而然的趣味。
——史睿
鹤屋吉信是京果子的名店,迄今有两百余年历史。这家的柚饼最为有名,本地有名的书画家富冈铁斋吃得高兴,挥笔写了“柚饼”二字的匾额,如今还高高地悬在店里。日本叫柚子的果实不是我们吃的那种文旦,而是闻香的罗汉橙,许多人家种植,野地里也有,冬天结满明亮的小灯笼,料亭喜欢拿它们做容器或调味。冬至日要泡柚子澡,有俳句云:“柚香弥漫,冬至早晨泡澡呀。”柚饼确有柑橘香气,有点像小时候常吃的橘红糕,糯米粉和薄荷做的,融化在舌尖得一丝清凉。我祖母很喜欢吃橘红糕,小时候家里有个糖罐子,里头总有点儿橘红糕、寸金糖、麻圆、炒花生米、京枣,带着淡淡的铁锈气。我没有那么爱吃,只是记得并眷恋这一切。岁暮琐事纷繁,今日暂到此搁笔,年后同你再谈。
——《岁暮琐事》
等我放春假回来,想着去看看它,罐头和猫都不在了。倒是在宿舍传达室前的小桌上,看到了它的照片,前面供着香烛和水果——猫也不吃这些。桌上有手写的字条:“无名的它,已然往生。若怜惜它曾经的身影,可燃一炷清香。”旁边是一盒线香,一只打火机。默默燃了一支线香,生前的冷落与死后的郑重,想来非常无情,这就是很纯粹的日本的情绪。偶然读到清人金玉冈一首《咏雀儿墓》,前四句很好:“小草萋萋苦竹根,可怜于此葬啼魂。蹴馀红树枝头颤,踏过苍苔字有痕。”我读的诗文少,总觉得这样凭吊小生灵的作品在我国传统诗文集里没有那么常见,因而一并抄给你。
——《无名的它》
白川清浅,无法行船,人们寻常谈及“白川”或“白河”, 更多指河流沿岸的区域。日文中有熟语“白河夜船”,亦写作“白川夜船”,说古时有人假装自己去过都城,旁人问,白川那边怎么样?此人以为白川是条大河,遂答夜晚乘船路过,熟睡不知风景如何,由此暴露自己并没有去过京都。后来这个词便用来形容不懂装懂,又或指沉酣大睡。曾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症的医院用 “白河夜船”指称夜中异常的鼾声,很别致的隐语。
——《白河东岸》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