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47612
1、本书为美国汉学家、艺术史研究学者倪雅梅教授关于5至8世纪龙门石窟造像及供养人的社会、文化、政治关系的著作。以小见大,读者可由此切入了解北魏至初唐的中国历史与社会。
2、对读者感兴趣的人物作了专题讨论,如北魏胡太后;对唐高宗和武则天捐资建佛,对卢舍那佛像是否仿刻武后等热点问题亦作出了独到分析。
3、重新诠释了龙门石窟与中国中古史之间的关系,且超越了一般艺术史研究的讨论范畴,不仅在西文学术圈具有开创意义,这样的研究方法在中国、日本学界中也不多见。
4、以敦煌石窟艺术为代表的石窟热潮近年来在国内颇为兴盛,该书从供养人角度,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石窟艺术及其历史背景的窗口。
5、西方学者有历史研究通俗化写作的传统,本书亦不例外,并配有近百幅插图,真正图文并茂,可读性很高,专业性、通俗性俱佳,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艺术史类读本。
本书主要以龙门石窟题记中呈现的供养人信息及其造像活动为线索,讨论了北魏至唐代佛教造像活动与政治的关系。其中涉及北魏皇帝与佛教信仰的关系,皇帝造像活动的社会和精神功效,造像题记的叙述与供养人身份、性别的联系,不同造像以及唐代皇室成员(特别是唐高宗和武则天)造像活动与其政治利益诉求的关系,以及皇帝身边宦官的捐资造像行为,等等。作者梳理了窟龛内部结构和外围信息,以理解供养人开凿造像的目的,通过供养人来了解龙门石窟。
中文版序
导 言
章 皇帝即如来
第二章 造像果报
第三章 造像费用的修辞
第四章 孝道政治
第五章 震旦护法
第六章 脂粉钱
第七章 卫星窟
第八章 为了个人的救赎
结 语 龙门后话
译后记
听闻本书中文版即将出版,应译者陈朝阳博士的邀请,我十分乐意为中译本作一篇短序。
拙著《龙门石窟供养人——中古中国佛教造像中的信仰、政治与资助》的写作始于本人20年前在龙门的考察研究,原书出版距今也已有14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与赞助活动都是我研究的主题。对我而言,龙门作为研究对象的吸引力是难以抗拒的。在我执教的堪萨斯大学附近,有全美著名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该馆以丰富的中国艺术收藏而闻名,其中就比较完好地保存了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皇后礼佛图。伫立其前凝思,这些历尽风霜而不改风韵的古老面孔总是诱惑着我去开启一场溯流而东的时空之旅。洛都郊外,龙门自古就是王孙贵游之地,伊河碧水,香山红叶,与两岸佛国相映照,有种难以言说的殊胜与美妙。
此次拙著中文版得以刊行,与更广大的中国读者相遇,首先得益于陈朝阳博士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感谢她在浩渺的书海中选择了我的著作,并愿意将之介绍给更多的学界同侪与龙门同好。其次,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学生——赵诣博士与朱品岩博士。两年多来,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之余,花费了大量时间承担本书的校译工作。无可否认,学术著作的翻译,尤其是涉及宗教艺术领域的人文学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不同学术体系的语境中,对于艰深晦涩的宗教概念和学科术语的转译,对译者的学科素养以及对两种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可以想象他们为此书中文版的刊行所付出的辛劳。后,我要感谢龙门石窟研究院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同敦煌一样,对于龙门石窟的研究自从20世纪初始就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长期以来,龙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学者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希望我在此书中对龙门石窟艺术的探讨,可以或多或少地促进国际龙门研究的交流,为这一延续百年的良好传统添砖加瓦。
倪雅梅于2020年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