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54370
谁适合读这本书?
1.大众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当前经济趋势,掌握宏观经济常识,有助于对择业、创业等问题做出决策。
2.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中的转型方向。
3.投资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当前经济趋势,投注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
4.公务员:可以通过本书进一步把握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甚至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
你会得到什么?
1.一份对中国经济趋势的前沿洞察。通货膨胀要来了吗?经济还能持续高增长吗?和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2.一份企业经营的重要参考。小微企业怎么贷款?国家对行业的指导方向是什么?怎么判断该在哪个城市发展?用企业调研的一手资料,为你的企业经营提供高质量的参考。
3.一份靠谱的创业指南。我适合创业吗?我该寻找什么样的投资人?该不该死守一个行业?不赚钱要不要转行?用细分市场的真实案例让你找到参照对象。
4.一份实用的投资手册。哪个产业将是新的主导产业? 城投债能买吗?通货膨胀了该买点啥?让经济学家告诉你金融概念的底层逻辑。
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山西……
数十个城市,上百家企业,几百名受访者,
何帆老师说:我做了一场“报复性”的调研。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很多故事:
现在的创业者是什么样子,支持他们的投资者又是什么样子?
包头这座城市如何由衰落再度兴盛?
养猪户如何在空间逼仄、利润微薄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小微企业如何构建出一条花椒产业链?
基层医疗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常州技师学院的职业教育为就业问题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
你将看到对很多问题的探讨:
新能源产业是否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
我们即将面对的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带来金融风险?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不会带来债务风险?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为什么好工作越来越少,烂工作越来越多?我们该如何应对?
……
你将收获很多不一样的常识: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自己花的钱越少,债务压力越大,金融风险越高。
通货膨胀的意思不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政府向公众借钱,从理论上说,政府不用偿还本金,只需要支付利息。
……
翻开这本书,懂宏观,会行动。
- “变量”系列图书:
-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 《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 《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 《变量:大国的腾挪》
- 《变量5:在中国这艘大船上》
- 《变量6:宏观世界奇遇记》
……
引 言 1
增长和蓄电池 21
1.1 沈晞 23
1.2 为什么高速经济增长如此重要 32
1.3 王晶 37
1.4 什么样的政策能促进经济增长 43
1.5 包头 50
1.6 主导产业 58
1.7 石拐 66
1.8 为什么信心如此重要 74
通胀和养猪场 83
2.1 老徐 85
2.2 中国有没有出现通货紧缩 90
2.3 养猪人 100
2.4 需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 108
2.5 养猪场 113
2.6 宏观决策者是怎么想的 120
2.7 吃狗肉,还是吃猪肉 125
2.8 如何应对经济波动 129
货币和青花椒 137
3.1 梁孃孃 139
3.2 从前,有一个村庄 143
3.3 花椒节 149
3.4 为什么需要积极的货币政策 155
3.5 红油兔 162
3.6 需不需要担心金融危机 171
3.7 小王行长 177
3.8 后来 182
财政和呼吸机 189
4.1 县医院里的ICU 191
4.2 从前,有一个村庄 198
4.3 县医院里的外地医生 203
4.4 为什么需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210
4.5 陈大夫的十年 217
4.6 需不需要担心债务压力 222
4.7 中医院 229
4.8 后来 236
就业和电工证 245
5.1 想考电工证的何帆 247
5.2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失业率 255
5.3 季老师和刘老师 261
5.4 为什么好工作越来越少 269
5.5 宋彪 275
5.6 为什么企业要创造更多的好工作 282
5.7 考过电工证的何帆 289
5.8 我该怎么办 295
尾 声 303
后 记 305
何帆规则 307
这本书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宏观经济的解读,一个是平凡人物的命运。你会在每一章看到平凡人物的出场,读到他们的激情与沮丧。你也会在每一章看到对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的讨论,读到围绕着它们的反驳和猜想。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宛如DNA 的双螺旋结构。
在第一章,我要带你去看一家企业、一座城市和一个产业。我们要去拜访一家做储能电池的初创企业,见识一下现在的创业者是什么样子,支持他们的投资者又是什么样子。我们要去一座位于大西北的城市:包头,去看看这座城市如何由衰落再度复兴。我们还要去了解包括储能电池、光伏发电、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猜测一下它会不会是新的主导产业。这一章的宏观主题是增长。我们会谈到,中国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长,而且持续的高速增长至关重要。我的个人观点是,想要让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不难,只要有一个勉强够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就行。当然,宏观刺激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有必要的话,还要放大招,因为信心最重要,而信心要靠信号。
在第二章,我将带你去山东胶州半岛和广西玉林,我们将在那里结识几位中等规模的养猪户,他们是中小企业的代表。虽然空间日趋逼仄,利润日渐微薄,但他们总是能找到办法生存下来。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人们一直担心猪肉价格上涨会推高通货膨胀水平,如今,这一现象已彻底改观。这一章以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为宏观主题。我的观点是,至少从短期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过度关注通货膨胀压力,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应对通货紧缩压力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常伴随着经济过热和经济过冷。面对周期波动,我们既要调整速度,又要调整方向;既要顺应潮流,又要超越潮流。
在第三章,我将带你到重庆江津区,在青花椒收获的季节,去拜访种花椒的人、收花椒的人、加工花椒的人、用花椒做菜的人。这是一条小小的产业链,上面全是小企业、小店铺、小农户。苔花虽小,也要盛开。和大企业一样,这些小小的微观经济主体也需要货币和金融的支持,而且它们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政策扶持重点。这一章的宏观主题是货币政策。我们将探讨为什么货币政策很重要,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不会带来金融风险。我在这一章讲了一个寓言,这个寓言告诉你,创业犹如时间旅行,金融犹如时间旅行社。希望这个寓言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创业、货币和金融的本质。
在第四章,我要带你去广东河源的龙川,以及浙江温州的平阳,去看两家县级医院。在新冠疫情之前,政府就已经开始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这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新冠疫情之后,基层医院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很多折射的是中国城市化的新趋势。对基层医院的财政支持,也反映出公共财政的新着力点。这一章的宏观主题是财政政策。我们将探讨为什么财政政策很重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不会带来债务风险。我在这一章讲了一个寓言,这个寓言告诉你,公共财政犹如祭神的种子,用得好能保佑风调雨顺,用得不好会导致颗粒无收。
在第五章,我将向你汇报我在2023年干的一件事:我去考了个电工证。当然,整个过程和我最初的想象很不一样,我也没啥长进,电工水平依然差劲得很。不过,这段经历是值得的。为了考电工证,我在常州技师学院住了半个多月,采访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这些采访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就业和个人成长。这一章的宏观主题是就业,我们尤其关心年青一代的就业。年青一代不是不想找工作,而是想找好工作。遗憾的是,好工作越来越少,烂工作越来越多。这一章将向你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宏观和微观原因。个体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我在这一章跟你分享了我的体会:做小事,学习小的技能,享受小的快乐,等待大的洪流。
亲爱的读者,你可能是在嘈杂的机场读这本书,也可能是在幽静的咖啡馆读这本书。你可能是在自家卧室的床头读这本书,也可能是在故乡的老屋读这本书。这时候可能大雪纷飞,准备好年夜饭的父母正催促你赶紧吃饭。这时候也可能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你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呢?你希望借我的眼去看世界的变化,看到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你希望看看我看到的,和你自己在这一年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你可能会同意我,也可能会提出抗议:这里写得不对。你可能会把这本书当作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来读,也可能会把它当作一本非虚构作品来读。你可能对道理更感兴趣,也可能对故事更感兴趣。
但是,我知道,这都不是你读这本书的真正原因。
你读这本书的真正原因是你有个情感的心结。
你爱她,又怕她,不想离她近,又不想离她远。你能一眼看出她微妙的细节,但常常搞不懂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你觉得她应该更好一些,比如更漂亮一些,更高贵一些,更妩媚一些,但当她真的变了,你又很不适应。是的,她一直在变,但你经常以为她还是原来的样子。你爱她的时候她还年轻,不知不觉,你老了,她也老了。从你自己的口中叫出她的名字,你总会觉得有些别扭,但只要别人提到她的名字,你一定会竖起耳朵偷听。你可以抱怨她,但别人不能批评她。
我们虽然没有互相坦白,但彼此心照不宣。我们就像一棵树和另一棵树,根须在地下交织缠绕,用一种不需要语言的方式交流。你我都明白,她才是我写了这么久,你又读了这么久的原因。你读到的,你能联想到的,让你惊奇的,让你感动的,甚至让你黯然神伤的,只有她一个——那就是你唯一的祖国。
石拐
在包头的九个旗县区里,石拐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昆都仑区是包钢的所在地,包头的老工业区。青山区原来有两个重要的军工企业——一机厂和二机厂,最近两年又有弘元、晶澳、阿特斯等一批光伏企业入驻,成了包头的新工业区。九原区历史最悠久,秦朝就有九原郡,吕布就是九原人。还有几个旗县区在大青山的北边,它们各有特色——土默特右旗有农牧业,固阳县有大块的土地,白云鄂博矿区有铁矿和稀土矿,但石拐什么都没有。
也不能说什么都没有。石拐也有煤矿,但后来不让开采了。有煤矿的时候就有人气,不让开采之后,人就陆续都搬迁了。石拐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旗县区人口负增长的第一家。在大山深处,只剩下废弃不用的火车站、医院、工人俱乐部。有个电影导演一眼看中了这个地方:在中国很难找到这么老、这么旧的房子,拍个老电影,现成的布景。石拐的新区建在离市区最近的地方,距离市中心车程不过十五分钟,但新区也聚不起人气。从地图上看,新区就像是在一片树叶的边缘,再往里走,就是绵延不绝的群山,车开进去,半天都拐不出来。说起来,谁也不会相信,石拐当年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有煤的时候就有钱。20世纪80年代,包头财政紧张,政府曾向石拐的一个村集体借过钱。
俱往矣。决定命运的不是微观的努力,而是宏观的大势。大潮退去,时运变迁。衰败之后,想要重新振兴吗?当然想了。但人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往高处升,要是能重新崛起,一定是因为借助了新的外部机会。新的外部机会能让人摆脱原来的束缚,恢复失去已久的信心,命运由此改变。但是,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
一家专做风力发电的企业,明阳集团,要来包头投资。石拐区委书记盖连玉眼睛一亮,他知道石拐的机会来了。
明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在2023年全球新能源企业五百强中位居第三十三位。他们总部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想在内蒙古西部建立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这么大的项目,包头每个区都想争取。盖书记当然知道,他看得清清楚楚。青山区委书记丁凯和明阳项目的负责人吃饭,前脚刚走,盖书记这边就收到了情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别的区有别的区的优势:老区家底厚,新区地理位置好,郊区有地。这些石拐都比不了,但石拐也有优势。明阳生产的是风力发电机,风车的叶片越做越大,风轮直径从77米、87米、94米、106米、120米到150米,甚至还有超过200米的。这么大的庞然大物,生产得出来,但怎么运出去呢?尤其是,怎么经过喧闹拥挤的市区往外运呢?到石拐来吧,这里不经过市区,直接上高速公路,方便很多。
盖书记掂量再三,觉得有戏。他天天去找包头市市长张锐,把他堵在办公室里,让他同意由石拐承接这个项目。
张市长问:“你能行吗?”
盖书记拍着胸脯说:“能行。”
张市长问:“明阳的项目需要很大一块地,你有地吗?”
盖书记说:“准备好了,我新建的开发区有3900亩地,我拿出2000亩,总行了吧?不够?不够我再加,豁出去了。”
市长问:“还要有钱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你有钱吗?”
盖书记真的没钱,石拐区很穷,还欠了一屁股债,但他早就在心里算了很多遍账。虽然要吐血,但这个投资值得。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这边要投五六个亿,明阳计划做到200亿元产值。200亿元产值,利税它就要交5亿。好,我就算它能做到100亿元产值,那大概3亿元税收。3亿元税收,有30%的留成,我们就有1亿元。我五六年之后就赚回来了。不仅赚回来了,我还赚了个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跟着过来了。不仅产业起来了,我的城区也活跃了。有工厂就得有人,公共服务设施跟着就起来了。”
张市长被他缠得没办法:“行行行,那就给石拐吧。”
别的区再来找张市长,张市长说:“我已经答应石拐了。这个项目,石拐不说不干,你们谁也别打主意干。”
这话传到盖书记的耳朵里,他感觉压力更大了。
他把全区干部都叫过来,发起了动员令。他的动员令是:砸锅卖铁、脱皮掉肉、争分夺秒。钱的支持上要砸锅卖铁,人员支持上要脱皮掉肉,时间上要争分夺秒。盖书记觉得还没讲透,他不念稿子了,用眼睛扫了一遍在场的干部,提高声调说:“什么叫服务好了?就一个标准,你问下自己,有没有觉得像个三孙子的时候?觉得做得够好了,人家还不满意?觉得委屈得不得了?有,那就对了。你连当三孙子的感受都没有,就别跟我扯什么服务到位了!”
我知道各地的干部为了招商引资都很拼,但没想到他们能这么拼。我在采访本上记下盖书记的话,反复琢磨,觉得意味深长。假如有了这样的胸怀,还有什么难事做不成呢?天下万事,不都是如此吗?比如,干部服务好群众,企业服务好客户,想做好公益活动,甚至,想要教好书,不都是这个理儿?
明阳项目的负责人来考察,盖书记跟他们说:“别的区条件当然比我们好,但他们项目多,客人多了,招待不过来啊。我这里不一样。你是我十年来引进的最大的项目,我就你这一个大客户,当然会把你像菩萨一样供起来。”
明阳的项目负责人居然被说服了。
我去明阳的生产基地参观时,他们还在施工。那个条件真叫差。进入生产基地的道路还没有完工,我们坐的商务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左拐右拐,扬起一路灰尘。路边是满眼的荒凉。没有村庄,只有零星的坟头。稀稀拉拉的树,又矮又秃,个头还比不上旁边歪歪斜斜的电线杆。只能看见一栋比较像样的青灰色小楼,那不是明阳的,是旁边的廉政基地,被“双规”的干部在这里反省,接受审查。我不由地想,一年前,明阳入驻的时候,这个园区是什么样子?
当时,明阳集团的董事长张传卫过来视察,看到这片地,他眉头皱了起来,不满地问两位项目负责人:“你们怎么找了这么一块地?”两个属下交换了一下眼神,加快脚步,赶上领导,凑过去轻声说:“您放心,我们都考察过了,这里的投资环境其实是最好的。”
盖书记在后面听到了,心里偷偷地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