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07941
前 言
2015年10月的《胡润百富榜》显示,王健林的资产达到2200亿元,再次荣登中国首富的宝座。截止到10月,王健林今年的财富总额较去年相比增幅已超过50%,这主要得益于万达上市后形势的一片大好,万达院线股价由上市初的20元/股到如今涨了10倍不止,万达商业地产的总市值更是高达3000亿港元。看来,现年61岁的王健林非但没有退休收山的打算,反而大有再接再厉、气吞山河之势。
对于王健林此次重回,胡润表示:“王健林是一位转型成功的企业家。”众所周知,互联网这几年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经济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些企业抓住了这次机遇,迅速发展起来,另一些企业无法适应这种转变,逐渐被时代大潮抛在了身后。而王健林成功地开创了万达集团的产业转型,由传统的地产公司转变为商业服务公司,逐渐缩小地产类的收入比值,将产业扩大至商业、文化、金融、电子商务4个模块。
但万达并非单纯为转型而转型,也不是为了追逐利润。王健林说,一些公司看到互联网热马上投身互联网,过段时间发现文化热又改去搞文化,这样是不行的。一家企业要转型必须考虑基础设施、创新思路、人员结构等等,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量身定做”,切忌盲目冲动。
谈到互联网,王健林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早在15年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势头已经被浇熄了一次,现在又重燃了起来。而这一波的互联网热潮更是来势汹汹,甚至出现了神化互联网的苗头。王健林却始终保持着理性的头脑,没有被这股热潮冲乱了脚步。对于新名词“互联网思维”,他说道:“我认为根本不存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怎么可能出现互联网思维呢?”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 ”的概念。其中还提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工业的结合,促进产业互联网和电商的健康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打开了“万物互联时代”的入口,巨头们纷纷转型,投身电商圈,昭示着新的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
对于“互联网 ”的提出,王健林表示:“总理提出互联网 这个词,我觉得我的担心消除了。”他认为,一个“ ”体现了网络与产业、虚拟与实际的结合,只有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才能真正为互联网的发展,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寻找到出路。
那么,万达的“互联网 ”要“ ”什么呢?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万达要做的是多元化的企业,目前的试水中,一些行业在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后都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在今后,“互联网 电影”将把制作、营销与推广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万达要做的是“互联网 旅游”,致力于打造全国的旅游企业。
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各种版本的财富传奇层出不穷,故事的主角也是形形色色。潮起潮落,能够一直站在财富的人并不多见,而王健林又是如何一步步稳扎稳打,坐上中国首富的宝座呢?
王健林出生于一个红色家族,父亲更是一位参加过抗日的老红军,也正是因此,王健林对部队、对军人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怀。在他15岁时,他毅然离家到吉林参军,当时的他,是同批部队里年纪小的“娃娃兵”,然而他并未因为自己年龄尚幼而与众不同,他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坚强精神,让战友们刮目相看。
在部队中,王健林养成了迎难直上、从不退缩的性格,而也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对自己的充电,利用部队训练的闲暇时光,他如海绵一样不断汲取着丰富的各种知识。
时光飞逝,原本在部队发展得顺风顺水的王健林没有就此沉寂,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全国的过程中,他毅然脱下军装选择了转业。而也从这时开始,王健林的万达传奇也拉开了序幕。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王健林带领着万达集团披荆斩棘,从住宅开发、商业地产、足球产业,到影视院线、互联网 ,王健林从一个少不经事的小士兵,成长为了身价千亿的商业巨头,而万达也从原本负债累累、几欲破产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了如今享誉全球、硕果累累的跨国集团。
未来的万达到底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万达在将坚持、沉稳、创新、融合积聚于一身的王健林的带领下,必然能够继续腾飞,万众瞩目。
精彩文摘
战略布局
王健林执掌万达之后,便一心想将万达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却有一个因素始终让他倍感纠结,那就是中国目前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维持在百分之七八的增长速度。而作为一名企业家,王健林更是看到,中国与美国之间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大的经济落差,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中国的许多企业尽管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但是和美国比较,中国企业家的发展眼光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大多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虽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真正复苏,但王健林在思考,为什么美国的经济一直不景气,却依然还是经济强国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美国的企业就占去了半壁江山,其中有近两百家美国企业都是某个行业里领先的跨国企业。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些行业里,那些美国企业仍然拥有着其他国家或企业所无法撼动的地位。
在这种经济环境与背景下,王健林将万达打造成世界级超强企业的“中国梦”就变得更加坚决,因为他明白,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强大,就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在各个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坚挺。
除此之外,王健林还发现,华尔街之所以被世人誉为创造财富神话的摇篮,并不是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大鳄们多么有钱,而是他们更懂得如何投资,如何经营。
以生产运动鞋而闻名全球的耐克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品牌、知道耐克运动鞋的优点,却极少有人去研究耐克公司的经营之道。王健林对此情有独钟。他发现,企业做强做大,树立品牌很重要,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即企业家的发展战略,或者战略眼光。
在这方面,王健林一直比较佩服联想的柳传志。柳传志一边在树立联想的品牌,一边又在利用联想控股实现资本投资。王健林觉得,任何一个企业家,当他把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后,就必须让自己的思想从实体经营中抽身,这种抽身并不是企业不去做实体经营了,而是企业家的经营理念要发生改变。
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市场,就必须了解国外的资本运营模式,否则企业家的观念跟不上,即使企业几经努力收购了某些国外的企业,成为一家跨国企业,也很难实现真正的发展。
在与AMC的大股东凯雷的接触中,王健林对凯雷投资公司有了更多的了解。凯雷投资集团管理的资本超过了千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之一,有“总统俱乐部”之称,其投资遍布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相对于凯雷投资集团的众多投资项目而言,它对AMC的投资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而AMC的股东有很多,由此足见美国投资家和企业家对资本运营的重视。相对于AMC或凯雷投资集团,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很多国内公司则远没有那些跨国企业运营得灵活。尽管国内企业都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与国外的企业相比的确相差甚远。
万达1988年创办以来,旗下已经形成了商业地产、连锁百货、文化产业、五星酒店、旅游度假等5大支柱产业,而众多集团子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为万达走向国际化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次万达并购AMC,收购的是AMC公司100%的股权,即一旦完成这种并购,AMC将成为万达旗下的一个集团子公司,或许还会与万达原有的文化集团并为一体,双方实现更为长远的共同发展。
因此,万达对AMC的并购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纳入旗下,而是借助AMC所拥有的实力,向全世界力推万达。从另一个角度看,王健林收购AMC公司,等于买了一支可以射向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箭。这支箭,为万达集团向全球推广和树立自己的国际化品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正是王健林收购AMC的最初构想。
事实上,在与AMC方面的人员进行洽谈和磋商的过程中,之所以一切能进行得相对顺利,不容忽视的便是AMC的最大股东凯雷投资集团设在中国的办事机构。
在万达与凯雷投资集团的频繁接洽中,王健林发现,这种并购也是凯雷投资集团所力推的。从中,王健林还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家全球性投资公司,凯雷投资集团之所以能较为主动地促成此次并购,或许并不仅仅是从AMC的亏损现状出发的,因为企业如果出现连续亏损,完全可以借助更换CEO来加以改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凯雷投资集团的每一次投资,都必然是站在利益战略的角度,包括此番将股权转让给万达,他们不可能不明白王健林并购AMC的想法。那么,作为投资金融大鳄的凯雷,又怎么会如此轻易将AMC转手给王健林呢?
王健林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不管对方出于一种什么战略,万达都成功收购了AMC,也有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后续推动力。至于凯雷是否想借“力”还魂,不是王健林要担心的,毕竟,后来万达影院的上市,已经说明了一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