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08409
内容简介
《灵枢经》是《黄帝内经》不可不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摄生等问题,并详叙了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及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其*突出的特点则是更翔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针法。粗略地统计一下,全书八十篇专论中,与此有关的内容,占了五分之四左右,因此本书是总结汉代以前我国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重要著述,为针灸学的发展奠立了基础。本书对该著作原文分别从提要、校勘、注释、语译、按语等编写,校勘精审,注释详明,语译通达,是对经典著作很有深度的全面整理。
目 录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卷之二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之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本书旁校及注释参考书目
附录一:《灵枢经》佚文
附录二:《灵枢经》诸家注解书目
九针十二原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卷之二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之三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本书旁校及注释参考书目
附录一:《灵枢经》佚文
附录二:《灵枢经》诸家注解书目
前 言
《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早的较完整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较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医学的经验和理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医学的成就。它开创了我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两千年来,中医的各项成就。几乎都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指导下,经历代人民不断实践,逐步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中医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大多是在《黄帝内经》理论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一直是我国人民保健养生和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直到今天,学习和掌握它的理论,对于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维护广大人民的健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不仅是研究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的文献,而且,由于它较详尽地记述和运用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的天文、气象、物候等学说,所以它也是上述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参考书籍。它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帝内经》较全面地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医学的经验和理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医学的成就。它开创了我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两千年来,中医的各项成就。几乎都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指导下,经历代人民不断实践,逐步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中医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大多是在《黄帝内经》理论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一直是我国人民保健养生和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直到今天,学习和掌握它的理论,对于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维护广大人民的健康,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帝内经》不仅是研究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的文献,而且,由于它较详尽地记述和运用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的天文、气象、物候等学说,所以它也是上述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参考书籍。它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线试读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
[提要]本篇详细介绍了古代九种常用针具的名称、形状及用途,指出有关针刺的疾、徐、迎、随、开、阖等手法,及其补泻的意义,列举了针刺注意事项、禁忌等问题,并强调了针刺前诊脉、察目、观色及针刺时守神候气,把握虚实病机以运用补泻手法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各种误治的不良后果。
此外,本篇介绍了分布在肘、膝、胸、脐等处的十二原穴及其与脏腑在病理上的联系,指出经脉的井、荥、腧、经、合各穴的命名含义。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篇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
九针十二原
[提要]本篇详细介绍了古代九种常用针具的名称、形状及用途,指出有关针刺的疾、徐、迎、随、开、阖等手法,及其补泻的意义,列举了针刺注意事项、禁忌等问题,并强调了针刺前诊脉、察目、观色及针刺时守神候气,把握虚实病机以运用补泻手法的重要性。同时说明各种误治的不良后果。
此外,本篇介绍了分布在肘、膝、胸、脐等处的十二原穴及其与脏腑在病理上的联系,指出经脉的井、荥、腧、经、合各穴的命名含义。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篇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