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77201108
1.12个章节&12种食物,一部有趣有料的食物史诗:全书共十二章,分别介绍了十二种食物,以及用这些食物制作的各类产品和菜肴,同时围绕食物的主线,以历史上的探险家为副线,清晰地展现了这些食物是如何改变了世界史。
2.百科全书式的饮食文化故事集:市面上不乏菜谱和美食历史方面的选题,但将二者富有趣味地合二为一的选题就比较少了。古代中国的小浆果——桑葚如何影响了从丝绸到纸张的进程?柑橘属水果是如何环行全球并改写了政治格局和食物的宿命?香料是如何经由人类的恐惧和迷信而进入厨房的?作者将一个个问题抽丝剥茧,慢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会、历史与食物的关系,堪称一本有趣有料的百科全书式的饮食文化故事集。
3.美食爱好者&专业人士不可错过的资料宝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食物是一大议题,对社会环境与商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本书的执笔者以多学科的视角,从历史、档案、传说、食谱等多角度尽全力剖析食物,探索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材背后的故事,包括它们的起源、传统和用途背后的迷人故事等等。想了解哪种食材的精彩过往,翻开目录找到它就可以了。
4.世界各地美食菜谱集结地:在介绍食材的历史和背景知识的同时穿插着介绍了全球许多国家的知名菜式,有趣的是,同样的食材在因烹饪方式的不同而呈现为不同的菜品,有难得一见的古老食谱,带领读者穿越到不同时代,并得以窥见烹饪的发展历程,一本趣味满满的涨知识的美食书。
5.专业作者背书:本书作者德鲁·史密斯是《美食指南》的前编辑。他曾为《卫报》撰稿,并三次获得格兰菲迪希奖。史密斯写了大量关于食物和烹饪的文章,包括他广受赞誉的关于超市食品、美食和餐厅烹饪、现代烹饪等系列书籍。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他无意中掀起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和生物风暴。他给新世界带来了猪、马和其他美国人从未见过的动物。他还带回了一个全新的食品储藏室,里面有浆果、谷物和坚果,它们改变了人们的饮食和生存方式。紧随其后的是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赫尔南·科尔特斯(Hernan Cortes)和沃尔特·罗利(Walter Raleigh)等探险家,德鲁·史密斯(Drew Smith)通过这些探险家的冒险故事,讲述了我们现在的食物以及其迷人的故事。他生动而翔实的叙述解释了探险和贸易如何改变了世界美食。
屡获殊荣的作家德鲁·史密斯用令人神往的文字,辅以大量美丽的插图、进行了详细的食物专题介绍及调查等,其中包括大量的档案材料、文件、图片,以及历史上鲜为人知的食谱。
序 10
世界的尽头 13
第一章 朗姆酒和砂糖—
甜食何以风靡世界? 19
糖料作物甘蔗的劲敌:糖用甜菜 32
第二章 玉米和“她”的“姐妹们”—
“中美洲三姐妹”救活殖民者 37
名为“碱化湿磨法”的魔法 46
玉米煮豆:一道美洲的本地菜式 54
第三章 猪肉至上—
美国人是如何爱上猪肉的? 57
猪肋排的起源 64
热狗和迪克西卷心菜沙拉 68
第四章 蒙特祖马的秘密—
从可可豆到巧克力 77
新大陆的第一道菜 86
第五章 有毒的块茎—
欧洲是如何迷上马铃薯的? 93
百搭薯条 98
第六章 当东方遇见西方—
走遍世界的奴隶菜 107
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豆类 112
第七章 火鸡的漫长进化之旅—
野禽如何飞上了殖民者的餐桌? 119
萨拉﹒约瑟法﹒黑尔的第一场感恩节宴席 124
第八章 一场小麦革命—
沙尘暴之外的科学 131
第九章 寻找香料—
红辣椒、大蒜和香草 141
上百万种魔力酱齐聚的国度 146
第十章 柑橘属和维生素C缺乏病—
水果何以成了良药? 165
第十一章 从果园到种植园—
香蕉、鳄梨和番茄 175
从瓶装到罐头 188
第十二章 四足野兽—
“牧场是我家” 195
汉堡的历史 200
后记:丝绸之路 209
参考文献 218
索引 220
图片版权 223
章节开始图片版权 224
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或者说是他所认为的“东印度群岛”)时,一想到将有可能带回欧洲的那些金银财宝—黄金、白银、香料和珍珠,王室们便欣喜若狂,但更为重要的是,比起他所随身携带的那些食物,还有他和其他探索者们带回来的食材,所有上述搜刮掠夺的财宝都黯然失色了。美洲没有马,没有猪,没有可以做成面包的小麦,没有可以酿成葡萄酒的葡萄,没有可以发酵制作啤酒的大麦。数十年过去了,船只穿过非洲、亚洲和欧洲,慢慢地将我们现在早就习以为常的其他食材带回了东部,如马铃薯、番茄、玉米和红辣椒。他们在新大陆也能够培植出其他原本该属于亚洲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在我们现在看来在全世界都很常见,像是糖料作物、橙子、大蒜、大米。旧大陆和新大陆之间日益形成的联结是场关乎核心构成比的生物大爆发,它塑造了全世界人民从农业生产到烹饪和饮食方面的习惯:我们生命中最本质的方面。
我作为一名厨师和作家,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所食用的食物来自何方很感兴趣—来自哪一个农场?它是有机农产品吗?属于哪一品种?它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如果你想切换到更宽广的视野,这需要获取其他问题的答案,为什么番茄会在这里?番茄是什么东西?番茄产自哪里?为什么是番茄而不是别的一些水果呢(是的,番茄被划分在了水果类)?对摆放在超市货架或堆满农产品的集市的其他食物也同样提出上述问题。它们是什么?为什么是它们?为什么不是别的东西?是谁最先焗熟了豆子?到底为什么会选中豆子来焗熟了吃?或为什么将薯条炸来吃?这是谁想出来的?
就在几个世纪前,美洲和欧洲不存在伊甸园。那里只有灌木丛和石楠灌丛,密丛林和森林,野生物种和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们徘徊在这片令人胆战的原生态荒野上。获取食物是一项具有消耗性的每日任务。这些土地如何能被改造成适宜用于耕作和农业生产的土地?以及我们究竟为什么早餐要吃火腿和鸡蛋(至少在西方是这样的)?
假如能够时光倒流,我猜我们所发现的食物将完全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样子。肉将会是硬到咬不动且煮得太熟了,蔬菜不仅量多还乱糟糟的,鱼可能又老又腥臭,烘烤的食物可能吃起来就像在啃硬纸板一样,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悬停在摇摇晃晃的果冻里。习以为常的事物不过是不再相同而已。在这些日子中都接触到所有可获得的选择的话,那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也可能终将变得千篇一律。
改变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这么简单,甚至连现存的记忆都不再相同(你只有尝试过更久远的烹饪书上所记载的一些食谱,你才会认识到我们已经远离那个时代了)。还有些肉眼无法看见、无法感觉到的变化已改变了我们的饮食。种苗目录收录了上百种(甚至上千种)各式各样从未在商店中上架过的蔬菜。畜牧业从农场搬到了实验室。农民改进了自己的粮食来源以增加收成,因此当我们仍采用概括性的术语来指代用小麦烘焙的面包时,这些小麦原料已完全不同于数十年前的小麦了,更不用说那些一个世纪前或更为久远的小麦了。还有一点是完全不同的,就是他们种植农作物时所用的泥土。由于清教徒前辈移民要每天念诵主祷文,他们甚至还从来没有吃过面包(或并非我们能称之为“面包”的食物)。这一传统流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但早已变了样。
这本书适合各阶层人士阅读。它精选了十二种食物,详细叙述了它们的历史、传说、食谱,还包含精美的食物图片,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涨知识的美食书。——亚马逊网友
评论
还没有评论。