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553831
引言
一:颠沛流离,童年躲避战乱的时光
1:满月,天安门下
2:善念,萤火虫的故事
3:流离,生活中的桃花源
4:歌声:重庆的生活
二:求学上进,奋发努力的青年
1:艰难,一路危险的求学
2:学农,成为相辉学院的学生
3:决定,直奔安江农校
4:实验,无性杂交的结果
5:苦难,开始培育稻种
6:精神,战无不胜的法宝
三:伉俪携行,甜蜜美满的家庭
1:爱情,漏在指尖的沙
2:情诗,心灵的呼唤
3:新娘,邓哲是个好姑娘
4:杂交,有方法更得有方向
5:发现,终于找到了不育株
6:论文,发在《科学通讯》杂志上
四:遇礁成浪,困苦逆境中的成长
1:典型,一个不关心政治的白专
2:毒手,对准了不育株
3:批斗,风萧萧兮易水寒
4:文件,拯救袁隆平的福星
5:毁禾,至今未破的“五一八”奇案
6:下放,到煤矿参加艰苦劳动
7:救星,北京来了一个专家
五:独辟蹊径,道路只为独具慧眼的人所设
1:地震,元江考验着育种者的信心
2:野稻,一个正确研究的方向
3:松鼠,海南岛的芳邻
4:攻关,全国育种战线的大协作
5:初胜,三系配套终于成功
6:风波,罗孝和失败的三超稻
7:优势,杂交水稻增产明显
8:难关,制种勇士必须攻破的堡垒
9:忠孝,有情有义真男儿
六:勇攀高峰,更高层次的追求
1:拒绝,不做官努力科研
2:出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3:合作,圆环种子公司伸出了橄榄枝
4:电影,一部关于东方魔稻的纪录片
5:住院,病中显出了真情
6:确定,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思路
7:奋斗,不为艰险攻克“两系”法
七:泪水汗水,千辛万苦的成功
1:经费,你总是让人欲说还休
2:真话,不是谁都敢讲的
3:雕塑,农民自费为袁隆平刻像
4:落选,评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波三折
5:桂冠,袁隆平最终获得了院士
6:财神,做梦都想见到您
八:杂交水稻,袁隆平心中的中国梦
1:梦想,900公斤的“超级稻”终于成功
2:良心,沉甸甸的提案和语重心长的建议
3:荣誉,探索的路上奖励纷至沓来
4:声音,树欲静而风不止
九:真水无香,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1:生活,非常的简朴
2:业余,多姿多彩的锻炼
3:祝寿,明年更有捷报传
前言
据《史记•周本纪》有载:后稷,名弃。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后稷后被尊为华夏农业始祖——袁隆平,就是21世纪中国的“稷神”。
如果诺贝尔教授健在,他一定要郑重地为袁隆平单设一个诺贝尔粮食奖,并为袁先生颁发一枚璀璨耀目的金质奖章。
饥饿,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敌人。自地球上有人类活动开始,饥饿之魔就没有停下过肆虐的脚步,直到20世纪,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横空出世,这场战胜饥饿的斗争,终于露出了胜利的曙光。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在华夏大地广泛种植后,创造了以占世界8%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多养活7000万人口的奇迹。
我国有60%的人吃大米,可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致使我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对此,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特•布朗先生撰文,并发出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诘问。
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袁隆平用杂交水稻,铿锵有力地回答了布朗的疑惑:虽然中国的耕地逐年减少,可是中国粮食的总产量,却在逐年增加,这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功劳。21世纪的中国人,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将袁隆平请上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坛,他真诚地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郑重地向各国专家介绍说:“袁先生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1998年元月,列支敦士登国王亚当汗二世陛下,他以私人身份,来到中国湖南,并在长沙芙蓉园宾馆见到了袁隆平,他虔诚地告诉袁隆平:自己做梦都想见到他。
湖南省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在长沙举行资产评估发布会,他们通过210天,对11万组数据的严格审查论证,评定“袁隆平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人民币。袁隆平身价千亿!袁隆平的身价,已经超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是走进袁先生的生活,却发现他非常简朴,袁先生下田研究杂交稻的时候,穿的竟是十元一件、极为普通的白衬衫。
袁隆平虽然是中国最富有的“农民”,但他却几十年年坚守和邓则之间的爱情;袁隆平虽然是名满世界的科学家,可是他却精通田间稻田里的每一样活计;袁隆平虽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是但是他裤腿挽起,脚蹬水靴、脸色黝黑,比农民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
梅花香自苦寒来。袁隆平先生获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先后荣获了8项国际粮食大奖。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授予袁隆平先生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殊荣。同时他还获得了一笔共计500万元的奖金。
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袁隆平对这500万元奖金分文不取,他还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的奖金1.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12.5万美元……都捐了出来,合在一起设立了“农业科技奖励基金”,用以奖励为杂交水稻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一公斤稻米大约四万粒,如果按每5公斤稻米能铺满一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杂交稻推广种植20年,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3500亿公斤稻米可以铺700亿平方米的面积。地球的赤道长度是40700千米,用袁隆平培育增产的杂交稻,就可以为地球铺一条大约一公里宽的金灿灿的“稻米腰带”——这是一条多么绚丽,多么壮观的腰带!
1995年,贡献巨大的袁隆平先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的亿万农民对袁隆平先生,有一句最为生动和朴实的评价,他们说,现在的好日子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邓小平送来了致富的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高产的好种子。
湖南郴州的农民曹宏球,为了表示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他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请人为袁隆平塑造了一尊汉白玉雕像,放在村口,作为“米菩萨”每日恭恭敬敬地顶礼膜拜,祈祝袁隆平先生健康长寿。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统观人类历史,能得到这份殊荣的又能有几人?袁隆平为华夏儿女挣得了荣誉,他为伟大的中国获得了光荣,面对杂交水稻丰收后,稻农一张张的笑脸,面对袁先生荣获的一项项国际大奖,如何能不让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伟哉袁隆平,壮哉袁隆平!
2013年10月27日下午3点,袁隆平先生来到武汉大学,他要在生命科学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一场“袁隆平:我的中国梦”的讲座,可是因为报告厅太小,容不下众多的学生,这场讲座只得临时改在,梅园宽阔的操场上举行。
袁隆平先生手拿着扩音喇叭,他站在梅园操场的讲台上,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两个“中国梦”,一是:希望我们的水稻能长得很高很高,高到我们可以在水稻下乘凉。二是:希望我们的杂交水稻能够被种到全世界,这样至少能多养活5亿人口。
2014年初,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名单,84岁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榜上有名……
岳飞曾经说过: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袁隆平先生瑰丽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古有后稷教稼穑,今有隆平多产粮,当论稻黍种植苦,百姓饱腹赞稷王!
一:第一章:颠沛流离,童年躲避战乱的时光
幼是定基——明•洪应明
究竟是怎样的童年,才能成就一个人的辉煌?人性的光辉,能否为战乱亮一盏小小的萤火?袁隆平出生在北平,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当北平协和医院的大夫抱起还在襁褓中的小隆平,恐怕无法想象,她怀里抱着的小男孩,以后会和杂交水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袁家从北平开始——天津、江西、武汉一路躲避战乱,几乎无处安身。袁家坐船经过三峡的时候,小隆平失足落水,他差点被冰冷刺骨的江水吞没;小隆平躲在防空洞中,当他听着外面敌机投掷的炸弹“轰轰”爆炸的巨响,恐怕没人告诉小隆平——天降大任于斯人,这句话里面蕴藏的道理。
难道袁隆平以后取得令国人赞叹,令世界鼓掌的巨大成绩,都与他童年所遭受的颠沛与流离有关?
这时,我们的耳边响起了,高尔基《海燕》里的一声名言:让那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1:满月,天安门下
东单西单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正因为北平城的物阜天宝,富庶繁华,所以民国的时候,这里的战事也特别多,在这里生活的人,会经常受到的兵燹战祸的威胁。小隆平刚刚出生,他需要面对的就是硝烟、枪炮和军阀们贪婪的欲望……天降大任于斯人,命运不会和人开任何无聊的玩笑。袁隆平注定要用一颗种子改变这个世界,这颗金色的种子是否已握在他的手中……
北平城(北京)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名字为“蓟”。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的北平城,确实是英才辈出之地。
1930年9月1日,北平城正是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初秋时节。在北平协和医院产房里,传来了一阵婴儿洪亮的啼哭之声,接生的女大夫告诉产妇华静女士,新生儿是个男孩的时候,华静挂满汗珠的疲惫脸上,露出了欣慰和满意的笑容。
华静女士并不知道,给小隆平接生的女大夫就是林巧稚。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她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给新生儿做过冲洗后,一名小护士将并不安分的小男孩包在襁褓中,然后给候在产房外面的男人送了过去。这个焦急等待的男人名叫袁兴烈,他现在平汉铁路局当秘书。他的妻子就是华静,华静也在德安县高等小学当过老师。这个新出生的小男孩,就是他们夫妻的第二个孩子。
华静女士躺在担架车上,被两名护士推出了产房,看着丈夫怀里孩子已经甜甜地睡去,她虚弱的语气带着喜悦,说:“兴烈,给我们的二儿子起个名字吧?”
袁兴烈想了想:“他排在袁家“隆”字辈,为纪念出生在北平,就叫他隆平吧!”
隆平这名字,虽然有“家族隆盛,世事昌平”的寓意,可是北平城中真的不太平。小隆平出生半个多月后,即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旋即派东北军12万人入关。当时蒋、冯、阎中原大战正在胶着之时,东北军大兵入关,双方平衡迅即倾斜。21日,东北军占领天津,23日占领北平。
东北军占领北平后,城内物价飞涨,市民的生活秩序,更是乱作一团,为了规避兵燹战祸,袁兴烈工作的铁路局早已经放假,直到10月15日,阎锡山、冯玉祥、汪精卫联电张学良,表示战争停止,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北平城的秩序这才得以渐渐恢复。
笼罩在北平城上空的硝烟散尽后,袁兴烈也接到了铁路局复工的消息,他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上班,再加上华静在家坐月子,花销颇大,他平日里积攒的大洋,已经快要用磬了。
袁兴烈为了庆祝可以上班,他用家里仅有的钱,到刑部胡同的市场,买来了一只老母鸡。母鸡被宰杀褪净后,他开始将鸡肉下锅,亲手熬汤。袁兴烈一边熬汤,他一边兴奋地唱起了家乡赣剧《古城会》里的唱段——张飞用目来观瞧,打量城外这位将英豪……
袁兴烈熬完了香喷喷的鸡汤,他端着汤碗,给刚刚坐完月子的华静送了过去。华静用汤匙喝完鸡汤,她也被袁兴烈欢天喜地的神情所感染,两个人一商量,决定抱着襁褓里的小隆平,乘兴去一趟天安门。
袁兴烈叫来了一辆人力车,华静怕小隆平被秋天的寒气凉着,出门之前,不仅为二儿子裹了层棉被,还为给他戴了一顶老虎帽。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红墙飞檐琉璃瓦,气势巍峨,蔚为壮观。其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匠师蒯祥。袁家三口人坐着人力车,沿着长安街,一直来到了天安门前,华静发现怀里抱着的小隆平,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一个劲地盯着天安门再看。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兵闯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开了皇宫,民国时代的天安门,早已经不是清朝皇帝的大门了。
袁兴烈看着小隆平专注的神情,一开始,还以为儿子是被天安门的高大雄伟所吸引,可是瞧着瞧着,他就发现不对劲儿,小隆平最后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袁兴烈仔细一看天安门的城楼,这才发现,那里躺卧着几十名饿殍。这些饿殍有的衣不遮体,有的瘦骨嶙峋,有一个饿殍显然已经身亡,他的脸上落满了苍蝇……
饿殍们都睁着浑浊的眼睛,盯着长安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那无助的眼神中,有期盼、有无奈、更有一种无言的愤怒和怨怼。
袁兴烈一见小隆平连哭不止,他急忙告诉车夫,赶快回家。三轮车夫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还是急忙调转车把,将小隆平一家人送了回去。小隆平回家后,还是一个劲地连哭再闹,说什么也不肯吃奶睡觉。
华静担心地摸着小隆平的脑门,问:“孩子是不是被吓倒了?”
袁兴烈看着儿子的表情,他握着儿子的小手,叹了口气:“世道纷乱,饿殍满城,我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职员,改变不了什么,将来就看你的了,如果你能让他们填饱肚子,那可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袁兴烈刚刚讲完这些半开玩笑的话,又哭又闹的小隆平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华静看着两手握着小拳头的儿子,她惊讶地说:“孩子不哭了,这孩子好像能听得懂你说的话?”
“他真的能听懂我的话。”袁兴烈自信地说:“你信吗,咱们的隆平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他们作为小隆平的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
华静随后也肯定点了点头。
2:善念,萤火虫的故事
古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袁父为曾经为宋哲元部的大刀队,提供了五百把大刀,在当时那个形势不明,侵略者气焰正盛的时代,为军队献出抗战的武器,得需要颇大的勇气。
一个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往往是在这张白纸上,书写第一笔的人。小隆平在父亲的身上,究竟学到了什么可贵的品行?袁家父母在小隆平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善念的种子。一滴水可以折射一个世纪,一点萤虫就可以照亮人的一生,而善念必然会长成参天大树……
袁氏祖籍江西省德安县青竹畈。该村位于钟毓灵秀的庐山脚下,盛产迎风斗雪,傲然挺立的翠竹。
袁兴烈自幼便伴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成长,正是号称“四君子”的翠竹,给予他正直、执著的坚韧性格。
1931年“9•18”事变后,日军完全控制了东北。1933年2月,日军开始侵犯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古),该省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3月初,日军已占领热河全境,并直逼长城一线。
何应钦在1933年3月接替张学良的职务,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他把东北军缩编成四个军,又请南京政府增调一部分西北军赶过来驰援。宋哲元的第29军首先接到调令,他们驻防的地方是北平以东,长城喜峰口、罗文峪和马兰峪,他们要在这里抵御日军的进攻。
袁兴烈在平汉铁路局工作,他借助工作的便利,积极为抗日的29军调配物资和弹药。当他得知29军的大刀队缺少大刀后,他积极联系十几家自己熟悉的商户,这些商户的老板听说袁兴烈要筹钱买铁,打制大刀,支援抗日,他们纷纷慷慨解囊。袁兴烈用这笔钱很快买来了五千斤的好铁,然后找到北平地区最好的锻刀匠人,立炉生火,铁锤挥动,500把锋利的大刀被打造成功,这些大刀随后被送到了喜峰口抗日的最前线。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当时的小隆平才四岁,他对于家国沦陷、全民抗日这些话题,只停留在半知半解的状态,可是在他的脑海中,却有一个判别是非的标准,那就是父亲反对的就是错的,父亲积极做的就是对的。袁兴烈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他还以身作则地成了小隆平的表率,袁父的所作所为,已经在小隆平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打上了爱国的烙印……
袁兴烈这天拿着一张《北平日报》,满脸喜色地回到家里,喜峰口一战终于胜利了,今日报纸上,刊登的都是29军大刀队歼敌三千人的好消息,29军大刀队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了祖国各地,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这里面就有袁兴烈捐献的500把大刀的功劳。
华静为了犒劳袁父,当晚的餐桌上,她特意多做了两道菜,一道是干煸马兰头,一道是红烧草鱼。
小隆平也被父母兴奋的神情感染了,他一边吃鱼夹菜,一边跟着父母,小声地哼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
把它消灭!
把它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这首最著名的抗日歌曲,不管什么时候唱起来,都能令人热血沸腾,浑身上下激荡起,挽民族于危难,救家国于水火的壮志豪情。
小隆平激动地听父母谈论着,谈论着锋利的大刀,砍向鬼子脑袋的壮烈情节,他的心里,也是充满着莫名的激动和喜悦。他的灵魂深处,也被积极抗日的父母,种上了一棵爱国的种子,这棵种子在小隆平的心田中生根发芽,逐渐成长,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的大树。这棵大树后来真的成为栋梁之才,成为支撑共和国之基的筋骨框架,成为通向中国梦的一架坚实云梯。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越过长城,开始对北平发起了进攻。袁兴烈为了躲避战火,他领着一家人坐车离开了北平,首先来到了天津,接着又离开津门,辗转回到了江西的赣州、德安一带生活。
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袁父一个人的肩膀上。而教育家里几个孩子的责任,清瘦温娴的华静就勇敢地承担了起来。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读罢杜牧的《七绝》,在人们的眼前,不时地会浮现出云一样轻,水一样柔的扬州女子。可是面对战乱、饥饿和困难的威胁,身为扬州女子的华静,并没有被眼前暂时的困难吓倒,她心底的坚韧不屈,不像困难低头的中国女性共有的伟大品格,真正地显现了出来。
华静不仅包揽了洗衣做饭的全部家务,而且担当了包括袁隆平在内的四个孩子的启蒙老师。
华静曾经在扬州教会学校读书,他不仅能讲得一口娴熟流利的英文。而且通读尼采的哲学著作。
纵论东西方教育,恐怕洋洋洒洒地要写几万字,几十万字才能所得明白,但往简单里讲,中国的教育可是概括为授人以鱼,而西方的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授人以渔。
但不管用东西方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如浅入深,因材施教,华静女士在德安的时候,并没有现成的语文教材给儿子当课本,他只能拿一本尼采的哲学巨著《悲剧的诞生》当小隆平的启蒙教材。
成年后的袁隆平,他在领着助手研制杂交稻的时候,经常有一句挂在嘴边上的话——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这里面充满了,尼采哲学辩证思想的光辉。
小隆平属马,因为小时候淘气贪玩,被父母昵称为“淘气的小马驹”,高深的尼采哲学,有时候小隆平听不懂,华静就为他讲故事,让他明白道理。
小隆平住在德安一带的时候,每逢夏日夜晚,母亲就领着他们兄弟在庭院中乘凉。小隆平喜欢一边唱着:小小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好像许多小灯笼……一边捕捉萤火虫,把一只只尾巴上闪光的萤火虫放在火柴盒里,这一个个火柴盒,在孩子们的眼里,那就是神仙手中闪闪发光的魔法盒。
华静看着玩得不亦乐乎的小隆平,她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
唐朝末年,年轻的赵匡胤闯祸离京,半路救下少女京娘,他不远千里护送京娘安全回家。可是不久,不幸的京娘死于战乱,后来赵匡胤领兵出征,不慎在夜战中,迷失了道路,正在他着急的时候,忽见树丛林草之上,一只萤火虫在他面前徘徊飞舞……这只萤火虫,就是京娘的魂魄所化,赵匡胤在萤火虫的指引下,最后脱险离开了树林……
对于这样有情有义的萤火虫,小隆平自然不忍伤害,他本想将火柴盒中的萤火虫放飞,可是打开火柴盒,却发现装在里面的萤火虫,已经变得奄奄一息了。
小隆平找到华静,不解地问:“妈妈,萤火虫怎么不能飞了?”
华静将萤火虫放到了桌子上,说:“这只萤火虫已经快被饿死了!”
袁隆平从院内的花草上接来了露水,滴到了萤火虫的身上,他从饭碗中,又找来煮熟的米粒,放到了萤火虫的口边,可是萤火虫根本不能进食,最后还是死去了。
袁父为了家庭,吃苦耐劳,不惜起早贪晚地工作,不管战争年代,物资多么匮乏,物价涨到了多么惊人的程度,落实到袁家的饭碗里,小隆平真的没有挨过饿,可是这只被他当成玩物的萤火虫,终于让他知道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敌人,那就是——饥饿。
袁隆平心中充满了悲伤,他将那只可怜的萤火虫的尸体,装到了火柴盒上,然后埋到了院子里的花草之中。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萤火虫是一种思绪;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的《隋宫》中的萤火虫,又变成了一种讽刺。可是在小隆平的心中,他无意杀死萤火虫的悲痛,又变成了一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虽然这棵理想的种子,刚刚在小隆平的心中萌芽,但谁又会想到,几十年后,他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袁隆平以后真的再也没有去抓萤火虫。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